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98323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7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读中国地理分区图,关于四大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地区主要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B.乙地区水网密集,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C.丙地区“高寒”是其显著特点,没有种植业

D.丁地区为我国主要牧区,分布有三河牛、三河马、滩羊、细毛羊等牲畜品种

2.“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形容的平原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宁夏平原

3.每年3月,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说明北京是我国的()

A.经济中心

B.政治中心

C.文化中心

D.国际交流中心

4.下列省区全部位于北方地区的是()

A.新

B.吉

C.苏

D.鄂

下图为2010年我国某种经济作物年产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该作物最有可能是()

A.甘蔗                     B.甜菜                      C.棉花                      D.大豆

6.①省区该作物单产高于②省区的优势气候条件()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风能

7.2008年底至2009年初,图中②省区连续100多天无有效降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150万亩,其中受影响最大的作物是()

A.水稻                     B.春小麦                  C.玉米                      D.冬小麦

8.北京古城址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

B.战争

C.地形

D.水源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9.下列地理界线与甲、乙两区域界线大体一致的是

A.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B.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

C.内流区和外流区分界线

D.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

10.从图1的信息中可以推断端午节的习俗起源于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11.黑龙江省是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2010年该省小麦在晚种了3~5天的情况下,仍然获得了近640斤/亩的好收成.小麦晚种的主要原因是()

A.年均温偏低 ​

B.春季气温偏低

C.春季降水偏少

D.春季积雪融水偏少

12.以下描述对应不正确的是()

A.雪山连绵,冰川纵横----青藏高原

B.开阔坦荡,起伏和缓----内蒙古高原

C.沟壑纵横,黄土广布----黄土高原

D.紫红色砂、页岩裸露---云贵高原

13.按照“风成说”的原理,黄土高原上的黄土主要是由什么风吹来的?

A.东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南风

14.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通过全国各地千百年来形成的独特美食的介绍,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让观众从饮食文化的侧面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和变化着的中国。

《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看中描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有关主食的故事,下列有关我国南、北方地区差异的描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民间体育—南赛马北滑雪

B.饮食习惯—南米北面

C.民居风格—南尖顶北平顶

D.传统交通—南船北马

在中国最美乡村---江西婺源,有一古村落地形外貌竟然酷似耐克的标志,人们戏称之为“耐克村落”。

其房屋坐落在海拔500米的山崖,梯田环绕,祖辈起就在屋顶上用竹匾(一种器具)晾晒作物。

每当日上山头,老式民居与晒架上丰收成果组成一幅古村秋画,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篁岭晒秋”。

根据材料和图示,回答下面小题。

15.形成“篁岭晒秋”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阳光充足

B.地形崎岖

C.河网密布

D.动植物资源丰富

16.下列农产品最不可能出现在当地居民房顶和晒架上的是()

A.玉米

B.辣椒

C.菊花

D.甜菜

17.下列属于北方地区的地形区的是()

A.四川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18.“五一”小长假期间,小强同学在娄底市街头看到某旅行团乘坐的一辆车牌号码为“赣A▪56688”的旅游大巴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辆大巴车来自上海

B.车上的旅客沿途领略了椰树林

C.该辆汽车穿过了面积广阔的沙漠、戈壁

D.旅客在途中看到了大片的桔树园

读黄土高原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9.图中A山脉是

A.秦岭

B.太行山

C.大兴安岭

D.乌鞘岭

20.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水污染

D.物种灭绝

21.与上述环境问题产生不相关的原因是。

A.土质疏松

B.暴雨集中

C.冬季寒冷

D.地表裸露

22.下列景观位于黄土高原的是

A.

B.

C.

D.

23.下列区域与黄土高原相符的是

A.季风区 湿润区

B.非季风区 半干旱区

C.季风区 半湿润区

D.非季风区  干旱区

24.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途径中,我们现在能直接参与的是()

A.跨流域调水

B.设计海水淡化的办法

C.兴修水库

D.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25.关于上海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上海地处珠江三角洲前沿

B.京九铁路和京沪铁路在这里交汇

C.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

D.东方明珠位于上海浦西

“在漫长的二三百万年间,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脸……,无边的山峦全都赤身裸体,如巨大无比的黄铜雕像,所有的河流都被坚冰封冻,背阴的山坡上积着白皑皑的雪,博大、荒凉、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世界。

”这是小说《平凡的世界》里对某地景色的描述。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6.下列关于该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黄河的泥沙90%来自该地区

B.地貌主要是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

C.植被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传统民居是窑洞

27.“黄”天“厚”土是该地区的真实写照,该地形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冰川侵蚀

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D.流水侵蚀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哈尔滨附近生产的五常大米已经热销全国。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8.五常大米的生产地最有可能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9.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比乙地海拔高

B.丙地比甲地水源充足

C.乙地比丁地纬度低

D.丁地比丙地距海远

二、解答题

30.读下图和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燕赵大地,自古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喜爱历史、地理的北京中学生小明利用暑假一次游览了五台山、平遥古城、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1)旅途中,他经过的省级行政区依次是北京市、________省、________省、________省。

(2)沿途经过的山脉和河流有①________山脉、②________河、③________河。

(3)小明在秦始皇陵仰望南面的群山。

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他知道那里属于④_____(山脉),这条山脉和⑤________(河流)一起构成了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

这条界线的地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小明的旅途中,下图所示的景观哪些是他不可能看到的?

请你把图片代号填在下面横线上,并简单说明理由。

小明不可能看到________,理由是什么?

(5)上图中,显示黄土高原独特地貌的是______________;形成这种地貌的土质、植被和气候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身临其境,终于理解了当地河流治理及农业生态保护的关键性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31.在中国大地上,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

它们形态各异,各具特色。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1中字母代表的山脉和地形区名称

山脉:

A    ,地形区:

B    。

(2)剖面线上,东、西部年平均气温的差异是    ,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

(3)剖面线上,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是    ,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

(4)结合以上两图,说出横断山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

(5)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写出两条地理意义    。

32.读东北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农业生产条件很好,其中甜菜的主要省区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东北地区,_________等矿产资源丰富,海陆交通_________,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东北地区重工业发达,其中的_________工业基地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和重工业基地之一。

这里经济发展条件优越,海上运输发达,铁路网密集,资源丰富。

辽宁省行政中心_________是本区最大的铁路枢纽城市。

(4)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_。

33.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将关问题.

材料一 西北地区多高原山地,气候干旱,草场、荒漠、戈壁广布,矿产资源丰

富,但经济相对落后,人口密度小(10人/千米2左右).

材料二  华北平原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人口密度大(500人/千米2左右):

耕地多,降

水偏少,且集中于夏季,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材料三“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如下图).

(1)图中区域界线C划分的依据是______.

(2)西北地区典型的区域特征是干旱,请结合图示信息分析原因.

(3)说出图中甲山脉一线的地理意义.(至少两条)

(4)图中乙地为我国塔里木盆地,请描述该盆地的地理位置.

(5)西北地区人口稀疏,经济相对落后,为促进其社会经济发展,能否由人口稠密的华北平原地区向西北地区大量迁移人口?

请谈谈你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