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传》读后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203941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嘉诚传》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李嘉诚传》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李嘉诚传》读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李嘉诚传》读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李嘉诚传》读后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李嘉诚传》读后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嘉诚传》读后感.docx

《《李嘉诚传》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嘉诚传》读后感.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李嘉诚传》读后感.docx

《李嘉诚传》读后感

《李嘉诚传》读后感

  篇一:

读李嘉诚全传有感

  读李嘉诚全传有感

  最近,我读了李嘉诚全传。

读完之后,我对管理学有了很大的体会。

李嘉诚作为华人首富,其人生可谓传奇。

但这传奇的背后又有深层的原因,李嘉诚的个人性格特点以及其对企业管理的理念对其成功更起着绝对的关键作用。

  李嘉诚经营企业很注重管理的艺术,他认为在人生不同的阶段,需要有不同的梦想,并为之奋斗。

  李嘉诚的童年是在贫穷饥饿中度过的,但年仅14岁的他却为自己立下了一个简单而又沉重的目标:

自己必须挣得足够一家人存活的费用。

就是在这样朴素理念的指引下,22岁的李嘉诚终于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工厂。

以前在给他人做事时,他凭耐忍、任劳任怨就可以了,但现在有了自己的公司,这些品质已经远远不够了,于是他开始注意降低失败的几率,这为他以后稳健的经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李嘉诚还认为,知识必须与意志相结合,静态管理自我的方法必须伸延到动态管理中,理性的力量加上理智的力量,而如何避免让聪明的组织干愚蠢的事才是问题的核心。

  一生游走于商界的李嘉诚对企业管理有着独特的看法。

我对这些看法做了如下总结。

  一,在他看来,管理的宗旨并不是“安人”,而是要赋予企业生生不息的光芒。

  李嘉诚的管理理念非常鲜明:

一方面,管理者要善待下属,

  你对他们好,他们才会对你好,任何人都能成为企业的核心,但这需要管理者本人先付出,这也就是修己;另一方面,他十分清楚,好的管理并不是说几句人文精神的语言就能达到的,而是要力求在商业秩序模糊的地带建立正确的方针。

这就需要管理者能知人善任,量才而用,而不是只知道一味地充好人。

毕竟,企业的核心责任是追求效率及赢利。

正是基于这样的管理理念,李嘉诚特意将感情因素注入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李嘉诚这样做也赢得了全球职业经理人的广泛尊敬。

值得说明的一点就是,李嘉诚这样做绝不是在追求“安人”的境界,因为“安人”是中国式管理中最具幻想色彩的东西。

  二,李嘉诚强调,人品牌是无形资产,财富是有形资产,如果一个商人想要出人头地,必须要懂得经营和挖掘自己的无形资产,把无形资产变成有形资产。

经营品牌是高层次的经营,它强调的是一种获取胜利的省心术、省力术。

品牌的经营表明:

不管你干什么事,不要只知道一味猛干、蛮干,死命地去做,而要学会“诗外功夫”,在别人没有注意的地方多动脑筋;要了解潜效应的作用,可以先打响自己的名声,然后再谋划其他的事。

这一策略最大的好处就是事半功倍,小投入换得大回报。

  三,知人善任。

李嘉诚认为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中谁拥有人才,谁就会成为竞争的胜利者。

基于此观点,他一是不拘一格用人才,先后起用周年茂,翟建宁两位少年将才为

  企业的开疆阔土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是举贤不避亲。

李嘉诚认为事业可以继续,正如欧洲家族今天的事业比过去任何一代都好一样。

他抛弃“富不过三代”的旧观念,在德才兼备的条件下,不遗余力地培养后人,大胆启用亲生儿子李泽钜、李泽楷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为企业的不断扩张的基业延续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把每个人放在最恰当的位置。

李嘉诚认为,人各有长处和短处,只要量才而用就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为公司作出最大的贡献。

例如让思维活跃的盛颂声负责生产,让性格沉稳的周千和主管财务,使他们为公司创业打天下作出突出的贡献。

的确,一个企业如果不敢用人才,何以开疆阔土,何以凝聚人心,何以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呢?

  四,诚信为本。

李嘉诚认为管理者首先要学会自我管理。

管理好自己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基于此观点,他一是将诚信看得比生命还重。

例如李嘉诚生产的塑胶制品出现品质问题后,坦诚地认错,向原料商、客户、银行道歉,并严把质量关,终于使自己度过难关。

二是他坚持做事先要做人的原则。

例如他与一个行乞的外省妇女约定第二天见面,即便第二天有客户要上门他也要准时赴约。

  五,有钱大家赚。

做生意就应该利益均沾,只有这样才能有长久的合作关系;相反,如果只顾自己的利益,那样的生意就是一锤子买卖,生意的道路将越走越窄。

  李嘉诚的成功的管理理念还有很多,每一项都值得管理者借鉴和使用。

李嘉诚正是由于他成功的管理理念而取得了成功,也成就了其辉煌的人生。

其对企业管理贡献必将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

  篇二:

《李嘉诚自传》读后感

  经济学0801班081003033梁静

  《李嘉诚自传》读后感

  《李嘉诚自传》【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出版日期】1996年11月

  【作者】卢琰源主编

  香港首富—李嘉诚,1928年7月19日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的一个书香门第。

因为父亲去世早,14岁的李嘉诚便被迫辍学,担负起了家庭的重担。

他最初是在舅父的钟表公司里当学徒,后来又做推销员,在生活的磨砺下成熟起来。

1950年他筹集五万港币创办了长江塑胶厂,以生产塑料花打开了市场,被誉为"塑胶花大王"。

60年代他转向投资房地产业,凭借他出色的经营和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香港最大的地产发展商和物业拥有者。

他所经营的房地产、金融、酒店、石油、电力等产业遍及世界五大洲。

根据《澳洲人报》的最新调查估计,香港首富李嘉诚及其家族的身家约有110亿美元(即约港币780亿元),在亚洲十大首富中位列第4,较去年跃升2级,而其财富只仅次于日本孙正义、文莱苏丹及印度阿吉姆。

李嘉诚成功的不仅是他的事业,更有他的人生。

作为一个经济学的学生我想学习的不仅是他成功的经商手段,更想学习他成功的精神品质。

通过阅读《李嘉诚自传》这本书我了解到了他事业成功的过程,也了解到了他拥有成功人生的品质,下面我把我学习的过程作为读后感写下来,以此作为我学习之后的复习和今后自勉的精神力量。

  在经历过了心酸的童年后,李嘉诚先在舅父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

李嘉诚到这里之后,学到的第一个功夫就是察言观色,见机行事。

他每天总是一个到达公司和最后一个离开公司。

辛苦而困难的3年过去了,当年那个14岁的少年已经长成精瘦但结实、英气十足的小伙子了。

17岁的李嘉诚在一家五金制造厂以及塑胶带制造公司当推销员,开始了香港人称之为"行街仔"的推销生涯。

大凡有志之人,无论年长年幼,只要心里一旦有了宏大的目标,就会有永不枯竭的动力和永不气馁的行动。

李嘉诚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和当今世界很多杰出的企业家一样都从推销开始,推销是一门十分复杂而且不容易学会的工作。

李嘉诚酷爱读书。

每天白天工作之后,晚上他还要买些旧书来自学,学完的旧书再拿到旧书店去卖,再用卖掉的钱买"新"的旧书。

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节省了很多钱。

最初,李嘉诚向客户推销产品之前,心情总是十分紧张。

于是他就在出门前或者路上把要说的话想好,反复练习,从而成功地克服了紧张的心理。

渐渐地,李嘉诚发现自己不仅推销有术,而且大有潜力。

他那与生俱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十分适合于做推销员。

他总是能凭着直觉看出客户是什么类型的人物,并且能马上了解客户的心理和性格,从而定好相应的推销策略。

作为一个初来乍到的小伙子,李嘉诚不断的在推销的道路上摸索,他认为,在从事推销工作的时候,必须充满自信,而且要熟悉所推销的产品,尽最大努力,设法让客户感到你的产品是廉价而且优秀的。

很快,李嘉诚成了全公司的佼佼者。

但李嘉诚从来不喜欢高谈阔论,他认为从事推销工作,重要的有两点:

一是勤劳,二是创新。

由于出色的推销成绩,李嘉诚18岁就做了部门经理,两年后又被提升为这家塑胶带制造公司的总经理。

走南闯北的推销生涯,不仅初步形成了李嘉诚的商业头脑,丰富了他的商业知识,而且也使李嘉诚结识了很多好朋友,教会了他各种各样的社会知识。

同时,在推销过程中,也使他学会了宽厚待人、诚实处世的做人哲学,为他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李嘉诚从个平凡人变成个成功的推销者,我从他这点经历上学习到了,我们要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不断的充实我们的理论知识,并把知识理论与实践灵活的结合,从而不断的摸索出做事的快捷方法,永远不要拘泥于现实,要用于创新和尝试。

  李嘉诚论人生,李嘉诚并非一个著名的演说者,这与其讷言敏行的风格有关,还因为,与外界期待其讲述的经营秘诀不同,他更愿意讲述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与思考。

仔细考究便不难发现,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2008年,关于“自负指数”的演讲中,他说:

“在‘卓越’与‘自负’之间取得最佳平衡,并不容易。

因为,有信心、‘勇敢无畏’也是品德,但沉醉于过往和眼前成就、与生俱来的地位或财富的傲慢自信,其实是一种能力的溃疡。

  2006年,他重提胡适的文章《差不多先生》,回忆起自己在战乱中背井离乡时建立的信念:

“理性误区中,是不可能建造信念或希望”

  2005年,他在长江商学院谈“管理的艺术”时,指出:

好的管理者“首要任务是知道自我管理是一大重任,在流动与变化万千的世界中,发现自己是谁,了解自己要成什么模样是建立尊严的基础?

?

思索是上天恩赐人类捍卫命运的盾牌,很多人总是把不当的自我管理与交恶运混为一谈,这是很消极无奈的,在某一程度上,是不负责任的人生态度。

“2005年,在汕头大学的演讲,他谈及毅力和心力:

“如果你认为毅力是每分每秒的‘艰苦忍耐’式的奋斗,这是很不足的心理状态,毅力是一种心态,不是一种生活。

真正有毅力的人清楚自己人生的目标,且愿意承担责任,有颗坚强、又充满着希望的心。

知道什么是原则、事实与正义,有极大的勇气和谨慎。

”而“心力,是理性和理智心灵的发展,通过终生思索和追求学问的人一定不会掉进时间的迷宫,在营营役役中黯然失去生命的光彩。

善于学习的人,能领会和掌握未来,好学的人懂得把观察、经验和知识转化为智慧,并使用得当,不仅能把梦想持之以恒,更懂得如何事半功倍。

  2002年,他在汕头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上,列出了自己认为成功所缺一不可的素质:

坚毅、勇气、有志、有识、有恒、有为、诚恳、可靠、有礼、宽容、公平、正义、洞察、智慧、尊重、正直、和善大方?

?

  李嘉诚所说的和所拥有的这些品质,我们都知道,但我们没有在我们的显示生活中寻找到这些品质和生活的契合点,我们没有把他融入生活中,没有把他变为现实,通过他的例子,他对那写品质的理解,我有所感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要认真的体验生活,并要为了要这些品质而付出努力。

  李嘉诚不是唯一的成功的商人,但是他确实唯一的把坚毅、勇气、有志、有识、有恒、有为、诚恳、可靠、有礼、宽容、公平、正义、洞察、智慧、尊重、正直、和善大方这些品质融入人生的值得人们学习和敬仰的商人,我们要不断向他学习。

  篇三:

商业资料《李嘉诚传》读后感

  Athesissubmittedto

  inpartialfulfillment

  oftherequirement

  forthedegreeof

  MasterofEngineering

  《李嘉诚传》读后感

  厚厚一册书,很快就读完了,李嘉诚的形象也由模糊而渐渐清晰,我深为他的人生传奇折服。

这本人物传记前1/3是讲做人做事,后2/3是讲做生意。

李嘉诚之所以能有今天如此大的作为,是因为他有着一股永不服输的执拗劲。

小小年纪的他就掌握了经商的秘诀,他对推销工作已经有了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摸清市场动向,建立销售渠道,广交朋友,才能做好生意。

  1940年李嘉诚14岁那年,正逢中国战乱,他随父母躲难,逃往香港,投靠舅父庄静庵。

在他还是一个初二学生的时候,父亲李云经劳累过度,染上肺病辞世。

少年李嘉诚含着眼泪去为父亲买坟地,钱却被人骗去。

哲人有言:

在人生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学些什么东西,会使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少年李嘉诚深谙此理,他没有沉浸在悲痛中,身为长子,为了养家糊口而不依赖别人,他选择了辍学打工,独立支撑生计。

李嘉诚先在舅舅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当学徒,之后又到一家塑胶厂当推销员,一赚到钱便去买旧书学习。

由于勤奋上进,业绩彪炳,只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

  1950年夏天,李嘉诚立志创业,向亲友借了5万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积蓄的7000元,在筲箕湾租了厂房,正式创办“长江塑胶厂”。

在他经营塑胶厂的几年里,历经挫折,他都以无法想象的毅力挺了过去,令我震惊。

李嘉诚在得到了一些小利后,开始过于急迫地扩张企

  业,产品次品量增多,资金流失严重,李嘉诚面临倒闭,陷入了他人生的最低谷。

后来,李嘉诚沉着冷静地和银行洽谈,使银行信任他,继续为他提供贷款;他停止生产塑料玩具,着手进军塑料花市场,“长江”得以从死亡线上被救了回来。

  李嘉诚坚韧、勇敢,从普通的堂倌开始,到推销员,自主创业,再到塑胶花大王,缔造自己的商业帝国,戴上华人首富的桂冠,乃至亚洲首富。

自己打败自己的远远多于被别人打败的;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之路,有一条路不得不走,那就是成长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