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月考调研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205992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月考调研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月考调研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月考调研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月考调研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月考调研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三月考调研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三月考调研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三月考调研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三月考调研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三月考调研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三月考调研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三月考调研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三月考调研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三月考调研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月考调研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月考调研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月考调研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月考调研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月考调研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12月月考调研历史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4年9月24日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孔子诞辰2565周年纪念日。

在孔子的出生地山东曲阜,癸巳年祭孔大典在孔庙隆重举行。

作为教育家,“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

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这一材料反映了孔子的办学思想是

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温故而知新D.三人行必有我师

2.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3.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

“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

也没有这个权力。

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

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

”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4.下列诗句关于古代商业说法错误的是

A.白居易《琵琶行》有“商人重利轻离别”的诗句,反映了古代商人为追逐利润而往来奔波的生活方式

B.陆游《杂赋》诗写道: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诗中的草市是指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C.唐人姚合《庄居野行》诗描述了由于当时政府的重商轻农政策,使民间出现经商热的状况:

“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D.诗人杜牧在《泊秦淮》诗中云: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就描写了金陵秦淮河边纸醉金迷的夜市景象

5.1939年1月2日,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提出:

“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

……其中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方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

”毛泽东旨在说明

A.国共两党在抗战期间始终密切合作B.敌后战场已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C.百团大战取得最终胜利的主要原因D.国民党军队在两个战场的重要贡献

6.新文化运动期间,辜鸿铭曾指出:

“人们经常断言汉语中没有关于‘自由’的词汇,但令人惊奇的事实是,不仅汉语中有关于‘自由’的词汇而且这个词还准确地表达了‘自由’的真正含义。

汉语中表示‘自由’的字是‘道’……当它在‘自由’这个意义上使用时,被定义为遵循我们本性的法则——率性之谓道。

”辜鸿铭言论的主要目的是

A.推进文学革命B.弘扬传统文化C.提倡自由平等D.否定西方文化

7.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几种主要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

影响其中3(曲线)所代表的经济形式迎来发展最高峰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A.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官僚资本控制经济命脉迅速膨胀D.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8.“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地同情被剥削的劳动者,相信他们是正义的和有力量的。

”这里列宁评价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9.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是新中国外交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结论与史实相符的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制定

放弃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最终解决了万隆会议与会国的矛盾和分歧

C

尼克松总统访华

促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有利于维护地区军事安全与促进经济合作

10.下表是1957--1960年我国主要经济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由此中共中央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在总产值中的比例

1957年

43.3%

31.2%

25.5%

1960年

21.8%

26.1%

52.1%

增长率

-22.8%

47%

223%

A.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B.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

C.实施对国民经济的调整D.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

11.阅读下列材料,从中可以获悉当时

①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②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③妇女的社会地位获得提升④完整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2.雅典法律将雅典人分为三种:

本邦公民、外邦人和奴隶,根据犯罪可以处以不同的刑罚。

在实践中,本邦公民伤害了自由民可以支付罚款,外邦人伤害了自由民则被驱除出境,奴隶伤害了自由民则可能被判处死刑。

材料主要体现出雅典

A.民主政治的局限性B.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C.自由民是社会的主体阶层D.法律掺杂原始落后习俗

13.这是一段有关罗马皇帝哈德良的插曲。

为了要举行祭祀仪式,哈德良走在前往神殿的路上。

途中被一个女人拦住,这个女人说要向皇帝请愿,哈德良回答说:

“现在没有时间。

”抬脚准备继续前行。

那个女人于是对着他的背影喊了起来:

“既然这样,你没有权力统治我们!

”听到此言后,哈德良转身回到女人身边,听取了她的陈述。

这段插曲说明了

A.罗马帝国妇女政治地位崇高B.罗马帝国的主权属于所有公民

C.罗马皇帝哈德良十分贤明D.罗马帝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4.1655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写到:

“人只不过是一株芦苇,本质上是最脆弱的东西,但是它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

所以我们所有的尊严都在于思考……通过思考,我们理解世界。

”这一思想反映了

A.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B.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

C.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说D.工业革命后的空想社会主义

15.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大幅度增加税收,如1929年美国最高税率是24%,1935年则提高到79%。

这一做法

A.消除了经济危机的影响B.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C.带来了经济滞胀的问题D.有利于社会福利制度的实施

16.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l/3,1932年上升50%左右。

同年,苏联向美国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

苏联这样做的目的是

A.帮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渡过经济危机B.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实施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迅速增强经济实力D.实现工业化,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7.20世纪60年代的某国际组织在其宣言中说:

“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

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

”下列对该国际组织的评价正确的是

A.它当时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它不和美苏大国结盟,只和发展中国家结盟

B.它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力量,有力的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多权极化的趋势

C.20世纪70年代它已和美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D.中国已经成为其重要成员

18.随着世界金融领域的逐渐开放,各国的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巨大交易网络……1992年,国际金融大鳄乔治。

索罗斯对英镑发起攻击,结果,英国损失惨重,而他本人却收获了10亿多美元。

1997年,他又冲击东南亚金融市场,使东南亚经济一夜之间回到起飞前。

材料主要反映了

A.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加强B.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C.经济全球化由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D.经济全球化威胁到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

19.《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

“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

”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A.17世纪初期B.18世纪中期C.19世纪中期D.20世纪初期

20.莫言在小说《生死轮回》中塑造了土地改革时被枪毙、在阴间里为自己喊冤的一个地主形象,他

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牛、一世为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

未离开他的家族,离开这块土地。

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准确地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

味农村的变革。

下列与其文学流派相似的是

ABCD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

21.(13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利于防止专制和腐败,但其能否实现与制度设计、社会

环境密切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

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兢《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二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材料四在中国这样一个有两千多年帝制传统的国家里,国家最高权力的所有者从皇帝变成了总统,民众都不太适应。

而国会的运作,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分立制衡等西方话语,中国人也一直不是很清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

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

(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

(3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

(3分)

(4)纵观上述材料,反思古代、近代的这些尝试,归纳要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应该从哪些方面提供保障?

(3分)

 

2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东南沿海的广州、漳州、福州、宁波等地,既是对外贸易的港口,又是商业都会……最繁荣的江南地区形成了五大手工业区域,即松江的棉纺织业、苏杭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铅山的造纸业和景德镇的制瓷业……隆庆万历年间,苏州“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材料二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产物。

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

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

材料三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后,就业机会较多。

在“向外吸引劳动力”的政策支持下,英国外来移民也逐渐增多,大量涌向城市,促进了英国城市化。

……到了1860年,城市化程度提高,来自全世界的人才涌入英国的城市,有德国人、瑞士人、法国人、希腊人和犹太人等,他们一般前往城市,特别是伦敦等大城市。

这些人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熟练的工作经验,带动了英国的城市化。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是从什么视角(运用什么史观)来观察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的。

试分别从全球史观和文明演进的视角来评价通商口岸。

(4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19世纪中期推动英国城市化的因素有哪些。

(3分)

(4)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上半期影响中英两国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因素对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有何启示。

(4分)

 

23.(14分)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

材料二我们试看当时所谓的新文化运动,究竟指的是什么?

就当时一般实际情形来观察,我们实在看不出它具体的内容。

是不是提倡白话文就是新文化运动?

是不是零星介绍一些西洋文艺就是新文化运动?

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

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

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毫不抉择地介绍和接受外来文化就是新文化运动?

如果是这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太便宜,而且是太危险了!

——蒋介石《哲学与教育对于青年的关系》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缺点是:

一是在批判传统时缺乏公正与同情,忽视作家和民族传统的良好方面;二是对于新观念过于轻信,而又不免混乱模糊;三是他们对于复杂问题过于性急。

——周策纵《五四运动》

材料四一方面,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通过“整理国故”,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另一方面,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几乎都是以这一时期为开端的,鲁迅的小说、梁启超和胡适等人的著作,实质上是都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认识过程呈现出什么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社会根源。

(4分)

(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文化之历史命运”这一主题。

(10分)(要求:

观点明确;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行文流畅;250字左右。

 

24.(10分)【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顿

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材料二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的后来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的不同视角。

(3分)综合戊戌变法失败不同原因的分析,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2分)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一中认识分歧的因素有哪些?

(3分)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

(2分) 

 

25.(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899年,当大英帝国的地位受到布尔战争(英国人和布尔人为争夺南非殖民地的战争)挑战时,甘地自愿服务组织了一个志愿战地救援队……1906年,面临祖鲁人(南部非洲民族之一)的叛乱,甘地再次组织担架队,服务直到叛乱被平息……1914年,英国与德国爆发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甘地在伦敦又招募了一支志愿救护车队……。

甘地之所以这样不遗余力的竭诚奔走,是相信,凭借着这样的付出,能够为印度同胞在帝国中赢得一种完全平等地位。

——凯瑟琳·布什《甘地》

材料二1919年4月13日,阿姆利则贾利安瓦拉巴格广场,聚集着锡克教徒,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

戴尔将军(英国军官)带着五十个士兵进入广场架起机枪,在事先没有任何警告的情况下,向人群开枪扫射,379人中弹身亡,1137人受伤,……,甘地退还了两枚在布尔战争中获得的不列颠荣誉勋章,成为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

——威廉·夏伊勒《甘地的武器》

材料三1930年3月12日,61岁的圣雄甘地率领78名非暴力运动积极分子,从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市徒步到丹迪游行,游行共持续25天,行程达388公里,……当甘地长途跋涉到达海边双手捧起一把盐时,英国殖民当局为之震动。

史学家认为,正是这次“盐游行”……迫使英国殖民当局举行正式谈判,并且最终使印度在1947年取得独立。

这次游行被称作是印度独立奋斗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印度:

重演“盐游行”》

(1)依据材料一指出甘地对待英国当局的态度和目的。

(2分)

(2)导致材料二中甘地退还“勋章”的事件是什么?

为此,甘地领导印度人民进行了什么斗争?

(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描述的具体事件及其影响。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甘地对待英国殖民当局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3分)

 

盐城市时杨中学

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

第21小题12分,第22小题14分,23小题各14分,

第24、25小题各10分,共计60分。

21.(12分)

(1)监察官:

御史大夫.(1分)根本目的:

维护皇权。

(2分)

(2)政治制度:

三省六部制。

(1分)特点:

分散相权,相互制约。

(2分)

(3)明确主权在民;确立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

(3分)

(4)保持监察制度的独立;坚持制定创新;制订完善的法律;提高人民参政意识与能力。

(3分,任答三点)

23.(14分)

(1)特点:

由学术到政治再到伦理,逐步深入。

(2分)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加深。

(2分)

(2)

观点(2分)

史实(7分)

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文化中的封建伦理道德(1分)

(1)内容: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打倒孔家店”)(1分)

(2)目的:

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1分)

(3)影响:

动摇了封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国人的思想解放,但冲击了传统文化(盲目批判传统,忽视民族传统的良好方面)。

(2分)

新文化运动传承了传统文化,使之焕发生机(1分)

(1)内容:

提倡新文学。

如白话小说的发展、“整理国故”、研究思想史。

(2分)

(2)影响:

中国现代学术文化的开端,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2分)

24.(10分)

(1)材料一:

传统文化。

材料二:

变法者的心智和变法策略。

材料三:

整体的社会环境。

(3分)现实意义:

改革的成功是社会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多方面的积极地为改革的成功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2分,答出一点即可给分。

如果学生从某一观点概括其现实意义,言之成理,可给1分。

(2)史料占有的差别;视角和立场;时代和政治的影响等。

(3分)应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互证;关注、收集正反两方面的史料。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