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98135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中人物被称为“一代天骄”的原因是什么?

他是否“只识弯弓射大雕”?

说出依据。

(2)图二中人物是元朝历史上少有的有作为的君主,请你依据所学知识,提供史实加以印证。

材料二: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摘自《经世大典序录官制》

(3)元代是否设立了今山东省?

为什么?

当时今南海地区称为什么?

今台湾地区当时归哪一行政机构管辖?

【答案】

(1)1206年,成吉思汗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

不是。

成吉思汗建立了军事、行政、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了万人的护卫部队;还建立起司法机构,创制了蒙古文字,故以“只识弯弓射大雕”称之,并不准确。

 

(2)他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3)没有山东省。

这一地区在当时归中书省直辖。

万里石塘。

澎湖巡检司。

【解析】

【详解】

(1)图一中人物是铁木真,铁木真被称为“一代天骄”的原因是1206年,成吉思汗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

成吉思汗建立了军事、行政、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了万人的护卫部队;还建立起司法机构,创制了蒙古文字,故以“只识弯弓射大雕”称之,并不准确。

(2)图二中人物是忽必烈,忽必烈是元朝历史上少有的有作为的君主,他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3)元代没有山东省,山东、山西和河北在元朝被称为腹里地区,在当时归中书省直辖。

当时今南海地区称为万里石塘。

今台湾地区当时归澎湖巡检司管辖。

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在地方设行省,行省下辖路、府、州、县等。

边疆,设宣政院管辖今西藏地区;设澎湖巡检司,管辖今台湾地区。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

“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

普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

“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

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

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太祖”指何人?

(2)材料中指出“兵革不息”,其原因是什么?

(3)针对“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1)赵匡胤。

(2)节度使掌握兵权,实力强大,皇帝实力较弱。

(3)措施:

陆续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并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影响:

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成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

【解析】

(1)由材料“太祖既得天下”“唐季以来”可知,“太祖”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由材料“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末以来,兵祸连年,国家不安定的原因是节度使掌握兵权,实力强大,皇帝实力较弱。

(3)由材料“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可知,宋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如:

陆续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并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这些措施的实施,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成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

点睛:

关于北宋的知识,需要掌握北宋建立的过程;北宋建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和产生的历史影响等知识。

3.阅读材料:

材料玄奘,在贞观年间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学经求法,孤征沙漠,独步雪山……在天竺期间,他极力宣扬我国文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玄奘西行的目的是什么。

(2)与他有关的重要历史和佛学典籍是什么?

(3)结合材料,指出玄奘西行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提示:

可从当时的政治局面、社会经济、外交政策以及对外交通等方面考虑)

(4)玄奘作为我国杰出的外交使者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5)唐朝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其对我们今天的外交政策有何启示?

【答案】

(1)寻求佛法(或佛经)。

(2)《大唐西域记》。

(3)政治局面:

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经济:

经济繁荣发展;外交政策:

实行宽容、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通:

海陆交通发达。

(4)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主动学习吸收外来先进文明成果的精神。

(5)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

要坚持对外开放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据材料中的“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学经求法”可知,玄奘西行的目的是寻求佛法。

(2)贞观后期,玄奘取经回到长安,他专心翻译佛经,据其口述西行亲身游历西域的所见所闻,由其弟子记录而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地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典籍。

(3)结合所学,从唐朝的政治局面、社会经济、外交政策以及对外交通等方面分析作答。

政治局面:

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经济:

经济繁荣发展;外交政策:

唐朝政府实行宽容、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对外交往;对外交通:

海陆交通发达。

(4)依据材料“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孤征沙漠,独步雪山……”可知玄奘具有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依据材料“西行学经求法”可知玄奘具有主动学习吸收外来先进文明成果的精神。

(5)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中外交往频繁,当时的中华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这有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

因此今天我们仍然要坚持对外开放,具有开放意识,学习外国的先进文明成果等。

4.观察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该疆域图所属朝代名称填写在答题卡图中方框“A”内。

(2)请将该朝代的都城名称填写在答题卡图中方框“B”内。

(3)据图指出该朝代在地方管理上的特点。

【答案】

(1)A框元。

(2)B框大都。

(3)设置行省,管理方式多样。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疆域图所属朝代是元朝。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超越汉朝和唐朝。

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都城在大都。

(3)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管理上的特点是设置行省,管理方式多样。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唐代中叶到五代十国,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北方民众多次大规模地向南迁徙,既给南方带来一定的人口压力,也为南方社会经济的开发与进步创造了条件和机遇。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已告完成。

——摘自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科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

(2)“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

(2)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最直接的反映了宋代的()。

(从三个选项中选一个)

A.农业繁荣B.手工业繁荣C.商业繁荣

(3)材料二中,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几个阶段?

什么时间最后完成?

(4)根据材料二回答,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纸币

(2)C

(3)阶段:

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唐代中叶到五代十国、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完成:

南宋时期。

(4)原因:

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

【解析】

【详解】

(1)材料一中的图

(2)“交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那时候,市场上流通的仍是金属货币,人们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据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可知,这三幅图片最直接的反映了宋代的商业的繁荣,故选C。

(3)据材料二“中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唐代中叶到五代十国,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北方民众多次大规模地向南迁徙,既给南方带来一定的人口压力,也为南方社会经济的开发与进步创造了条件和机遇。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已告完成。

”可知,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唐代中叶到五代十国、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最后完成。

(4)据材料二“北方民众多次大规模地向南迁徙,既给南方带来一定的人口压力,也为南方社会经济的开发与进步创造了条件和机遇。

”可知,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与识记交子、宋代商业的繁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的相关史实。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评价一

“贼臣杨镐、袁崇焕先后卖国。

—(明)朱舜水《朱舜水集》

评价二

“袁崇焕……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

彼时主昏政暗(君主昏庸政治黑暗)……深可悯恻(哀怜)。

—《清高宗(乾隆帝)实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为袁崇焕立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不同时期人们对袁崇焕的不同评价。

(3)请以“袁崇焕之我见”为主题写一篇小议论文。

(要求:

标题自拟,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字数不少于150字)

【答案】

(1)原因:

建立军功(抗金有功或保卫边疆安全)。

(2)评价:

①袁崇焕咎由自取,卖国。

②袁崇焕忠君爱国,被冤枉。

(3)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信息“力挫后金军,解围京师”“率军抵抗后金屡获大捷”,可以看出,为袁崇焕立祠的原因是建立军功(抗金有功或保卫边疆安全)。

(2)依据材料二评价一“袁崇焕先后卖国”,评价二“尚能忠于所事”,可以看出,人们对袁崇焕的不同评价有①袁崇焕咎由自取,卖国。

②袁崇焕忠君爱国,被冤枉。

(3)按照要求写作,注意标题自拟,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字数不少于150字。

标题可以是:

我眼中的袁崇焕。

袁崇焕抗金有功,保卫边疆安全,是忠君爱国的英雄。

袁崇焕没有卖国,是被冤枉的。

【点睛】

(1)

(2)属于同一类型,都是要求依据材料回答。

解答时,就紧扣材料,找到关键语句,译为现代汉语,概括回答即去掉不必要的字句即可。

(3)此题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

解答时,按照要求写作,做到标题自拟,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字数不少于150字。

注意有理有据,提出观点,给出证明。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使得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向南方的转移。

材料二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材料三

(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何时开始南移?

何时完成?

(2)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请结合材料二、三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

(4)宋朝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在重要港口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说出当时海外贸易的范围。

(5)从古到今,发展经济、富民强国都是一项重要国策。

请你对当今我国经济建设提出一个建议

【答案】

(1)唐朝中期。

南宋。

(2)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3)城市中出现了早市、夜市,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出现了商标意识;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一交子。

(4)市舶司。

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5)和平、稳定的环境;重视生产技术的提高,培养高素质人才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据课本所学可知,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因为北方战乱较多,大量中原人南迁,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2)依据第一问和材料一的内容,可知题干“这种现象"指的是经济重心南移。

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即可。

如南方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劳动力大量增加;北方人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政府的重视等。

(3)依据材料二的“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出现了早市、夜市”,“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可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有:

城市中出现了早市、夜市,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材料三“宋代针铺商标”反映了宋代商人出现了商标意识。

依据材料三的“交子”可知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一交子,是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依据材料三的“南宋海船”可知南宋的海船反映了宋朝海外贸易的发展和造船业的发达。

(4)宋朝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宋朝时期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广州等主要港口设立市舶机构,称“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州东海岸。

(5)从古到今,发展经济、富民强国都是一项重要国策。

当今我国的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政府要重视生产技术的提高,培养高素质人才。

8.编报学史

某校初一学生为编辑主题为“宋元科技成就”的历史小报,收集了下列图片资料,请你帮助他们完成编辑任务。

陶活字版《金刚经》(部分)罗盘针(模型)

火炮司南(模型)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

第一步:

整理图片资料

上述图片符合小报主题,可以作为素材编入小报的有:

第二步:

说明图片内容

小报讲究图文并茂,请参照范例,任选一幅符合主题的图片,为其配上说明文字。

范例:

赵州桥便利交通

第三步:

评说宋元科技

在小报结尾部分,同学们引用了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的一段话: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结合所学,你认为陈先生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第一步:

整理图片资料

陶活字版罗盘针火炮

第二步:

说明图片内容

陶活字版(活字印刷术)促进文化传播

火炮(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增加了杀伤力

罗盘针(指南针)为远航创造条件(注:

对不符合主题的图片进行说明,不得分。

第三步:

评说宋元科技

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广泛使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详解】

第一步:

整理图片资料,小报的主题是宋元科技成就,故《金刚经》、司南(模型)和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不能选,因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战国时期人们制成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是清朝制造的。

故可以作为素材编入小报的有陶活字版、罗盘针、火炮。

第二步:

说明图片内容

选择一幅图片,写出其作用即可,如:

图片:

陶活字版;说明文字:

促进文化传播。

图片:

火炮(火药武器);说明文字:

广泛用于战争,增加了杀伤力。

图片:

罗盘针(指南针);说明文字:

为远航创造条件。

第三步:

评说宋元科技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广泛使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重要标志,所以陈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

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迁移),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称民纷纷在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宋书》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衣覆天下。

——《宋书》

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的文章

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江南地区能够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材料三中的“苏湖熟,天下足”直接说明了什么?

“苏湖”指的哪里?

当时江南地区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是什么?

(3)材料二、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这种趋势最终在什么时候完成?

(4)你认为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答案】

(1)北方人民的南迁,增加了劳动力,使得大量荒地被开垦。

(2)经济重心南移,苏州、湖州,占城稻。

(3)经济重心南移,南宋。

(4)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重视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环境。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人口大量南徙(迁移),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称民纷纷在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江南地区能够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北方人民的南迁,增加了劳动力,使得大量荒地被开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依据材料三“苏湖熟,天下足。

”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的“苏湖熟,天下足”直接说明了经济重心南移,“苏湖”指的是苏州、湖州,当时江南地区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是占城稻。

(3)依据材料二、三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的变化趋势是经济重心南移,这种趋势最终在南宋时候完成。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的启示是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重视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环境。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唐摭言》

(1)材料一中所说的“最早的考试制度”由谁创立?

指的是什么制度?

(2)材料二说明了当时的一种什么现象?

(3)这一“最早的考试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大约多少年?

(4)这一“最早的考试制度”在历史上有哪些进步作用?

【答案】

(1)隋文帝。

指的是科举制。

(2)材料二说明当时的进士科影响很大,被视为一种很高的荣誉,收到时人的重视。

(3)这一“最早的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

(4)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国所采用的考试制度正式确立于隋炀帝在位时期,指的是科举制度。

(2)根据材料二“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说明当时的进士科影响很大,被视为一种很高的荣誉,收到时人的重视。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正式废除了从隋朝的进士科到光绪(1905年)的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考试制度的实行,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政府办事效率;激发了士子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诗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11.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以为中心,北抵,南至,全长2000多千米。

A.洛阳

B.涿郡

C.余杭

【答案】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故上框填B,中框填A,下框填C。

12.徽商是明清时代对中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商帮。

他们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代以微商为代表的客帮商人,他们以巨大的商业资本,經营大宗商品交易和长途贩运,并介人生产领城、支配手工业者的生产活动,还经营典当等金融行业,谋取高额利润。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大致用于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等的费用占其利润比例。

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左右。

其中多数人回乡购地,也有落户經商之地,息商归田。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微商以左儒右贾的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帮,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能”是其写照,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持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

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

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別,习以故常。

——摘自电视纪录片《徽州》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徽商的主要经营活动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说明阻碍徽商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原因。

(3)结合材料三从微商的兴旺中可以得到哪些经验?

(4)徽商和晋商的兴盛与衰落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义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

【答案】

(1)从事大宗商品交易和长途贩运;经营金融行业;支配手工业生产。

(2)徽商将经商所得用来置地置房,影响其事业进一步扩大;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徽商发展。

(3)经验:

重视文化学习;坚守诚信的商业道德;勤劳致富;注意与政府的关系。

(4)抓住机遇,更新观念,发展经济。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經营大宗商品交易和长途贩运,并介人生产领城、支配手工业者的生产活动,还经营典当等金融行业,谋取高额利润。

”可知,徽商的主要经营活动有:

从事大宗商品交易和长途贩运;经营金融行业;支配手工业生产。

(2)根据材料二“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大致用于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可知,阻碍徽商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徽商发展。

根据材料二“……多数人回乡购地,也有落户經商之地,息商归田。

”可知,阻碍徽商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原因是:

徽商将经商所得用来置地置房,影响其事业进一步扩大。

(3)根据材料三“……‘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能’是其写照,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持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

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可知,从微商的兴旺中可以得到的经验有:

重视文化学习;坚守诚信的商业道德;勤劳致富;注意与政府的关系。

(4)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徽商和晋商的兴盛与衰落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义经济建设的启示是:

抓住机遇,更新观念,发展经济。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清朝商业的发展。

清朝时期,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商帮,如山西的晋商、江南徽州府的徽商,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徽商和晋商的兴盛与衰落使我们认识到:

当代中国社会义经济建设要抓住机遇,更新观念,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