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85082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古代史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世界古代史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古代史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docx

《世界古代史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古代史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界古代史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docx

世界古代史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第一节:

地理大发现

1、哥伦布:

热那亚人,近代航海家,是美洲的发现者。

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四次航行,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线,他在航行中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古巴和海地,并曾担任过海地殖民地的总督。

1492年8月3日,率船队横渡大西洋,于10月12日到达巴哈马群岛,后南航到达古巴、海地,于1493年3月返回西班牙,这是哥伦布第一次航行,1493年,哥伦布率领一支大舰队,又离开西班牙扬帆出海。

这次航海行的直接目的不是开辟新的贸易市场,也不是征服东方的王国,而是到伊斯帕尼奥拉岛上定居,建立一个既采矿又从事农业的殖民地,然后以这个殖民地为基地到中国及印度去。

1498年他又进行了第三次远航,1502年又进行了第四次远征,沿着美洲大陆进行探查,经过洪都拉斯和哥斯达黎加,但还是看不到中国的影子。

在回西班牙后,他失去了西班牙王的信任,在1506年郁郁去世。

2、教皇子午线:

新航路开辟和新大陆发现后,处在原始积累时期的新兴资产阶级、没落贵族和商人,在各国王朝的支持下纷纷涌向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征服和掠夺。

葡萄牙和西班牙先于其它欧洲国家进行征服和掠夺,两国把他们最先到达的地方都宣布为本国属地,结果为争夺属地两国发生了争执,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于是出面调停,双方于1494年6月签订条约,在佛得角群岛以西370里格处,从北极到南极划出一条分界线,称为“教皇子午线”,条约规定该线以西所发现的非基督教国土归西班牙所有,以东属葡萄牙。

当麦哲伦航行抵达摩鹿加群岛后,对该岛归属问题发生矛盾。

1529年,双方在萨拉哥撒再订条约,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度的地方,划出另一条分界线。

根据这两次协议,西班牙几乎独占了美洲,葡萄牙则将亚洲和非洲置于自己的势力范围之下,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殖民地瓜分。

3、列举地理大发现中的主要事件?

①1415-1460年亨利王子航海。

②1487年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

③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

④阿美利哥·味斯普奇航行美洲。

⑤达伽马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⑥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4、试述地理大发现的背景和后果?

⑴背景:

①首先是经济上的原因,16世纪以前,欧洲早就有与外部世界进行贸易的传统。

欧洲对外贸易主要是对东方国家如中国、印度及东南亚诸国的贸易。

1453年,奥斯曼帝国占领了巴尔干、小亚细亚及黑海北岸等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

欧洲市场上的东方商品价格猛涨,西欧人渴望另辟一条通往东方的商路。

②对黄金的追求是另一经济动因。

1500年左右,欧洲商品货币关系日益发展,货币成了普遍的交换手段。

二黄金是最贵重的交换手段,人人都渴望黄金。

自从《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流传以来,欧洲人一直把东方,特别是中国看成是遍地黄金的人间天堂。

③政治上,西欧各国缓和、转嫁危机的需要。

④宗教上,为了挽救西欧天主教危机,传播基督教,同伊斯兰教进行斗争。

⑤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人文主义者讴歌现世生活,相信人的力量,认为人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发挥自己的才能来创造幸福。

人文主义思潮实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个人进取精神和物质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是海外冒险事业的一种思想动力。

⑵后果:

①开始近代世界殖民体系和殖民掠夺。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和民侵略,开始了近代世界的殖民体系。

葡、西、荷、英、法等西欧国家,互相争夺世界霸权,建立起世界性的殖民帝国。

西欧殖民者对亚非美洲进行血腥掠夺(赤裸裸的抢劫、垄断殖民地贸易、奴隶贸易等),把巨额财富变为资本,成为西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亚非美各族人民则逐渐沦为西欧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同时,欧洲殖民者侵入亚非美的过程,也是亚非美洲人民反侵略、反掠夺的过程。

②在经济上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

地理大发现对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直接后果,首先是殖民制度的建立,新兴的欧洲资产阶级抱着发财的欲望,纷纷到亚、非、美洲进行殖民,疯狂掠夺资源,侵占土地,建立血腥的殖民统治,用征服、奴役以至消灭殖民地人民的办法积累资金,他们夺得的财宝,纷纷流入宗主国,并在那里转化为资本,西欧资产阶级利用这些资本扩大工场手工业,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同时,殖民统治的建立,使殖民地各国失去了自己的独立和发展,大大滞缓了该地区的社会进步。

地理大发现在经济上引起了两场革命,即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A、商业革命。

商业革命指商业活动场所的扩大、商品增多、商业路线转移。

a、商业活动范围扩大。

这就使得经济联系的范围空前扩大。

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扩大了经济和文化交流往来,欧洲同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扩大了,并和美洲开始有了联系。

b、欧洲市场商品种类不断增多。

世界各地的商品逐渐在欧洲市场上出现。

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国的茶叶,都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商品,饮茶逐渐成为欧洲人的风尚。

传统商品的交易量扩大了。

中国的瓷器、丝绸等对西欧的输出量也大量增加。

17世纪,外国货币开始在中国流通。

c、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巨大变动。

主要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使意大利的商业城市逐渐丧失了独占东方贸易的地位,日趋衰落,而大西洋沿岸的城市和国家,地位却越来越重要,如荷兰、英国,因处于有利位置而在世界贸易中占有较大份额。

d、商业和贸易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

B、所谓“价格革命”,指16世纪欧洲物价出现了空前的高涨。

由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西欧贵金属突然增多,引起金银贬值,物价上涨。

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财富最多,物价涨幅最大。

在价格革命的过程中,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以及和市场有关的工采取某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营的贵族和富农都获得了暴利,发了大财。

相反,广大劳动人民因物价上涨而实际工资下降,日益贫困化。

③世界历史从分散进入整体性发展,促进了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是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分界点,是中世纪与近代的分界点。

疾病的传播,农作物和牲畜在新旧大陆之间双向交流,人种的重新分布。

④改变了人类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

5、评价哥伦布?

关于哥伦布的评价问题,史学届观点颇多,争论很大。

其中水平高且影响较大的是严中平和朱寰的争论,朱严二人的争论,也引起史学届许多同志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对此史学届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认为,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如果站在印第安人的立场上评价他,必须全盘否定,理由是:

1、哥伦布发现新航路,虽然在一定限度的历史时期内是必要的、进步的、必然的,但他给印第安人带来的是屠杀和掠夺,根本没什么功劳可言。

2、资本主义虽然比印第安人的社会制度先进,但没有哥伦布的发现,他们终究也要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

3、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发展,不关印第安人的事,印第安人没有义务用千百万人的骸骨去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认为,哥伦布的航行和发现新大陆,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过推动作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哥伦布的航行和发现,引起了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的重大变化。

2、它所产生的后果是殖民掠夺的开始。

3、对中世纪天主教的世界观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哥伦布的实践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动摇了天主教世界观的基础。

(三)认为,对哥伦布航行和发现新大陆的历史意义,既要予以充分肯定,也要对其所表现的海盗行为进行揭露和批判。

第二节:

文艺复兴

1、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其思想核心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人性论”。

主义内容有:

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

人文主义者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和平等,反对神权和专制主义;提倡现实生活和享受,反对禁欲主义、来世主义;提倡科学和理性,反对愚昧主义和神秘主义。

政治上反对封建割据,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外来干涉,主张民族独立。

2、但丁:

1265—1321年,新旧交替时代承上启下的一位作家,马恩称他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早年受到完备的教育,懂得神学,熟悉古希腊罗马文学。

早期作品《新生》写他青年时代对一位少女碧雅特丽丝的爱恋之情。

代表作《神曲》描写作者梦中由罗马诗人维吉尔和他的恋人碧雅特丽丝引导遍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

这部诗作用托斯坎尼方言写成,为文艺复兴时代文学采用民族语言开辟了道路。

3、达·芬奇:

(1452—1519年),不但是画家,而且是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代表作品有《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

著有《绘画论》。

达•芬奇绘画感情细腻,擅长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特点是:

精深、和谐、丰富

4、马基雅维里:

(1469-1527))文艺复兴时期史学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代表。

出生在佛罗伦萨一个律师家庭,他曾参加推翻美第奇家族的专制统治的起义。

起义胜利后,他在新成立的佛罗伦萨共和政府中供职。

1512年,美第奇家族重新上台掌政。

被逮捕不久获释,乃归隐乡下,以著述自娱。

恩格斯有《自然辩证法》中评述道:

“马基雅维里是政治家、历史家、诗人,同时又是第一个值得一提的近代军事著作家。

”他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的鼻祖,被西方学者尊为“政治学之父”。

主要著作:

《君主论》、《李维历史注疏》、《兵法七卷》、《佛罗伦萨史》等。

5、哥白尼:

(1473-1543):

波兰。

1496-1506年先后在意大利波伦亚大学等地留学,学习天文、数学、法学、医学、哲学。

1506获得教会法学博士,主要研究天文和数学。

从1512年起,对天体进行了30多年观察,1516年起撰写《天体运行论》,1543年在他去逝后出版,提出“太阳中心说”,开创了近代科学的天文学。

《天体运行论》主要内容有:

地球不是宇宙中心,而是月球轨道中心;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天上星辰看上去在不停地移动,实际上不是天动,而是地球自己转动;每天太阳自东向西运行,实际上不是太阳在移动,而是地球在自转。

这是对教会和神学世界观的沉重打击,从此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获得解放并独立地迅速发展起来。

6、试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伟大意义?

(1)历史背景:

①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意大利最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较早地形成。

②人民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推动。

③意大利和拜占廷保留了大量古典文化遗产,意大利本身具有特殊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

④中国的四大发明,特别是造纸术和印刷术在西欧的广泛传播和使用,推动了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⑤统治集团包括罗马教皇的支持和保护。

(2)意义:

①人类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推动反封反教斗争,是西欧历史的重要转折。

②从以神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从来世到现世。

唤醒积极进取、创造及科学实验精神。

③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开辟了世界文明新篇章,为近代资产阶级文化发展奠定基础。

④是一个需要巨人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给人类留下宝贵的经验教训。

⑤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以后思想进步扫清了道路。

为后来自然权利学说、社会契约论、人民革命权利、人民主权及三权分立等学说提供了思想根源。

⑥当时所产生的应用科学技术,直接或间接推动后来英国产业革命。

耶稣会士将其传到中国,推动了我国科技研究。

7、列举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艺术、史学、政治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1)文学:

①但丁(1265-1321年)《神曲》②彼特拉克(1304-1374年)《歌集》③簿伽丘(1313-1375年)《十日谈》④拉伯雷(1494-1553年)法国《巨人传》⑤塞万提斯(1547-1616)西班牙《堂吉诃德》⑥莎士比亚(1564-1616)历史剧:

有《亨利六世》、《理查三世》、《约翰王》、《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等。

表达作者反对封建割据,主张国家统一,拥护建立民主政体的人文主义思想。

喜剧:

有《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等,充满乐观情调,主张个人自由、平等、个性解放,反映其人文主义道德观。

同时尖锐批判了原始积累时期商人的贪婪、残忍、自私,揭露了社会的拜金狂。

悲剧:

是莎士比亚最突出的成就。

著名的有《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佩斯》(为其四大悲剧)等,及著名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历史题材悲剧《雅典的泰门》等。

(2)艺术:

①乔托(1267—1337):

佛罗伦萨人。

近代现实主义绘画第一个拓荒者,被誉为“近代美术奠基人”、“欧洲绘画之父”。

代表作《犹大之吻》、《金门相会》、《逃亡埃及》、《哀悼基督》等。

②多那太罗(1386—1466):

近代现实主义雕塑奠基人。

代表作品有雕像:

《大卫》、《圣乔治》、《加塔米拉达》等。

③马萨乔(1401—1428):

乔托继承者,文艺复兴绘画基础的奠基人,有“短命画家”之称。

杰作:

《失乐园》(又名《逐出乐园》)《纳税钱》等。

④达•芬奇(1452—1519年),不但是画家,而且是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代表作品有《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

著有《绘画论》。

⑤米开朗基罗:

著名雕塑家、画家和建筑师,代表作品有《大卫像》、《摩西像》,1530年以后教皇让他去罗马专门从事绘画和雕塑,为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创作了《创世纪》、《末日审判》等壁画,还担任过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总工程师。

⑥拉斐尔:

画有各种圣母像,有“画圣”美誉。

他笔下的圣母都被塑造成充满母性幸福感的世俗母亲的形象,而不带丝毫神秘主义和禁欲主义成分,这类画的代表作有《草地上的圣母》、《西斯廷圣母》等,他在梵蒂冈宫壁画中的代表作是《雅典学院》。

⑦乔尔乔内(1477—1510):

架上绘画先行者。

代表作:

《睡着的维纳斯》、《法兰西斯的圣母》(祭坛画)、《暴风雨》(风景画)等。

⑧提香(1482—1576):

该画派最杰出的代表。

代表作:

《圣母升天》、《彼得之死》(宗教画);《查理五世骑马像》、《教皇保罗三世》、《拿着手套的青年》(肖像画);《巴卡斯和阿丽德尼》、《花神》(希腊罗马神话画)。

其名画《纳税钱》又名《基督与伪君子》,运用色彩突出善恶对比。

其作品特点是:

形象健美,色彩绚丽,有“金色提香”的美称。

(3)史学:

①布鲁尼(1369-1444):

意大利最有声望的第一个人文主义史家。

代表作是《佛罗伦萨史》(12卷)。

叙述该城兴起、繁荣过程,提出人是主人,工商业发展是城市强大原因。

另有《但丁传记》和《彼得拉克传记》等。

②比昂多(1388-1463):

代表作《罗马衰亡以来千年史》(472-1440),共31卷。

主要阐述两方面:

论述罗马帝国衰亡原因和经过;根据考古发掘,古物鉴定和大量原始背资料,作出比较令人信服的结论:

西欧的古代史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即告结束,从此,欧洲历史进入一个新时期。

至于此后的历史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社会,他不明白,只是含乎其词地叫做“中世纪”。

“中世纪”这一名词就是他第一个提出来的,并一直被史家沿用。

③瓦拉(1406-1457):

意大利那不勒斯王国史家。

代表作:

《斐迪南一世时代的历史》:

着重揭露斐迪南一世建立庞大帝国的野心。

《君士坦丁大帝的赠与》用大量史料揭露所谓“君士坦丁大帝的赠赐”这个被教皇奉为至宝,作为教皇国土地来源的根据的文件,纯是8世纪的伪造。

他从语言学角度,论证了这一文件所用的拉丁语语法不是4世纪时的用语,而756年法兰克王国时代的语法。

他的辩伪,不仅澄清了历史公案,而且揭露了教皇的欺骗阴谋。

④瓦萨里(1511-1574):

原是米开朗基罗的高才生,画家和建筑家。

后潜心搜集各艺术家的生平和作品,写成《意大利世苑名人传》,1550年出版,是意大利和欧洲第一部艺术史。

书中他第一次提出“文艺复兴”一词,被各国史家和艺术家所沿用。

(4)政治学:

①马基雅维里(1469-1527))文艺复兴时期史学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代表。

他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的鼻祖,被西方学者尊为“政治学之父”。

主要著作:

《君主论》、《李维历史注疏》、《兵法七卷》、《佛罗伦萨史》等。

②博丹(1530-1596):

法国《国家论》系统阐述国家主权学说。

③托马斯•莫尔(1478-1535):

英国《乌托邦》。

“乌托邦”是拉丁文“utopia”的音译,意为“没有的地方”即“乌有之邦”,成为“空想”的同义语。

书中对资本原始积累英国圈地运动进行了深刻揭露,愤怒地喊出了“羊吃人”的强烈控诉。

④康帕内拉(1568-1639):

意大利《太阳城》。

提出名言:

“不是人服务于物,而是物服务于人”。

没有私有,人人平等;产品交公,按需分配;劳动人分高低贵贱,每天劳动4小时,其余时间读书、科研、文体;管理人员选举产生。

最高管理人员由哲学家担任;承认上帝在在。

8、简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发展情况?

(1)天文学:

①哥白尼:

(1473-1543)波兰,从1512年起,对天体进行了30多年观察,1516年起撰写《天体运行论》,1543年在他去逝后出版,提出“太阳中心说”,开创了近代科学的天文学。

②布鲁诺(1548-1600)意大利,他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提出宇宙无限和统一的思想,宇宙并无中心。

代表作:

《论无限性、宇宙和世界》、《论原因、本原和统一》、《诺亚方舟》等。

③开普勒(1571-1630):

德意志,代表作:

《宇宙的奥秘》、《哥白尼天文学简论》。

创立开普勒定律,即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轨道是椭圆而不是圆形的,太阳居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行星的运动是不平衡的,离太阳愈近,运转愈快;各行星绕行轨道一周的平方,与各行星与太阳之间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成为天体力学的奠基人。

④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1609制成第一架天体望远镜。

1610出版《星空使者》,人们称赞说: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2)其他自然科学:

①物理学:

吉尔伯特(1540-1603)在1600年发表了论磁体的巨著。

雷文胡克(1632-1723)发现精细胞,又发现原生动物,即单细胞有机体,甚至发现了细菌。

②数学:

第一篇代数论文在1494年问世。

1505年欧几里得几何学的拉丁文译文出现。

魏德曼发明了正负符号。

卡丹在代数和几何学上作出贡献。

他的伟大的艺术在1454年问世,它首先讨论了三次方程式、四次方程式。

维尔特和斯泰文两人首先使用小数点。

③医学:

维萨里(1514-1564):

解剖学创始人。

哈维:

血液循环理论。

9、如何评价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从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比较出发,主要形成两种意见:

(一)评价较高:

①文艺复兴“带来了思想大解放”,在思想领域中“起了非常重要的革命作用”,称得上是与中世纪的“一场大决裂”。

它为资本主义思想体系的确立创造了条件,开辟了一个科学文化的新时代。

②文艺复兴在经济上也对一些国家如意大利产生了革命作用。

③从世界范围政治效果看,它不仅直接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的第一次搏斗――宗教改革运动,而且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的大规模展开,铸造着武器,积累着能量。

该派认为,不能把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作简单类比而批判前者思想解放不够,有较多的局限性。

(二)评价较低:

认为文艺复兴不如启蒙运动意义重大。

理由:

①文艺复兴反教会的斗争,是在复兴古代文化的旗号掩蔽下进行的;②绝大多数的人文主义者都是宗教信徒;③启蒙运动中有伏尔泰、孟德斯鸠那样的对专制制度的批判和卢梭的民主思想,而文艺复兴时期在这方面是欠缺的,并且他们的反封建活动也仅局限在思想意识领域,没有进一步触及封建制度。

因此不宜评价过高。

启蒙思想家们则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于历史舞台。

他们丢弃了前人所披的种种外衣公开向宗教神学和封建君主专制开火。

他们用信仰自由和宗教容忍对抗宗教迫害,用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象。

带有托古改制情调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其思想解放的深度与广度,比启蒙学者显然要差。

总之,文艺复兴较之启蒙运动,在思想解放程度、革命斗争精神和政治要求方面,都具有早期不成熟的特点。

第三节宗教改革

1、马丁•路德(1483-1546):

出身富裕市民家庭,18岁进爱尔福特大学学法律。

1505年进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修士。

1510到罗马朝拜。

1517年10月31日在维登堡卡斯尔教堂大门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反对出卖“赎罪券”的做法,认为教皇没有免除人的罪恶的权力,免罪权在上帝,因此免罪券可以免罪的说法是错误的,揭开欧洲宗教改革序幕。

1520年8-10月间,他又相继发表了三篇重要文章:

《致德意志民族的基督教贵族书》、《论基督徒的自由》和《教会被掳于巴比伦》,概述了他关于宗教改革的宗教纲领和政治纲领。

其思想受到民众和部分贵族的支持,新兴的路德教派形成。

他的思想蕴藏着自由主义及个人主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客观上有反封建的意义,但仍未完全摆脱经院哲学的影响。

2、《九十五条论纲》:

马丁•路德关于宗教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当时,肆意兜售赎罪券,并宣称,人只要购买赎罪券,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的罪过及已死亲属的灵魂的罪。

教会10月31日贴在维登堡教堂门口,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

他在《论纲》第36条指出:

“凡是感觉到自己是真正做了忏悔的基督徒,甚至不用赎罪券,他就有权利得到对于他的罪过和惩罚的完全赦免”。

这是路德最初阐发他的“信仰得救”或“因信称义”的原则。

这种论点对教皇和天主教会是一个沉重打击,无疑是一次思想解放,立即在德国引起了燎原大火。

《论纲》的发表,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3、路德教:

在1524-1525德国农民战争后,路德也为建立路德新教进行了广泛的活动。

他后期宗教改革活动的特点是加强系统的宗教理论建设。

他先后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著述,如1529《基督教信仰的纲要并说明》,1536《士马尔卡登信条》,1539《论教会会议和教会》是最有代表性的,详尽阐述了路德新教的教理和主张。

1530年,路德在奥格斯堡召开的宗教会议上提出了路德教的系统理论,称为《奥格斯堡信纲》,它重申“因信称义”和反对教皇最高权威的著名思想,并提出教会改革主张:

废除繁华仪式,简化教士等级,允许神职人员结婚等,由此创立了路德教,即基督教新教路德宗。

4、海尔布琅纲领:

1525年5月,提出“海尔布琅纲领”(帝国改革纲领)要求:

在德国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改革教阶制度;取消诸侯的一切“同盟”;明确规定要统一度量衡、统一币制,取消一些苛捐杂税,保护商路安全,允许农民赎卖封建义务等。

这个纲领反映了不同阶级的要求,并正式提出了统一德国的主张,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

5、加尔文教:

加尔文比路德更激进,提出了“预定论”(或“先定论”)的神学理论。

上帝创世以来,就把世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

选民、弃民可通过上帝的呼召体现出来,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就是“选民”、“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以真正法国式的尖锐性突出了宗教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

”他要人们相信某些人(如银行家、富商和新兴工场主等)发财致富,不是由于剥削和欺诈,而是因为他们是上帝的选民,那些受苦受难的贫苦穷人,则是先定的弃民,应恭顺服从上帝意旨,忍受剥削压迫。

这种学说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务实进取精神,是符合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

因此恩格斯认为“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6、耶稣会:

是为反对宗教改革而创立的教派。

面临迅速发展宗教改革,罗马教廷发动了反宗教改革的运动,耶稣会即在其中起了重要是作用。

1534年由西班牙贵族罗耀拉建立,宗旨是重振罗马教会,重树教皇权威,并且扩大天主教的影响。

仿照军队形式组成,强调绝对服从,会员积极活动,特别是到东亚、非洲及美洲传教,少数耶稣会会员曾经到中国传教;他们修建教堂,创建学校,与俗人交往,以潜移默化是手段施加思想影响;有时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目标是欧洲新教的君主。

耶稣会的活动在抵制宗教改革运动中起过一定作用。

7、德国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其影响?

(1)背景:

①15世纪末16世纪初,德国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

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但个别工业部门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因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②德国从中古以来形成的分裂割据局面依然存在,在这块土地上有大大小小许多封建领主,其中有七个选侯i、十几个大诸侯、200多个小诸侯以及上千个骑士。

③阶级关系和阶级结构复杂多变,阶级矛盾尖锐激化,世俗统治阶级、教会、城市阶级、农民阶级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