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表格专题目doc.docx
《中考物理表格专题目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表格专题目doc.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表格专题目doc
★★★★★表格题专题
例题1.在只学习了支点、动力、阻力概念的情况下,联系玩跷跷板的游戏,甲、乙两小组继续研究动力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他们将一个玩具“海宝”固定在杠杆一端的B点作为阻力,且保持阻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不变,在杠杆的另一端用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并用测力计测出动力的大小。
实验中,甲小组每次都保持动力在竖直方向、只改变动力作用点的位置,分别如图1(a)中的F1、F2、F3所示;乙小组每次都保持动力作用点的位置不变、改变动力的方向(“动力的方向”用OA连线跟动力方向的夹角θ表示,且(0°<θ≤90°),分别如图1(b)中的F4、F5、F6所示;表一、表二是两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
表一甲小组
表二乙小组
实验
序号
支点到动力作用点
的距离S(厘米)
动力的方向
(夹角θ)
动力的
大小(牛)
实验
序号
支点到动力作用点
的距离S(厘米)
动力的方向
(夹角θ)
动力的
大小(牛)
1
5
90°
6
4
15
30°
4
2
10
90°
3
5
15
45°
2.8
3
15
90°
2
6
15
90°
2
(1)分析比较表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数据可知:
作用在杠杆一端的阻力不变时,要使杠杆平衡,在动力方向不变(θ=90°)的情况下,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S越大,动力越小。
(2)分析比较表二中第三列与第四列的实验数据可知:
作用在杠杆一端的阻力不变时,要使杠杆平衡,在动力作用点不变的情况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分析图1(b)所示的实验现象及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发现,作用在杠杆一端的阻力不变时,要使杠杆平衡,当动力作用点不变,动力的方向改变以后,动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与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作用在杠杆一端的阻力不变时,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2.为了探究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选用若干实心长方体和正方体以不同方式放在同一水平沙面上进行实验,并分别将实验测得的数据和物体在沙中的下陷深度记录在下面三张表中。
甲同学将同一长方体平放、侧放、竖放在同一水平沙面上(数据见表一);乙同学将三块不同的正方体放在同一水平沙面上(数据见表二);丙同学将同一长方体分别叠放在三块正方体上方,然后放在同一水平沙面上(见表三)。
表一表二
实验
序号
压力
(牛)
受力面积
(厘米2)
下陷深度
(厘米)
实验
序号
压力
(牛)
受力面积
(厘米2)
下陷深度
(厘米)
1
10
2
1.00
4
6
5
0.20
2
10
4
0.50
5
12
10
0.20
3
10
8
0.25
6
24
20
0.20
表三
实验
序号
压力
(牛)
受力面积
(厘米2)
下陷深度
(厘米)
7
16
5
0.65
8
22
10
0.45
9
34
20
0.35
(1)三位同学在实验中是通过比较知道压力产生形变效果是否显著的。
(2)三位同学分析自己记录的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得出的结论是:
甲: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越不显著。
乙:
受力面积增大时,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相同,所以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无关。
丙:
无论压力是否变大,只要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就越不显著。
请判断,甲同学的结论是,乙同学的结论是,丙同学的结论是。
(均选填“错误的”、“不完整的”或“正确的”)
(3)乙、丙同学在观察了表二、表三中的实验序号4与7(或5与8,或6与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后,可得出的结论是:
。
(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三张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
当
,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就越显著
例题3:
为了研究串、并联电路中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红用若干个阻值不同的电阻按图3所示的电路正确进行实验,并用仪器测出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P1、P2分别是导体R1、R2的电功率,P总是整个电路的总功率)
表一
实验序号
(第一列)
A(安)
(第二列)
V1(伏)
(第三列)
V2(伏)
(第四列)
R1(欧)
(第五列)
R2(欧)
(第六列)
P1(瓦)
(第七列)
P2(瓦)
(第八列)
P总(瓦)
(第九列)
1
0.10
2.0
6.0
20
40
0.20
0.40
0.60
2
0.30
1.5
6.0
5
15
0.45
1.35
1.80
3
0.40
4.0
6.0
10
5
1.60
0.80
2.40
表二
实验序号
(第一列)
Al(安)
(第二列)
A2(安)
(第三列)
V(伏)
(第四列)
R1(欧)
(第五列)
R2(欧)
(第六列)
P1(瓦)
(第七列)
P2(瓦)
(第八列)
P总(瓦)
(第九列)
4
0.20
0.50
6.0
30
20
1.20
1.80
3.00
5
0.30
0.54
6.0
20
25
1.80
1.44
3.24
6
0.40
0.52
6.0
15
50
2.40
0.72
3.12
①对上述电路和表格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可得出表一中的实验数据是该同学根据图3
[选填“(a)”或“(b)”]所示的电路图进行测得的。
②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最后三列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在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中,。
③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每次实验中的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列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
(b)分析比较表二每次实验中的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列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
例题4.某小组同学在做电学实验时发现,L1和L2两盏不同的小灯,串联或并联在电源电压相同的电路中时,两灯发光时的亮暗程度不同,他们很想知道小灯的亮暗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于是他们猜想可能与电流和电压有关。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做了如下实验,实验现象及数据记录在如下表格中。
连接方式与
实验现象
实验
次数
小灯L1
小灯L2
电压(伏)
电流(安)
电压(伏)
电流(安)
L1与L2串联
L1比L2亮
1
2.0
0.10
1.0
0.10
2
3.0
0.12
1.5
0.12
3
4.0
0.14
2.0
0.14
L1与L2并联
L1比L2暗
4
3.0
0.12
3.0
0.20
5
4.5
0.15
4.5
0.22
6
6.0
0.16
6.0
0.24
(1)分析实验次数中L1和L2的数据及相关现象可得:
当通过小灯的电流相同时,两端电压较大的小灯较亮;
(2)分析实验次数4或5或6中L1和L2的数据及相关现象可得:
_____________;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两灯串联或并联时的数据及相关现象后,该小组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无论两灯串联还是并联,小灯两端电压与通过小灯电流乘积较大的小灯较亮。
你认为他们的结论是的;请你再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两灯串联或并联时的数据及相关现象得出结论:
小灯L1和L2串联时,的小灯较亮;小灯L1和L2并联时,的小灯较亮。
例题5.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
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
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和成像情况记录在表一中。
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12厘米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和现象记录在表二中。
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1=10厘米)
实验序号
u(厘米)
v(厘米)
成像情况
像的正倒
像的虚实
像的大小
1
50
12.5
倒立
实像
缩小
2
30
15
倒立
实像
缩小
3
20
20
倒立
实像
等大
4
15
30
倒立
实像
放大
实验序号
u(厘米)
v(厘米)
成像情况
像的正倒
像的虚实
像的大小
5
50
15.8
倒立
实像
缩小
6
30
20
倒立
实像
缩小
7
20
30
倒立
实像
放大
8
15
60
倒立
实像
放大
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f2=12厘米)
(1)分析实验序号3和7,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或5、6)数据中的像距v与物距u以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一凸透镜物距大于像距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沦是:
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
(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与4(或5、6、7与8)数据中的像距v与物距u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6.小华、小明两位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所用实验器材有杠杆、弹簧测力计、钩码和支架等。
他们分别在已调水平平衡的杠杆上施加动力F1、阻力F2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动力臂l1及阻力臂l2,小华、小明的操作情况分别如图6(a)、(b)所示,表一、表二为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小华得出结论:
杠杆平衡的条件是F1+l1=F2+l2。
请判断:
小华的结论是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结论:
杠杆平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出上述杠杆平衡的条件后,小华也欲用弹簧测力计和钩码进行实验,但跟小明的操作不同的是,他准备将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作用在杠杆上的A点,而钩码的位置不变,如图6(c)所示。
请判断:
他_________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选填“能”或“不能”)。
如果杠杆能平衡,写出需满足的条件;如果杠杆不能平衡,写出判断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7.在某校的物理兴趣小组中,甲、乙、丙三位同学通过实验探究质量分布均匀的圆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位同学各自从实验室里挑选出由同种合金材料制成、但高度h和横截面积S的规格都不同的圆柱体做实验,并用仪器测出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p的大小(或大小关系),表一、表二、表三依次为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实验数据记录表。
表一
序号
圆柱体高度h(米)
圆柱体横截面积S(米2)
水平面受到的压强p(帕)
1
1.0×10-1
2.5×10-3
0.6×104
2
2.0×10-1
5.0×10-3
1.2×104
3
3.0×10-1
7.5×10-3
1.8×104
表二
序号
圆柱体高度h(米)
圆柱体横截面积S(米2)
水平面受到的压强p(帕)
4
1.0×10-1
5.0×10-3
p4
5
2.0×10-1
5.0×10-3
p5
6
3.0×10-1
5.0×10-3
p6
表三
序号
圆柱体高度h(米)
圆柱体横截面积S(米2)
水平面受到的压强p(帕)
7
1.0×10-1
2.5×10-3
p7
8
1.0×10-1
5.0×10-3
p8
9
1.0×10-1
7.5×10-3
p9
(1)甲同学认为通过自己的实验数据记录表(表一)可得出结论:
圆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跟圆柱体的高度h有关,且与h成正比。
你认为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从表一中得出此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在实验中测出了三次压强的大小关系为p4<p5<p6,请你根据表二中的实验数据记录初步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用实验探究压强p与横截面积S的关系,他选用的圆柱体的规格已填入表三中,结果仪器测出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7=p8=p9。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8.某小组同学探究物体从空气中浸没到液体中时,弹簧秤示数以及其变化和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中,他们使用体积不同的铝、铁、铜三种密度不同的金属块,分别在空气中用弹簧秤称出它们所受到的重力,然后把他们分别浸没在酒精、水和盐水三种不同液体中,记下此时弹簧秤的示数,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
序号
液体种类
物块
物体体积
(厘米3)
空气中称重
弹簧秤示数
(牛)
浸没在液体中
弹簧秤示数(牛)
示数差值
(牛)
1
酒精
(ρ酒精=0.8×103千克/米3)
铝
20
0.54
0.38
0.16
2
铁
20
1.56
1.40
0.16
3
铜
20
1.78
1.62
0.16
4
盐水
(ρ盐水=1.2×103千克/米3)
铝
20
0.54
0.30
0.24
5
铁
20
1.56
1.32
0.24
6
铜
20
1.78
1.54
0.24
7
水
(ρ水=1.0×103千克/米3)
铝
30
0.81
0.51
0.30
8
铁
30
2.34
2.04
0.30
9
铜
30
2.67
2.37
0.30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和4(或2和5或3和6)的数据中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弹簧秤示数和液体密度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到初步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液体密度和物体体积相同时,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越大,浸没在液体中时,弹簧秤的示数就越大。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中物体在空气中称重时弹簧秤的示数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弹簧秤示数的差值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以归纳得到结论:
物体在空气中称重时的示数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弹簧秤示数的差值和物体的密度无关,而和物体的体积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大,示数差值就越大。
例题9.为了“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小红同学按图9正确连接电路,将不同的导体甲、乙、丙分别接入电路的M、N两端后,改变电压进行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在表一、二、三中。
⑴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实验中的电流与电压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同一导体,导体中的电流与该导体两端所加的电压_________。
⑵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在电压相同时的电流关系,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当电压相同时,通过不同导体中的电流不同。
⑶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二、三中的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a)分析比较表一、二或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析比较表一、二和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小华同学也选择了某一导体,进行了相同实验,并记录数据在右表中。
当他比较实验序号4和12的数据,发现:
在电压相等时,通过这两段导体的电流也相等。
小华认为,由于只有一组数据,所以不能说明这两段导体间具有相同性质。
你认为:
小华的观点是____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实验
序号
电压
(伏)
电流
(安)
10
1.0
0.10
11
1.6
0.16
12
2.0
0.20
例题10.为了探究液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某班同学分别进行了实验。
第一组同学发现大瓶矿泉水的质量比小瓶矿泉水的质量大,由此认为“液体的质量可能跟液体的体积有关”。
于是就利用仪器测得不同规格瓶装矿泉水的质量,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一中。
第二组同学发现用相同的瓶子装满水和酒精时的质量不同也提出了假设,认为
。
于是,他们选用了水、酒精和牛奶三种液体,并分别测得它们的体积和质量,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表一表二
实验序号
4
5
6
7
8
9
液体种类
水
水
酒精
牛奶
酒精
牛奶
体积(厘米3)
10
20
10
10
20
20
质量(克)
10
8
10.3
16
20.6
实验
序号
物质
体积
(厘米3)
质量
(克)
1
水
350
350
2
600
600
3
1000
1000
(1)请将第二组同学的假设填写完整。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中水的质量与体积的倍数关系,可初步得出:
_____________。
(3)结合表一得出的结论请将表二填写完整,同时你认为第二组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在表二中应选用____________(选填实验序号)的数据进行分析。
(4)为了进一步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请你综合分析比较两表中的相关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要求结论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