黄帝内经养生智慧3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72989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6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3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3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3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3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3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3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3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3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3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3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3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3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3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3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3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3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3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3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3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3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3doc.docx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3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帝内经养生智慧3doc.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3doc.docx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3doc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31)黄帝内经》就是通过这样一种朴素的方法来指导我们的人生,通过一种最直观的方法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可现在为什么我们的身体不合于道了呢?

  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我们个人的欲望。

比如该11点睡觉的时候你偏偏不睡觉,非要熬到夜里3点。

  我们讲过了,三四点钟是熬夜时最难受的一个阶段,因为这个时候肺气开始全身心地来疏布,重新分配气血。

如果这时候你再不睡觉,对身体就是大伤。

古代的人都能够“度百岁而动作不衰”,我们其实原本也可以,但是由于我们自身的欲望把我们的人体耗干了,所以“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就成了一种奢望。

古代的圣人正是从身体的本性中体悟到人间正道及人的品行、德行的,所以能够不被欲望所迷惑,以其“德全而不危也”。

这就是医道的总纲。

  六、阴阳论——女七男八

  帝曰:

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

将天数然也?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黄帝又问了一个问题:

“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

将天数然也?

”意思是,人到最后身体慢慢就衰老了,这是材力尽了、精没了,还是天数?

这也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问自己的一个问题。

要谈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阴阳的本性。

  在这里出现一个新的概念:

女子的生命节律是跟七相关的,男子的生命节律是跟八相关的。

  同时,女子又是阴的代名词,丈夫又是阳的代名词。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刚开始发育时,女子是七岁,男子是八岁。

而女子到了七七四十九岁的时候就是更年期了,男子八八六十四岁的时候就进入更年期了。

刚开始发育时,他们年龄相差是很少的,可到更年期的时候他们的年龄实际上已经相差了15岁,这也是女子为什么比男子衰老得快的原因。

  女子七岁“齿更发长”,男子八岁是“发长齿更”。

一个是齿更发长,一个是发长齿更,这种描述意味深长。

  这里涉及了人体的两个东西——头发和牙齿。

头发在中医里边是一味中药,它的中药名称叫血余。

血余就是血剩余的东西,血足了以后长出来的东西叫头发。

肝主生发,肝主藏血,所以我们头发的生长速度跟肝气相关。

  而牙齿是人体当中最为密固收敛的,它是肾气的外现。

女子先齿更后发长,男子先发长后齿更,这就是在说女子收敛在前,生发在后,这也是“阴”的特性之一。

男子生发在前,收敛在后,这也是“阳”的特性之一。

表现在生殖器上,女子的生殖器全部内收;男子生发在前,所以就全长在外面了。

  女子在七岁的时候开始发育,到了二七一十四岁时,即“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天癸的“癸”,是天水的意思。

这个“癸”字在甲骨文里是这样写的——

  是四方流入中央之水,所以癸属水。

天癸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一个人的创造力。

我们说过小孩的肾精特别足,是潜龙勿用,是沉潜在那儿不轻易发泄。

  所以,小孩子在七八岁之前,肾精都是密固在那里不启动的。

到了青春期的时候才开始启动,一旦启动,任脉就会打通,就会“太冲脉盛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32)任脉是人正中的这条经脉,它是主血的,是阴经。

  太冲脉是人体的奇经八脉之一,是一条阳经,它也起于会阴,然后从人的气街部分(大腿根处)上来沿着任脉两边往上走,最后散于胸中。

所以,女子的第二性征之一就是乳房变大。

而男子由于阳气特别盛,太冲脉可以不散于胸中,而是直接往上调,一直调到环口唇的位置。

所以,男子的第二性征之一就是长胡须。

  而有一种男人是天生不长胡须,我们经常开玩笑管这种人叫做“天宦”,也就是说他是天生的宦官。

为什么这种男人不长胡须呢?

这是因为他天生气不足而血有余,他的太冲脉上不来,所以他不长胡须。

古代的宦官在阉割之前是满脸胡子,但是当了宦官以后就不长胡须了,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由于太冲脉是从大腿根部上来,对男性而言,太冲脉实际上是从睾丸处上来的。

既然他的睾丸被割除了,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伤了他的太冲脉,所以他的胡须也就不会再长了。

  任脉通了以后,太冲脉也盛了,阴阳和合才能够“月事以时下”。

所以,来月经实际上是阴阳和合的一个表现,之后才能够有子,才能够创造新的东西。

  女子发育有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来月经了。

在古代,人们对待这件事是很严格的,就是在女子来月经的第一天给她做成人礼。

有一些地方现在仍然给女孩子过成人礼。

所谓成人礼是什么?

小孩子七八岁他们的发型是一样的,都是前面有刘海,两边有两个抓鬏,等到女子到了二七一十四岁来月经以后,就把女子的头发盘上去。

外人一看就知道这家的女孩已经成熟了,这样的话就可以到她家来求婚或者可以派媒人来提亲了。

无论她是十六岁或者十八岁来月经,都是从那天开始算为“二七”。

“二七”以后,女子的头上就要插一根簪子,等第二年就插两根簪子,以此类推,等到婆家来求婚的时候,人家就看女子头上插了几根簪,就知道她成熟几年了,这就叫做“数齿”。

古人根据这个可以知道这个女子的真实年龄,进而知道她的身体现状是怎样的。

在古人看来,娶妻只不过是为了生子,所以女方的这个标志是至关重要的。

  “三七,肾气平均,筋骨强劲,故真牙生而长极”,三七二十一岁时肾气开始平均了,筋骨也很强劲,故“真牙生而长极”。

“真牙生”指肾的密固达到一个很高的顶点,“长极”就是头发长到一个极致。

“肾气平均”,就是生发和收藏是平均的。

举一个例子,古人为什么把一年叫做春秋,而不叫冬夏?

为什么孔子写《春秋》,而不写“冬夏”呢?

这是因为春秋代表着阴气、阳气比较平均,而冬夏都是有长有短的,阴阳是不平衡的。

在这儿,肾气平均指的就是阴阳平衡的意思。

  四七二十八岁时,“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筋为肝所主,骨为肾所主,筋骨坚是指肝气特别盛,肾气也特别盛。

“发长极”,就是头发长到最长的那个程度了。

女子在二十八岁的时候,身体可以到达一个顶峰状态。

古人要求女子二十而嫁,是因为二十岁离二十八岁还有几年的时间,最好在这段时间内生一个孩子。

因为女子在二十八岁之后,衰老得快。

所以女人最佳的生育时间是在二十八岁之前。

  到了五七三十五岁时,“阳明脉衰”。

阳明脉就是胃经,它起于我们鼻子旁边的一个穴位——迎香穴,到山根然后再到额头,同时有另外一支是走脸面的。

“阳明脉衰”指的是胃经、胃气衰败了,女人的颜面开始憔悴。

因为胃主血,我们吃的东西最后有一部分精华要生成血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33)胃经衰老,那么人体的气血也就衰弱,血就不能荣于面,所以女子在这个时候颜面就开始变得憔悴了,容易长鱼尾纹和抬头纹,显出老相。

“发始堕”,就是说这个时候头发也开始脱落了。

  女子六七四十二岁时,“三阳脉衰于上”。

三阳是指太阳、少阳、阳明这三根经脉,三根阳经都受伤了。

太阳是指膀胱经,膀胱气衰老了,后脑勺的头发就开始变白了;少阳是指胆经,胆气衰老了,两鬓就开始变白;阳明经是胃经,胃气衰老了,前额的头发也开始变白。

因为阳气冲不上来,不能上荣于脑,所以颜面开始出现憔悴之相,并且女人从这时候开始健忘,三阳脉衰,开始出现了衰老的现象。

所以,大家要从四十二岁开始就要注意身体。

不过,不一定每个人到了四十二岁的时候都会这样。

四十二只是一个生理变化的年龄,如果你很注重养生,就可以延缓衰老。

  到七七四十九岁的时候,“任脉虚”,就是整条阴经脉全都虚了,同时太冲脉衰伤,那根伴随着阴经任脉起来的阳经也开始出现了衰退,这就是阴阳俱虚。

七七四十九岁时天癸竭,创造力就基本上枯竭了。

一般认为:

七七四十九岁就是女人的更年期,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绝经。

有一点大家要特别注意,现在很多妇女都有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会在体内形成一个淤阻,但人体有自保功能,会经常地调气血去破这个淤阻。

如果绝经以后,还出现流血的现象,那就可能是因为子宫肌瘤造成的。

  我们所说的女子从七岁发育到七七四十九衰老,是指人在没病的情况下的一种正常发展、壮大直到衰老的过程。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下面我们来看看男子,看看“阳”发展、壮大直至衰老的过程。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前面已经说过,阳是生发在前收敛在后。

民间有一句话,叫做七八岁狗都嫌。

小孩子到了七八岁的时候,很淘气,特别招人厌。

你不要以为这小孩怎么突然变了,不是他变了,而是他的生理结构决定了他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拿破仑曾经说过一句话:

人的性格即命运。

后来又引申为:

人的身体结构即命运。

学习了《黄帝内经》以后,咱们可以把这句话重新理解一下,就是:

人的生理结构及功能即命运。

一个人的生理结构的功能,决定了他的性情。

  男子到了二八一十六岁时,“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和,故能有子”。

男子在十六岁的时候,第二性征就都显现出来了。

  三八二十四岁时,“肾气平均”。

在这个时候,阴阳生发收敛都处在一个平均的状态。

这个跟前面是一样的,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三十二岁时,“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肌肉这时候会很发达,体格的功能也会达到一个顶点。

古人认为,男子要三十而娶,如果男子早娶的话,就等于过早地破精。

“欲不可早”,这样会对身体不好。

  男子成人是没有明显的标志的,所以你也不知道哪天是他的“二八”。

于是,古人就硬性地规定了一个礼节,叫“冠礼”。

男子二十岁,家人们就开始给男孩子行冠礼,就是用一根簪子把头发簪起来了,看上去就像丈夫的“夫”字。

男子成人礼节的意义是什么呢?

是要通过行冠礼告诉该男子,你要开始承担社会职责了,行为应该有所约束了。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34)

给你头上插一根簪子,你就该约束自我了。

在这一天的时候,古人还会做一件事,就是给这个丈夫起一个“字”,古人在这之前是只有“名”,没有字的。

所谓“字”是什么意思?

那就先看看这个字的写法——

  “宀”这是一个房子,里面是一个小孩子,“字”就是在家里养孩子的意思。

古代人彼此称呼时都称其字,而不能称其名。

如果称呼其名,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从这一天起,你就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就你个人而言,你已经开始承担起传宗接代的责任了。

中国古代有一个成语叫“待字闺中”,待字闺中就是说女子在闺房里等待生孩子。

所以,大家看中国古代这些礼仪都不是乱来的,都是根据人体的生理和整体状态而言的。

这些礼仪不是把所有的重点都放在生理上,而是要放在道德层面上,放到心性的修炼层面。

二十岁的时候,叫弱冠,因为你还没有到三十二岁,身体还不够强。

到了三十二岁,叫壮。

二十岁的时候你还很弱,所以不要去完成你身体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过早地去消耗自己,而要培养自己的心性,培养自己承担起社会义务的能力和心态,这才是最重要的。

  到三十二岁的时候,男子的身体已经很盛壮了,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这个时候才能娶妻,然后生子,完成人生的大事。

  五八四十岁的时候,男子就开始出现衰老之相了。

男人的肾气就开始衰败了,生发和收敛功能也都衰败了,头发开始脱落,牙齿开始松动。

  六八四十八岁的时候,“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

阳气衰败,脸上就开始出现憔悴之相,两鬓也开始斑白了。

  七八五十六岁的时候,“肝气衰,筋不能动”。

在中医里,筋从竹从肉从力,肝主筋,太阳膀胱经也主筋。

筋的问题,就是指弹性的问题。

人体里边凡是跟弹性这个概念相关的东西,都是跟肝和阳气相关。

在男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最大一根筋就是男性的生殖器。

所以,针对现在男性病,有的中医是从肝上去治,因为肝主筋,而且肝这条经脉是环绕着男性的生殖器的。

“水生木,木为肝”,肝这儿出了问题,实际上是肾水出了问题。

所以,另外一种治法就是从肾治。

总而言之,五十六岁的时候筋不能动,这个时候有可能出现类似阳痿的现象,就是你身体不行了,你歇着就可以了,没必要去强迫自己。

所以这个时候叫“天癸竭”,你的创造力也不足了,然后“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形体皆极,就是说外形和里边都达到一个过分疲劳的状态。

  八八六十四岁的时候,“齿发去”。

齿就是收敛,这不是单纯的讲牙齿掉了,头发也掉了,从根本上说,是指你的收藏和生发功能衰竭了。

我们在临床上要注意,如果你的生长、生发和收敛功能都不具备了,这说明你人体的精严重不足,创造力已经非常低下了,这个时候得病就很难治愈了。

人到这个时候,能收藏就收藏,不能收藏你就歇着,尽可能地维持着自己的这种运化和收藏的能力。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的第二篇文章。

文章注重的一个是气的问题,一个是调神的问题。

而这两者依准的仍然是《黄帝内经》的养生原则,就是因天之序,顺应四时,顺应东南西北,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要则。

  《黄帝内经》中为什么不说四季调神大论,而是说四气呢?

那么四气到底指的什么呢?

四气实际上就是指跟四季相关的气。

在《黄帝内经》里,黄帝曾经问过他的老师岐伯,到底什么是气。

岐伯在回答的时候非常为难,他告诉黄帝“此先帝秘之”,意思是,这是不让外传的东西,岐伯要求黄帝斋戒几日才告诉他。

  黄帝斋戒几日后,岐伯告诉黄帝:

气是“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

什么叫候呢?

实际上候就是物候的一个表现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35)

“五日谓之候”,意思是事物一般五天会出现一个变化,那么到了三五一十五天的时候,天地自然之气就会出现一次转换。

  春天是生发之机,秋天是收敛之机,人要想养生的话,就必须跟上它们的节奏。

如果春天的气全都生发起来了,你还没有生发起来,这样你就会得病。

  如果到秋天,气都开始收敛了,而这时候你没开始收敛,跟不上秋天的气,你也会得病。

实际上,这就是中医里所谓的天人合一。

  大家不要将“气”理解为呼吸之气。

古人所说的气是在讲节气,也就是二十四节气。

一年是二十四个节气,一个季占六个节气。

在《四气调神大论》里,不是单纯地说一个春夏秋冬的概念,而是告诉你在春夏秋冬里气是不断在发生变化的。

当这种变化发生的时候,我们人的情志就要跟上这个变化,这样才可以养生。

  生发、生长、收敛、收藏都是气的表现,下面我们来讲讲“化”。

所谓“化”就是这四气全有,也就是《易经》里乾卦的“用九”:

见群龙无首,吉。

化就是把生发、生长、收敛、收藏全都包括在内,这和我们讲过的东西南北、春夏秋冬是一样的。

  我们中国人都是按照这个顺序去生存和生活的。

比如,我们中国人最喜欢的一种居住方式是什么?

虽然我们现在绝大多数人都住楼房了,但拿过去老人的话说,都接不着地气。

过去人们认为风水是很重要的,所以最佳的生活环境就是四合院。

为什么?

因为四合院里包含了生发、生长、收敛和收藏。

  院子的门一定朝南开,门是主散的,是出入之所。

东边是主生发的,所以孩子们一般住东边。

西边是主收敛的,所以老人一般住西边。

壮年的人住正房,坐北朝南,北方肾精足了,才可以照顾家里的老和少。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见群龙无首,吉”,这样才吉祥。

你做一个企业也一样,企业中生发、生长、收敛、收藏全有了,它的发展就没问题,作为管理者的你就达到了无为的境界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36)

二、春天怎么养生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三月是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古人有意思,不像我们简单地说个“春天”就完了,他们的春天是个过程,有春一月、春二月、春三月,表示“阳”的生发积累过程,而这个生发能力又是由上一个冬天对“精”的聚积而来的。

“此谓发陈”,“陈”就是陈旧,就是说春天的生发之机是把积聚在冬天的东西发出来。

那如果在春天里得病,疾病是什么时候埋下隐患的呢?

答案也是冬天。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是什么意思呢?

天为阳,地为阴。

阴阳气全生发起来了,万物都开始来发育生长。

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养生呢?

  第一,夜卧早起。

《黄帝内经》并不是告诉你怎么治病,而是告诉你怎么生活。

好好地吃饭,好好地睡觉,这样才不会得病。

其实,医道的原理就在这里。

夜卧,就是晚点睡。

春天到了,生发之气起来了,就不要睡得太早了,但是也不要超过子时。

在太阳升起的时候,你也要起来,因为万物都在生发。

“广步于庭”的“步”,在古代就是慢慢地走,在大庭院里慢慢地走,让气慢慢地生发。

  第二,披发缓形。

大家想一想,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把头发披下来?

一般我们在家里感到很随意、很舒适的时候才会把头发披散开来。

古人告诉我们,在春天里别约束生机,春天是生发的季节,在春天梳个马尾就把生发之气都给约束起来了。

所以,在春天的时候要把头发披散下来。

这是表象,更核心的问题是告诉我们应该放松心情。

  缓形是什么意思呢?

举例而言,缓形就是要放松腰带,穿宽松的衣服,别穿紧身衣,别约束生发之机,这也意味着放松心情。

所以这叫四气调神,神才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放松心情。

“披发缓形,以使志生”,我们原先说过志是肾的神,是肾精足的外现,“以使志生”就是使得肾的精气一点点地生发起来。

  第三,生而勿杀,予而勿夺。

中国古代强调春天是不可以起任何杀心的,春天的时候你只要攀折了一枝花,秋天就少收一颗果,所以春天就不可以有一点杀心。

万物都在春天生长,你就让它去生长。

在春天,人体内的气机也在生长,你不要压抑它。

如果你压抑它就会得病,这就叫生而勿杀。

  “予而勿夺”,就是给予。

就比如花要开了,我就给它浇水,培育它。

人的少年时期就好比春天,对小孩子你不要太压抑他,不能把知识强行地灌输给他。

如果你老是压抑他,到秋天(青年时期)后果就会显现出来。

以今年4月份在美国发生的校园枪击案为例,这件事发生后,大家都去找原因,可是大家都忽略了从这个凶手原先的成长环境中找原因。

这个韩国大学生之所以会动杀心,这都是他过去的问题积累而成的,是教育的失败。

这种失败所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赏而勿罚”,就是奖赏他,不要惩罚他。

不惩罚,就是不抑制他的生发,让他好好的生发。

“此春气之应”,意思是这就是对于春气的反应。

天地的春天是这样的,人的春天也是这样的。

  春天是养生,夏天是养长,秋天是养收,冬天是养藏,它养的可是不同的气。

春天是生机起来的那个气,所以春天才叫养生。

《黄帝内经》讲养生都是在养东方,是慢慢生发起来的一个象。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如果不这样去养生,就会损害五脏中肝气的生发之机。

也许现在看不出伤了它以后的结果会怎么样,但如果伤了春天的生发之机,“则夏为寒变”,到夏天就能看出结果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37)

 

比如在夏天就会出现腹泻,或者是心脏都会出现问题。

为什么呢?

因为东方为木,木生火,木如果没有生发好,夏天这个火就不是旺火,火又对应人的心,所以人的心气也是不旺的。

“奉长者少”,是什么意思?

“奉”就是两个手捧着东西给对方。

如果你春天没有养好,那么可供生长的东西就太少。

这就是中国文化,做任何事,都要做这一步时就要想着下一步,同时要想着前一步。

所以冬天养不起来,春天就无法生发;春天养不好,夏天就会出问题。

不要认为今天腹泻了就是昨天的事。

实际上,秋天患腹泻,有可能就是你夏天的问题,甚至更远是春天的问题。

  《黄帝内经》中讲的春天,不是单纯的春天的概念。

春天只是一个比喻,比喻人生命的初始,比喻万事万物的开端,比喻人的青春……所有事物的开端都可以从春三月开始。

把这段话弄明白了,企业也就弄明白了,生活也就弄明白了。

  三、夏天如何养长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三月,此谓蕃秀。

”这是什么意思呢?

“蕃”是万物茂盛的样子。

“秀”是指谷物抽穗。

“蕃秀”就是茂盛的意思。

这个时候“天地气交”。

天地在这儿就代表阴阳,天为阳,地为阴。

“天地气交”指的是夏至一阴初生,阴阳之气开始交会。

“万物华实”的“华”,就是花的意思。

有阳气,万物才可以开花。

“实”为结果,有阴气,万物才可以结果。

开花是一个散的象,像阳一样;结果是一个凝练的过程,像阴一样。

所以,阴就是凝聚的功能,阳就是开散的功能,天地气交,才可以既开花又结果。

  再用人来打个比方:

男人和女人生育孩子的过程,就属于阴阳气交。

男人只是“能有子”,就是有了阳,这是他能生子的一个前提条件。

但这个胎儿要想养大,在很大程度上是要靠阴血的滋养。

女子的任脉是主胞胎的,孩子要养大就要靠女子充足的血液供给。

而我们现在看到一些女孩子,她的脸动不动就红,眼睛也总是水汪汪的,看上去很迷人,而实际上这种女孩子肾精不敛不固,她的收敛的气机不足,比较容易流产。

  天地气交后,万物华实,开花结果。

这个时候我们人应该怎么做呢?

那就要“夜卧早起”,晚上晚点睡,早晨早点起。

“无厌于日”的“厌”是什么意思呢?

厌字在古代是这样写的——是满足之意。

不要满足于日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你到夏天的时候不要怕热,不要怕阳光,因为夏天就应该外散,就应该充分的接受阳气,就应该出汗。

  夏天大家都在用空调,室内温度比室外低。

由于我们人体的毛孔有自保功能,一进空调房,毛孔就会闭合,不让寒气过多地来侵袭身体。

那么当我们从空调房走到室外,外面又很热,我们的毛孔一下子又张开了。

这样进进出出,我们的毛孔老处在一会儿张开、一会儿闭合的状态,这样就打乱了我们体内阴阳的气机。

四季不同的气候,对人体肌肤实际是很好的锻炼,但吹空调会让很多人生病。

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就得出汗,一年四季就指望着夏天疏泻,而人体的那些垃圾全要在夏天排出去。

如果不出汗,你就会逐渐憋出病来,而且会造很深的病。

  “使志无怒”,一个人在情志上不要压抑自己,就像在夏天该出汗一样。

只有“不厌于日”、“使志无怒”,才能够让美丽的花朵抽穗、结果。

“使气得泄”,就是让自己的那个气得以疏泄。

“若所爱在外”,就好像外面有一个你特别喜欢的东西,你不得不往外跑一样。

打个比方说,夏天就像是花钱,该花的钱你就得花,该出的汗你就得出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38)“使气得泄”就是说,在夏天的时候你一定要把自己的淤滞散出去,这样到秋天收敛的时候才能收进东西。

如果在夏天疏泄得不够,到了秋冬季节想进补的话,根本就补不进来。

如果你经脉不通畅,你的摄入全都浮跃在外,什么东西都补不进来,你所吃的东西都会在你身体里形成垃圾,所以吃再好的东西都没有用;如果你经脉通畅的话,天天吃窝窝头,照样长力气。

这就是关于补药的一个道理。

  “逆之则伤心”,逆就是违背。

如果你违背了夏天的自然之道,就会伤“心”。

心主火,就像夏天一样。

大家都知道火为散,如果不让自己夏天宣散,实际上就是伤了人体的心性,就是火外散的那个性,到了秋天就会出现咳疟、感冒或痢疾等疾病。

因为没有使你的心火变得很足,没有让它充分地发挥火的功能,所以到了秋天就会得病,这就叫“奉收者少”。

  如果在夏天你没补养好自己的身体,那么奉送给下一轮收养季节——秋天的东西就很少;到了秋天,就像收麦子一样,你就收到瘪壳;到了冬天,你该收藏了,可是你收的是瘪壳,就没什么好藏的了。

没什么可藏的时候,就意味着要生重病了。

“冬”也指老年人。

如果你在青年壮年时期没补养好身体,那么到老年时就会无物可收,衰老得特别快。

青年和壮年就相当于夏天,夏天该散的就散,我们在这一阶段也在耗散体内的能量,但是不能散得过度。

如果在青壮年时期保养好了,到秋冬,也就是暮年时,你的身体就会很好。

  四、秋天怎么养收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三月,此谓容平”,秋天是收敛的季节,所以在秋天一定要养收敛之机。

“容平”就是容纳、盛平的意思。

“天气以急”,这时天上的气为燥气,所以我们到秋天的时候会觉得秋高气爽,因为节气的变化在这个时候以燥气为主。

夏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