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导论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842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6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星通信导论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卫星通信导论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卫星通信导论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卫星通信导论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卫星通信导论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卫星通信导论习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卫星通信导论习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卫星通信导论习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卫星通信导论习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卫星通信导论习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卫星通信导论习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卫星通信导论习题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卫星通信导论习题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卫星通信导论习题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卫星通信导论习题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卫星通信导论习题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卫星通信导论习题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卫星通信导论习题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卫星通信导论习题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卫星通信导论习题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卫星通信导论习题答案.docx

《卫星通信导论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星通信导论习题答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卫星通信导论习题答案.docx

卫星通信导论习题答案

第1章题解

T=

V=s

T=

V=s

T=

V=s

T=

V=s

T=

V=s

184231km,281ms

2160ms

337500km

第2章题解

(1),

⑵,

⑶,

⑷,

d=37911km

39.30

Lf=

G/T=K

\0.50.5

馈线输入端TTaT010101Tlna1010

=171°

LNA输入端TTA0.5T01一15T|_na

/10总010.10

=153°K

21

3X10W/Hz

217°K

EIRP=48dBW

G/T=K

⑴;;

4.8m(T0290K)

噪声系数的噪声温度为

T0=(T0

290K)

噪声系数的噪声温度为

T0=(T0

290K)

++100+3=179K

50

1

5000

噪声温度为01

1ft290100厂

10

10

10

EIRP=47dBW

1

101.8

1014

0.01585

0.03981

C/N=

1

102.2

是,

1

102.4

0.0063090.003981

0.002328

所需的上行C/N=

(1)链路损耗L=+20lg37500+=

⑵卫星转发器输入功率C=20++26=-

卫星转发器输出功率C=110-==11W

⑶N=十10lg500+10lg36M=-

(4)C/N=

(1)卫星转发器发射的每路功率为-14dBW/路=路

(2)地球站接收载波功率C=-206+30+40=-150Dbw

地球站输入端噪声功率N=-+10lg150+10lg50K=-

载噪比C/N=

⑶余量=-=

(1)链路损耗L=+20lg38500+=

2

05

(2)接收天线增益G==

0.02459

接收载波功率C=10lg200+34-3+-1=-

(3)噪声功率N=十10lg110+10lg20M=-

(4)C/N=

余量

(5)强降雨时

接收载波功率C=-2=-

噪声功率N=-+10lg260+10lg20M=-

载噪比C/N=

余量dB

(1)链路损耗L=+20lg37500++2=

⑵噪声功率N=■+10lg500+10lg36M=-

⑶转发器输入载波功率C=10lg100+54+26-=-

载噪比C/N=

⑷卫星发射功率110-=或

链路传输损耗L=+20lg2000+=

地球站接收载波功率C=+(18-3)+1--

地球站噪声功率N=十10lg260+10lg20K=-

载噪比C/N=

第3章题解

由图3-3得输入回退6dB;由图3-4得输出回退3dB。

(1)

(2)

(2)—帧内:

1个参考突发,8个业务突发

一帧内开销比特:

560(参考突发)+9120(9个保护时隙)+8560(8个报头)

=6120bit

效率=(40800-6120)/40800=;

(3)承载的信息速率:

(40800-6120)/=s

承载的信道数:

17340/64=

mB|F236

110.2

60Mb/s

EbT

(1)EIRPbRbLk

n°G

=12+-10-+212=

Ptf=-46=()

(2)Ptt57.544611.54dBW()(Rb提高8倍,使所需的EIRP提高)

(1)C/N=++35=

0.6

由回退带来的允许接入的5MHz带宽的载波数为K10362

4.5

(2)设36MHz带宽内最多容纳6个5MHz带宽的载波。

由图3-4可得:

输出回退6dB相当于输入回退8dB。

由图3-3得6载波时,输入回退

8dB的载波-互调比约为16dB。

试算6载波时的下行载噪比:

回退6dB后,每载波EIRP=34-6-10lg5=21dBW

每载波的接收载噪比=21-201-67++35=

考虑到6载波时的载波-互调比为16dB,因此接收总的信噪比(含互调噪声)约为。

它比

要求的12dB门限高些,可认为是带宽受限系统。

如果要求的接收信噪比门限为15dB,则为功率受限系统。

/

(1)TDMA地球站发射功率=13-105-63-22+200=23dBW=200W

地球站接收载噪比:

33.6dB

(236322200)dB

(27.475.6228.6)dB

%

(136020196)dB

30dBd(2075.6228.6)dB

地球站接收(C/N)=

(2)FDMA地球站发射功率:

一个FDMA地球站在转发器输出端的功率为13dBW(20W)-6dB(回退)-7dB(5个站功率

叠加)=0dBW=1W

转发器接收的来自一个FDMA站的功率=-105dBW

FDMA地球站发射功率=-105+200-63-22=10dBW=10W

上行载噪比:

载波功率=10+63+22-200=-105dBW

噪声功率(噪声带宽36/5MHz)=+-=-\

上行载噪比=-105+=

下行载噪比:

载波功率=0+60+20-196=-116dBW

噪声功率(噪声带宽36/5MHz)=20+-=-140dBW

下行载噪比=-116+140=24dB

由图3-4可得:

输出回退补偿6dB相当于输入回退约8dB。

由图3-3可得:

输入回退8dB时,互调载噪比为。

地球站接收(全链路)接收载噪比=(若不考虑互调噪声干扰,载噪比为

(1)手持机解调后、判决前,只需在确定的时段内提取本站的数据信息,其接收噪声带宽

较窄(单路);而卫星接收10路信号(连续TDMA数据流),接收噪声带宽较宽。

1105

(2)上行射频带宽:

BinR100KHZ=150KHz

m1

一10.5

下行射频带宽:

Bout100KHz75KHz

2

\(3)上行链路:

\卫星接收载波功率=+18+1-161=-149dBW

星上接收端噪声功率谱密度=+27=Hz

卫星接收信噪比=-149-40+=

误码率为104,所需信噪比为。

于是,链路电平衰落余量为。

(4)下行链路:

用户接收载波功率=-7+18+1-160=-148dBW

用户接收噪声功率谱密度=+24=Hz

用户接收信噪比=-148-40+=

BER=104所需信噪比为,因此链路电平衰落余量为。

无高斯噪声时,n=32

有高斯噪声时,n=16

Gp

ETI0

此处Eb.T。

为信噪比

12

n=1023/10.=64

每站信息比特率:

30Mc/s/1023=s

转发器传输的总信息比特率为:

6429.331.877Mb/s

转发器带宽:

30M(1+=45MHz

采用FDMA或TDMA方式,可提高卫星转发器的传输信息量,但需增加信息发射功率。

第4章题解

0570—1.750

0.5D

siny=(35786+6378)/6378=,y=o

2491562

地心角x:

x=覆盖面积=4R;13.96106km2

180

D=0.154m

警14dB

342

2

1

101

所需的接收载波功率C=+接收天线增益G=10lg[—]=

100.1"\10。

.710

0.1(S/N)d

下行(S/N),dB

11

14

16

18

20

上行(S/N),dB

0.2585

全链路信噪比10lg(1/=

误码率约10

信噪比为(8-1)=7dB时,误码率小于

10

信噪比4dB,(2,1,7)卷积码时,误码率约

10

 

一帧比特数:

200+8100=1000

以1Kb/s速率传送一帧(即100个传感器一轮采样数据)的时间为1s。

一轮采样的时间为1s,40000km距离的传输时间为。

因此,当太空舱某传感器数据发生变化时,地面控制站可能要等待之后才能获得该信息。

第5章题解

(1)

偏离天线波束主轴线3°处所允许的最大EIRP

33-25lg3=

G10lg

0.550.02143m

D(m)

G(dBi)

0.570D=D

D(m)

0.5(O)

天线辐射特性(增益与方向偏离角的关系)

D(m)

£dB波束宽(0

-6dB波束宽(0

-10dB波束宽(o)

 

偏离波束主轴3o时,天线增益的估值

D(m)/

偏离3o的G下降值(dBi)

10

偏离3o的天线增益(dBi)

 

发射功率为、和时,波束轴线上的EIRP

D(m)

EIRP(dBW)

EIRP(dBW)

EIRP(dBW)

发射功率为、和时,偏离波束轴线3o的EIRP

D(m)

EIRP(dBW)

0.2W,EIRP(dBW)

EIRP(dBW)

只有发射功率时能满足对相邻卫星干扰的要求,否则需采用其它辅助隔离措施,如正交

极化隔离,频率隔离或参差。

\/

(1)由于信道编码效率为1/2,每站链路传输速率为256Kb/s。

根据公式(3-1)有

110.4

BRb256179.2KHZ

m2

(2)转发器可支持的最大地球站数目为

54/+=234

(3)234个地球站接入时,每路信号的卫星发射功率将降低

10lg(234/100)=

下行链路载噪比为19=

(4)入站全链路载噪比为

链路载噪比余量为

160KHz

每信道信号实际传输带宽B10.2564K

1

相邻信道间保护带宽为200-60=40KHz

转发器能容纳的上行最大信道数54/=270

链路损耗L=+20lg39000+20lg14+2=

转发器1输入噪声功率C=3++-=-

上行C/N=

(3)所需下行C/N

NC抽爲0.02436

C1010

C/N=

链路损耗L=+20lg39000++2=

所需下行EIRP=+-10lg150+10lg160000-=

所需卫星发射功率434=-=

(5)

回退3dB后的卫星功率13-3=10dBW=10W

卫星功率可支持的信还道数10/=229

而转发器带宽可支持的信道数为270

为功率受限

(6)

链路损耗L=+20lg39000++2=

地球站的EIRP10lg200+50-=

卫星G/T=34/10lg500=7dB/K

对1Mb/s的上行载噪比C/N=70+7-■-0lg1M=

卫星EIRP=34-+10lg20=46dBW

 

地球站G/T=10lg150=K

对1Mb/s的下行载噪比C/N=46+-+-60=

(8)

出站全链路载噪比C/N=

对10dB载噪比门限而言,有余量,可用以支持151Mb/s的数据流传输。

因此为带

宽受限系统。

若余量用以支持54Mb/s速率传输,则载噪比为

第6章题解

/计算LEO(轨道高度700-2000km)、MEO(轨道高度8000-20000km)和GEO(轨道高度35786)各典型高度值时的在轨速度和轨道周期。

解:

根据式(6-8)和式(6-10)可以计算各典型轨道高度值情况下卫星的在轨速度和轨道周期。

(1)轨道高度

700km的LEO卫星:

在轨速度V

398601.58

27015km/hour

(6378.137700)

轨道周期Ts

(2)轨道高度

在轨速度V

轨道周期Ts

(3)轨道高度

在轨速度V

轨道周期Ts

(4)轨道高度

在轨速度V

轨道周期Ts

(5)轨道高度

在轨速度V

(6378.137700)3

5926sec.=98min.46sec.

398601.58

2000km的LEO卫星:

398601.58

24831km/hour(6378.1372000)

3

(6378.1372000)

7632sec.=127min.12sec.

398601.58

8000km的MEO卫星:

398601.5818955km/hour

(6378.1378000)

3

(6378.1378000)

17158sec.=4hr.45min.58sec.

398601.58

20000km的MEO卫星:

398601.58

13994km/hour

(6378.13720000)

3

(6378.13720000)

42636sec.=11hr.50min.36sec.

398601.58

35786km的GEO卫星:

398601.5811069km/hour

(6378.13735786)

 

 

轨道周期Ts2

3

(6378.13735786)86164sec.=23hr.56min.4sec.

398601.58

计算LEO、MEO和GEO的典型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1)轨道高度700km的LEO卫星:

Resin(10)2155km

最大星地距离

d星地Re2sin2(10)

2

2700Re700

自由空间传输损耗Lf92.4420

lg2155

20

lg1.6

159.1101dB

传输延时

d星地/C7.2ms

⑵轨道咼度

2000km的LEO卫星:

最大星地距离

d星地Re2sin2(10)

22000Re200021

Resin(10)4437

自由空间传输损耗Lf92.4420

lg4437

20

lg1.6

165.3813dB

传输延时

km

在最小仰角为10o,系统工作频率为时,和传播延时。

解:

为计算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和传播延时,时的最大星地距离,再根据第二章公式

需要知道传输距离。

根据(6-23)可以计算10仰角

(2-8)计算最大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d星地/C14.8ms

(3)轨道高度8000km的MEO卫星:

最大星地距离d星地,Re2sin2(10)28000Re8002Re

自由空间传输损耗Lf

92.4420Ig1182620Ig1.6

sin(10)11826km

173.8968dB

传输延时

d星地/C

39.4ms

最大星地距离

d星地

Re2sin2(10)220000Re200002

自由空间传输损耗Lf

92.44

20

lg2451220lg1.6

传输延时

d星地/C

81.7

ms

(5)轨道高度

35786km

的GEO卫星

⑷轨道高度20000km

的MEO卫星:

Resin(10)24512km

最大星地距离d星地.Re2sin2(10)235786Re357862Resin(10)40586km

180.2275dB

自由空间传输损耗Lf

92.4420lg2451220lg1.6180.2275dB

传输延时

d星地/C

135.3ms

全球星系统的卫星轨道高度为

1414km,在最小仰角为10o时,求单颗卫星的最大覆盖地心

 

 

角,覆盖区面积和卫星天线的半视角。

解:

根据式(6-20)可以求解最大覆盖地心角;根据式(6-24)可以求解覆盖区半径,再通过球冠

面积公式求解覆盖区面积;根据式(6-21)可以求解卫星天线的半视角。

Re

max2arccoscos(10)1052.5668

1414Re\

最大覆盖地心角

最大覆盖半径X

覆盖区面积A2

卫星天线的半视角

Resin(52.5668/2)2824.3km

2

Re1

arcsin

72

cos(52.5668/2)2.642610km

更cos(10)53.7166

1414Re

某地面观察点位置为(

2000km。

计算该时刻地面观察点对卫星的仰角。

解:

由已知条件,可以根据式以求解仰角。

地心角

120oE,45oN),卫星的瞬时位置为(105oE,25oN),轨道高度为

(6-25)求得地面观察点与卫星间所夹地心角,再通过式

(6-22)可

arccossin(45)

(2000

arctan-

(2000

“铱”系统卫星的轨道高度为的最长连续覆盖时间Tcoun。

解:

题解过程与例一样。

最大地心角

maxarccos

卫星角速度s2/T卫星

最长连续服务时间tmax

sin(25)cos(45)cos(25)

cos(120105)23.3854

Re)cos(23.3854)Re

Re)sin(23.3854)

780km,在最小仰角为

空cos10

780Re

398601.58

3

(780Re)

21.5280

10o时,试计算单颗系统卫星能够提供

10

18.6582

3

10rad/s0.0597/s

2max/S625s

10min25sec.

 

单颗卫星最大覆盖地心角

1026.64

假设初始时刻星座的第一试确定星座各卫星的轨道

1450km,每个轨道面上的卫星数量为8颗。

在最小仰角为

某星座系统的卫星轨道高度为

10o时,计算每个轨道面上8颗卫星形成的地面覆盖带的宽度。

解:

首先根据式(6-20)确定单颗卫星的最大覆盖地心角,再根据式(6-26)可以直接计算覆盖

带宽度。

6378.137

maxarccoscos10

14506378.137

地面覆盖带的宽度C2c2arccos【cos(26.64)29.3008cos(/8)

已知全球星(Globalstar)星座的Delta标识为:

48/8/1:

1414:

52,个轨道面的升交点赤经为0o,面上第一颗卫星位于(0oE,0oN),参数。

解:

根据6.3.3.1中Delta星座标识方式的描述可知:

相邻轨道面的升交点经度差:

360o/8=45o;

面内卫星的相位差:

3600/(48/8)=60o

相邻轨道面相邻卫星的相位差:

360oX1/48=0

再根据已知的第一颗卫星的初始位置,可以得到所有卫星的初始轨道参数如下表。

轨道面

卫星编号

升交点赤经

初始弧角

轨道面

卫星编号

升交点赤经

初始弧角

1

Sat1-1

0

0

5

Sat5-1

180

30

Sat1-2

0

60

Sat5-2

180

90

Sat1-3

0

120

Sat5-3

180

150

Sat1-4

0

180

Sat5-4

180

210

Sat1-5

0

240

Sat5-5

180

270

Sat1-6

0

300

Sat5-6

180

330

2

Sat2-1

45

6

Sat6-1

225

Sat2-2

45

Sat6-2

225

Sat2-3

45

Sat6-3

225

Sat2-4

45

Sat6-4

225

Sat2-5

45

Sat6-5

225

Sat2-6

45

Sat6-6

225

3

Sat3-1

90

15

7

Sat7-1

270

45

Sat3-2

90

75

Sat7-2

270

105

Sat3-3

90

135

Sat7-3

270

165

Sat3-4

90

195

Sat7-4

270

225

Sat3-5

90

255

Sat7-5

270

285

Sat3-6

90

315

Sat7-6

270

345

4

Sat4-1

135

8

Sat8-1

315

Sat4-2

135

Sat8-2

315

Sat4-3

135

Sat8-3

315

Sat4-4

135

Sat8-4

315

Sat4-5

135

Sat8-5

315

Sat4-6

135

Sat8-6

315

计算回归周期为4个恒星日,回归周期内的轨道圈数从5到21的准回归轨道的高度。

解:

根据准回归轨道的轨道周期可以确定相应的轨道高度。

对于回归周期为4个恒星日的准回归轨道,在其回归周期内的轨道圈数一定不是2的倍

数。

因此,从5到21范围内的所有奇数值都是可以作为轨道圈数值的。

通常,卫星在M天内绕地球飞行N圈时,其轨道周期Ts与地球自转周期(即恒星日)Te之间满足关系

TsT;M/N/

由圆轨道卫星的轨道周期与轨道高度之间的关系可以计算轨道高度

Ts=2J(R;h)h眞~/2~"Re

因此,回归周期为4个恒星日,回归周期内的轨道圈数从5到21的准回归轨道的高度

M

N

轨道咼度h(km)

4

5

/、、29958

4

7/

'\22657

4

9

、18178

4

11

15103

4./

13

12839

4

15

11090\

4

17

4

19

4

21

如下表所示

根据式(6-35)计算:

轨道面数量为3,每轨道面卫星数量为8的极轨道星座,在最小用

户仰角100,连续覆盖南北纬450以上区域时,卫星的最大覆盖地心角a和轨道高度,以及

顺行轨道面间的升交点经度差?

1。

解:

式(6-35)没有解析解的,因此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搜索近似解。

式(6-35)如下所示:

cos

(P1)(P1)arccoscos

co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