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鼓词.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02798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州鼓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温州鼓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温州鼓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温州鼓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温州鼓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温州鼓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温州鼓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温州鼓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温州鼓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温州鼓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温州鼓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州鼓词.docx

《温州鼓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鼓词.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温州鼓词.docx

温州鼓词

温州鼓词

杭州市启正中学庄荣生编撰

【概述】

温州鼓词是温州四大地方曲艺(温州鼓词、温州乱弹、温州昆曲、温州道情)之一。

温州鼓词流传于温州地区,流传于接受温州方言的人群之中,是温州民间喜闻乐见的说唱文艺。

因解放前,鼓词系盲人操作之业,主要是盲人为了谋生而演唱鼓词,游走于温州民间,所以又称“瞽词”。

解放后,即使鼓词艺人虽非盲人,但也必须戴着墨晶眼镜闭上眼睛装成盲人演唱,否则视为违背行规和职业道德。

因此,有温州人的地方就有温州鼓词声,温州鼓词的流传区域,过去以温州市区鹿城、瓯海、龙湾为中心,南起苍南、平阳、瑞安,西起泰顺、文成,北至永嘉、乐清(乃至温岭),东到洞头海岛,凡是逢年过节,婚丧喜事,祭祀神佛,犯规处罚等时,都是鼓词的表现地方。

现在,温州鼓词的声音随着温州人的足迹,被带到全国各地和海外,成为温州人怀乡恋土的特有情结和休闲娱乐的特有方式。

据已故名艺人季松年、管华山说:

温州鼓词,“始于明代,由横阳里巷之曲与词曲合并而成。

横阳,即今平阳;里巷之曲,指的是民间小调。

当时在野的文人与聪明的盲艺人,承受了古乐的衣钵,并吸收了当地的民间小调,创造了说唱形式。

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在器乐和音乐上也日臻完善。

温州鼓词按演唱方式,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叫“平词”,凡逢红白喜事,或款待客人,或因争端认错罚词还有一种叫“大词”,也称“娘娘词”。

解放前都在供奉女神的庙宇中演唱。

唱大词时,用一鼓一拍,擂大鼓,敲大锣,曲调高亢、粗犷,比较原始。

其主要词目为《陈十四娘娘》,唱陈十四学法灭妖的故事,可以连唱几昼夜。

温州鼓词有唱有说,以唱为主。

它的唱腔、曲调,带有浓郁的南国民歌风味,鼓词的基本曲调有慢板、流水、紧板等几十个板式。

由于温州鼓词是用温州方言演唱(以瑞安语言为标准),因此各地语音不同,唱腔也各有特色,其唱法有南、北派之分。

南派曲调比较细腻、柔和;北派曲调比较粗犷、古朴。

温州鼓词长于抒情,善于叙事,曲句俚质,通俗易懂,并夹有丰富的群众词汇和民间谚语,曲本形式有“折书儿”、“小说”、“部书”等三种。

其句法结构,基本上是七字句,有时也运用五字句及叠板等形式。

其文体一般由韵文、道白相间而成。

唱韵很讲究押韵自然,音节和谐,保持了民间说唱音乐的特色。

温州鼓词演唱用的主要乐器,有扁鼓、三粒板、牛筋琴、小抱月等。

因此在表演上的最大特色,是在单档表演时一个人可以敲奏四至六件乐器。

同时一个人要兼扮各种角色(现有时采用男女对唱),并且要求吐字清楚和细致刻画人物。

情节要交代详细,人物个性、神态要掌握准确,一个人能塑造多种不同性格的人物,而且会模仿各种声音,以渲染气氛。

温州鼓词在题材上,大都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历史小说,其中以表现家庭的悲欢离合和爱情故事居多。

有大小传统曲目四百多本,如《陈十四》、《说岳》、《粉妆楼》《双面貌》等。

【相关链接】

一、温州鼓词流传及及相关人物和曲目

清乾、嘉年间,有白门松、阿光儿名闻遐迩。

白门松不只是赵钧对他作过评价,又项嵩《午堤集》:

“瞽者白门松,工唱词,远近争致之。

名且出于其乡土族以上……”可见白门松声誉之高。

阿光儿,以诙谐闻名,演唱时能随机应变,出口敏捷,风趣横生。

同、光年间,有上坞发、毛行发、东山德等名扬曲坛。

张纲(1862-1943)的《杜隐园日记》赞道:

“同、光之间,以唱词知名者,无如上坞发。

阿发唱词,皆细针密缕,无一俗句,其所唱《倭袍传》,尤脍炙人口。

而今日(1906年)则推东出德为巨擘。

”“初五日霁,是日东山德来予家唱词,词目为《双面貌》。

午后唱一本,灯下又接唱,约至四点钟始罢。

所唱故事,乃两生两旦,皆面貌相同,而悲欢离合,情节颇佳,阿德又唱得淋漓尽致,故听者皆忘倦云。

民国时期,温州鼓词发展几乎停滞不前。

20世纪20年代形成了南北两派。

南派流行于平阳、瑞安一带,风格委婉细腻;北派流行于温州、永嘉一带,风格挺拔刚健。

传统曲目有《双珠江》、《十美图》、《八美图》、《十二红》等。

20世纪四十年代,名艺人层出不穷,民间则广泛流传着这样一首顺口溜,即“林朝藩的劲,叶岳生的文(以演唱《西厢记》闻名),管华山的神,郑声淦的琴,阮世池的音。

”当然,像高美卿、郑明钦等都很有成就。

解放后又吸收了京剧、越剧、梆子、黄梅戏等戏曲音乐,不同程度地套用了戏曲曲牌音乐,产生了阮(世池)、丁(凌生)、陈(志雄)三大流派。

阮派善于吸收民间俗语和其他艺术门类之长,咬子准、吐子清、道白通俗、唱词婉约,以刻画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和农妇村姑见长,艺术风格纤细华美,代表曲目有《文武香球》、《十美图》等;丁派表演庄重、唱腔平缓、道白自然、用鼓准确,善于演唱英雄人物,艺术风格庄重浑厚,代表曲目有《天宝图》、《拳打镇关西》等;陈派嗓音高亢清亮、间色甜美醇厚、唱腔刚柔相济、音乐可塑性强,能适应不同类型的人物故事说唱,艺术风格清丽壮美,代表曲目有《三打白骨精》、《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其中,50年代以来则有阮世池、丁凌生、陈志雄、项宗光、方克多等人,至今犹活跃在各地的词坛上。

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前期,因受“十年浩劫”,名师无从诞生。

八十年代至今,新秀犹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有徐玉燕、阮爱兰、林秀珍这些脱颖而出的新秀。

此外,唐孙文、万爱琴、黄世铭、凌康君等一批中年艺人也各红一方,成为当今曲坛的骨干力量。

二、代表性名家介绍

林朝藩(1904-1984),字月儒,时称“赵岩先生”,幼家贫,曾入私塾,好诗文、书法。

十四岁从鼓词名师“东山德”学艺,一年后即出师登台演唱。

以演唱武侠题材见长。

音域宽广、声腔、道白刚劲、优美、琴鼓伴奏恰到好处,有力烘托故事情节,善于随情节的发展演多种武打动作,有时还以武术师装束上场,听众莫不凝神屏息,形成独特风格。

时人誉为:

赵岩的“劲”,岳生的“文”,华山的“琴”,世池的“音”。

一次在平阳县城演唱时,台下巧有一武术师听唱,不觉听之入迷,模仿其动作。

演唱结束后,武术师所坐登椅竟被碾碎。

代表曲目:

《三门街》、《龙虎图》、《十粒金丹》等,1949年后演唱的新题材有:

《渔姑乐》、《三世仇》、《黄继光》。

管华山(1916.8.25-1960.1.11),乳名南山兆。

原藉瑞安市塘下镇南山西岸村,1951年迁居温州市区,十三岁学艺,师承候福祥,曾过堂于陈宝焕先生,1936年,参加由温州民众教育馆举办的温州鼓词演唱大比赛,演唱《貂蝉拜月》获第一名,从而崭露头角,四十年代,经常演唱于温州市区各(书)词坊,以他严肃的舞台作风,认真的艺术态度,更博得广大听众的赞扬。

演唱的词目有《玉堂春》、《杨乃武与小白菜》、《董小宛》等,代表词目有《孟丽君》、自编词目《三错奇缘》,他擅长须袍正旦,唱腔平实厚朴,道白自如,自屈一指,刻划人物感情真切逼真。

形神兼备,尤以神似为最,民间把“管华山的神似油”作为美谈。

1958年,他参加浙江省第一次曲艺会演,演唱《新群英会》,获优秀演出奖。

而且参加温州市民间曲艺首届观摩演唱大会,获得演员一等奖。

解放初期,曾任瑞安县曲艺改进会主席,温州市第一届曲协主席,浙江省第一届曲协副主席,温州市一、二届政协委员。

管华山一生短暂,但仍不愧为温州曲坛的前辈。

阮世池(1928.9.11-),瑞安市安阳镇人。

浙江省文化厅首批命名的民间艺术家、温州鼓词“阮派”创始人。

十四岁拜王启凡学艺,后重师陈宝生、陈阿奴先生。

十七岁时,以唱《五凤图》、《十二红》成名。

解放初期,任瑞安市曲艺改进会副主席。

1952年参加浙江省民间音乐舞蹈会演,演唱鼓词《王贵与李香香》,1956年又赴省城,演唱《秋香爱社》,均获好评。

1958年进瑞安市曲艺队任演员,当年参加浙江省第一次曲艺会演,演唱《山岗红波》,获优秀演出奖,同年8月,上北京参加全国首屈曲艺会演,演唱鼓词《别靠天》,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随后,中选参加由中央文化部组织的巡回演出江苏、上海、江西、广东、辽宁、天津、山东等十一个省市,又参加福建前线慰问前线三军,受到热烈欢迎。

1964年参加浙江省曲艺调演,演唱《李大娘捉特务》,1968年转瑞安广播器材厂当工人。

77年归队。

1979年,参加温州(地区)曲艺会演,演唱自己改编的《迁玄坛》,获表演一等奖。

1980年转干,落实瑞安市文化馆工作。

他经常演唱的词目有《八窃珠》、《红绿梅花簪》、《黄金镯》、《紫金鞭》、《粉妆楼》等,代表词目《文武香球》、《十美图》;他积极提倡演唱现代词目,自编自唱或改编的现代词目有《破晓记》、《祖国处处有亲人》、《一个降落伞包》、《阿种娘》等数十篇,改编或整理的传统词目有《十二红》、《飞虎鞭》、《合同记》等。

他敢于突破旧框框,善于吸取民间俗语及其他艺术门类之长,咬字准,吐字清,道白通俗,唱词婉约妩媚,以刻划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和农村妇姑见长,形成了纤细华美之独风格,影响广泛,被人们称为“阮派”。

1985年,他创建温州市少儿图书馆集资,与丁凌生、陈志雄、方克多同台义演,演唱《逼上梁山》中的《发配沧州道》,被人们作为美谈;又与上述三人合作,演唱《蝴蝶杯》中的《献杯》选段,由浙江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现为中国曲协会员,第二届浙江曲协副主席,温州曲协副主席,瑞安市曲协主席,瑞安市政协常委、四届温州政协常委,曾任瑞安1-6届人民代表。

陈昌牌(1865—1947)又名牌先,号称“天下一”,瞽目,平阳县鳌江镇滨海村人,系温州鼓词已故名师,温州鼓词牛筋琴的创造者。

他的一生为温州鼓词的创新、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起初从好朋友陈焕昌和陈尤千处学些戏班和学习班得来的知识,在乡里小有名气。

在22岁那年拜师著名鼓词艺人萧江毛家处毛阿发学唱温州鼓词。

他认为演唱鼓词同戏曲舞台演戏差不多,但鼓词是靠一个人唱、念、表、叙来完成任务的。

如果把鼓词中人物也模仿戏剧中每个人物声腔而富有表情地进行唱念表述,就更能吸引听众兴趣。

因此,他模仿戏剧中老生、老旦、小生、花旦、花脸等各行当声腔运用到唱词中来。

在清·光绪中叶时,陈昌牌在听众一片赞扬声中,他没有满足现状,认为演唱鼓词专靠一个扁鼓作配器感到太单调,他听说永嘉一位鼓词艺人把弹棉花用的牛筋缚在椅脚上敲的启发下。

他经过多少日日夜夜的苦思研究,终于想出了用一块弓形长方形的梧桐板,制作成长62公分、宽32公分,厚3.8公分,用竹码作琴线填子,排成梯形作音皆,两头用硬木做框架,框两头拧上螺丝可以松紧作校音,用一杆小竹签在牛筋弦上敲打发音,牛筋琴终能发出宫、商、角、微、羽五个浑厚、柔美、响亮清脆的声音,而且具有传音远的特色,能奏出小曲小调,取名“牛筋琴”。

他说既然有曲有调,还必须有板有眼,于是又把戏曲中“三粒”(拍)和“小抱月”(梆)都用上,加强了节奏感。

牛筋琴问世,大大增强了温州鼓词的表现力,为温州鼓词的改革、创新与发展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这位唱红了瓯江南北的鼓词大师,在后期时也培养了一批鼓词艺人,如墨城的苏方足等人,苏方足是个有文化的明眼学生,他接受能力强,三天能学会一本词,只可惜他的嗓子条件不很好,没有唱红,可是他把老师肚里的词本都能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

至今留下《十二红》、《节孝文》等词本传给他的学生方克多。

方克多至今还保存在那里。

在陈昌牌诞生135周年之际,浙江省曲艺家协会、温州市文化局、市文联、市曲艺家协会、平阳县人民政府等单位,为了纪念这位为温州鼓词的改革、创新、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大师,于2000年9月28日至29日在鳌江镇联合举办纪念温州鼓词名师演唱会和陈昌牌鼓词艺术研讨会。

这是对温州曲艺界特别是鼓词艺人巨大鼓舞,这对继承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将起极大推动作用。

胡平(1953-),瑞安市安阳镇人。

现为瑞安市文化馆副馆长,副研究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音乐学会会员、浙江省曲艺家协会理事,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温州市曲艺家协会副秘书长。

他在1970年从瑞安中学初中毕业后,赴浙江生产建设兵团温岭17团支农、1974年上调回城,在瑞安乐器厂工作,1977年调县文化局筹备组建县曲艺队,并在县曲艺队担任作曲和演员,1983年起带职就读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于1987年毕业。

1982年他与人合作参加全国曲艺优秀剧(南方片)观摩演出,演唱了鼓词《智闯龙潭桥》荣获表演一等奖;1986年再次与人合作在浙江省首届曲艺新曲(书)目比赛中演唱鼓词《法庭擒鹰》获表演二等奖和音乐设计奖,同年参加全国曲艺新曲(书)目比赛中演唱鼓词《法庭擒鹰》获表演三等奖和伴奏三等奖,该曲目同时获文学创作和音乐设计奖。

1978年他演唱的改革鼓词《古道别》,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并在一年内反复播放。

从1977年开始,他悉心对浙南地方曲艺音乐进行采集和研究,犹对温州鼓词音乐反复琢磨和改革卓有成效。

著作有:

《温州鼓词音乐》、《温州花鼓音乐》,并兼任《中国曲艺音乐集成?

温州分卷》副主编。

他的传略被收在巴金、曹禺担任总顾问的《中国文艺家传集》(第四部)。

郑明钦(1920.4.20-1984.10.18),瞽目,瑞安市马屿片区曹村人。

八岁学艺,师承林月生。

十三岁登台,经常演唱的词曲有《征西》、《七星剑》、《双合同》等,以《三门街》最为突出。

1958年,参加浙江省第一次曲艺会演,演唱《别靠天》,获优秀演出奖;79年,参加温州(地区)曲艺会演,演唱《世美赴考》,获荣誉奖。

他演唱风格跌宕腾挪,唱词多俚语,声腔多变化,富有民间风味;伴奏曲调丰富,深受飞云江岸听众的欢迎。

曾任瑞安市曲艺改进会副主席,第四届瑞安市政协委员,为浙江省第一、二届曲协会员。

万爱琴(1943.1-),瑞安市安阳镇人。

幼年双目失明,7岁时拜林银冲先生学瑞安鼓词,11岁重拜郑明钦为师,13岁登台演唱,女性琴师,当时在温州还是首例。

万爱琴刻苦钻研,勤奋好学,在郑明钦先生的精心传授和指点下,按郑先生的风格,发挥她个人长处,声音优美,把人物、语气刻划分明,琴板协调,扣人心弦,深受广大听众一致好评。

未到20岁,演唱《反唐》、《玉蜻蜓》、《孟丽君》就红遍全市。

其父万茂盛对鼓词伴奏乐器进行改革,原牛筋琴,只有七根琴弦,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把琴弦增为十二根,后发展到十五根、十六根。

在舞台上得到更好发挥,并丰富了鼓词的音乐,也为温州鼓词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徐玉燕(1962.3-),浙江省瑞安市人。

1977年毕业于瑞安塘下中学。

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曲艺家协会会员、温州市曲艺家协会理事、瑞安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自1977年拜黄世铭为师;1978年考入瑞安市曲艺团为鼓词学员,后又拜戴步金为师;1981年拜项宗光为师。

自70年代从艺以来,曾演唱过《龙凤再生缘》、《李宸妃》、《封神》、《锦香亭》、《汉玉明珠》、《白蛇传》、《秦香莲》等7部大书,其中代表曲目是《龙凤再生缘》。

1988年演唱《高则诚吃糠填词》获温州市第二届曲艺汇演二等奖;1990年演唱《审姜后》参加汇演,获温州市一等奖,浙江省演出奖。

1988年演唱《谁绑架》荣获温州市第三届曲艺会演表演一等奖,1989年至1994年前后五次参加瑞安市文化节、曲艺节分别获一等奖、银质奖、表演奖及创作奖。

从1998年至今已由浙江省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VCD)曲目有《铡美记》、《孟丽君》、《白蛇传》、《珍珠塔》、《西厢记》、《情海孽缘》、《骇浪惊涛》、《飞龙剑》、《阴阳风火扇》、《川南三侠》、《凤凰山》等。

以上这些简历以载入《中国曲艺界名人大辞曲》、《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录》。

另外,郑声淦是个盲词师,他曾创立许多至今犹在演唱的鼓词曲调;季松年专唱《倭袍传》,声情并茂无人能及;陈月波、林朝藩的《南游传》大词别具一格,词中出现的人物栩栩如生。

叶海琴(右),温州鼓词女艺人……

四、温州鼓词曲目保护

20世纪80年代,发行商张瑞星录制了80多个版本温州鼓词磁带、88部温州鼓词VCD曲目;90年代,瑞安文艺人郑志强编写了《鼓词集》;2003年,瑞安市文化局组织编印了《瑞安鼓词史资料》;2004年,瑞安市建立了鼓词研究办公室,开展了温州鼓词调查研究工作,掌握了温州鼓词保护基本情况、问题和思路。

这些,都为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保护准备了非常有益的研究基础、经验借鉴或者措施导向。

传统曲目整理如下

类别

词目

神话

长篇

《封神》、《西游记》、《南游》、《北游》、《东游》、《济公传》、《白蛇传》、《天仙配》

中篇

《张羽煮海》、《天缘配》、《宝莲灯》*、《三打白骨精》

短篇

《猪八戒拱地》*、《林香盗宝》、《对课》*

公案类

长篇

《包公案》、《施公案》△、《彭分案》△、《大破狮子案》、《宋公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李辰妃》

中篇

《颜查散案》*、《十五贯》*、《徐九经升官》*

历史类

长篇

《东周》、《西汉》、《三国》*、《昭君出塞》*、《罗通扫北》*、《说唐》、《征东》△、《征西》*、《反唐》*、《月唐》*、《残唐》*、《长生殿》*、《后唐》、《水浒》*、《三下南唐》、《飞龙传》、《岳传》*、《五虎平南》、《杨家将》、《呼家将》、《英烈传》、《满江红》、《大红袍》、《小红袍》、《万花楼》

中篇

《野猪林》*、《凤仪亭》*、《西施泪》*、《韩信拜帅》、《武松》*、《魏相千秋》*、《搜孤求孤》*

短篇

《杨志卖刀》*、《忠义堂》*、《周幽王玩法》*

世情

长篇

《文君夜奔》*、《日月楼》、《九曲楼》、《粉妆楼》、《百仙楼》、《三探圣仙楼》、《连城璧》、《风雨双龙剑》、《宝骑试剑》、《双龙剑》△、《七星剑》、《三盒明珠剑》、《梅花剑》、《定汉剑》(又名《白兔记》)、《盘龙剑》、《双剑合璧》、《八宝珠》、《恩仇奇缘》、《墨水龙》*、《金如意》、《金丝带》、《十三支金牌》、《八仙台》、《六美英雄传》、《乾坤四面貌》、《梅花英雄传》、《九连环》、《吕蒙正》、《定心珠》、《五玉牌坊》、《五凤图》、《八美图》、《十美图》、《九凤图》、《泪洒美人图》、《太阳图》、《百鸟图》、《紫金鞭》、《飞虎鞭》、《虎雷鞭》、《九龙鞭》、《金玉扇》、《双凤白龙扇》、《十美穿金扇》△、《玉羽扇》、《落金扇》、《西厢记》、《荆钗记》、《琵琶记》、《绣襦记》、《合同记》、《合同镜》、《合珠记》、《乾坤银锦记》、《一串珠》、《二度梅》*、《双珠凤》*、《双玉燕》、《双金牌》、《三门街》*、《四香缘》、《江南四杰》*、《十二红》△、《龙凤再生缘》*、《再造天》*、《安邦定国》、《玉连环》*、《合玉连环》、《小白袍打擂》、《十粒金丹》△、《大悲楼》*、《绿牡丹》*、《倭袍》△、《姐妹花》、《双玉雁》、《双玉杯》、《白玉带》、《紫金炉》、《玉翠龙》、《飞虎山》、《玉堂春》*、《金台传》、《黑牡丹》、《描金凤》*、《珍珠塔》*、《玉蜻蜓》*、《天雨花》*、《梦笔生花》*、《紫金钱四面貌》、《余赛花》*、《穆桂英》*、《唐解元传奇》*、《董小宛》*、《千里驹》*、《麒麟豹》、《巾帼英雄》、《仙香镜》、《凤凰杯》、《双心带》、《玉鸳鸯》、《四巧奇缘》、《龙凤双玉镯》、《黄金镯》

五、活动设计

1、温州鼓词进校园,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中开设"温州鼓词"课,有专人负责,开展活动;

2、在学校成立温州鼓词兴趣小组,学习并发扬温州鼓词,进行艺术文化资源保护;

3、在学校设温州鼓词文化专栏,展示温州鼓词文化精华,发动年轻人传播鼓词文化;

4、老年人喜欢鼓词,可以在母亲节开展“送一支曲目给妈妈”的活动。

鼓励年轻人搜集、保留温州鼓词的传统曲目,并进行了传统美德教育;

5、组织学校兴趣小组成员在旅游名胜区开办"温州鼓词"现场演唱会;

6、组织学校兴趣小组成员参观已被列为文物古迹保护单位的知名"词场";

7、参加社会举办温州鼓词艺术大赛;

8、组织学校兴趣小组成员观看由温州都市生活频道和温州市曲艺家协会倾力打造的专题栏目《温州曲艺场》,《温州曲艺场》栏目周一到周五每天17:

15左右播放,每期25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