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阳光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87876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阳光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阳光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阳光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阳光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阳光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阳光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阳光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阳光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阳光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阳光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阳光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阳光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阳光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阳光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阳光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阳光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阳光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阳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

   

B.铁红的化学式:

Fe2O3

C.HClO的结构式为H—Cl—O

D.Ca2+的结构示意图为,

   ,NH4Cl的电子式为

 

参考答案:

B

2.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在蒸发食盐水时,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

B.焰色反应实验前,铂丝应先用盐酸洗涤后灼烧至无色

C.实验室制备氢氧化亚铁时,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胶头滴管伸入液面下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将NaOH固体放在容量瓶中加水溶解

参考答案:

D

3.下图分别表示四种操作,其中有两处错误的是

参考答案:

B

4.下列有关焰色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钾的火焰颜色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 B.焰色反应是金属单质特有的化学性

  C.焰色反应为黄色可推断一定含有钠元素 D.最好选择颜色较淡的灯焰做此实验

参考答案:

B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B、阿伏加德罗常数个H2SO4分子里含有4molO

  C、1molFe质量为56g/mol     D、1molNH3占的体积约为22.4L

参考答案:

B

6.将一定质量的镁和铝混合物投入200mL稀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镁和铝的总质量为9g

B.合金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体积为10.08L

C.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5mol/L

D.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L

参考答案:

B

7.某硫酸铝溶液中含Al3+ag ,则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为 (   )

  A.

 mol         B.

 mol     C.

 mol            D.

 mol

参考答案:

A

8.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H2O>NH3>SiH4

B.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C.上图所示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

Cl>C>Si

D.用中文“

”(ào)命名的第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

参考答案:

C

【详解】A.非金属性O>N>Si,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H2O>NH3>SiH4,故不选A;

B.H与F、Cl等形成共价化合物,与Na、K等形成离子化合物,则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故不选B;

C.利用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HCl不是最高价含氧酸,则不能比较Cl、C的非金属性,故选C;

D.118号元素的核外有7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故不选D;

答案:

C

9.某学生做如下实验:

第一步,在淀粉-KI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O溶液,并加入少量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第二步,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2SO3溶液,蓝色逐渐消失。

下列叙述中该同学对实验原理的解释和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A.氧化性:

ClO->I2>SO

B.淀粉-KI溶液变蓝是因为I-被ClO-氧化为I2,I2遇淀粉变蓝

C.蓝色消失的原因是Na2SO3溶液具有漂白性

D.若将Na2SO3溶液加入氯水中,氯水褪色

参考答案:

C

10.下列各组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的递变,叙述正确的是

  A.Na、Mg、A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所以还原性逐渐增强

  B.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增大,所以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增强

  C.N、O、F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所以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强

  D.Li、Na、K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金属性逐渐减弱

参考答案:

C

11.下列关于卤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再加入苯,振荡,静置,可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色

B.液溴有强挥发性,保存时应加少量水液封

C.Cl2可以从NaBr水溶液中置换出溴,可类推F2可以从NaCl水溶液中置换出氯单质

D.氢氟酸具有强酸性,用氢氟酸蚀刻玻璃

参考答案:

B

A、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会发生反应生成碘单质,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会分层,碘溶解于苯中,苯和水互不相溶,密度小于水,可观察到上层液体呈紫色,故A错误;B、液溴有强挥发性,用水液封能很好保存液溴,故B正确;C、Cl2可以从NaBr水溶液中置换出溴单质,但是F2和NaCl水溶液的反应先是和其中的水反应置换出氧气,故C错误;D、氢氟酸为弱酸,能够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可以雕刻玻璃,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卤素单质的性质以及应用、物质的保存等知识,注意知识的迁移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的易错点是C,要注意氟的性质的特殊性。

12.从含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四氯化碳,该步骤应选的实验装置是(  )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

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分离出碘单质的方法为蒸馏,A为过滤,B蒸发,C为蒸馏,D为分液,所以选C。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B.常温下,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C.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极易溶于水

参考答案:

D

A.二氧化硫与品红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不稳定的物质,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常温下铜与浓硫酸反应速率很慢,几乎无明显变化,但未发生钝化,故B错误;C.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没有生成氢气,不是置换反应,故C错误;D.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烧瓶内压强减小,可说明气体易溶于水,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注意把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的异同。

本题的易错点为B,常温下,铜与浓硫酸不发生钝化,因此不能用铜制容器盛装和运输浓硫酸。

14.某温度时,浓度都是1mol·L-1的两种气体,X2、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达到平衡时c(X2)=0.4mol·L-1、c(Y2)=0.8mol·L-1、c(Z)=0.4mol·L-1,则该反应的反应式是

A.X2+2Y2

2XY2                

B.2X2+Y2

2X2Y

C.X2+3Y2

2XY3

D.3X2+Y2

2X3Y               

参考答案:

D

15.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有机物一定是同系物的是

      A、C2H4和C3H8               B、C2H4和C3H6

      C、C4H6和C2H2               D、CH3Cl和C2H5Cl

参考答案:

D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某溶液中含有SO42-、CO32-、OH-三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溶液,分别

将这三种离子检验出来,那么应:

⑴先检验                    ,加入                    试剂(或溶液)

⑵再检验                     ,加入                      试剂(或溶液)

⑶最后检验                    ,加入                       试剂(或溶液)

参考答案: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研究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后①中温度升高,②中温度降低。

由此判断铝条与盐酸的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下同),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________反应。

(2)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放热   吸热   

(2)2Al+6H+=2Al3++3H2↑   Al

【分析】

根据放出热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反应为吸热反应,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其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详解】

(1)①铝与盐酸反应后,溶液的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Ba(OH)2·8H2O与NH4Cl反应后温度降低,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2)铝与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铝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Al+6H+=2Al3++3H2↑;在该反应中,Al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Al单质中的0价变为反应后AlCl3中的+3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因此Al为还原剂,Al3+为氧化产物。

【点睛】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作用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的知识。

掌握反应类型判断的依据是正确判断的关键。

 

18.现有A、B、C、D、E、F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的气态氢化物能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C+和D3+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B与E属于同一主族.请回答下列问题:

 

 

(1)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   

(2)上述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由上述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物质甲可以发生如图1反应:

 

①若乙具有漂白性,则乙的电子式为________.

②若丙的水溶液是强碱性溶液,则甲为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③若乙为二元弱酸,丙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则乙的名称为________;用电离方程式表示丙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原因________.

④乙遇空气变为红棕色,有同学认为“浓硫酸可以干燥气体甲”,为验证其观点是否正确.用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时,分液漏斗中应加入________(填试剂名称).实验过程中,浓硫酸中未发现有气体逸出,且溶液变为红棕色,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第三周期第VIA族   

(2)Al3+   

(3)①

   ②Na或Na2O2  ③硫化氢或氢硫酸   AlO2﹣+H2O+H+?

Al(OH)3?

Al3++3OH﹣  ④浓硝酸   浓硫酸不能干燥二氧化氮或二氧化氮能溶于浓硫酸

解析:

A、B、C、D、E、F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气态氢化物能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则A是N元素;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B为O元素;B与E属于同一主族,则E是S元素;F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大于E,则F为Cl元素;

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为第三周期元素,C、D分别为Na、Al元素。

(1)E是S元素,S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其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族序数,S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6,所以S位于第三周期第VIA族;正确答案:

第三周期第VIA族。

(2)上述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电子层数越少的原子半径越小,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这几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

P,所以离子半径最小的是

,正确答案:

(3)①若乙具有漂白性,为HClO,则甲是氯气、丙是HCl,HClO分子中O原子和H、Cl原子之间分别共用一对电子,电子式为:

 

;正确答案:

 

②若丙的水溶液是强碱性溶液,则甲为Na或

,丙为NaOH,乙为氢气或氧气,正确答案:

Na或

③若乙为二元弱酸,丙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丙为氢氧化铝;乙为硫化氢,则甲是硫化铝,乙名称为硫化氢或氢硫酸,氢氧化铝能发生酸式电离也能发生碱式电离,电离方程式为AlO2﹣+H2O+H+?

Al(OH)3?

Al3++3OH﹣,所以氢氧化铝能溶于强碱和强酸溶液;正确答案:

硫化氢或氢硫酸;AlO2﹣+H2O+H+?

Al(OH)3?

Al3++3OH﹣。

   

④用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时,浓硝酸和Cu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所以分液漏斗中液体是浓硝酸;实验过程中,浓硫酸中未发现有气体逸出,且溶液变为红棕色,则二氧化氮溶于浓硫酸,说明二氧化氮能溶于浓硫酸或浓硫酸不能干燥二氧化氮;正确答案:

浓硝酸;浓硫酸不能干燥二氧化氮或二氧化氮能溶于浓硫酸。

19.(6分)为防止碘缺乏病,通常在食盐中添加少量碘酸钾(KIO3),碘酸钾和碘化钾在酸性溶液中能发生下列反应。

请配平化学方程式,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

                  □KI+□KIO3+□H2SO4——□I2+□K2SO4+□H2O

 此反应中,氧化剂是    ▲     ,还原剂是   ▲     。

参考答案:

(6分)配平化学方程式,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

 

氧化剂:

KIO3    还原剂:

  KI      配平2分 双线桥2分 填空各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