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音乐教案doc精编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207556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2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音乐教案doc精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音乐教案doc精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音乐教案doc精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音乐教案doc精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音乐教案doc精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音乐教案doc精编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音乐教案doc精编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音乐教案doc精编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音乐教案doc精编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音乐教案doc精编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音乐教案doc精编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音乐教案doc精编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音乐教案doc精编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音乐教案doc精编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音乐教案doc精编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音乐教案doc精编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音乐教案doc精编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音乐教案doc精编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音乐教案doc精编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音乐教案doc精编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音乐教案doc精编版.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音乐教案doc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音乐教案doc精编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下音乐教案doc精编版.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音乐教案doc精编版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华夏古韵》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演唱《阳关三叠》及欣赏《杏花天影》,感受琴歌的魅力,增强对我国传统的优秀音乐文化的认识,体会古曲蕴含的深厚情感。

(2)能用连贯、流畅、饱满的声音演唱《阳关三叠》,体会其古韵及感受、了解古曲的创作手法。

2.目标解析

(1)《阳关三叠》与《杏花天影》都是古代著名的琴歌,但它们的创作手法不同,表达的情感也有不同。

《阳关三叠》这首琴歌音调纯朴而富有激情,通过起承转合及三叠的手法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杏花天影》这首琴曲词通过换头合尾的手法表现思念远方恋人,同时又感慨人生的漂泊,忧心家国的不定,多种思绪交织的情感。

通过感受聆听,不仅感受作曲家的真挚、丰富的情感,而且感受古韵的魅力。

(2)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处于变声期,不能大声喊唱,本节课要求学生能用轻声、深情、流畅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阳关三叠》,感受古人的真情流露,情绪、情感的层层递进。

同时通过聆听、比较、分析歌曲结构,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作品,激发学生与作品的共鸣,以情带声,表现作品。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学唱《阳关三叠》。

教学难点:

准确演唱出歌曲《阳关三叠》的旋律和意境,锻炼气息的控制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歌曲《阳关三叠》

1.欣赏名画导出古诗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幅名画,请大家欣赏……中国古代的诗人画家,常常把诗画放在一起来创作,有诗常作画,有画必题诗!

我们看看这幅画有哪首古诗可以适合呢?

“……”

2.看诗、赏画、带问题欣赏歌曲《阳关三叠》

“古代文人墨客不仅作诗而且喜欢唱诗,《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却有深挚的惜别之情,适合绝大多数离宴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首歌曲吧!

提问:

歌曲的情绪如何?

歌曲歌词与诗歌的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这首琴歌音调纯朴而富有激情,在王维原诗的基础上又补充了长短句的诗句用来丰富琴歌的内容,形成了两个段落。

3.复听歌曲《阳关三叠》

“歌曲中哪些字唱得比较重?

请同学们将唱得重的音找出来。

4.老师演唱第一段歌词,学生轻声跟唱

5.学生跟琴演唱第一段歌词

6.学生跟琴视唱第一段曲谱,分析旋律特点

师:

“旋律的主音是什么?

第一段由几个乐句构成,乐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

师:

“第一个段落是王维的原诗,主音是re,商调式,采用了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

7.师演唱第二段歌词,学生轻声跟唱,找出难点并解决

八度大跳采用单独聆听、模仿、视唱曲谱的方法解决,并注意“唱低想高,唱高想低”,控制好声音的发声位置。

注意“遄”字的正确发音以及附点的时值要拖满。

8.学生跟琴演唱第二段落歌词

9.带问题欣赏刘欣然演唱的琴曲《阳关三叠》

师:

“其实我们学唱的《阳关曲》只是《阳关三叠》里的第一段,让我们听听完整的《阳关三叠》,听听三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

“每段的第一段落的诗句、音调相同,第二段落的歌词、音调不同。

师:

“这就是古代常用的一种音乐创作手法‘叠’,类似欧洲的变奏曲式结构,三叠意指演唱(变奏)了三次。

10.引导学生配乐诵读《阳关三叠》的三叠歌词,激发学生与作品情感产生共鸣

11.学生跟伴奏完整的用连贯、流畅、饱满的声音演唱《阳关三叠》

注意坐姿、换气点及重音

12.欣赏合唱版《阳关三叠》

提问:

合唱版的《阳关三叠》与我们今天学唱的这首歌曲有什么不同?

给你带来什么不同的感受?

(二)欣赏《杏花天影》

“唐诗宋词是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的巅峰代表文化,在音乐方面,不仅唐诗有琴歌,宋词也有很多歌曲。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宋代歌曲,请听……

 1.欣赏姜夔作词作曲的《杏花天影》

歌曲的情绪如何?

你感受到作词、作曲家怎样的心境?

 (这首歌曲旋律舒缓典雅,情绪惆怅。

这首词为思念远方恋人之作,同时又感慨人生的漂泊,忧心家国的不定,多种思绪交织。

  2. 简介作词、作曲家姜夔

  3.看歌谱欣赏《杏花天影》

 请同学看到这首歌曲的歌谱,探寻宋代歌曲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这是一首典型的宋代歌曲。

音乐由换头合尾的两个段落组成,歌曲第一段三小节“绿丝低拂鸳鸯浦”与第二段“金陵路、莺吟燕舞”在旋律处理上形成对比,而后段旋律完全相同,许多宋词都是这样的结构。

 4.欣赏现代版《杏花天影》

“现代很多流行歌曲都借鉴传统的音乐来增添它的文化底蕴,吸引听众的注意,古为今用,例如这首杨云阁的《杏花天影》,他就借用宋代歌曲《杏花天影》而走红,登上2013年央视春晚。

 四.小结

《华夏古韵》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欣赏音乐、感受古乐器,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音乐文化,激发对古代音乐的学习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认识古代乐器骨笛、埙、编钟,能够听辨其音色。

2.目标解析

(1)中国古代乐器门类众多,本课只是撷取了历史最悠久的“几朵小花”,由点及面地对中国古代音乐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通过与世界古老乐器的对比,欣赏感受古老乐器演奏的乐曲,感受我国古代文化“和为贵”的哲学思想特点,感受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古代音乐的学习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比观看古今相似的乐器图片,思考乐器发明的来源,聆听乐器声音,让学生不仅从外形上能认识骨笛、埙、编钟,而且能从音色上区分同类或相似的乐器,从而了解骨笛、埙、编钟这三种乐器,并对这三种乐器产生浓厚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欣赏《原始狩猎图》《哀郢》《楚商》

教学难点:

能分辨骨笛与竹笛,编钟与编磬的音色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播放笛子独奏曲《姑苏行》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导入

师:

“进教室时哪位同学们听出音乐是什么曲子?

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学生:

“《姑苏行》,笛子演奏!

(二)欣赏《原始狩猎图》

1.看图片比较笛子与骨笛

提问:

老师这有两张图片,同学们看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欣赏詹永明演奏家介绍骨笛与竹笛的区别及演奏

3.看图片介绍骨笛的悠久历史

4.欣赏《原始狩猎图》

提问:

你能听出骨笛吹奏的音乐吗?

整首音乐的力度、速度有什么变化?

5.学生跟琴视唱骨笛的主题音乐

6.欣赏《原始狩猎图》演奏视频

思考:

骨笛主题出现了几次?

表现什么场景?

7.老师小结

《原始狩猎图》描绘了远古时期原始森林里的神秘气氛和捕猎场景。

表现了河姆渡远古先祖聪慧狩猎的生活状态,风格古朴、神秘而粗犷。

乐曲的结构是引子——狩猎——庆功——尾声,乐曲采用简洁朴素的音乐语言,充分发挥了骨哨独特的音色和淳朴的艺术魅力,通过各种乐器的特殊演奏手法,从而产生各种独特的音响效果,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远古时代原始森林夜幕中狩猎活动的图画。

(三)欣赏《哀郢》

1.老师展示埙并吹奏《哀郢》主题音乐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件乐器,有哪位同学认识它?

我们来听听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适合表现何种意境?

2.看图介绍乐器埙

3.欣赏《哀郢》视频

思考:

乐曲让你感受到怎样的情绪?

曲名《哀郢》有什么含义?

4.介绍《哀郢》的作者屈原,感受作者悲愤情绪的由来

(屈原,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最主要的代表作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

《哀郢》结构上最为独特者,是用了倒叙法,先从九年前秦军进攻楚国之时自己被放逐,随流亡百姓一起东行的情况写起,到后面才抒写作诗当时的心情。

这就使《哀郢》结构上最为独特者,是用了倒叙法,先从九年前秦军进攻楚国之时自己被放逐,随流亡百姓一起东行的情况写起,到后面才抒写作诗当时的心情。

这就使诗人被放以来铭心难忘的那一幅幅悲惨画面,一幕幕夺人心魄、摧人肝肺的情景,得到突出的表现。

《史记·屈原列传》载,楚顷襄王立,令尹子兰谗害屈原,屈原被放江南之野(郢都附近长江以南之地)。

《楚世家》又载顷襄王元年“秦大破楚军,斩首五万,取析十五城而去”。

秦军沿汉水而下,则郢都震动。

屈原的被放,也就在此时。

5.复听《哀郢》,边听边模仿演奏姿势

(四)欣赏《楚商》

1.展示编钟与编磬图片,学生比较并说出乐器名称

2.欣赏《楚商》视频

提问:

编钟与编磬音色有什么区别?

它们的形状象什么,你能猜出它们是什么演变而来的吗?

(音色:

编钟声音浑厚,编磬声音清脆。

编钟倒过来象古代地酒杯,编磬象古代地犁头,古代音乐家将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提验升华成了乐器,正体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道理)

3.复听《楚商》视频

提问:

乐曲让你感受到怎样的情绪?

乐曲在古代适合在民间还是适合在宫廷演出?

为什么?

(由于以古乐器演奏,音色深沉拙朴,体现了屈原“行吟泽畔”凝神沉思曲心情。

乐曲适合在宫廷演出。

因为从材料上看,青铜器、玉石很昂贵,是贵族身份的象征。

从演奏者来看,需要庞大的演奏乐手,一套编钟需要几个乐手演奏。

从音乐旋律来看,钟磬演奏的音乐是能体现皇族威严的宫廷正乐即雅乐。

(五)小结与拓展

1.看图识乐器

2.欣赏舞蹈《激楚》

提问:

视频用什么形式表现了楚文化?

出现了什么古代乐器?

(视频用舞蹈的形式表现了楚文化。

出现了打击乐器——虎座鸟架鼓)

3.小结:

“古代乐器门类众多,今天我们只是感受了几种最古老的乐器,还有很多乐器等待我们去发现、了解、感受!

希望同学们下节课能告诉我刚才几个图片是什么乐器?

音色有什么特点?

找到音频或视频与大家来分享!

《华夏古韵》教学设计(第3课时)

一、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a.了解古琴、乐曲《流水》、《广陵散》背后的故事,提高学生对古琴的了解及对古琴音乐的兴趣。

 b .欣赏、感受古琴曲《流水》,初步了解古琴的滚拂等演奏技巧,感受古琴的音色美。

2.目标解析

 a.通过对比古琴与外形相似的古筝,对比演奏古琴的姿势,相关视频对古琴的介绍,让学生不仅能从外形上区分这两种同类乐器,而且能从而演奏、音色、结构等多方位的来认识古琴。

通过师生交流、补充、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对进一步欣赏《流水》、《广陵散》乐曲产生兴趣。

  b.古琴曲《流水》的音乐表现是与古琴的演奏不可分割的,流水的不同状态,都是通过古琴的不同技法表现出来。

初步了解古琴的技法对学生喜爱古琴这种乐器,并传承这种非物质文化是非常有利的。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欣赏《流水》。

教学难点:

能感受《流水》各个段落的音乐意境。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认识古琴

1.图片导入

展示图片古琴和古筝,说出它们是什么乐器?

比较它们从外形上有什么主要的不同?

(它们分别是古琴和古筝。

它们的弦不一样多,古筝明显多一些。

师:

“古琴”本名“琴”或“七弦琴”,她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是古圣先贤、文人雅士最钟爱的乐器,列于“琴棋书画”四艺之首。

她虽然“身材娇小”,只有七根弦,却变化无穷;她音量不大,但音色古朴、淡雅、沉静,听了令人心静神清、淡泊而有世外之想,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东方神韵。

古筝有十三弦或二十一弦,源于秦国,因此古代也称“秦筝”,弹奏方法、音色等与古琴不同,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2.看视频了解古琴历史(1分钟)

3.看图片比较探讨古琴的演奏姿势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林黛玉抚琴图片及《甄嬛传》甄嬛抚琴图片

4.看视频介绍古琴(5分钟)

(三)欣赏《流水》

1.导入

“关于古琴的历史故事有很多,同学们知道有那些呢?

  (同学们可能看过王力宏的一部电影《恋爱通告》,或听过他的一首歌曲《伯牙绝弦》等途径知道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精通音律的琴师俞伯牙,在一个和风舒畅,薄雾轻扬的早晨,端坐山林,手抚伏羲琴,弹奏他新作的琴曲。

琴声穿越寂静的山林,时而浅如坠玉,时而亢似龙吟,时而清冷缠绵,时而澎湃浩荡,随着阵阵松风,汇入山泉,漫入岚岫,潺潺切切。

此时路过的樵夫钟子期,安静地站在琴声里,垂目凝神,直听得物我两忘,脱口赞曰:

“洋洋乎志在流水。

”一语深刻地道出了伯牙所弹奏琴曲的内涵,从此伯牙视子期为“知音”,彼此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后来子期不幸早亡,伯牙断弦摔琴,“一曲情思随风去,归来化做断弦琴”,终身不再鼓琴。

二人默契笃深的友情被传为千古佳话,世间也多了“知音”这么一个意味深长的词语。

今天,我们就试着来当俞伯牙的知音,感受他的这首《流水》。

2.欣赏《流水》

提问:

古琴的音色有什么变化?

3.介绍古琴的常见演奏方法

a.空弦发音,叫作散声或散音,演奏时左手不按弦,仅以右手拨弦,发音刚劲浑厚,常用于曲调中的骨干音;

b.按弦发音,叫作按声或按音,演奏时左手按弦,右手拨弦,移动按指可以改变音高,发音圆润细腻,富于表情,有如歌声,又叫作实音;

c.泛音,轻碰琴弦发音。

演奏时左手对准某一徽位轻触琴弦,右手拨弦,发出比较清澈、轻盈虚飘的乐音,适于快速华彩性曲调;

d.滚:

由高音到低音;

e.拂:

由低音到高音;

f.绰:

上滑音;

g.注:

下滑音。

4.看结构图分五段聆听

提问:

音乐的力度、速度怎样?

古琴音色怎样?

运用了什么演奏技法?

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哪两段音乐相似?

5.完整聆听《流水》

(四)音乐故事《广陵散》

1.看图片,老师简介《广陵散》

“音乐不但能描绘自然景象,还能讲述故事……”

2.欣赏《广陵散》演奏视频

“请同学们聆听音乐,想一想:

它的情绪、速度、力度具有什么特点?

3.复听《广陵散》

分组讨论:

《广陵散》这首古琴曲是如何表现“聂政刺韩王“故事的?

《广陵散》与《流水》在表现手法及古琴演奏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五)小结

古琴以其独特的魅力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是否应该认识了解它,并富有传承的责任和义务呢?

让我们携手用行动共同维护、传承中华文化而努力吧!

《梨园风采》教学设计

一、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在欣赏经典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的过程中,了解梅兰芳、马连良两位京剧表演艺术家,并认识四大名旦、四大须生。

(2)积极参与聆听、模仿、演唱等音乐活动,感受、体验不同行当的唱腔魅力。

2.目标解析

(1)学生能说出梅兰芳、马连良两位表演艺术家所属行当,知道四大名旦与四大须生。

(2)学生能在聆听、模仿、演唱等音乐活动中,了解生、旦、净、丑行当的唱腔特点,并能进行辨别。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教学难点:

积极参与聆听、模仿、演唱等音乐活动,感受、体验不同行当的唱腔魅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导入

(1)伴随京剧曲牌音乐,展示京剧表演艺术家们的舞台剧照。

(2)师:

非常高兴能在如此美的环境下开始我们的学习。

细心的同学应该已经猜到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与京剧有关。

同学们听过京剧吗?

了解京剧吗?

(3)师生交流京剧的起源、行当等知识。

2.欣赏教学

《海岛冰轮初转腾》

(1)师:

“旦”是指女性角色,年龄大的叫老旦;性格稳重的中年女性叫正旦也叫青衣,表演时绝不手舞足蹈,而是惯用大段的演唱和念白来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性格活泼的少女为花旦;以武技表演见长的叫武旦也称刀马旦。

另外,还有一种把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旦活泼灵巧的表演、刀马旦的武打工架等融为一一体,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角行当,人们把它命名为 花衫。

京剧的四大名旦都擅长花衫的演技,下面我们来欣赏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表演的《贵妃醉酒》中,杨玉环的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

(2)师介绍剧情

(3)学生欣赏视频,并思考这段唱腔表现了什么内容?

此唱段的节奏、速度是怎样的?

演唱者的嗓音有什么特点?

(4)师生交流总结:

此唱段以不急不缓的节奏,委婉细致的唱腔,表现了杨贵妃怨愤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5)再次完整欣赏视频,并用手指轻轻敲击手心的方式,边打板边随乐哼唱前两句,体会唱段的特点与情绪,说说梅兰芳在唱腔和表演上有何特点?

(6)师总结:

梅兰芳是我国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角艺术家。

他扮相端丽,唱腔圆润,表演优美细腻,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旦角的念白、舞蹈、音乐、化妆、服装也都作了大胆改进与创新,使之更能表现人物细腻的感情,形成在质朴中见俏丽、妩媚中显大方的“梅派”风格。

其代表剧目有:

《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天女散花》《打渔杀家》等;经典唱段有:

《海岛冰轮初转腾》《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观世音满月面珠开妙相》等等。

京剧四大名旦除梅兰芳之外,还有尚小云(尚派)、程砚秋(程派)、荀慧生(荀派),他们在舞台上也塑造了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了解一下。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1)师:

除了旦行,生行也是京剧中一个重要的行当,同学们可知道生行又包括哪些门类呢?

(2)师生交流:

“生”一般指男性角色,表现庄重,人物外形装扮大多清秀俊雅。

年龄较大中老年为老生也叫须生,青少年男子叫小生,擅长武艺的叫武生,另外还有娃娃生。

下面我们将欣赏著名老生表演艺术家马连良表演的,《空城计》中诸葛亮的唱段《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3)学生简述《空城计》故事情节。

(4)完整聆听由生行京剧大师马连良演唱的《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并思考:

这段唱腔表现了什么内容?

此唱段的节奏、速度是怎样的?

演唱者的嗓音有什么特点?

(5)师生交流总结——老生在剧中注重演唱和细腻表演,演唱时用真声,此唱段字韵和谐,节奏明快,一气呵成。

唱词刻画了诸葛亮沉着冷静、机智迎战的军事家的风度。

(6)边打板边跟随老师模仿演唱唱段前两句,体会唱腔的特点与情绪。

(7)师简介马连良:

马连良是20世纪较具影响力的京剧大师,与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并称前“四大须生”;后三人去世,他又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并称后“四大须生”。

他兼蓄各派之长,改革传统老生唱腔,20世纪30年代将月琴移到乐队前列,与京胡协奏,加强唱腔力度,逐步创立起柔润、潇洒的“马派”艺术。

其演唱流利、舒畅,雄浑中见俏丽,深沉中显潇洒,奔放而不失精巧,粗狂又不乏细腻。

代表剧目有:

《借东风》《群英会》《甘露寺》《海瑞罢官》等。

《驸马爷近前看端详》

(1)师:

京剧中的净和丑角在脸上都勾勒有图案,因此它们分别又俗称“大花脸”和“小花脸”。

其中,净角一般扮演品貌或者性格有特点的男子。

接下来我们欣赏一段净角的表演,看看净行是怎么通过他的唱腔和表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

(2)欣赏净角唱段《驸马爷近前看端详》

(3)师生总结净角唱腔、表演特点:

在京剧中净角大多扮演将军、神化人物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虽有文武善恶之分,但在性格气质上都近乎粗犷、奇伟、豪迈,因而在演唱上要求用真声演唱,音色宽阔洪亮,动作造型也要求粗线条,顿挫鲜明,以突出扮演人物的性格和声势。

(4)配合动作,模仿演唱最后一句“咬紧了牙关你为哪桩”,感受、体验净角的唱腔与表演风格。

3.聆听与思考

聆听六个唱段,辨别角色的行当。

唱段一:

《包龙头打坐在开封府》(选自《铡美案》)

唱段二:

《猛听得金鼓响》(选自《穆桂英挂帅》)

唱段三: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选自《定军山》)

唱段四:

《趁夜晚出奇兵》(选自《奇袭白虎团》)

唱段五:

《猛志在胸催解缆》(选自《文成公主》)

唱段六:

《军民鱼水情》(选自《沙家浜)

四、课堂总结

京剧,作为国粹,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它以其丰富多彩的声腔艺术、纷呈多变的表演形式、流派众多的文化底蕴,集中展示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独特神韵,称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鲜活载体。

希望同学们能走近它、喜欢它、欣赏它。

第三单元西乐撷英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巴罗克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2)能够自信有感情的歌唱并能表现歌曲亲切自豪的音乐情绪。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唱《英雄凯旋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感受变化音的音乐表现。

(2)通过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体验乐曲的音乐风格及情绪,完成聆听与思考中的“乐曲说明”。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说出清唱剧的含义

(2)、能够说出作曲家亨德尔的代表作品及其音乐创作特点。

(3)、能够说出巴赫的代表作品及其在西方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

1、导入

(1)观看以巴罗克为背景的,介绍同一时期相关文化艺术发展情况的视频。

(2)老师简介欧洲音乐的不同音乐风格流派。

(3)聆听《英雄凯旋歌》,片段,老师讲解清唱剧的含义。

设计意图:

从图片、音响入手,帮助学生了解清唱剧的含义,以及音乐作品的背景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2、学唱《英雄凯旋歌》

(1)老师简介歌曲与作曲家亨德尔的相关知识。

(2)完整聆听歌曲,关注歌词,了解歌曲的表现内容及音乐情绪。

设计意图:

学生能够知道作曲家亨德尔及其作品英雄性和史诗性的主要风格特点,在完整聆听后对歌曲表现的内容、情绪及音乐风格有初步的体验。

(3)运用歌曲中的乐句进行发生练习,老师提出歌唱的基本要求。

(4)老师分别弹奏升5、升4的乐句和还原5、还原4的乐句,学生聆听分辨,并学唱,注意音准。

(5)分析歌曲结构,注意乐段的重复。

(6)学唱歌词,提示学生注意歌词与旋律的对应,通过练习解决一字多音的难点。

(7)看谱完整演唱歌曲,注意唱出曲谱中的强弱记号。

(8)拓展练习

①完整聆听《哈利路亚》,并思考: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表达了什么情感?

②老师简介《哈利路亚》的相关知识。

③随音乐哼唱《哈利路亚》主题,分析歌曲的力度、速度、旋律进行等特点。

④师生交流并总结:

《哈利路亚》与《英雄凯旋歌》在音乐情绪、演唱速度、力度旋律进行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

3、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

(1)简介乐曲《G弦上的咏叹调》与作曲家巴赫的相关知识。

(2)完整聆听音乐,关注作品的力度、速度、音调及情绪等音乐要素的特点。

(3)随音乐填写以下乐曲说明:

《G弦上的咏叹调》是“——的代表人物”巴赫创作于——年的管弦乐作品整首作品速度——,力度——,音调——,开头两小节旋律线形成一个“问号”形状的图案,似在表现作曲家的思索。

这首作品抒发了——的情绪,感人至深。

(4)跟着音乐哼唱主题旋律,感受作品悠长、深沉、优美的旋律之美。

设计意图:

欣赏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进一步感受巴罗克时期音乐作品庄重,结构规整的风格特点。

通过填写乐曲说明,检测学生对作品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八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西乐撷英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古典乐派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2)能够感受到海顿《小夜曲》明朗、典雅、质朴的色彩,及其表现出的无忧无虑的意境,以及《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完整聆听作品、视唱主题、竖笛吹奏主题等方式感受弦乐四重奏《小夜曲》的音乐表现力及古典音乐典雅清新的风格特点。

(2)通过完整聆听作品、听辨主题、分析相关的要素、节奏练习等感受《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的音乐表现力及内涵。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说出弦乐四重奏、交响曲的含义。

(2)能够说出作曲家海顿的代表作品,能够背唱音乐主题。

(3)能够说出贝多芬的代表作品及《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中“命运动机”的节奏。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英雄凯旋歌》《哈利路亚》《G弦上的咏叹调》音乐片段,辨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