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专题限时检测试题5.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93368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语文专题限时检测试题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专题限时检测试题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专题限时检测试题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专题限时检测试题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专题限时检测试题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专题限时检测试题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专题限时检测试题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专题限时检测试题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专题限时检测试题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专题限时检测试题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专题限时检测试题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专题限时检测试题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专题限时检测试题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专题限时检测试题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专题限时检测试题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专题限时检测试题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专题限时检测试题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专题限时检测试题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专题限时检测试题5.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专题限时检测试题5.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语文专题限时检测试题5.docx

《届高三语文专题限时检测试题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专题限时检测试题5.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专题限时检测试题5.docx

届高三语文专题限时检测试题5

2019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

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35

限时训练时间:

40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

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

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

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

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

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

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

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

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

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

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

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

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

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

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

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

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

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

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

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多:

赞美。

 B.处穷达,临祸福   穷:

困窘。

C.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直:

一直D.舁至南阳求医    舁:

抬着。

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现师鲁“博学”和“敢为”的一组是(  )(3分)

A.①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     ②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B.①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②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C.①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②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

D.①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   ②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仗义执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都未能施行。

D.师鲁在潞州任职,处理政务有仁爱之心,敢于秉公执法,因而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但是那里的百姓一直都思念他。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

(5分)

(2)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

(5分)

【答案】

1.C

2.B

3.D

4.

(1)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不随便停止而胡乱听从别人的意见,人们也很少能超过他。

(2)这以后一些官吏到京师,向朝廷上书控告师鲁把公家的钱借予部将,师鲁被贬做崇信军节度副使,又调职监管均州酒税。

【解析】

1.直:

掌管

2.A①不是直接表现师鲁的“博学”;C②是说师鲁减少边境开支的做法,不是“敢为”;D①是说师鲁爱民,百姓思念他,②说他与宾客谈话,不涉及私情

3.“敢于秉公执法,因而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原文中没有

4.

(1)“是是非非”,第一个“是”(动词,肯定),第一个“非”(动词,否定);“穷尽”(说透彻);“苟止”(随便停止)。

一处1分,大意2分。

(2)“讼”(控告),“贷”(借予),“徙”(调任)一处1分,句子通顺得2分。

参考译文:

师鲁,河南人,姓尹,名洙。

可是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

世上了解师鲁的人,有的推崇他的文学才能,有的佩服他看问题有见解,有的赞美他的才干。

至于说到他的忠义之节,无论处在逆境和顺境,面临灾祸和喜庆,都无愧于古时君子之风,然而天下称师鲁的人未必全部知道这些。

师鲁写文章,简洁而有章法。

博学强记,通知今古,在《春秋》上有专长。

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不随便停止而胡乱听从别人的意见,人们也很少能超过他。

遇事无论难易,敢作敢当,他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处境艰难而死。

师鲁年少时考中进士,做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

调任山南东道掌书记的官职、做伊阳县知县。

王文康公荐举他的才能,皇帝召见面试后,担任馆阁校勘,又调任太子中允。

天章阁待制范公被贬到饶州,谏官、御史不肯替范公说话。

师鲁上书,说范仲淹臣是他的师友,希望能够一同被贬。

师鲁被贬监管郢州酒税,又调往唐州。

这时,父亲去世了,守孝期满,又担任太子中允、河南知县的官职。

西夏赵元昊造反,陕西一带兴兵作战,大将葛怀敏上奏朝廷起复师鲁担任经略判官。

以后众将在好水打了败仗,韩公被贬官做秦州知州,师鲁调往濠州任通判。

过了很久,韩公上奏朝廷,师鲁又到秦州做通判。

又调泾州任知州,渭州任知州,兼任泾原路经略部署的官职。

到潞州任知州,处理政务有仁爱之心,潞州人至今思念他。

累官升至起居舍人,掌管龙图阁。

师鲁在天下太平时唯独喜欢谈论兵事,写了《叙燕》、《息戍》二篇文章流行于世。

他主张的军事备战的主张,叙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全是当时利害所在。

又想训练土兵代替戍守的士卒,来减少边境的开支,以此作为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都未能施行。

等到元昊臣服,西部边兵解除戒备,师鲁离开现职,他的言论主张也得罪了一些权臣。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称赞师鲁的人,对于师鲁的才能,也未必全部了解。

开始的时候,师鲁在渭州任职,有违背他管理(节制、调度)的将吏,想按军法杀掉他们却未能做到。

这以后一些官吏到京师,向朝廷上书控告师鲁把公家的钱借予部将,师鲁被贬做崇信军节度副使,又调职监管均州酒税。

有病,缺少医药,抬到南阳求医。

病好了,依着几案坐着,看到幼子在眼前,也没有疼爱的表情,和宾客谈话,最终不涉及他的私情。

享年四十六去世。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

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

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

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

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

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

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

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

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

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

克戬毕力扞御。

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

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

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

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

“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

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

”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

“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

”乃益厉兵儆守。

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陴:

城墙),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

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

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

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

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

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

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

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

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

金人募生致之。

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

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

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

绍兴中,谥忠确。

5.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姓怙势持官府   怙:

依仗、凭借

B.阴结党欲为内应   阴:

阴谋

C.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   终始:

偏义复词,到最后

D.焚香南向拜舞           南向:

面对南方

6.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说明张克戬为人刚直、视死如归的一组是( )

①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

②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

③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

④皆泣不能仰视。

⑤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

⑥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①②③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克戬担任吴县县令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

B.张克戬知汾州期间,金兵包围了太原,并派将领银朱孛堇来攻打汾州。

张克戬尽全力抵御敌人,先杀了城里的内应;然后出奇兵扰乱敌人,烧毁敌人营寨的栅栏,敌人畏惧退去。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D.张克戬在保城无望的情况下,给朝廷写了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服自杀身亡。

张克戬死后,金人很佩服他,将他礼葬于后园,并拜祭致礼,为他立庙。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3分)

(2)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

(3分)

【答案】

5.B

6.A

7.C

8.

(1)蔡京第二次执掌朝政,跟张氏结怨,因为小事就罢黜了张克戬的官职。

(2)张克戬考虑到最终不能逃脱一死,亲手写下给朝廷的遗表和给妻子、儿女(家人)的遗书,从城上把一名士兵缒下去,让他拿着遗表和遗书到京城去。

【解析】

5.阴:

暗地里、暗中

6.②陈述克戬从弟;④百姓为之感动;⑥为后人敬重、景仰。

排除这三项

7.事件的前提应在太原沦陷后,而不是在太原被围时。

“暗中”也属无中生有

8.得分点:

(1)修怨、以、黜

(2)度、草、缒

附文言文翻译:

张克戬,字德祥,是侍中张耆的曾孙。

考中进士后,做过河间县令,吴县知府。

吴县是浙江的大城镇,民风骁悍,喜欢争夺,大姓人家依仗势力把持官府的行为。

以往做县令的总是沿袭老规矩谨慎处事,都想做到在任职期间不生事端,能够侥幸离开罢了。

张克戬到任后,依靠法律进行彻底制裁,奸猾之人大为收敛。

使者把这种情况报告给朝廷,朝廷召见并授官卫尉丞。

当初,张克戬堂弟张克公做御史,曾弹劾蔡京。

蔡京第二次执掌朝政,跟张氏结怨,因为小事就罢黜了张克戬的官职。

宣和七年八月,张克戬做汾州知府。

十二月,金兵进犯黄河以南,包围了太原。

太原距离汾州只有二百里地。

金兵派遣大将银朱孛堇前来攻打汾州,放纵士兵四处掠夺。

张克戬尽全力阻击抵御敌人。

有几十个燕人事先进城隐藏在城下,私下里勾结打算作为内应,张克戬把他们全部抓起来处死。

张克戬多次挑选精悍的士卒骚扰敌营,出其不意焚毁敌兵营寨栅栏,金兵畏惧就撤兵了。

张克戬凭功被加封为“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再次进逼汾州城。

守将麻世坚在半夜里夺关出城,逃跑了,通判韩琥接着也阵亡了。

张克戬召令士兵和百姓说:

“太原已经陷落,我本来就知道汾州城会灭亡呀。

但是从道义上讲,我不忍心辜负国家、辱没祖先,我愿意跟这座城池共存亡,以此来表明我的气节,各位还是自己作打算吧。

”士兵和百姓都哭泣着不能仰脸看(张克戬),异口同声回答说:

“您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愿意尽死力听从您的命令。

”张克戬于是更加严格约束士兵,谨慎防守。

金兵到了,张克戬亲自率领将士披上铠甲登上城墙(与敌人作战),张克戬虽然屡次击退敌兵,但是增援的部队最终没有到来。

金兵攻占了平遥,平遥是汾州大镇,长久与金兵对抗,已经首先陷落了。

金兵又胁迫介休、孝义诸县,使之投降。

金兵占据了汾州南面二十个村庄,准备制作攻打汾州城的器具。

金兵派遣两位使臣拿着书信劝降张克戬,张克戬连看都没看就烧掉了。

张克戬详细阐述危急艰苦的情况,招募壮士从小道逃出上报朝廷,最终没有获得朝廷的答复。

十月底,金兵增加上万骑兵前来攻打汾州,形势极为迫切。

汾州城里有十个人散布投降的话,张克戬斩杀了他们示众。

各位金兵首领站在城下,张克戬临城大声痛骂,用火炮击中敌人的一位首领,那位首领当场死亡。

张克戬考虑到最终不能逃脱一死,亲手写下给朝廷的遗表和给妻子、儿女的遗书,从城上把一名士兵缒下去,让他拿着遗表和遗书到京城去。

第二天,金兵从汾州城的西北角攻入,杀死都监贾直,张克戬还在率领众人巷战。

金人悬赏招募能活捉张克戬的人。

张克戬回家取出朝服,焚香面向南面祭拜,然后自杀,一家死了八口人。

金兵将领抬着他的尸体依礼节埋葬在后园里,设祭坛排列拜祭,并为他修了一座庙。

情况为朝廷所知,朝廷下诏封赠张克戬为康殿学士,赠送银子三百两、绢五百匹,并在乡里张榜颂扬。

绍兴年间,谥号“忠确”。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山浙江归安人。

乾隆十六年进士。

二十年,知彰化县,下车谒庙①毕,视狱,问狱吏曰:

“彼系囚者得无巨盗乎?

”对曰:

“小窃尔。

”曰:

“小窃何足系?

”悉召于庭而纵之,各予十金,使治生。

曰:

“吾与汝约,再犯无赦。

”亡何获一贼,讯之,则前所纵也。

山语役曰:

“初法必行,当杖毙之。

”亡何复毙一贼,邑人惊骇,相戒曰:

“是真健吏,毋犯法。

”亡何又获贼,方喝杖,见其面有泪痕,山曰:

“犯法者死,何哭为?

”对曰:

“小人自知必死,适与母诀,故悲尔。

”侦之,果有一妪之抱席哭者,将裹尸去。

山曰:

“渠有孝心,尚可改。

”再予十金,且严饬曰:

“汝持贩他方,求衣食,毋居此,为老捕捉也。

”其人叩头去。

山为政谨慎,听讼时,但集两造于庭而判之,案无积牍。

彰署固有私款,岁入数千金,山不受。

言曰:

“正供而外,则属横征,为民牧者岂可使民贫困乎?

”巡道德文视彰,故事供帐甚奢,山不可,但馈米十石、羊四羫,文衔之。

俄而檄下,命册丈田。

山力争曰:

“彰地初辟,半斥卤,与他邑异。

前时清丈,曾留余地,以舒贫苦。

今若再丈,将大病民,山不忍为也。

”而文催愈急,邑人士谋赂万金以免,山不可。

曰:

“吾在此,断不使诸公贿上游也。

”遽令夺镪橐归。

文闻之,大怒,劾山私收采买。

报罢,山被逮,邑人数万争揭竿逐委员,势汹汹。

山挥手止,语且泣曰:

“诸百姓苟以我故而抗王章,是杀我,非爱我也。

”百姓曰若然则我等护公往鞫有不测愿同死甫登舟而担馈糗粮者投舱几满。

系省月余,福建将军谂其冤,请赦。

召见,复原官,再迁滦州知州。

将之任,途赴里门,见非故庐,不敢入。

已而妻子出迎,曰:

“嘻!

此君前年罢官时,彰化士民送我家居此者也。

”出券视之,购价万金。

(出自《台湾通史》,有删改)

注解:

①庙:

妈祖庙

9.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法必行,当杖毙之杖:

用木杖

B.故事供帐甚奢故事:

旧例

C.今若再丈,将大病民病:

使…生病

D.但馈米十石、羊四羫,文衔之衔:

不满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而文催愈急诸百姓苟以我故而抗王章

B.讯之,则前所纵也。

将大病民,山不忍为也

C.若然,则我等护公往鞫,今若再丈,将大病民

D.毋居此,为老捕捉也为民牧者岂可使民贫困乎?

11.下列句子体现朱山是一位为政谨慎的健吏的一组是()

①小窃何足系②但集两造于庭而判之,案无积牍③初法必行,当杖毙之

④遽令夺镪橐归⑤邑人士谋赂万金以免,山不可⑥吾与汝约,再犯无赦

A.①③⑥B.②③⑥C.②③④D.②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朱山任彰化县知县时,用杖打死小偷,县里人惊惧,互相告诫:

朱山是一位真正的强健有力的酷吏!

B、朱山治政谨慎,每天两次到庭审理,因此案件没有积压。

审理案件时有人私下送钱给他,朱山不接受。

C、朱山在做滦州知州时很得民心,因巡道德文陷害而遭到逮捕时,当地百姓纷纷誓死相护。

D、朱山不同意朝廷下达的造册丈量田地的文告,是因为曾经留有多余的土地如果再造册丈量,百姓就要多缴赋税,这将大大伤害百姓。

13.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3分)

百姓曰若然则我等护公往鞫有不测愿同死甫登舟而担馈糗粮者投舱几满。

14.翻译下面的句子。

〔7分)

①侦之,果有一妪之抱席哭者,将裹尸去。

山曰:

“渠有孝心,尚可改。

”(3分)

②诸百姓苟以我故而抗王章,是杀我,非爱我也。

(4分)

【答案】

9.C

10.C

11.B

12.D

13.百姓曰:

“若然,则我等护公往鞫,有不测愿同死。

”甫登舟,而担馈糗粮者,投舱几满。

14.①调查这件事, 果真有一个抱着席子哭泣的老妇,准备裹尸离去。

朱山说:

 “你有孝心,还可以改正。

②大家如果因为我的缘故抵抗朝廷的法令规章,这是杀我,不是爱惜我。

【解析】

9.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病:

使…受伤害

10.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都是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如果。

11.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句意的能力。

A后一句不能表现其是健吏;C前一句不能表现其为政谨慎;D前一句不能表现其为政谨慎

12.A、“酷吏”错误。

B、“每天两次到庭审理”错,应为“每积累两个案件就到庭审理”C、“誓死相护”错误。

13.此题考查断句,要根据文意断句。

每错2处扣1分;应断不断、不应断而断都算错。

14.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

①“渠”1分,定语后置句1分,整句通顺1分②“苟”1分,“以”1分,“王章”1分,整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朱山,浙江归安县人。

乾隆十六年进士。

乾隆二十年,任彰化县知县,刚到任祭拜妈祖庙完毕后,视察监狱,问狱吏说:

“那些被关押的莫不都是大盗吧?

”狱吏回答说:

“只是一些小偷罢了。

”朱山说:

“小偷怎值得关押?

”把他们全部召到县庭并放了他们,同时各给他们十两银子,让他们各自谋生。

并且说:

“我同你们立下章法,再次犯法不赦免。

”不久抓捕一贼,审问他,是先前释放中的一位。

朱山对役使说:

“当初立法一定要执行,判为用杖打死。

”不久又打死一贼,于是县里人惊惧,互相告诫说:

“这是一位真正的雷厉风行的官员,我们不要犯法。

”不久又抓获一贼,正喝令杖打,只见他脸上有泪痕,朱山说:

“犯法当死,为什么哭呢?

”这贼回答说:

“小人知道自己一定会死,刚与母亲诀别,所以悲伤。

”调查这件事, 果真有一个抱着席子哭泣的老妇,准备裹尸离去。

朱山说:

 “你有孝心,还可以改正。

”再给他十金,并且严厉告诫他说:

“你到其他地方去做买卖,求得生活,不要住在这里,被我抓住。

”这个人扣头离 开。

朱山治政谨慎,审案时,只要积下两个案件就到庭审理,(因此)案件没有积压。

彰化县府有私款,每年收入几千金,朱山不接受。

说:

“正常供应之外,就属于横暴征收了,作为百姓的治理者怎可以让百姓贫困呢?

”巡视道台德文巡视彰化,按旧例所送礼品十分奢侈,朱山不准许,只送十担米,四只熟羊,德文对他不满。

不久朝廷文告下达,命令造册丈量田地。

朱山尽力相争说:

“彰化刚刚得以开发,一半是盐碱地,同其他县不同。

先前清理丈量,曾经留有多余的土地,来缓解百姓的困苦。

现在如果再丈量,必将大大伤害百姓,我不忍这样做。

”但德文催促非常紧急,县里人士相谋贿赂他万两银子来免除土地丈量,朱山认为不合适,说:

“我在此,断然不让诸位贿赂上司。

”急令夺回银袋。

德文听说,十分气愤,向朝廷弹劾朱山私自征收赋税。

上报完毕,朱山被逮捕,县里几万人纷纷拿起竹竿驱逐朝廷委派的官员,气势强盛。

朱山挥手制止,哭着说:

“大家如果因为我的缘故抵抗朝廷的法令规章,这是杀我,不是爱惜我。

”百姓说:

“如果这样,那么我们护送您去受审,如有意外希望能与您一同去死。

”刚登上船,挑着所送的粮食的人几乎挤满了船舱。

朱山被关押在省部一个多月,福建将军熟知他的冤情,请求朝廷赦免朱山。

朱山得以召见,官复原职,又被升为滦州知州。

朱山将去赴任,中途经过家门,见不是原来的房子,不敢进去。

不一会儿他妻子出门迎接他,说:

“呀!

这是你前年被罢官时,彰化县百姓人士送给我们居住在这里的。

”拿出购劵查看,购买房子花费了一万两银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盖勋字元固,后汉敦煌广至人也。

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

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致其罪。

凉州刺史梁鹄畏惧贵戚,欲杀正和以免其负,乃访之于勋。

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

勋曰:

“不可。

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乃谏鹄曰:

“夫绁食鹰鸢欲其鸷,鸷而亨之,将何用哉?

”鹄从其言。

正和喜于得免,而诣勋求谢。

勋不见,曰:

“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

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于畜官,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

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陈。

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

“必尸我于此。

”句就种羌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捍众曰:

“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

”勋仰骂曰:

“死反虏,汝何知?

促来杀我!

”众相视而惊。

滇吾下马与勋,勋不肯上,遂为贼所执。

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

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

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存活者千余人。

拜京兆尹。

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脏千余万。

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师。

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

或曰:

“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

”勋曰:

“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悔!

”勋虽在外,每军国密事,帝常手诏问之。

数加赏赐,甚见亲信。

及帝崩,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

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失色。

时,河南尹朱俊为卓陈军事。

卓斥俊曰:

“我百战百胜,决之于心,卿勿妄说,且污我刀。

”勋曰:

“昔武丁之明,犹求箴谏,况如卿者,而欲杜人之口乎?

”卓曰戏之耳勋曰不闻怒言可以为戏耳卓乃谢俊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

(《后汉书.盖勋传》有删节)

注①句(gōu)就:

羌别种也。

②赛硕:

人名。

15.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就种羌滇吾素为勋所厚 厚:

厚道

B.促来杀我 促:

赶快

C.勋案得其脏千余万 案:

报案

D.而欲杜人之日乎 杜:

杜绝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欲杀正和以免其负      B.甚见亲信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太子因赛硕属望子进为孝廉 D.且污我刀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不出,火且尽

1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盖勋不畏权贵的一组是()(3分)

①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②死反虏,汝何知?

促来杀我

③具以事闻,并连党父④非贤不举,死亦何悔

⑤滇吾下马与勋,勋不肯上⑥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1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盖勋任汉阳长史时,凉州刺史畏惧权贵,想借机会杀害苏正和,便询问盖勋。

盖勋没有乘人之危,使苏正和得以免罪。

B.盖勋在羌族叛乱围攻护羌校尉夏育时,率兵救助,却被羌人精锐部队夹击,身受三处刀伤,仍然坚持不动。

叛将深受感动,将自己的战马送给他,但遭到拒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