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物理选修3234浙江专用人教版教师用书第十三章光第3课时光的干涉W.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993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物理选修3234浙江专用人教版教师用书第十三章光第3课时光的干涉W.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物理选修3234浙江专用人教版教师用书第十三章光第3课时光的干涉W.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物理选修3234浙江专用人教版教师用书第十三章光第3课时光的干涉W.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物理选修3234浙江专用人教版教师用书第十三章光第3课时光的干涉W.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物理选修3234浙江专用人教版教师用书第十三章光第3课时光的干涉W.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物理选修3234浙江专用人教版教师用书第十三章光第3课时光的干涉W.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物理选修3234浙江专用人教版教师用书第十三章光第3课时光的干涉W.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物理选修3234浙江专用人教版教师用书第十三章光第3课时光的干涉W.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物理选修3234浙江专用人教版教师用书第十三章光第3课时光的干涉W.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物理选修3234浙江专用人教版教师用书第十三章光第3课时光的干涉W.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物理选修3234浙江专用人教版教师用书第十三章光第3课时光的干涉W.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物理选修3234浙江专用人教版教师用书第十三章光第3课时光的干涉W.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物理选修3234浙江专用人教版教师用书第十三章光第3课时光的干涉W.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物理选修3234浙江专用人教版教师用书第十三章光第3课时光的干涉W.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物理选修3234浙江专用人教版教师用书第十三章光第3课时光的干涉W.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物理选修3234浙江专用人教版教师用书第十三章光第3课时光的干涉W.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物理选修3234浙江专用人教版教师用书第十三章光第3课时光的干涉W.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物理选修3234浙江专用人教版教师用书第十三章光第3课时光的干涉W.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物理选修3234浙江专用人教版教师用书第十三章光第3课时光的干涉W.docx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物理选修3234浙江专用人教版教师用书第十三章光第3课时光的干涉W.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物理选修3234浙江专用人教版教师用书第十三章光第3课时光的干涉W.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物理选修3234浙江专用人教版教师用书第十三章光第3课时光的干涉W.docx

创新设计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物理选修3234浙江专用人教版教师用书第十三章光第3课时光的干涉W

第3课时 光的干涉

实验: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研究学考·把握考情]

知识内容

光的干涉

实验: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考试要求

加试c

教学要求

1.知道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以及它对认识光的本性的意义

2.知道光的干涉条件,知道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

3.了解干涉条件的特点

4.理解明、暗条纹产生的条件

5.了解实验装置,知道实验原理及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6.知道测量头的使用方法,会测量明条纹的间距

7.知道滤光片和遮光筒的作用,理解实验中为了满足干涉条件所采用的方法

8.知道获得理想干涉条纹的实验操作要求

9.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分别研究光的颜色、双缝距离和双缝与屏之间距离等与条纹间距的关系

10.会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并记录数据

11.会根据给出的波长表达式计算不同颜色光的波长

12.会用光传感器做双缝干涉实验

13.经历实验过程,体会条纹间距测量时的实验方法

说明

1.不要求定量计算以双缝干涉为背景的问题

2.不要求推导相邻两个明条纹或暗条纹中心间的计算公式

基础梳理]                   

1.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2.双缝干涉的装置示意图

图1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有光源、单缝、双缝和光屏。

(1)单缝的作用:

获得一个线光源,使光源有唯一的频率和振动情况。

也可用激光直接照射双缝。

(2)双缝的作用:

一束光被分成两束频率相同和振动情况完全一致的相干光。

3.让一束单色光投射到一个有两条狭缝S1和S2的挡板上,狭缝S1和S2相距很近,狭缝就成了两个波源,它们的频率、相位和振动方向总是相同的。

这两个波源发出的光在挡板后面的空间互相叠加,发生干涉现象,挡板后面的屏上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

这种现象证明光是一种波。

要点精讲]

1.产生干涉的条件:

两列光的频率相同、相位相同、振动方向相同。

本实验中是靠“一分为二”的方法获得两个相干光源的。

2.干涉图样

(1)若用单色光作光源,则干涉条纹是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条纹。

(2)若用白光作光源,则干涉条纹是彩色条纹,且中间条纹是白色的。

3.实验结论:

证明光是一种波。

【例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幕上观察到了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光),已知红光与绿光频率、波长均不相等,这时(  )

A.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其他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

B.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其他颜色的干涉条纹依然存在

C.任何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都不存在,但屏上仍有光亮

D.屏上无任何光亮

解析 分别用绿色滤光片和红色滤光片挡住两条缝后,红光和绿光频率不等,不能发生干涉,因此屏上不会出现干涉条纹,但仍有光亮。

答案 C

基础梳理]                   

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的偶数倍时(即恰好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两列光在这点相互加强,这里出现亮条纹;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时,两列光在这点相互削弱,这里出现暗条纹。

要点精讲]

1.屏上某处出现亮、暗条纹的条件

图2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双缝S1、S2之间的距离为d,双缝到屏的距离为l,屏上的一点P到双缝的距离分别为r1和r2,路程差Δr=r2-r1。

(1)若满足路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即Δr=kλ(其中k=0,1,2,3,…),则出现亮条纹。

(2)若满足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即Δr=(2k-1)

(其中k=0,1,2,3,…),则出现暗条纹。

2.相邻亮条纹(暗条纹)间的距离Δx与波长λ的关系:

Δx=

λ,其中l为双缝到屏的距离,d为双缝之间的距离。

【例2】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照射单缝O,经过双缝M、N在屏上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如图3所示,图中a、b、c、d、e为相邻亮条纹的位置,c为中央亮条纹,则(  )

图3

A.O到达a、b的路程差为零

B.M、N到达b的路程差为λ

C.O到达a、c的路程差为4λ

D.M、N到达e的路程差为2λ

解析 振动方向一致的两光源在空间发生干涉,得到亮条纹的条件满足Δr=kλ(k=0,1,2,3…)。

答案 BD

要点精讲]

操作指要

1.双缝干涉仪是比较精密的实验仪器,不要随便拆分遮光筒、测量头等元件。

2.滤光片、单缝、双缝、目镜等会粘附灰尘,只能用擦镜纸轻轻擦拭,不要用其他物品擦拭或口吹气除尘。

3.注意调节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的中心均在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并使单缝、双缝平行且竖直。

4.光源使用线状长丝灯泡,调节时使之与单缝平行且靠近。

测量头原理

1.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构成,转动手轮,分划板会左右移动,测量时,应使分划板中心与条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然后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与另一条纹中心对比,再次记下手轮上读数。

两次读数之差表示这两个条纹间距离。

(如图4甲、乙所示)

图4

2.为减小误差,利用“累积法”测n条亮纹间距,再求Δx=

求得相邻条纹间距离。

3.注意测量头读数时的有效数字。

【例3】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中,装置如图5所示。

双缝间的距离d=3mm。

图5

(1)若测量红光的波长,应选用__________色的滤光片。

实验时需要测定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若测得双缝与屏之间的距离为0.70m,通过测量头(与螺旋测微器原理相似,手轮转动一周,分划板前进或后退0.500mm)观察第1条亮条纹的位置如图6甲所示,观察第5条亮条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则可求出红光的波长λ=__________m。

图6

解析 

(1)要测量红光的波长,应用红色滤光片。

由Δx=

λ可知要想测λ必须测定双缝到屏的距离l和条纹间距Δx。

(2)由测量头的数据可知a1=0,a2=0.640mm,

所以Δx=

mm=1.60×10-4m,

λ=

m≈6.86×10-7m。

答案 见解析

                   

1.关于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白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黑白相间的条纹

B.用红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红黑相间的条纹

C.若仅将入射光由红光改为紫光,则条纹间距一定变大

D.用红光照射一条狭缝,用紫光照射另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

解析 用白光做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A错;用红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红色亮条纹与暗条纹(即黑条纹)相间,B对;λ变小,Δx变小,C错;红光和紫光频率不同,不能产生干涉条纹,D错。

答案 B

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到光屏上P点的距离之差为0.6μm,若分别用频率为f1=5.0×1014Hz和f2=7.5×1014Hz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则P点现出明、暗条纹的情况是(  )

A.用单色光f1和f2分别照射时,均出现明条纹

B.用单色光f1和f2分别照射时,均出现暗条纹

C.用单色光f1照射时出现明条纹,单色光f2照射时出现暗条纹

D.用单色光f1照射时出现暗条纹,单色光f2照射时出现明条纹

解析 单色光f1的波长:

λ1=

m=0.6×10-6m=0.6μm。

单色光f2的波长:

λ2=

m=0.4×10-6m=0.4μm。

因P点到双缝的距离之差

Δx=0.6μm=λ1,

所以用单色光f1照射时P点出现亮条纹。

Δx=0.6μm=

λ2,

所以用单色光f2照射时P点出现暗条纹,故选项C正确。

答案 C

3.如图7所示,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P处为第二条暗条纹,改用频率较低的单色光重做上述实验(其他条件不变)时,则同侧第二条暗条纹的位置(  )

图7

A.仍在P处

B.在P点上方

C.在P点下方

D.要将屏向双缝方向移近一些才能看到

解析 由λ=

知f变小,λ变大。

若出现第二条暗条纹,则P到双缝的光程差Δr=

λ,当λ变大时,Δr也要变大,故第二条暗条纹的位置向上移,在P点上方,B正确。

答案 B

4.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中,若已知双缝间的距离d。

(1)若测定绿光的波长,应选用__________色的滤光片。

实验时需要测定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已知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L=500mm,双缝之间的距离d=0.50mm,单缝到双缝之间的距离s=100mm,某同学在用测量头测量时,调整手轮,在测量头目镜中先看到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A条亮纹的中心,然后他继续转动,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B条亮纹的中心,前后两次游标卡尺的读数如图8所示。

则入射光的波长λ=________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8

(3)实验中发现条纹太密,难以测量,可以采用的改善办法有__________。

A.改用波长较长的光(如红光)作为入射光

B.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

C.增大双缝到单缝的距离

D.增大双缝间距

解析 

(1)由于测量绿光的波长,

因此应用绿色滤光片。

由Δx=

λ可知要想测λ必须测定双缝到屏的距离l和条纹间距Δx。

(2)游标卡尺读数精确度为0.1mm,

A位置主尺读数为11mm,游标尺读数为1,

读数为x1=11mm+1×0.1mm=11.1mm,

同理B位置读数为x2=15.6mm,

则条纹间距Δx=

≈0.64mm,

利用λ=

Δx=6.4×10-7m。

(3)由Δx=

λ可知,要增大条纹间距,可用波长更长的入射光或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故选项A、B正确。

答案 

(1)绿 双缝到屏的距离 相邻条纹间距

(2)6.4×10-7 (3)AB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用两个红灯泡照射白墙,在墙上看到的是(  )

A.明暗相间的条纹B.彩色条纹

C.一片红光D.晃动的条纹

解析 两灯泡不是相干光源故现象为C。

答案 C

2.下列关于双缝干涉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单缝的作用是获得频率保持不变的相干光源

B.双缝的作用是获得两个振动情况相同的相干光源

C.光屏上相距两缝的路程差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处出现暗条纹

D.照射单缝的单色光的频率越高,光屏上出现的条纹宽度越宽

解析 单缝的作用是产生一个线光源,两个频率相同的光源称为相干光源,选项A错误;双缝的作用是产生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情况相同的相干光源,选项B正确;路程差等于半波长奇数倍处出现暗条纹,选项C错误;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条纹宽度越窄,选项D错误。

答案 B

3.用a、b两种单色光分别照射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在距双缝恒定距离的屏上得到如图1所示的干涉图样,其中图甲是a光照射形成的,图乙是b光照射形成的,则关于a、b两束单色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1

A.a光的频率比b光的大

B.在水中a光传播的速度比b光的大

C.水对a光的折射率比b光的大

D.b光的波长比a光的短

解析 从题图可以看出,a光的条纹间距小,说明a光的波长小,频率大,选项D错误,A正确;水对频率低的单色光的折射率小,即水对b光的折射率小,选项C正确;折射率小的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即b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选项B错误。

答案 AC

4.一束白光通过双缝后在屏上观察到干涉条纹,除中央白色条纹外,两侧还有彩色条纹,其原因是(  )

A.各色光的波长不同,因而各色光分别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不同

B.各色光的速度不同,造成条纹的间距不同

C.各色光的强度不同,造成条纹的间距不同

D.各色光通过双缝到达一确定点的距离不同

解析 各色光的频率不同,波长不同,在屏上得到的干涉条纹的宽度不同,各种颜色的条纹相间得到彩色条纹。

答案 A

5.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  )

A.屏上到双缝的路(光)程差等于波长整数倍处出现明条纹

B.屏上到双缝的路(光)程差等于半波长整数倍处,可能是明条纹,也可能是暗条纹

C.屏上的明条纹一定是两列光波的波峰与波峰相遇的地方

D.屏上的明条纹是两列光波的波峰与波谷相遇的地方

解析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上到双缝的路(光)程差等于波长整数倍处出现明条纹,是振动加强处,不一定是两列光波的波峰与波峰相遇的地方,A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屏上到双缝的路(光)程差等于半波长整数倍处,可能是半波长的奇数倍(暗条纹),也可能是半波长的偶数倍(明条纹),B选项正确;两列光波的波峰与波谷相遇的地方,应是暗条纹,D选项错误。

答案 AB

6.用绿光做双缝干涉实验,在光屏上呈现出绿、暗相间的条纹,相邻两条绿条纹间的距离为Δx。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如果增大单缝到双缝间的距离,Δx将增大

B.如果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Δx将增大

C.如果增大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Δx将增大

D.如果换成红光做实验,实验装置不变,Δx将增大

解析 根据公式Δx=

λ可以判断出λ越大则条纹间距越大,而红光的波长大于绿光的波长,因此D正确;d增大则Δx减小,因此B错;l增大则Δx增大,因此C正确,而单缝到双缝的距离不影响条纹间距,因此A错。

答案 CD

7.如图2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缝S从双缝S1、S2的中央对称轴位置处稍微向上移动,则(  )

图2

A.不再产生干涉条纹

B.仍可产生干涉条纹,其中央亮条纹P的位置不变

C.仍可产生干涉条纹,其中央亮条纹P的位置略向上移

D.仍可产生干涉条纹,其中央亮条纹P的位置略向下移

解析 本实验中单缝S的作用是形成频率一定的线光源,双缝S1、S2的作用是形成相干光源,稍微移动S后,没有改变传到双缝的光的频率,因此S1、S2射出的仍是相干光,则单缝S发出的光到达屏上P点下方某点的光程差为零,故中央亮纹下移。

答案 D

8.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绿光通过单缝S后,投射到有双缝的挡板上,双缝S1和S2与单缝S的距离相等,光通过双缝后在与双缝平行的屏上形成干涉条纹。

屏上O点距双缝S1和S2的距离相等,P点是距O点的第一条亮条纹,如果将入射的单色光换成红光或蓝光,已知红光波长大于绿光波长,绿光波长大于蓝光波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

A.O点是红光的亮条纹

B.红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的上方

C.O点不是蓝光的亮条纹

D.蓝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的上方

解析 由于O点到双缝的光程差为零,所以为各种色光的亮条纹,A正确;P点由于是绿光的第一条亮条纹,红光的波长大于绿光的波长,红光的条纹间距大于绿光的条纹间距,因此B正确;同理可知,C、D错误。

答案 AB

9.某同学用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在屏上观察到如图4甲所示的条纹,仅改变一个实验条件后,观察到的条纹如图乙所示。

他改变的实验条件可能是(  )

图4

A.减小光源到单缝的距离

B.减小双缝之间的距离

C.减小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

D.换用频率更高的单色光源

解析 改变条件后亮条纹之间的间距变大,由公式Δx=

λ可知,要使Δx增大,可增大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l,C错;减小双缝之间的距离d,B对;换用波长更长,即频率更低的单色光,D错;改变光源到单缝的距离不会改变Δx,A错。

答案 B

10.某同学在做双缝干涉实验时,按装置图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光屏上却观察不到干涉图样,这可能是由于(  )

A.光束的中央轴线与遮光筒的轴线不一致,相差较大

B.没有安装滤光片

C.单缝与双缝不平行

D.光源发出的光束太强

解析 安装实验器材时要注意:

光束的中央轴线与遮光筒的轴线要重合,光源与光屏正面相对,滤光片、单缝和双缝要在同一高度,中心位置在遮光筒轴线上,单缝与双缝要相互平行,才能使实验成功。

当然还要使光源发出的光束不致太暗。

综上所述,可知选项A、C正确。

答案 AC

11.某次实验中,测得第一级明条纹和第三级明条纹相距4.0×10-3m,若双缝片间距为0.1mm,缝到屏的距离为l=0.4m,则光波的波长为(  )

A.8.0×10-8mB.5.0×10-7m

C.1.5×10-8mD..1.0×10-7m

解析 由公式Δx=

λ有λ=

Δx=

=2×10-3m,

l=0.4m,

d=0.1mm=10-4m,

得λ=5.0×10-7m。

答案 B

12.利用图5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下面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图5

A.将屏移近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B.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D.换一个双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解析 由条纹间距公式Δx=

λ(d指双缝间距离,l是双缝到屏的距离),可知:

A项中l减小,Δx变小;B项中λ变大,Δx变大;D项中d变大,Δx变小。

故A、B、D正确。

答案 AB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