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专插本《英语》考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206859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专插本《英语》考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广东省专插本《英语》考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广东省专插本《英语》考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广东省专插本《英语》考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广东省专插本《英语》考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广东省专插本《英语》考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广东省专插本《英语》考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广东省专插本《英语》考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广东省专插本《英语》考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广东省专插本《英语》考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广东省专插本《英语》考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广东省专插本《英语》考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广东省专插本《英语》考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广东省专插本《英语》考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广东省专插本《英语》考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广东省专插本《英语》考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广东省专插本《英语》考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广东省专插本《英语》考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广东省专插本《英语》考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广东省专插本《英语》考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专插本《英语》考纲.docx

《广东省专插本《英语》考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专插本《英语》考纲.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专插本《英语》考纲.docx

广东省专插本《英语》考纲

英语

Ⅰ.考试性质与目的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又称专插本考试)招生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我院将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英语》是所有报考本科插班生非英语专业考生的必考科目。

Ⅱ.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二、试卷结构

试卷包括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

客观性试题由“词汇与语法结构”、“阅读理解”、“完型填空”三部分组成,主要考查考生对英语词汇知识、英语语法知识及英语阅读能力的掌握;主观性试题为英文作文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英语应用文写作能力。

l.试卷结构

试卷结构

试题内容

题量

赋分

客观性试题

第一部分:

词汇与语法结构

35

35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20

40

第三部分:

完型填空

20

10

主观性试题

第四部分:

写作

1

15

合计

76

100

2.题型考查要求

第一部分词汇与语法结构(VocabularyandStructure)(35%)

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1分。

主要考查考生对英语词汇与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词汇考查范围按《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以下简称《基本要求》)中A级要求执行,即3400个一般词汇(详见《基本要求》的附表四----词汇表);语法结构部分考查考生对《基本要求》中规定的语法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详见《基本要求》的附表三----语法结构表)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ReadingComprehension)(40%)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包括4篇短文,总阅读量(不含试题部分)不少于1000个英文单词。

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阅读能力,要求考生根据短文的内容完成所附问题:

从每小题所给的4个答案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该部分主要考查:

(l)根据上下文猜测某个词或词组的具体含义;

(2)对文中某句话的释义或言外之意的理解;(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陈述的真伪;(4)寻找文中重要具体信息(如数字、人名、地名等);(5)概括短文或段落的中心思想、话题或合适的标题;(6)判断短文作者的态度,观点意图或者写作目的;(6)根据短文的内容进行推断。

第三部分完型填空(Cloze)(l0%)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

主要考查考生理解能力以及对词汇、语法和固定搭配等英语知识掌握与应用的能力,属于综合测试题。

在一篇短文中留出20个空白处,要求考生阅读短文后,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补全短文,使其结构完整、前后连贯、前后照应、意思完整。

第四部分写作(Writng)(15%)

本部分主要考查考生根据所给的提供示,用英语写一篇约100个单词的简短应用文,主要考查考生基本的英语应用文写作能力。

考查可能涉及的应用文主要有:

信函、简历、申请书、通知、告示、请假条等。

本题满分为15分。

Ⅲ.题型示例(略)

大学语文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又称专插本考试)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照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一、汉语基本知识

1.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理解文言实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掌握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具生命力的文言词语不同的用法。

识别文言文中常用的通假字和古今字,并理解其含义。

2,理解“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常见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及其用法。

3.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调,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并能将其正确地译成现代汉语句式。

4.了解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等修辞格及其用法。

5.理解现代文中的疑难词语,掌握现代文中的语法知识。

二、文学基本知识,

1.了解指定篇目中作者的姓名字号、朝代或国别、代表作与作品集名称、文学主张、文学成就及其他重要贡献。

2.识记指定篇目中重要作品里的名句。

3.了解指定篇目涉及的古今各类文体知识。

4.了解指定篇目涉及的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5.了解指定篇目涉及的一些文化知识。

三.阅读

阅读材料选自课内或者课外的文段。

1.理解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生活。

2.分析文章的结构、体裁特征及使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3.赏析作品中的文学形象,品味文章的语言及审美风格。

4.概括文章的主旨、理会文章的情感,认识文章的思想意义。

四、写作

掌握常用文体的写作知识,能根据所给题目或材料,撰写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

要求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楚,文句通畅,标点正确。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为100分。

考生使用答题卡答题。

二、知识内容比例

1.汉语基本知识约20%

2.文学与文化基本知识约20%

3.阅读约20%

4.写作40%

三、试题题型及赋分

1.选择题约25%

2.古文翻译题约10%

3.填空题约5%

4.阅读题约20%

5.作文40%

四、试题难易比例

容易题约30%

中等难度题约45%

难题约25%

Ⅳ.题型示例(略)

V.参考书目及指定篇目

一、参考书目

徐中玉、齐森华主编:

《大学语文》(第八版),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指定篇目

1.民贵君轻(孟子等)

2.冯缓客益尝君(《战国策》)

3.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4.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

5.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6.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7.赞美(穆旦)

8.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9.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10.秋水(节选)(《庄子》)

11.容忍与自由(胡适)

12.孔子论修身(《论语》)

13.离骚(节选)(屈原)

14.饮酒(其五)(陶渊明)

15.前赤壁赋(苏武)

16.念奴娇(过洞庭)(张孝样)

17.采薇(《诗经》)

18.秦晋崤之战(《左传》)

19.报任安书(司马迁)

20.世说新语(三则)(刘义庆)

21.燕歌行(高适)

22.锦瑟(李商隐)

23.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24.婴宁(蒲松龄)

25.断魂枪(老舍)

26.苦恼(契诃夫)

27.兰陵王(柳)(周邦彦)

28.陌上桑〔汉乐府〕

29.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

30.再别康桥(徐志摩)

31.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

32.麦琪的礼物(欧·亨利)

33.别赋(江淹)

34.雨巷(戴望舒)

35.听听那冷雨(余光中)

36.拣麦穗(张洁)

37.长恨歌(白居易)

38.沈园二首(陆游)

39.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冯梦龙)

40.菉竹山房(吴组缃)

41.李将军列传(司马迁)

42.张中丞传后叙(韩愈)

43.徐文长传(袁宏道)

44.左忠毅公逸事(方苞)

45.纪念傅雷(施蛰存)

46.世间最美的坟墓一——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斯蒂番·茨威格)

47.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48.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59.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龚自珍)

50.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51.蜀道难(李白)

52.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53.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54.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55.瓦尔登湖(节选)(亨利.戴维。

梭罗)

56.与友人论学书(顾炎武)

57.字谕纪泽儿(曾国藩)

58.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

59.看蒙娜丽莎看(熊秉明)

60.贝多芬百年祭(萧伯纳)

 

说明:

黑体字加下划线的为2013年增加的考点

政治理论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又称专插本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政治理论》是所有报考本科插班生考生必考的科目

Ⅱ.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基本要求

注重考查考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及其运用,考查考生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理解的把握,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现阶段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

识记:

对本课程有关的名词、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正确记忆。

理解:

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应用:

在理解的基础上,科学地分析和解释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现象,运用有关理论说明现实问题。

《政治理论》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时事政治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部分。

时事政治考试范围是:

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的知识范围如下: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及其历史进程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及其主要内容、历史地位

(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五)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历史进程;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

(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4)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5)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历史根据、现实根据;

(6)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现实根据;

(8)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核心和本质;

(9)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现实依据和重要借鉴;

(10)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

2.理解: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和重要意义;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重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应用:

(1)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与时俱时的关系。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考核知识点

(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三)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五)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六)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解放思想的科学含义;

(3)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

(4)与时俱时的科学含义;

(5)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2.理解:

(1)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2)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斗争的基本内容和重点意义;

(3)毛泽东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邓小平、江泽民和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

(5)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精髓;

3.应用:

(1)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2)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3)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性质和主要矛盾;

(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领导权和前途。

2.理解:

(1)近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关系;

(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3.应用: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内容和重大意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三)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及基重大意义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2)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经济成分;

(3)“一化三改”;

(4)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步骤;

(6)“四马分肥”;

(7)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理解: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实现的可能性;

(3)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3.应用:

(1)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2)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考核知识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重要意义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

(3)“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4)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5)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

2.理解:

(1)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3)发展是硬道理;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应用:

(1)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必要性和要性;

(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基本特征和长期性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中国的国情;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7)“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2.理解:

(1)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4)党的最高纲领和最底纲领的统一;

3.应用:

(1)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必然性;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考核知识点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健抉择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改革开放的目的和实质;

(2)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3)“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4)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5)对外开放的格局。

2.理解: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中国社会主义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3)党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4)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主更生的关系。

3.应用: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考核知识点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

(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我国逐步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客观、主观条件;

(2)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

(3)原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和弊端;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选择的目标模式;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6)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

(7)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方式;

(8)社会保障体系;

(9)自主创新和创新型国家;

(10)生态文明。

2.理解

(1)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经济体制模式进行积极探索的成果;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观点;

(3)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必然性;

(4)公有制经济及其主体地位;

(5)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7)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

(8)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9)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区别;

(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

(11)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基本目标、途径和要求;

(1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应用:

(1)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

(2)追求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关系;

(3)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5)三农问题的现状及解决的思路;

(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考核知识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人民民主专政;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

(4)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理解: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段专政;

(3)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政治基础和现实条件;

(4)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5)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

(6)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原则和主要任务;

(7)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3.应用:

(1)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实行依法治国和我国在依法治国方面的成效。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考核知识点

(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文化和先进文化;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4)思想道德建设;

(5)教育和科学;

(6)文化体制改革。

2.理解: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2)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3.应用: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2)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体现。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考核知识点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三)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和谐社会思想的历史渊源;

(2)构建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2.理解: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3.应用: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2)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考核知识点

(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二)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四)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

(2)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3)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实质和和成功解决的实践过程。

2.理解: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3)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有效途径、必由之路和根本归宿。

3.应用:

(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方针政策的演变;

(2)努力实现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一考核知识点

(一)国际形势发展及特点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2)毛泽东在国际关系问题上的论断;

(3)邓小平时代主题的新判断;

(4)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和主要特征;

(5)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2.理解: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的趋势;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中国政府主张的新安全观的核心;

(5)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

3.应用:

(1)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2)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一.考核知识点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二)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三)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3)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4)人民军队的性质、地位、作用和历史使命。

2.理解: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人阶级仍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2)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四个尊重”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

(4)社会主义时期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3.应用:

(1)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

(2)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一、考核知识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