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学习指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209347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学习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学习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学习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学习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学习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学习指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学习指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学习指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学习指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学习指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学习指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学习指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学习指南.docx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学习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学习指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学习指南.docx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

一、导学

(一)本课程的学习者可先阅读下述的“课程特点”、“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组织安排结构图”、“各课程模块的思考与作业一览表”、“实践教学(模拟讲课实践、教育实习)的教学安排、建议”、“本课程的重点、难点”、“考查考试方式”等,了解本课程的概貌和主要内容。

(二)凡进入第某课程模块学习,点击该模块的“教学内容”栏目,具体呈现内容如下:

该模块所对应的教材所在章节名称——该模块知识点、技能点及其简明表述——该模块教学重点——该模块教案(讲稿)的文字稿及其第某课时(相应的第某录像节)起止——该模块思考与作业。

学习者可沿上述线索,结合观看教学录像,了解该模块全部学习内容。

(三)案例法是本课程最突出的教学方法,可点击本课程基本资源中的“教学案例”栏目,了解本课程的教学特点,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并可结合阅读拓展资源中的“案例库”里的大量案例,帮助本课程的学习。

二、课程特点

本课程删减了传统讲授中较虚泛的知识,突出讲授最重要的阅读、写作及其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充分发挥本课程团队的特色研究,系统引入当代热点、重点、难点的文本解读教学的前沿理论、操作方法,内容耳目一新;重视实践教学,创设模拟讲课,大量引证解读案例和教学案例,提供名家名师经验,突出学以致用,强化教学能力和竞争力的培养,相应教学内容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组织安排结构图

福建师大文学院上网《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组织安排结构图(含九大课程模块名称、知识点与技能点详述、课时安排、教学日历、教材等)

(使用教材为:

《语文课程理论与应用》,赖瑞云主编,海峡文艺出版社2008年;

《文本解读与语文教学新论》,赖瑞云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第一周:

第一课程模块:

课程说明、语文课改与实验教材;一课时

知识点:

模拟讲课教材变革

1、模拟讲课:

在实战训练、真实情景中实践阅读教学,掌握知识理论,发展能力。

2、教材变革:

课程的核心是教材,课程改革,首先要改教材;课标实验教材的最大变化是教学内容从过去的虚拟性变为立足于真实性。

教案:

第一模块(课程说明、语文课改与实验教材)讲稿

教材章节:

《语文课程理论与应用》第二章:

《文本解读与语文教学新论》第十二章第一节

(延伸自学“语文课程标准与基本理念”,见《语文课程理论与应用》第一章;《文本解读与语文教学新论》第十一章第二节)

第二课程模块:

真实阅读的基本规律;二课时

知识点:

真实阅读的基本规律波兰尼的焦点意识和附属意识

1、真实阅读的基本规律:

①优秀读物的吸引力足够大时,将使读者“自失于对象之中”(叔本华)。

②优秀读物的“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之秘妙(王国维),是使读者“自失”的根本原因。

③指向秘妙,引导学生体悟杰作之“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之“极要紧极精彩处(鲁迅)”,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文学科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殊矛盾之所在。

2、波兰尼的焦点意识和附属意识:

在人们的实践行为(例如读写)中,有许多知识、理论、方法、能力、性格……以“附属意识”的状态隐性地起作用,甚至起决定作用,但此时,人们的焦点应当集中于实践行为(如专心致志阅读、凝神静思写作),附属意识要靠平时养成。

教案:

第二模块(真实阅读的基本规律)讲稿

教材章节:

《语文课程理论与应用》第四章第一节;《文本解读与语文教学新论》第二章第一、五节

第二周:

第三课程模块:

指向秘妙,解读文本;三课时

第三周:

第三课程模块:

指向秘妙,解读文本;三课时

知识点:

三“美”教学文本解读三步法内部矛盾分析法

1、三“美”教学:

①“美”的积累、“美”在此处、“美”的发现是阅读教学的三大任务。

②“美”即王国维说的“秘妙”,歌德说的“秘密”,今人说的“艺术奥秘”;③“美”的积累、“美”在此处主要对应于课标说的“体验”,“美”的发现主要对应于课标强调的“探究”、“鉴赏”、“分析能力”,即解读文本。

④“美”的积累是最起码的基本目标,“美”在此处是发展性的基本目标,“美”的发现是提高性的基本目标。

2、文本解读三步法:

(1)紧紧抓住印象最深、最新异、最兴奋的阅读初感。

(2)分析文本,力求发现其“个个笔下无”之“秘密”:

①深入天衣无缝的文本内部,找出矛盾,揭示奥秘。

②注意写进作品的“外部客观世界”被弱化、强化、排除、变异之处,发现其倾向、手法;比较他作,显其独特。

(3)分析到山穷水尽时,引入其他资料、有关理论帮助解读。

3、内部矛盾分析法:

①看出表层之下深层的东西(深浅矛盾)。

②兴奋点与全文的关系(点面矛盾),兴奋的感觉集中于某点,不兴奋的其他处起什么作用?

③文本内部的可见矛盾。

④重要语句的言外之意(表里矛盾)。

⑤不可忽视的次要方面、细节(主次矛盾)。

⑥隐秘的异样关联。

⑦美与真、善的错位矛盾。

从种种一致与不一致、异样异常中揭示出奥秘。

技能点:

指向秘妙,解读文本

教案:

第三模块(指向秘妙,解读文本)讲稿

教材章节:

《语文课程理论与应用》第四章第二节;《文本解读与语文教学新论》第三章

第四周:

第四课程模块:

运用知识,揭示奥秘;三课时

第五周:

第四课程模块:

运用知识,揭示奥秘;二课时

第六周:

第四课程模块:

运用知识,揭示奥秘(含观看教学录像一课时):

三课时

知识点:

知识理论的重要和必要知识理论在教学中的呈现知识理论的主要内容

1、知识理论的重要和必要:

①直觉中积淀着理性,审美快感是认识、理解为主的判断带来的(李泽厚),读者实际上“认识”了秘妙,但往往不自知。

②附属意识必不可少,乃至起决定作用。

知识理论是附属意识的主要部分。

③“心有所感,口不能言”的无法“命名”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知识。

④引入解读理论是改变低水平解读的有效法门。

2、知识理论在教学中的呈现:

①成为“美”的发现的紧密结合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在不影响“美”的发现的前提下,安排一个知识尤其是具有操作性的批评、鉴赏方法的学习体系。

3、引入中学的知识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文体、手法、修辞三大知识。

②马克思主义批评、社会批评、伦理批评、直觉批评、文体学(语言)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心理批评、文化批评、细读法、还原法、比较法、换词法、整体—部分—整体法等有操作性的分析方法。

技能点:

运用知识,揭示奥秘

教案:

第四模块(运用知识,揭示奥秘)讲稿

教材章节:

《语文课程理论与应用》第四章第三节;《文本解读与语文教学新论》第五章第二节、第四节

第七周:

第五课程模块:

语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案;三课时

知识点:

语文教学方法“讲、读、议”教学过程(语文)教案

1、语文教学方法:

讲读法(讲解、讲述与阅读相结合)、讲解法、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问答法)、串讲法(顺着课文先读句子,后释字词,再译句意)、评点法等。

2、“讲、读、议”教学过程(也称教学方法):

讲读类与对话类方法结合运用(常见为讲读法与讨论法结合)的教学过程。

3、(语文)教案:

(1)课题;

(2)教学目的;(3)重点和难点;(4)教学方法;(5)教学时数;(6)预习内容和要求;(7)分课时教案:

①教学要点,②教学过程和内容(教学步骤),③板书设计,④教具等其他手段;(8)总板书设计。

技能点:

实践“四好”教学

实践“四好”教学:

设计好的课堂问题、好的课堂练习(活动),拟设好的教学语言,组织好课堂教学。

教案:

第五模块(语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案)讲稿

教材章节:

《语文课程理论与应用》第八章;《文本解读与语文教学新论》第十一章第三节、第四节,第十章第一节

第六课程模块:

模拟讲课,师生评点

(一);一课时

技能点:

实践模拟讲课,在实战训练、真实情景中实践阅读教学,掌握理论,发展能力。

教案:

第六模块(模拟讲课,师生评点)要点(见于第五模块讲稿末了及“第六模块

(二)”示范课内容要点)

教材章节:

《语文课程理论与应用》第九章;《文本解读与语文教学新论》第十一章第五节

(说明:

第六模块为学生讲课,师生现场点评,其中“

(一)”是紧接第五模块内容开展的首讲课,故安排在第七周与第五模块同时观看;“

(二)”是示范课,“(三)”是一个教学班的日常课,分别安排于相关内容即下述第八、九周一起观看;教学内容有关要点见后)

第八周:

第七课程模块:

课堂提问技能;三课时

(含第六模块:

模拟讲课,师生评点

(二),模拟讲课示范课)

知识点:

提问的要求提问的类型

1、提问的要求:

问题明确;.张驰有度;点面结合;深浅适中。

2、提问的类型:

一目了然;旁敲侧击;高屋建瓴;细致入微;层层剥笋;.偷梁换柱:

无中生有。

教案:

第七模块(课堂提问技能)讲稿

教材章节:

《语文课程理论与应用》第九章第一节;《文本解读与语文教学新论》第十章第二节

第九周:

第八课程模块:

相对最好的解读与相对最好的教学;三课时

(含第六模块:

模拟讲课、师生评点(三),为模拟讲课的日常课)

知识点:

解读教学的相对最好、相对确定与不确定

解读教学的相对最好、相对确定与不确定:

现阶段相对最好的解读引入了,就将更有说服力达成“临时共识”,形成相对确定的教学内容(确定、有界);执教者力争形成自己最好的教学处理,就将因个性的充分发挥而形成多姿多彩的教学形态(不确定、多元)。

技能点:

力争引入相对最好的解读,力争形成自身最好的教学

教案:

第八模块(相对最好的解读与相对最好的教学)讲稿

教材章节:

《文本解读与语文教学新论》第六章第二节

(延伸自学“多元有界与文本中心”,见《文本解读与语文教学新论》第四章,《语文课程理论与应用》第四章第四节)

第十周:

第九课程模块:

作文批改;二课时

知识点:

作文批改的原则批语要求批改的方式

1、作文批改的原则:

(1)多就少改,多批少改。

(2)多表扬少批评。

(3)因人而异,讲求实效。

(4)兼顾作文内容和形式。

2、批语要求:

贯彻批改原则,切实、具体、简明,富有启发性,注重语言及书写规范。

3、批改的方式:

旁批(眉批、腰批);总批(总评):

综合式、撮要式、比较式。

技能点:

贯彻批改原则,因材施教批改作文

教案:

第九模块(作文批改)讲稿

教材章节:

《语文课程理论与应用》第五章第三节;《文本解读与语文教学新论》第八章第二节

(延伸自学“写作教学的传统法宝及其当代发展”,见《语文课程理论与应用》第五章第一、二节;《文本解读与语文教学新论》第七章)

总计:

10周九大课程模块28课时

四、各课程模块的思考与作业一览表。

第一课程模块:

课程说明、语文课改与实验教材

思考与作业

1.初中实验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2.试以有关的高中、初中课文阅读练习为例,说说实验教材的练习设计与旧教材比有何不同,如何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

3.试设计一道立足于真实阅读、真实体验的阅读课文的练习题。

第二课程模块:

真实阅读的基本规律

思考与作业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有关学者、作家关于“自失于对象之中”阅读现象的有关说法和有关事实。

2、举例说明你对“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理解。

3、你认为阅读教学的最重要的教学任务是什么?

4、举例说明进行课文教学时的焦点意识和附属意识。

第三课程模块:

指向秘妙,解读文本

思考与作业:

1、查阅实际教例,说明阅读教学的“美”的积累、“美”在此处、“美”的发现三大教学任务的体现。

2、任选一课文,参考实际教例,进行上述“三‘美’教学”的处理。

3、试用一课文或教例,说说分析某一具体文本的三项要领(三步法)的体现(可参照本章用《岳阳楼记》做例的解释法)。

第四课程模块:

运用知识,揭示奥秘

思考与作业:

1、举例说明知识、理论、方法的重要作用。

你认为中学阅读教学需要哪些知识、理论、方法?

2、试从本模块介绍的批评理论、鉴赏方法、文本分析方法中任选三种,举例说明它们的操作运用。

3、参照《中国石拱桥》教例的分析,举一教例,说明其中运用了哪些知识、方法、理论?

说明它如何转化为实际的教学处理。

第五模块:

语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案

思考与作业:

1、什么是语文教学的讲读法、讨论法、谈话法、串讲法、评点法、诵读法?

2、举例说说你对语文教学“四好”教学的理解。

3、从本课程“拓展资源库”所收的北师大版初中教材的练习中任选若干则,把它转化为教学处理、教学设计,并写出具体的教学步骤。

4、自选某一高中课文,撰写一份教案(详案)。

第六课程模块:

模拟讲课,师生评点

思考与作业:

1、自选一篇课文,进行30分钟模拟讲课,请教师评点(详见后文)。

2、自选一篇课文,进行10分钟模拟说课,请教师评点(详见后文)。

第七课程模块:

课堂提问技能

思考与作业:

1、运用本模块介绍的课堂提问的技能,对某个教学实录中的“教师提问”进行分析。

2、就一篇课文的教学,运用课堂提问的技能,设计你的若干提问。

第八课程模块:

相对最好的解读与相对最好的教学(含模拟讲课、师生评点)

思考与作业:

1、像本课程所举宁鸿彬、胡明道例那样,举例说明相对最好的解读、力争最好的教学处理与相对确定的教学内容、不确定的教学形态之间的关系。

2、认真钻研一篇课文,查阅有关解读资料,确定相对最好的解读,按“四好教学”要求,作出自己最好的教学设计。

第九课程模块:

作文批改

思考与作业:

1、具体说说作文批改的原则,为什么多就少改最为重要?

2、什么是旁批、总批?

总批有几种写法?

如何写好批语?

3、按照批改原则、方式,使用规范的批改符号,选择一篇学生作文进行批改。

(以上作业考核方式,见后文考试考查部分)

五、实践教学(模拟讲课实践、教育实习)的教学安排、建议

实践教学非常突出,是本课程的又一特色、亮点。

其中,教育实习是学科教学论的后续课程,虽通常作为两门课各计成绩、学分,且为各校均设的课程,但关系密切;而模拟讲课则为本课程创设的实践教学环节,虽然在上网讲授的第一、六模块中已介绍了其原理、做法,第六、八模块中已让学习者观摩了多位学生的模拟讲课,但学习本门课程者仍应有自身的实践,为此,作如下教学安排、建议:

1、如为某一学校使用这共享资源课的,可仿本课程做法,如下安排模拟讲课、教育实习:

①以班为单位,以同学为模拟学生,人人上台讲授一篇课文,讲30分钟,师生评点约15分钟(可几人上完后合评,亦可上完一位评点一位),60人左右的班,周学时8节,6周左右可完成。

如教学时数足,同时开展每人8—10分钟的模拟说课。

②3人左右同上一篇课文,独自备课,便于比较;全班选用同一版本教材的20-30篇古今中外各类体裁作品(如人教版课标高中必修1-5册),有利于产生集约效应。

③要求人人既当先生又当学生,既听课又评课,贡献智慧,取长补短,开展合作学习。

④严格要求认真备课,未上台前不断试讲,讲课、评课的效果、态度作为学期成绩的重要部分。

⑤在微格训练教室举行,要求自行拷贝讲课录像,便于个人回放反思。

⑥教育实习,作为后续课程,按另一门成绩计算,总的按教育部规范要求实施,但本课程坚持组队实习,有带队教师,要求认真实践、检验、修正本课程理论,并在每年教育实习总结汇报活动中以各种方式作出反馈,可供参考。

2、如为个人上资源网听课,按上述第六模块的“思考与作业”要求,自行模拟讲课,或请当地老师点评,在讲课稿上写上评语、成绩,按资源网统一要求,上传至考评教师处;或自行录制15分钟的教学片段,以上述同样方式上传考评教师。

(参见后文考试考查部分)

六、本课程的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整个第三课程模块“指向秘妙,解读文本”,尤其是其三个知识点“三‘美’教学、文本解读三步法、内部矛盾分析法”和技能点“指向秘妙,解读文本”。

2、整个第五课程模块“语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案”,尤其是其三个知识点“语文教学方法、‘讲、读、议’教学过程、(语文)教案”和技能点“实践‘四好’教学”。

3、第四课程模块“运用知识,揭示奥秘”中的技能点“运用知识,揭示奥秘”。

4、贯通本课程阅读教学、文本解读教学的模拟讲课。

5、第九课程模块“作文批改”中的技能点“贯彻批改原则,因材施教批改作文”。

6、在知识点与技能点的关系中,又以各模块的技能点为重点,突出能力训练和培养。

如第四课程模块上了八课时,讲了很多文体学、批判鉴赏方法的知识,但主要是以大量案例阐述如何“运用知识,揭示奥秘”,包括观看一节教学录像,重在这一技能点的落实,在今后教学中如何运用。

期末考试,这些知识一律不考识记题,只考其实际运用(详见后文考查考试部分)。

7、各模块中,又有更具体的教学重点,详见资源库中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组织、导学”项目。

(二)难点:

1、如何运用本课程所教方法、理论解读文本,这既是本课程重点又是难点,也是特色。

2、如何运用本课程理论、技能,实践模拟讲课,改变过去“纸上谈兵写教案”的理论脱离实际的教学,在实战情景中体验、领悟、掌握文本解读教学的理论、语文教学方法和“四好”教学等技能,这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也是本课程的特色。

(三)解决办法:

本课程帮助学习者攻克重难点的办法,主要是突出案例法的教学(详见后文教学方法部分)。

七、考查考试方式

总的是突出能力考核。

本课程讲授内容较前沿、较新颖、较丰富,但不重在考死记硬背知识理论,而重在考核其运用,考核其能力,特别是文本解读教学部分,考核内容最多,尤其重在考运用考能力,见下文考核内容、形式。

1、某一学校选用本课程的,可参照本课程如下考查考试方式:

①期末闭卷笔试成绩占60%,实践教学(模拟讲课、说课、评课)占30%,实践性作业占10%。

②闭卷考100分中,其中,一篇课文(或其片段)的教学设计40分,作文批改30分,以上考运用考能力;识记题(填空、简答、名词解释)30分,内容不含文本解读知识理论,其余内容亦较简单(详见资源库中的试卷)。

闭卷成绩折算为60分计入总成绩。

③实践教学中以文本解读教学的模拟讲课为主;实践性作业指文本解读教学教案、作文批改、模拟讲课小结、听课记录等,以教案为主。

④以上,文本解读及其教学设计考得最多,但主要考其运用,考其能力。

⑤各模块的“思考与作业”,一是帮助、促进学生理解本课程讲授的内容,二是抽查若干题,作为期末总成绩的调节分,对作业优秀者以奖励分计入总成绩,未交、敷衍的,扣分。

⑥资源库中的试卷,考查内容多于精选版网上教学(如有口语交际教学等),如实际教学补上了这些内容的,亦可参考选用。

2、个人选读本课程的,考查考试如下:

总成绩100分,下列项目组成:

①期末闭卷,识记题一律不考,只考课文的教学设计(40分)和作文批改(30分)。

②模拟讲课(20分),提交方式见前。

③各模块“思考与作业“:

必做题:

教案(简案,课题应不同于模拟讲课,4分),作文批改(2分);其余题目,随机抽查二题(4分);提交方式。

按共享资源课要求传至本课程。

.

3、本课程将注意逐年更新充实闭卷试卷的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