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75672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天津市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天津市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天津市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天津市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天津市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天津市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天津市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天津市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天津市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天津市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天津市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天津市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天津市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天津市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docx

《天津市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市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docx

天津市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

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愠色熨帖蕴藏月晕

B.剽窃骠勇缥缈饿殍

C.桎梏卷帙栉比鸷鸟

D.龃龉伛偻给予参与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因势力导无与伦比一副对联清规戒律

B.孤注一掷额手称庆安排就序鞭辟入理

C.一轰而散群策群利迭宕起伏一枕黄粱

D.唇枪舌剑俯首帖耳和盘托出皇天后土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科学传播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谁这样想,谁就会_______科学,最终将会危害科学。

(2)近几年我国出土了大量先秦时期的典籍,使我们有可能对过去被判为伪书的作品重新加以_____________。

(3)每年赛季开始之前,足球队有关人员都要________欧洲各国,耗费大量精力和财力去请外援。

A.误解甄别周游B.曲解鉴别周游

C.误解鉴别漫游D.曲解甄别漫游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人代会下午3时开幕,不到2时,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就站满了严阵以待的记者。

B.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把历史当作一个任人装扮的小姑娘,涂脂抹粉,翻云覆雨,弄得面目全非。

C.荒诞喜剧是一种反传统的戏剧流派,它没有戏剧冲突,故事情节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三倒四。

D.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坚决舍弃个人利益,决不应该畏首畏尾。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组是

A.统计资料表明,本世纪初,西部已有42.2%的正副级教授退休,这使得短缺的西部人才雪上加霜。

B.在东北林区特别是大兴安岭南麓,大面积毁林开荒尽管已得到了控制,但林区非法耕地交易十分猖獗,已成为当前威胁森林安全的严重问题。

C.一般行文之误,容易被人发现。

但数字与专名之误,由于多半不易识别,因此更应当留神。

D.芭蕾舞剧《泪泉》制作规模庞大,首场演出以其别具一格的舞美设计和优美的俄罗斯音乐让人目不暇接。

二、现代文阅读(共21分)

(一)阅读朱自清《荷塘月色》,完成6-7题(6分)

6.情景交融是散文营造意境的特点,下列景物描写均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柳树,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路是幽僻的、寂寞的,这些说明作者的情绪是与“淡淡的忧愁”相伴随的。

B.“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可见作者是想摆脱忧郁情怀而欣然前往荷塘的;沿着荷塘的小路,往日阴森森,“今晚却很好”,可见作者也是怀着淡淡的喜悦之情。

C.“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此中蕴含着作者超脱尘世的思想。

D.“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荷花也算得‘过人头’了。

”此中蕴含着作者的思乡怀旧之情。

7.《荷塘月色》的结尾,作者突转笔锋,联想江南旧俗,追怀往昔,意图是

A.作者以莲自况,表现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

B.借“惦着江南”抒发“今非昔比”的感慨,暗示对现实的不满。

C.想摆脱不平静的心境,借以超脱现实生活的重压。

D.表达对江南的惦念,更借此表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阅读鲁迅《记念刘和珍君》,完成8-9题(6分)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

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

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

(选自《记念刘和珍君》)

8.下面是对“惨象”和“流言”所指的具体内容的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A.“惨象”指:

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

“流言”指:

说她们是“暴徒”。

B.“惨象”指:

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尸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流言”指:

说她们是“暴徒”。

C.“惨象”指:

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

“流言”指:

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D.“惨象”指:

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尸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流言”指:

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9.作者在文中对两种谬论都给予了反驳,反驳这两种谬论的有关句子是

A.驳“暴徒”的句子是: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

驳“利用”的句子是:

“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B.驳“暴徒”的句子是: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驳“利用”的句子是:

“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C.驳“暴徒”的句子是: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

驳“利用”的句子是: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D.驳“暴徒”的句子是: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驳“利用”的句子是: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9分)

切叶蚁

美国的细菌学家卡梅隆·柯里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研究论文,声称从5000万年前开始,以真菌为生的蚂蚁就有了自己的抗生素。

研究者对一种名叫“真菌蚂蚁”的蚂蚁身上的白色斑点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的“真菌蚂蚁”依靠种植不同的真菌类蘑菇来作为惟一的食物来源。

这些蚂蚁的嘴巴和前肢上隐藏着许多细小的腺窝,里面寄生着一种能产生抗生素的细菌。

这些腺窝有一些细小的孔通向蚂蚁身体外部,这样它们就可以将抗生素传播给作物。

抗生素可以杀死会使作物生病的寄生虫,从而确保它们主人的食物来源不受破坏。

这种蚂蚁腺窝的特殊结构使得蚂蚁与作物的这种共生关系非常和谐。

研究者发现,一些近缘的不种植真菌的蚂蚁身上则没有腺窝,也没有寄生菌。

科学家们研究了中美洲热带丛林中的切叶蚁的生活习性。

切叶蚁只种一种蘑菇,这相当于人类的单一作物制,虽然开始时产量高,但重复种几季以后很容易遭受虫害侵袭,人类是采用轮作不同作物来解决问题的。

生物学家们采用基因分析,确定了切叶蚁所种的菌种是源于2300万年前的单一菌株,从未换过品种,却能延续至今。

这个谜被多伦多大学的C·R·居里解开了。

居里对包括切叶蚁在内的22种蚂蚁进行了仔细观察。

他首先发现蚂蚁的蘑菇农场偶尔也会受到一种名为Escovopsis的霉菌感染,使蘑菇在几天内全部死光,结果是整穴蚂蚁全部饿死。

但尽管如此,切叶蚁还是有办法控制这种灾难。

其奥秘在于,雌蚁会排出寄生在身上的活细菌分泌出的链霉素。

切叶蚁蘑菇园中那些忠于职守的蚂蚁勤于察看,一发出Escovopsis霉菌就用随身携带的链霉素就地将之消灭,以防止其蔓延。

而且这种链霉素还能刺激蘑菇的生长,真是一举两得。

切叶蚁分群时,蚁后将蘑菇菌种含在口中,连同随身的会分泌链霉素的细菌带到新穴传种,所以切叶蚁的单一品种的蘑菇农场能延续至今,历经千万年而不衰。

人类所用的抗生素多次使用后会使病菌产生抗药性而导致药效减弱,但蚂蚁所用的抗生素却并未使病菌产生抗药性。

卡梅隆·柯里研究小组发现,蚂蚁身上的抗生素不但是蚂蚁赖以战胜自然环境的法宝,亦是人体必需的抗生素,今后应可仿此研发新一代的抗生素,更有效地治愈人类的疾病。

10.下列对“真菌蚂蚁腺窝”的特殊结构或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蚂蚁的嘴巴和前肢上隐藏着许多腺窝,这些腺窝非常细小。

B.蚂蚁的腺窝里寄生着一种细菌,这些细菌能产生抗生素。

C.为将抗生素传播给作物,蚂蚁的每一个腺窝上都有一个小孔通向身体外部。

D.传播出的抗生素可杀死使作物生病的寄生虫,确保蚂蚁的食物来源不受破坏。

11.对“切叶蚁的单一品种的蘑菇农场能延续至今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Escovopsis霉菌会危害蚂蚁的蘑菇农场,但切叶蚁有办法控制这种灾难。

B.雌蚁分泌出的链霉活细菌除能消灭Escovopsis霉菌外,还能刺激蘑菇的生长。

C.忠于职守的蚂蚁勤于察看,发现Escovopsis霉菌就用随身携带的链霉素将之消灭。

D.切叶蚁分群时,蚁后会将蘑菇菌种连同随身的会分泌链霉素的细菌带到新穴传种。

1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研究人员发现,各种“真菌蚂蚁”的食物是一样的,都是靠种植同一种真菌类蘑菇来生存。

B.切叶蚁不换品种,是因为单一作物的种植方法产量高,轮作的不同作物很容易遭受虫害侵袭。

C.卡梅隆·柯里研究小组根据蚂蚁身上细菌产生的抗生素特征,正准备着手研发新一代的抗生素。

D.人类现在使用的抗生素同蚂蚁所用的抗生素不同在于,长期使用,前者会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后者却不会。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6题。

(19分)

武,字子卿。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稍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曰:

“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

“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

“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连坐?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

“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武不应。

律曰: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武骂律曰: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1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

阴谋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候:

拜访

C.虞常果引张胜引:

牵攀,招供

D.单于使使晓武。

会论虞常论:

判罪

14.选出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欲因此时降武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B.若知我不降明君既若见录

C.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D.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15.选出对选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苏武传》生动刻画了苏武“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一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B.为了突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选文中写了两个叛徒,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

一个是副使张胜,一个是为虎作伥的卫律。

他们都在匈奴的威势面前丧失了民族气节,拜倒在敌人脚下。

唯独苏武大义凛然,为了民族尊严和汉王朝的利益,宁死不屈。

C.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

手段卑鄙,态度傲慢,苏武对其威逼“不动”,对其利诱则“不应”,表现对其为人的鄙夷。

当他说出“与君为兄弟”的话后,苏武终于忍无可忍,“骂律”,自始至终都以强硬的姿态抵抗。

D.选文中环境及细节的描写突出了人物形象。

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煴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

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

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表现出每一个动作发出者的性格特点。

16.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本题共8分)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7.前人评《秋兴》(其一)前两联“因秋托兴”,后两联“触景伤情”。

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的情怀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8.___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19.___________________,雄飞雌从绕林间。

(李白《蜀道难》)

20.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1.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22.满地黄花堆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

23.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4.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25.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26.顾吾念之,___________________,徒以吾两人在也。

(司马迁《廉蔺列传》)

27.___________________,风飘飘而吹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8.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六、名著导读(3分)

29.《红楼梦》,又名__________,一般认为,前80回的作者是__________,后40回是________续作的。

30.巴金的《家》重点塑造了敢于以死抗争的纯洁的丫鬟__________、温顺善良地吞咽着旧礼教恶果的__________、善良厚道的__________等三位女性形象,她们的社会地位虽然不同,但她们的结局却都是悲剧性的。

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1-34题。

(18分)

报复

雨果·克里兹

写字台上的台灯只照亮书房的一角。

彭恩刚从剧场回来,他坐到写字台前,伸手拿起电话要通了编辑部:

“我是彭恩,你好!

我又考虑了一下,关于《蛙女》的剧评,最好还是发下午版,因为我想把它展开一些……别提啦!

太不像话了!

所以我才打算写一篇详细的剧评。

上午版你只要留出个小方块刊登一则简讯就行了。

你记下来吧:

‘奥林匹亚剧院:

《蛙女》上演,一锅可笑的大杂烩:

一堆无聊的废话和歇斯底里的无病呻吟。

看了简直要让你发疯。

详情请见本报下午版’。

你是不是觉得我的措词还不够激烈?

这样就行?

那好,再见!

从他放下话筒的动作可以看出,彭恩的情绪越来越愤慨。

可就在这时,他猛然一惊,附近有人轻轻地咳嗽了一声。

在光线最暗的角落里,他模模糊糊地看见有个人坐在皮沙发里。

陌生人蓄着白胡须,身披风衣,头上歪戴一顶礼帽,闪亮的眼睛逼视着评论家。

彭恩心里发虚:

“你,你……你是谁?

陌生人慢慢站起来,从衣兜里伸出右手。

彭恩看见一支闪闪发亮的手枪。

“把手举起来”那人命令道,彭恩两手发抖。

“嘻嘻嘻……”那人像精神病人一样笑着,“你这条毒蛇,现在总算落到了我的手里。

再有5分钟就是午夜。

12点整,嘻嘻嘻……你将变成一具尸体。

文亚明,我的宝贝,”白胡子老头扬起头,“我亲爱的文亚明,5分钟后你将报仇雪恨。

这条毒蛇将永远闭上它的嘴!

啊,你高兴吗,文亚明!

”说着白胡子老头立刻举起手枪:

“别动!

“听我说,”彭恩战战兢兢道,“请告诉我,你究竟是谁?

……我不明白……我对你干了什么?

……求你把手枪收起来吧。

我们之间肯定有一场误会。

“给我住嘴,你这个杀人凶手!

“杀人凶手?

你弄错了。

我不是杀人凶手!

“那么请问是谁杀死了我的孩子,我唯一的儿子,亲爱的文亚明?

谁呢,彭恩先生?

“我根本不认识你的儿子!

你怎么会生出这种想法?

“我的儿子叫……文亚明·穆勒!

现在你明白了吧?

”“文亚明·穆勒……我记得,好像是个演员吧?

“曾经是!

因为他已经死了,他对着自己的头开了一枪。

而正是你这个无耻的小人毁了他!

你在文章里写过他。

‘为助诸君一笑,还有一位文亚明·穆勒先生值得提及,因为他的表演,真可堪称全世界最蹩脚的演员。

’你竟敢这样写我的儿子!

而他,可怜的孩子,去买了一支手枪,自杀了。

就是这支手枪,过一会儿将把你送到西天!

彭恩禁不住浑身乱颤:

“听我说,这并不能怪我……我感到很遗憾……可我只是尽自己的职责而已。

你的儿子真的缺乏才华……你明白吗?

我本人跟你的儿子并没有仇,可是艺术……”

“你别再胡诌关于艺术的废话了!

你是杀人犯!

因此你得死!

昨天夜里,”老头压低嗓门,“文亚明出现在我的梦里。

他对我说:

‘爸爸,拿上手枪去找那毒蛇。

午夜12点的时候,杀了他替我报仇!

否则,我的灵魂将永远四处飘流,不得安身!

“可你不能杀我……看在上帝面上……你简直疯了!

……”

老头大声地嘲笑道:

“真叫人恶心,你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胆小鬼!

一条罪恶深重的蛆虫,半文不值的小人!

你那自命不凡的优越感哪里去了?

你那体面威风哪里去了?

现在你已面对死神,没有了你,人人都会如释重负。

彭恩双手合十,央求道:

“亲爱的先生,如果你一定要杀我,至少让我能最后给我的亲人写几句诀别的话……并表明我的遗愿。

“行,我成全你!

”陌生人宽宏大量地答应,“写吧,你还可以活15秒钟!

”彭恩拿起铅笔,在纸片上写了两三行字……

午夜的钟声响了。

老头怪叫一声,举起手枪抠动扳机。

硝烟散后,陌生人扯下自己的胡子,走近彭恩。

“先生,现在你对文亚明·穆勒的表演才华有了新的看法吧,对不对?

看你那个熊样!

哈哈……!

我想,今后你在评论别人的时候该会学得谨慎一些了!

看着手里拿着铅笔,满脸蜡黄的彭恩,文亚明伸手拿过那张纸条。

只见上面写道:

“亲爱的文亚明·穆勒,你不仅是全世界最蹩脚的演员,而且是头号傻瓜。

你戴的假发套大了一号。

彭恩。

31.小说开头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结合对彭恩和文亚明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开篇首句“写字台上的台灯只照亮书房的一角”,这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实则为故事的展开,设置了一个独特的环境。

B.陌生老头的出现,令彭恩心惊发虚,但彭恩通过对方戴的大了一号的假发套,一眼就看穿了他的真实身份,及时识破了文亚明拙劣的伎俩。

C.文中画线部分从彭恩的视角描写陌生老头的外貌,寥寥几笔,为小说的结局埋下了伏笔,可谓匠心独运。

D.小说人物设计巧妙:

文亚明假扮成自己的父亲报复彭恩,符合其演员的身份,彭恩对文亚明报复的演技加以评价,也符合其剧评家的身份。

E.小说中的对话描写贯穿全篇,其中频繁出现的省略号均生动地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惊慌和恐惧,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八、阅读下面这段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35.材料:

①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中国谚语)

②赞扬,像黄金钻石,只因稀少而有价值。

(科尔顿)

③我宁可让人侮蔑我的好诗,也不要别人赞美我的坏诗。

(雨果)

④讨厌指责的人往往是身有惭德,胆怯情虚的人。

(叶圣陶)

⑤非难比赞美安全。

(艾默生)

面对以上各种说法,我们该如何对待呢?

请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试题答案】

四、诗歌鉴赏(8分)

17.这两句是清人仇兆鳌的评语(见《杜诗详注》),应该说对这首诗的结构和意境的把握是对的,只是言之过于简略。

诗的前两联不能理解成仅仅是为了“托兴”服务的,写景本身也很重要;后两联也不能理解为空泛的抒情,诗人还是选取了典型事物,如“丛菊”“孤舟”等作为陪衬。

五、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8.同是天涯沦落人

19.但见悲鸟号古木

20.鱼翔浅底

21.不尽长江滚滚来

22.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六、名著导读(3分)

29.《石头记》曹雪芹高鹗

30.鸣风梅芬瑞珏

七、小说阅读(18分)

31.

(1)塑造了彭恩尖刻辛辣的剧评作者的形象。

(2)开门见山,营造氛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并推动情节发展。

(3)此时的盛气凌人与在枪口下懦弱胆小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4)首尾呼应,以剧评开始,以剧评结束。

32.情节突转,类似欧·亨利式结尾,使主人公命运、情节陡然逆转,突然让阅读者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

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回味无穷,发人深省,久久难以忘怀,并借此深刻地反映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