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02233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解析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九年级历史

第一部分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号相应的表格内。

1.著名学者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中说道:

古埃及的文明是被“封存”的。

通过历史学习揭开古埃及文明的面纱,下列选项属于古埃及文明成果的是

A.阿拉伯数字B.太阳历C.《汉谟拉比法典》D.《马可·波罗行记》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太阳历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成就;《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巴比伦的文明成就;《马可·波罗行记》是记录意大利马可·波罗的著作。

所以ACD项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

2.《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

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

“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这部法典诞生于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中国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汉谟拉比法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法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

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3.我国历史上的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国王穿越到古代印度,他属于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等级中的哪一阶级?

()

A.婆罗门B.刹帝利

C.吠舍D.首陀罗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相关内容。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印度“种姓制度”下,祭祀、贵族是第一等级婆罗门,国王、武士、官吏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楚国国王应当属于刹帝利,所以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4.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加上古代中国,是古代文明的代表,分析比较这些古代东方文明一般都采用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体,这一点在古代印度的表现是

A.以金字塔为陵墓

B.制定《汉谟拉比法典》

C.实行种姓制度

D.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500年,印度出现了一些小国,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建立了奴隶制国家,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故C符合题意;以金字塔为陵墓、制定《汉谟拉比法典》、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古代印度”是解题的关键,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5.18世纪英国诗人雪莱曾写道:

“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都起源于希腊。

如果没有希腊,我们现在还可能蒙昧、无知、与野人无异。

”雪莱认为希腊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是

A.希腊人创造出的法学体系沿用至今B.近代西方文明复原了古希腊文化

C.希腊文明完全涵盖了近代西方文明D.希腊文明是近代西方文明的源头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希腊文明是近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希腊的民主政治为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提供了基础和借鉴,故D符合题意;罗马人创造出的法学体系为欧洲近代法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故A不符合题意;希腊文明是奴隶制文明,近代西方文明是资本主义文明,后者借鉴了前者,故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以希腊文明与近代文明为切入点,考查两者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准确掌握,希腊文明是奴隶制文明,近代西方文明是资本主义文明,前者是后者的源泉。

6.2016年6月23日,英国通过全民公投,最终决定“脱离”欧盟。

在古代世界史上,全体公民能够通过投票决定国家内政、外交、和平和战争等重大问题的国家是()

A.雅典B.罗马C.埃及D.印度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力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务的方式来实现。

公民参政的最高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

公民大会每月召开3次~4次,凡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平等享有立法权、选举权、监督权。

全体公民能够通过投票决定国家内政、外交、和平和战争等重大问题,故答案是A。

7.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公民塔克里和妻女居住在一个小山村,作为一家之主的他有可能

A.因家庭贫困没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B.派奴隶哈比代表他出席公民大会

C.因担任政府公职获得补贴D.与妻女一起参加公民大会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在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

伯利克里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

但是其民主规定,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权利,而妇孺、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

所以ABD项表述错误,C项表述正确,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

关键是注意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权利,而妇孺、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

8.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某人“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称号,象征罗马已由共和国转变为帝国。

此人是

A.伯里克利B.恺撒C.亚历山大D.屋大维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成为罗马的第一个皇帝,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D。

9.古希腊的一部世界文学名著,再现了古代希腊的社会图景,成为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史料,这部作品是(  )

A.《俄底浦斯王》B.《天方夜谭》C.《荷马史诗》D.《神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底浦斯王》是古代希腊的悲剧作品,《天方夜谭》是西亚阿拉伯人的民间故事集,《神曲》是但丁的经典著作;与题意不符合。

所以答案选C

10.人类早期的文明最早诞生在亚非的大河流域。

下图是以下哪个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

A.古代埃及B.古代印度

C.古代中国D.古巴比伦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图片里有“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这两条河流被称为“两河流域”,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就发源于此,故选D。

11.世界古代文明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哪一文明的形成与其他三处文明的地理环境明显不同?

A.古希腊文明B.古埃及文明C.古中国文明D.古印度文明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世界古代文明,古希腊属于海洋文明,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其民主政治的特点,而BCD属于大河文明。

故选A。

12.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509年,这一时间大致位于以下年代标尺中的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题目中给出的时间是在公元前509年,属于公元前6世纪末,其位置应该是在B处,CDA错误。

故选B。

13.公元前149年,罗马军队纵火烧毁迦太基城,迦太基城几乎被夷为平地,其属地被划为罗马的“阿非利加省”。

这是罗马对迦太基的第三次战争,这场战争就是

A.希波战争

B.布匿战争

C.亚历山大东征

D.蒙古西征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世纪罗马人称呼迦太基为布匿,因此罗马和迦太基之间发生的争霸战争就是因此得名“布匿战争”。

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B。

14.“《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

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

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

”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

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④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

A.①②

B.②③

C

①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

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

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

”可知,《十二铜表法》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②③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十二铜表法》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①不符合题意。

《十二铜表法》不是罗马法体系形成的标志,④不符合题意。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5.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的是

A.《查士尼丁法典》B.《罗马民法大全》

C.《十二铜表法》D.《汉谟拉比法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

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ACD项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

16.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

①地处大河流域②对外进行军事扩张③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④以农业经济为主⑤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

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

地处大河流域、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以农业经济为主。

亚非四大文明古国有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

考点:

大河流域的奴隶制国家

点评:

本试题是综合试题,考查学生的再现归纳历史的能力。

学生要记住每一个文明古国的知识点在综合运用。

17.仔细阅读如图《中世纪中期公元1000年前后的欧洲》,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法兰西、意大利等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哪里?

A.城市B.大学C.庄园D.岛屿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时,在西欧各地盛行庄园经济。

中世纪中期时期庄园经济发展迅速,大多数欧洲人都住在农村的庄园。

所以ABD项与题意不符,C项符合题意,故选C。

18.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加紧对人民的精神统治,残酷压制下中世纪中期公元1000年前后的欧洲制“异端”思想的是

A.教皇与教会B.富裕商人C.天皇D.银行家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

权利,基督教会趁机扩大势力和影响,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徒弟拥有者,还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加紧对人民的精神统治,成为残酷压制欧洲制的“异端”思想。

BCD项与题意不符,A项符合题意,故选A。

19.当西方为新的文明打下基础时,拜占庭帝国却一直躺在光荣灿烂、占压倒优势的遗产上,一直无力冲破过去的桎梏,因而变成了一个陈旧的、与时代不符的存在物,直到1453年遭到耻辱的但却不可避免的灭亡为止。

拜占庭帝国是被下列哪个国家灭亡的?

()

A.阿拉伯国家B.古巴比伦王国C.罗马帝国D.奥斯曼土耳其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1453年拜占庭帝国是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的,故选D。

20.为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的是

A.伊斯兰文化B.拜占庭文化C.阿拉伯文化D.佛教文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兴起的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ACD项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文艺复兴运动表面上复兴的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而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保留了古代的希腊罗马文化。

21.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在公元前18世纪,在图一帝国都城所在地曾经诞生过哪一部法律?

此法律主要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

这部法律的制定者在历史上还有什么重大贡献?

(2)图二中的计数法最初是什么人发明的?

又是什么人在何时把这一计数法传到欧洲的?

(3)图二文明传播和发展方式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汉谟拉比法典;奴隶主阶级;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

奴隶制国家

(2)印度人;阿拉伯人;

(3)和平交往加深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友谊,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而是两河流域,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是古巴比伦。

在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法典》诞生于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主要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这是国王汉谟拉比,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二中的计数法最初是古印度人发明的;12世纪初阿拉伯人将这些数字传播到了欧洲,称为阿拉伯数字。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属于和平的交往,和平交往加深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友谊,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等等。

言之有理即可。

22.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观察上述四副图片,请把它们分成两类,并指出这两类图片内容分别承载了什么文化?

(2)请根据你分类的情况,任选其中一类,说明其建筑之间有什么传承关系?

(3)请再举一例与图三文化渊源相同的遗存。

【答案】

(1)图一和图三一类,图二和图四一类;佛教文化,古希腊文化。

(2)图三是图一建筑风格中国化的结果;图二的建筑影响了图四的建筑风格。

(3)龙门石窟、敦煌石窟等。

(符合题意的其它答案也可,但必须是有价值的佛教遗存。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和图三是一类,属于佛教文化;图二和图四一是类,属于古希腊文化。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佛教由印度传播到了中国,所以图三是图一建筑风格中国化的结果;图二的建筑影响了图四的建筑风格。

言之有理即可。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三反映的是中国关于佛教文化的建筑,龙门石窟、敦煌石窟等等也属于中国的佛教文化建筑。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把自行聚散,私相贸易的定期集市,称为草市。

在人烟稠密的乡村聚落和交通要道上,草市星罗棋布,构成地方市场的基础,不少颇具规模的草市后来发展成固定的商业居民点,上升为镇或县。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

……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

……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

说明了什么?

(2)中世纪西欧的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

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有什么历史意义?

(3)宋代城市和中古西欧城市在形成时,有哪些相同点?

【答案】

(1)反映:

宋代城镇兴起;商业繁荣;纸币产生;海外贸易兴盛;说明:

宋代商业繁荣;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经济中心南移;

(2)地位:

经济中心;意义:

瓦解封建制度;孕育早期资产阶级;

(3)都在交通要道上产生;都由集市贸易兴起;都产生了市民阶级;都由小集市发展成城市(镇);都是自发形成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宋代把自行聚散,私相贸易的定期集市,称为草市。

在人烟稠密的乡村聚落和交通要道上,草市星罗棋布,构成地方市场的基础,不少颇具规模的草市后来发展成固定的商业居民点,上升为镇或县。

”可知,材料反映了宋代城镇的兴起,商业的繁荣等;说明了宋代商业的繁荣和商品经济发展。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可知,中世纪西欧的城市是经济的中心;根据内容“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

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可知,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有利于瓦解封建制度,并孕育出了早期的资产阶级。

(3)根据材料内容可以归纳出,宋代城市和中古西欧城市都在交通要道上产生的;都由集市贸易兴起;都产生了市民阶级;都由小集市发展成城市;都是自发形成的。

言之有理即可。

24.人类历史的前行反复证明: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对社会转型,能否顺应时代潮流,抓住历史机遇,事关兴衰之命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1)材料一反映了古希腊哪个城邦国家的什么制度?

这种制度在谁当政期间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该国所在地区形成的文明与其地理环境有关,请问该地区的古代文明属于哪种类型?

材料二:

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2)材料二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的内容?

这次改革对日本有什么影响?

材料三: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3)材料三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的什么制度?

这种制度最先开始于哪个国家?

并分析其制度特点。

(4)与上述材料相关的人物或事件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海洋文明

(2)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3)封君封臣制;法兰克王国;在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下封建主和附庸之间逐层分封,逐级保护和负责。

(4)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改革必须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与时俱进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古希腊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制度;这种制度在伯利克里当政期间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古希腊属于海洋文明。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大化改新改革的额内容;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封君封臣制度;这种制度最先开始于法兰克王国;其特点是在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下封建主和附庸之间逐层分封,逐级保护和负责。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从改革的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如:

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改革必须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与时俱进等等。

25.请分析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

(要求:

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对比)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中国和希腊古达著名的思想家,可以根据课本所学知识归纳关于孔子的贡献和苏格拉底的贡献。

如: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主张是仁和礼,在教育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等等。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以培养青年的完善道德为己任。

他主张有知识的人才具有美德,才能治理国家,强调“美德就是知识”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