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听途说阅读题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80363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听途说阅读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道听途说阅读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道听途说阅读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道听途说阅读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道听途说阅读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道听途说阅读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道听途说阅读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道听途说阅读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道听途说阅读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道听途说阅读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道听途说阅读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道听途说阅读题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道听途说阅读题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道听途说阅读题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道听途说阅读题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听途说阅读题答案.docx

《道听途说阅读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听途说阅读题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听途说阅读题答案.docx

道听途说阅读题答案

道听途说阅读题答案

篇一:

钦州市20xx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xx年钦州市中等学校招生暨初中毕业统一考试?

语文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一、积累和运用(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应和和面和事佬随声附和B、强调倔强强心药强词夺理........

C、宿营荧光萤火虫晶莹剔透D、湍急揣摩端午节气喘吁吁........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嘹亮门槛菩提树道听途说B、嶙峋惘然经伟线登峰造极

C、嫉妒无辜霓虹灯鸦雀无声D、承诺桑梓闭门羹抑扬顿挫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谚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李明非常喜欢电视上那些光怪陆离的动画画节目。

....

B.在“写汉字,读经典”比赛中,选手们呕心沥血的表现赢得了观众的称赞。

....

C.我国著名网球运动员李娜载誉归来,家人和朋友为她接风洗尘。

....

D.最近,越南无事不登三宝殿,三番五次到我国南海海域进行挑衅。

.......

4.结合语境,对画线句子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今年是地级钦州市成立20周年,①市委、市政府把自治区文明城市为总目标,②提出

“喜迎撤地建市20周年,共建文明新钦州”的主题活动,③我们中学生和共青团员要积极参加这项活动,④为增加城市品味、改变城市现状贡献自己。

A.①修改为:

市委、市政府以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为总目标

B.②修改为:

开展“喜迎撤地建市20周年,共建文明新钦州”的主题活动

C.③修改为:

我们中学生要积极参加这项活动

D.④修改为:

为改变城市现状、增加城市品味贡献自己

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捕蛇者说》的“说”,是古代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

B.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自他的作品《醉翁亭记》。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

D.法国作家契科夫的小说《变色龙》,塑造了夏洛克这个典型的文学形象。

6.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时间都去哪儿了?

在这个忙碌的时代,“忙”逐渐成了一种生活状态。

有的人因为忙于

生计,,失去了许多与家人共享天伦的快乐;有的人因为忙于仕途,,错

过了许多与朋友交流思想的时光;有的人因为忙于玩乐,,错失了许多与他人房费

梦想的机会?

?

所以,我们应该在流淌的时间里经营好自己的幸福人生。

A.虚度了年华淡忘了友情淡漠了亲情

B.淡漠了亲情淡忘了友情虚度了年华

C.淡漠了亲情虚度了年华淡忘了友情

D.淡忘了友情淡漠了亲情虚度了年华

二.现代文阅读

(一)(6分)

用阅读塑造我们的生命

蒋建国

①提升国民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很多途径,最基本的途径是阅读。

立身以立学为

先,立学以阅读为本。

在信息网络非常发达的今天,在“浅阅读”越来越盛行的时代,我们

的阅读要有行。

②要在行走中丰富阅读。

古人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阅读丰富人生体验,而人生

阅历的丰富与否,又决定了阅读所得的深浅。

深陷网络束缚中的人们,尤其需要从“宅”生活

中走出来,走近自然,走进社会,走向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

要把经典大书和社会大书对读,向实践学习,求取知识、造就学识、增长见识,在实践中汲

取智慧和力量。

③要在行动中深化阅读。

恩格斯有一句名言,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习总书记也曾经指出,不读书要不得,“书呆子”现象也要不得。

读书学习需要经历一个吸收

到消化的过程,边学习边行动,在学中用、用中学,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做

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只有做到知行

合一,才能在认识和处理实际问题中发挥理论和知识的作用。

④要在行为中升华阅读。

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

然之气。

每个人的行为举止都是内在素质的外在表达,素质修养又有赖于阅读所具有的春风

化雨、润物无声的养成功能。

阅读过程是一个将知识、技能、能力逐步内化为个人素质的过

程。

只有从生活的细微之处,体会阅读带来的品格绽放,才能在品味至理、品味至情、品味

至性、品味至趣、品味至美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

⑤我们身处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应

该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

我们要通过阅读塑造自己

的生命,让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自信从容地前行。

(节选自20xx年4月2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7、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A、我们的阅读要有行。

B、要在行走中丰富阅读。

C、要在行动中深化阅读。

D、要在行为中升华阅读。

8、下列事例作为第②段的事实论据,不适合的一项是

A、西汉司马迁,考察古迹,了解民情,记录风俗,成就“史家绝唱”。

B、晋代车胤,无油点灯,囊萤苦读,勤奋好学,终成大器。

C、唐代李白,饱读诗书,负志远行,吟游四方,终得“诗仙”雅号。

D、明代徐霞客,登百山,走百川,足迹广,遂成《徐霞客游记》。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中的“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阅读为本”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

B、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C、文章第④段告诉我们:

阅读所具有的养成功能可以让我们每一个人的素质修养都得到提

高。

D、文章的论证思路是:

提出问题(①)---------分析问题(②③④)---------解决问题(⑤)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

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

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乙】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皆俱。

两人对酌于中,壶

①②觞饾钉满案。

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

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

③略无欹侧。

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辉《刻木巧匠》)

注释:

①壶觞:

酒器②饾钉(dòudìng):

供陈设的食品。

③欹(qī):

斜。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两膝相比者比至陈(《陈涉世家》)..

B.神情与苏、黄不属属引凄异(《三峡》)..

C.居右者椎髻仰面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D.篷桅橹舵咸具各具情态(《核舟记》)..

11.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中俄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A.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活板》).

B.尝奏荐某人为官(《赵普》).

C.乡为生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D.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刻木巧匠》).

12.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空间顺序,对船头和船尾的人、物依次进行了介绍,其中对苏轼、

黄鲁直和佛印三人的描述不分主次,平分秋色。

B.【甲】文刻画二舟子的神态栩栩如生:

一个粗犷、悠闲,一个平静、专注。

C.【甲】文对船上五人的描写细致入微,生动可感;【文乙】对船上五人的描写概括、

简略。

D.【甲】【乙】两文都写了中国古代的微雕艺术,赞美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6分)

13.请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2)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

(二)古诗鉴赏(4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4.“山坡羊”是这首曲的,“踌躇”的意思是(2分)

15.请写出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四.默写(10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0分,第

(1)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

(1)将要求默写的内容用正楷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默写1分,书写1分)

,万水千山只等闲。

(2)窈窕淑女,。

(《关雎》)

(3),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4),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

(5)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浣溪沙》)

(6)“马”字经常出现在古诗中,如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木兰

诗》中的“,从此替爷征”,白居易在钱塘湖边骑马踏春写下的

“,”。

五.综合性学习(10分)

17.名著阅读(3分)

马克?

吐温笔下的汤姆和蓓姬在①里的历险过程,勾起了我们童年的回

忆;②笔下的保尔?

柯察金,用他的顽强、执着向我们阐释了生命的意义;

老舍笔下的③在烈日和暴雨下拉扯的情景,唤起了我们对旧社会劳动者的

同情。

18.继“蚁族”“啃老族”等之后社会上又出现了“低头族”,他们经常拿着手机或平

板电脑低着头写微博、发短信、玩游戏等。

为此,学校决定开展“抬头行动”的活动,

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7分)

【任务一】清你分析下面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2分)

材料一首都师大心理咨询中心调查显示:

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

33%

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的人离

不开手机。

其中,学生族和上班族是对手机最依赖的人群。

材料二70岁老汉吴民对来拜年的外孙女一家说:

“这个春节,不需要你们给

我钱,也不用买啥营养品,只要你们交出手机。

”第二天,社区居委会就吴民“没收

手机”一事对市民作问卷调查,其中60%的年轻人承认,给长辈拜年时,大多数时间

在玩手机。

探究结果:

【任务二】观察下面图片,请你向同学们说出做“低头族”的不良后果。

(3分)

不良后果:

①;②;③。

【任务三】敬远同学要参加学校举行的演讲比赛,他想写一段话作为演讲稿的结尾,请你帮

他将文稿补充完整。

(要求:

与画线句子句式一致,字数相同)(2分)

抬起你的头,你就能看到天空是那么的蔚蓝;抬起你的头,你就能听到①抬起你的头,你就能感受到

②。

六.现代文阅读

(二)(16分)

月亮船

刘国芳

一个住在河边的女孩,总喜欢在门口站着,看河。

一个晚上,弯弯的月亮映在水里,女

孩觉得它像一只船,女孩很惊喜自己的发现,于是蹿屋里去,跟大人说:

“爸爸妈妈,你们

看,水里的月亮像一只船。

女孩的爸妈走出来,一起往水里看,然后父亲说:

“是像一只船。

女孩的母亲也说月亮像一只船,还说那是月亮船,说着,轻轻地唱起来:

月亮船呀月亮船/载着妈妈的歌谣?

?

女孩天真,在母亲唱着时颠颠地往河边去,大人见了,吓坏了,过去一把扯住女孩,还

说:

“你去哪?

女孩说:

“我想坐在月亮船上,让它载着我。

女孩的母亲父亲听了,都笑。

做母亲的,还点着女孩的额头说:

“月亮船在很远的地方,

你坐不到它。

”女孩看着母亲,女孩说:

“我怎样才能坐到月亮船呢?

母亲没说,还是摇头。

过后,女孩每天晚上都在门口看着水里的月亮船,还不住地缠着母亲让母亲告诉她怎样

才能坐到月亮船。

母亲没告诉女孩,只跟女孩说:

“别烦了,我教你唱月亮船的歌吧。

说着母亲唱了起来:

篇二:

第三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班级姓名学号

试卷说明:

本试卷共150分。

积累、阅读95分,卷面书写5分,作文50分。

一、积累(共45分)

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一段话写在田字格内,要工整、规范、美观。

(3分)

科学应当造福于人类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迷惘(wǎng)睽睽(kúi)干涸(h?

)鲲鹏(kūn)....

B.缄默(jiān)笃实(dǔ)狩猎(sh?

u)挑衅(xìn)....

C.咫尺(chǐ)吞噬(shì)哂笑(shěn)收敛(liǎn)....

D.媲敌(pì)挑衅(xìn)牟取(mú)滑稽(jī)....

3.根据拼音写汉字。

(5分)

Luǒ露萧sakuī探和xùcuá在一起

Pǐ美顾jì狼jímà延大shā风景

4.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将正确的字写在方格内。

(4分)

A.莫忠一是道听途说沾沾自喜异口同声

B.众说纷纭任劳任愿硕大无比沧海桑田

C.黑咕隆咚东跑西颠得意洋洋无与纶比

D.振耳欲聋齐心协力鼠目寸光一视同仁

5.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为人所知(被)精巧绝伦(同类)不过尔尔(如此,这样)....

B.众目睽睽(睁大眼睛注视着)喜形于色(显露,表现)不可思议(想象,理解).....

C.不自量力(测量)广袤无垠(边际)高深莫测(测量)...

D.小心翼翼(恭敬谨慎的样子)无言以对(用来)相形见绌(笨拙)....

6.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旅鼠之谜》以北极旅鼠的大量繁殖和怪诞行为给人类提出警告。

B.《敬畏自然》是一篇议论文的散文,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敬畏自然”即对自然又敬重又害怕,这是一种消极无为的口号。

C.《喂—出来》以环境污染为题材,告诉人们不要破坏大自然,否则将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D.《大雁归来》一文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涉及人与动物的关系,充满保护野生动物的伦理观念。

7.默写填空。

(13分)

①李商隐的《无题》中,“,。

一句诗表现了爱情的坚贞,意境新奇,诗味隽永,已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②无言独上西楼,。

(《相见欢》)

③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名句是:

“,。

④范仲淹《苏幕遮》中最能表现词人浓烈的思乡愁绪的一句是:

,。

⑤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为音乐家、文学家、文学家

分别写的三部传记。

这三个人共同的特点是

8.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爱雨的人是不想躲开雨的,让那清凉的雨丝,,让那安闲的雨丝,让那多情的雨丝,让那无声的雨丝,。

①抹去你思维上的俗②诉说你心中的爱

③洗去你心灵上的尘④拨动你的心底的弦

A、③①④②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③④②①

9.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

(4分)

①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

()

②我怎么也笑不住,陷入了迷惘的沉思。

()

③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

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

()

④啊,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啦!

()

10.下面四个情节都出自中学生必读的名著中,请任选一个按要求填表。

(4分)

A、孙悟空三借芭蕉扇B、武松打虎C、曹家遇除

D、游小人国时对“高跟”“低跟”党的斗争

二、阅读(50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26分)

①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祼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②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

我问自己。

③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

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

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

④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⑤悲剧并没有止住。

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⑥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11、作者将“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一句话单独列为一段,有什么作用?

(4分)

12、“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中“痛苦”和“无奈”分别指什么?

(4分)

13、第①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14、文中的两个感叹句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4分)

15、第⑥段中列举青海湖和月牙泉的例子有什么表达作用?

(5分)

16、罗布泊的消失给了我们怎样的警示?

(5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如下问题。

(24分)

雅舍

梁实秋

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

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地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的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座房子。

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

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

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

纵然不能被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

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的位臵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

前面是盘绕山间的稻田。

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

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

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来客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得有大不便处。

篇三:

“三人成虎”阅读训练及答案

导语:

三人成虎是我国古代的成语,出自《韩非子》,意思是:

谣言说得多了,人就容易相信了。

关于《三人成虎》的原文阅读与《三人成虎》的译文与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参考与练习!

《韩非子·内储说上》: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

‘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曰:

‘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

‘寡人疑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

‘寡人信之矣。

’庞恭曰:

‘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也。

’王曰:

‘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西汉·刘向整理的《战国策·魏策二》: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三人成虎】我国古代成语,出自《韩非子》,原意指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

比喻谣言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三人成虎》译文:

战国时代,庞恭陪伴魏国太子到邯郸做人质。

在临行前,庞恭对魏王说:

“要是现在有个人跑来说,热闹的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您相不相信?

”“不信!

”魏王立刻答道。

“如果同时有两个人跑来,热闹的街上有一只大老虎,您相信吗?

”庞恭又问。

“我会怀疑。

”魏王回答道。

“那么要是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说街上有只老虎时,您会相信吗?

”庞恭接着问魏王想了一会儿回答:

“我会相信。

”于是庞恭就劝诫魏王:

“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

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

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

希望大王明察此事。

”魏王道:

“一切我自己知道。

”可是,庞恭走前就有人毁谤他。

庞恭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1.庞恭对魏王讲“三人成虎”有什么用意?

2.庞恭从邯郸返回,得不到召见的原因是什么?

3.学习本文对有什么启示?

《三人成虎》阅读答案:

1.他希望魏王在他走之后不要听信别人污蔑他的话

2.因为魏王听信了他人的谗言

3.我们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

【注】

(1)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对人对事不能以为多数人说的就可以轻信,而要多方面进行考察,并以事实为依据作出正确的判断。

(2)《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