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九中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204905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九中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省合肥九中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省合肥九中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徽省合肥九中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徽省合肥九中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安徽省合肥九中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安徽省合肥九中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安徽省合肥九中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安徽省合肥九中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安徽省合肥九中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安徽省合肥九中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安徽省合肥九中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安徽省合肥九中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九中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安徽省合肥九中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九中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合肥九中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安徽省合肥九中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合肥九中高一年级春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考试时间:

80分钟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共50分)

1.马克思曾说过:

“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这一点即便在民主共和制下也丝毫不比君主制差。

”这句话表明

A.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B.国家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C.国家是全体人民的国家D.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国家与其他社会组织的根本区别在于国家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秩序、安全以及增进公民福利。

”这种观点

A.指出了国家的本质就是促进社会的发展B.没有揭示出国家的阶级本质

C.说明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D.未强调国家是为全体公民服务的

3.马克思说:

“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

这句话表明

①世界上不存在全民的国家②国家在人类社会普遍存在

③阶级性是国家的唯一属性④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2018年5月2日,公安部发出A级通缉令,公开通缉第二批10名重大文物犯罪在逃人员。

若有人发现有关情况,请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对提供线索的举报人以及检举、揭发有功人员,公安机关将给予奖励。

这体现了:

①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和专政的对立②参与民主管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③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具有专政职能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

5.近日,北京市政府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将农民和城镇居民统一改称居民,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未来5年,北京将大力推进从“就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社保、救助”等七个方面实现城乡一体化。

北京市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举措

①有利于消除城乡居民身份区别,保障农民的基本人权

②逐步实现居民社会管理城乡一体化,确保农民当家作主

③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现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④改变了农民的社会属性,消除了城乡发展差别。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对落实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四权”)提出了许多新的明确的政策措施,为农民群众依法维护自己的民主权利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这表明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②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

③人民民主是有法律保障的④我国的民主是全民的民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把发展的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

这体现了我国

①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②尊重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③人民民主有法律保障④国体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人权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和举世瞩目的成就。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人权理论,建立了一系列中国人权保障制度。

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我国

①民主政治建设相当完善②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

③公民与国家的和谐统一关系④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9.“公民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行使自己的集会、游行、示威权利,这是对公民政治自由权利的限制。

”这种观点

①认为公民应无拘无束地行使政治自由权利②认为法律和自由是统一的

③主张公民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权利④割裂了自由和法律的关系,因而是错误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

10.某县政府对5名拒服兵役的应征青年处以高额罚金,对退兵人员不予复工、复职、复学,不得被录用为公务员,并将其行为纳入社会诚信体系。

5名青年受到处罚说明

①服兵役是公民不容推卸的职责②公民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③公民权利的实现确保义务的履行④国家安全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1.“你可以挥动拳头,但绝不能碰到另一个人的鼻子。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不侵犯他人合法权利”应是一个人的行为底线,这是因为

A.履行义务比行使权利更重要B.公民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

C.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不可分割的D.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是不可分割的

12.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企业职工统一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变传统养老制度把城镇从业人员分为三六九等的不合理做法。

这说明

①公民的任何权利都应当受到国家保护②公民在政治权利方面平等地享有基本的民主权利

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得到进一步贯彻④改革有助于保障广大人民的经济权益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路径,就是大力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我国的国体和政体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

14.为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社会管理体系,某市推出“社会管理创新十项举措”,整合公安、司法、行政、工商、城管、交通等基层力量,完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和社会管理的信息化服务机制。

如果给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新闻稿件,需要确定一组“关键词”,下列最准确的一组是

A.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公民一切权利B.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C.清晰界定政府职能,增设宏观管理机构D.增强公民权利意识,扩大公民政治参与

15.2018年3月5日-20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产生出席这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所采用的选举方式

①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②能使每个选民有机会选举中意的代表人

③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余地④可以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6.在中国,目前实行等额选举的投票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家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

上述领导人实行等额选举方式的原因是

A.等额选举比差额选举更民主B.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选民的选择

C.为了避免贿选事件的发生D.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17.目前,我国各级人大代表一律实行差额选举。

这种选举方式的优点是

①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②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余地

③容易出现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的现象④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8.2016年开始,全国新一轮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陆续全面展开,有9亿多选民将参加选举,选举将产生250多万名县乡两级人大代表。

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

①从方式上看属于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②体现了我国的国体,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

③适用于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使用④是人民行使基本民主权利,当家作主的体现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9.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下列对“公民的政治参与”实践描述不正确的是

①甲参加了本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行使了公民的选举权

②乙参加了本地冬季供热取暖价格的听证会,参与了民主决策

③丙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批评建议,参与了民主管理

④丁把强制拆迁的问题反映给信访办,参与了民主监督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有关民生的重大事项,政府部门都要举行听证会。

这是因为举行听证会

①有利于实现公民对关系其切身利益的问题的合理关切②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参与权、表达权和决策权

③有利于发现拟订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完善决策④可以达到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能力的目的

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④

21.高考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

部分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已发布了《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并公开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

公民就此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是公民通过

A.信访制度参与民主管理B.网上评议政府参与民主监督

C.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D.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22.广州拟增加出租车运力的方案,听证会上获高票支持。

专家认为,在多地“打车难”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通过“听证会”的方式让社会各界的利益诉求得以表达,并使之成为决策程序的一部分,其积极意义值得肯定。

现在越来越多的公民参与到国家决策过程中来,国家鼓励公民参与决策过程的直接原因是

A.发扬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

B.公众参与决策可以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C.保障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

D.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3.《民法总则》新增“特别法人”条款,明确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具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资格,可以从事为履行职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动。

明确村(居)委会法人资格

①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不断进步②标志着村(居)委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③表明了我国基层民主组织形式不断革新④有利于厘清村(居)委会的权责利关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4.由于规范村官廉洁履行职责的制度尚未建立,在全国范围内还缺乏一个统一的制度规定。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出台《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将农村反腐工作上升到国家政策的高度,进行统一部署,意义重大,十分必要。

下列关于村委会和村官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村委会是我国基层政权机关B.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C.村官选举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D.村官由政府任命,与村委会无直接关系

25.近年来,我国在城市棚户区改造过程中,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强行拆迁事件时有发生,如果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想向有关部门反映自己的意见,可以通过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②信访举报制度

③舆论监督制度④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4题,共50分)

26.2016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治安系统按照中央和公安部统一部署,紧紧抓住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涉黄涉赌违法犯罪,严重危害民生的制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和污染环境违法犯罪,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涉枪涉爆违法犯罪等突出治安问题,持续深入开展打击整治行动。

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有关知识,分析全国公安机关治安系统开展重点打击整治工作的原因。

(14分)

 

27.A市拆迁区居民因不满市政府的拆迁办法,先是集体冲进市政府办公楼,对政府办公秩序造成严重影响,然后又在市政府前的马路静坐并举行游行示威,一度造成交通中断。

尽管后来市拆迁办公室经过进一步的综合考虑,适当修改了拆迁办法,但部分居民却因扰乱政府办公秩序和造成交通阻塞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运用公民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12分)

 

28.《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保障农民民主权利的必要性。

(12分)

 

29.面对当前的环境污染,政府、企业应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每个公民也要行动起来,少开车、少用一次性物品,积极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并擦亮“群众”的眼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湛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

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公民在治理环境污染中应如何作为。

(12分)

合肥九中高一年级春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参考答案

1.【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国家的性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国家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说明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故D符合题意;题中观点直接表明的是国家进行阶级统治,故A不符合题意;题中观点没有体现国家的产生,故B不符合题意;国家具有阶级性,故C错误。

故选D。

2.【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国家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国家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秩序、安全以及增进公民福利,这种观点没有看到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故B正确,A错误;材料没有看到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故C不符合题意;国家的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故D错误。

故选B。

3.【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国家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体现了国家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世界上不存在全民的国家,故①④符合题意;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阶级产生的时候才出现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并不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故②错误;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但不是唯一属性,故③错误。

故选C。

4.【答案】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人民民主专政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主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材料中,公安部发出A级通缉令,公开通缉第二批10名重大文物犯罪在逃人员,这表明国家具有专政职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故③④符合题意;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故①错误;参与民主管理是公民的权利,故②错误。

故选D。

5.【答案】A【解析】①符合题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消除城乡居民身份区别,保障农民的基本人权;②说法错误,“确保农民当家作主”的说法太绝对;③符合题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现人民民主的真实性;④说法错误,“消除”一词说法错误;故选:

A。

6.【答案】A【解析】①②说法正确,对落实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提出了许多新的明确的政策措施,为农民群众依法维护自己的民主权利提供了依据和保障,体现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故入选;③不符合题意,题干中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制度保障,并不是法律保障,排除;④说法错误,我国的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不是全民的民主,排除.故选:

A

7.【答案】B【解析】①④符合题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把发展的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②不合题意,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指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题目中没有涉及;③不合题意,题目中没有涉及法律保障.故选:

B.

8.【答案】D【解析】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人民民主真实性的体现,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和谐统一关系,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故③④符合题意;①中“相当完善”说法错误,故排除;尊重和保障人权主要从民主角度来说的,②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D。

9.【答案】D【解析】①④符合题意,“这是对公民政治自由权利的限制”认为公民应无拘无束地行使政治自由权利,割裂了自由和法律的关系,因而是错误的;②不合题意,材料中的观点没有认识到法律和自由是统一的;③不合题意,材料中的观点没有主张公民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权利。

故选:

D。

10.【答案】A【解析】①②符合题意,某县政府对5名拒服兵役的应征青年处以高额罚金,对退兵人员不予复工、复职、复学,不得被录用为公务员,并将其行为纳入社会诚信体系.5名青年受到处罚说明服兵役是公民不容推卸的职责,公民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③错误,材料表明公民义务的履行才能确保权利的实现;④错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不是国家安全;故选A.

11.【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准确把握题意。

“不侵犯他人合法权利”应是一个人的行为底线,这是因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不可分割的,故C正确;在我国,权利和义务的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权利和义务同等重要,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不可分割,故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难度适中,运用排除法解答。

材料中“改变传统养老制度把城镇从业人员分为三六九等的不合理做法”,这项改革坚持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也有助于保障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故③④符合题意;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国家保护,不是“公民的任何权利都应当受到国家保护”,故①错误;基本民主权利是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故②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国体和政体,考查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国家制度是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和规定的关于国家本质和形式的制度的总和,它包括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正确,排除ACD。

故选B。

14.【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主旨。

维护公民一切权利的说法太绝对,故A错误;某市推出的“社会管理创新十项举措”,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完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B正确;材料不是说政府职能划分模糊问题,而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为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故C错误;D的主体是公民,与材料主体政府不一致,故排除D。

故选B。

15.【答案】B【解析】①符合题意,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是间接选举,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

②不合题意,“能使每个选民有机会选举中意的代表人”的是直接选举的优点,材料没有涉及;③符合题意,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是差额选举,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余地;④不合题意,“可以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的是等额选举的优点,材料没有涉及。

故选:

B。

16.【答案】D【解析】A.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都是民主选举的重要方式,不能说等额选举比差额选举更民主,故不选A。

B.等额选举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选民的选择,但这并不是目前选举国家领导人实行等额选举的原因,故不选B。

C.等额选举是为了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而不是为了避免贿选事件的发生,故不选C。

D.等额选举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因此,目前选举国家领导人实行等额选举,故D项正确。

故选D。

17.【答案】A【解析】我国各级人大代表一律实行差额选举。

这种选举方式的优点是,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余地,故①②正确;容易出现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的现象是等额选举的缺点,故不选③;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是等额选举的优点,不符题意,不选④。

故选A。

18.【答案】B【解析】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是人民行使基本民主权利,当家作主的体现,②④正确;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属于直接选举,不是与间接选举相结合,故排除①;间接选举运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材料中的选举是直接选举,故排除③。

故选B。

19.【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时要注意本题是逆向选择题。

公民的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居委会选举是基层民主选举,属于公民参与民主管理,故①错误,符合题意;丙对政府工作提出批评建议,行使了民主监督权,故③错误,符合题意;公民参加价格听证会、反映问题给信访办分别属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故②④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答案】B【解析】政府部门举行听证会,公民对关系其切身利益的问题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可以帮助政府部门发现拟定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正、完善,①③符合题意;公民享有参与权、表达权,但没有决策权,②错误;政府部门举行听证会的目的在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④错误。

故选B。

21.【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民主决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部分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发布了《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公开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体现了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信访制度是民主监督的方式,故A错误;材料强调民主决策,不涉及民主监督,故B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2.【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民主决策的原因,考查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国家鼓励公民参与决策过程的直接原因是公众参与决策可以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B符合题意;A项与公民参与民主选举无直接关系,排除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排除C;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根本原因,排除D。

故选B。

23.【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把握材料主旨。

近年来,各地不少村子引入公司化运营机制,建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但因为没有法律上的“名分”,村委会在很多经济活动中无所适从。

据此,在民法总则草案中赋予村委会等基层组织清晰的法律地位,有助于进一步确定其权、责、利,切实解决实际操作层面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开展经济民事活动,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不断进步,故①④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我国基层民主组织形式的革新,故③不符合题意;村(居)委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还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故②错误。

故选B。

24.【答案】B【解析】略

25.【答案】B【解析】如果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想向有关部门反映自己的意见,可以通过信访举报制度和舆论监督制度加强民主监督,故②③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民主决策,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故不选①④。

故选B。

 

26.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依法维护人民的利益,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保障公众食品安全,人身安全,是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③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国家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④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是国家履行专政职能的体现,这有利于保障人民民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7.⑴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割。

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A市拆迁区居民表达利益述求时应采取适当方式。

⑵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该市居民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才能维护合法权益。

28.①我国国家性质决定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②发展基层民主,能够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途径,有利于增强和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③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28.①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自觉履行义务,践行低碳生活方式;②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参加社区环保行动,共建祥和文明社区;③正确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监督政府落实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和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并对违法排污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