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上学期丹江口市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210201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80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上学期丹江口市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学年上学期丹江口市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学年上学期丹江口市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学年上学期丹江口市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学年上学期丹江口市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学年上学期丹江口市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0页
学年上学期丹江口市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0页
学年上学期丹江口市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0页
学年上学期丹江口市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0页
学年上学期丹江口市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0页
学年上学期丹江口市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0页
学年上学期丹江口市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0页
学年上学期丹江口市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0页
学年上学期丹江口市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0页
学年上学期丹江口市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0页
学年上学期丹江口市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0页
学年上学期丹江口市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0页
学年上学期丹江口市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0页
学年上学期丹江口市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0页
学年上学期丹江口市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0页
亲,该文档总共8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上学期丹江口市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汇总.docx

《学年上学期丹江口市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上学期丹江口市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汇总.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上学期丹江口市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汇总.docx

学年上学期丹江口市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汇总

丹江口市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课题

生物的特征

执笔

审核

授课人

时间

姓名

班级

学习

目标

1.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2.举例说出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3.关注身边的生物。

学 习 过 程

自主空间

情景导入:

一、自主学习,感受新知(学习阅读教材,独立完成问题)

观察课本第3-7页的几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说出图中生物的名称吗?

 

2.你能将上述生物进行恰当的分类吗?

 

3.你还能说出哪些熟悉的生物?

 

二、互助合作,共同进步——同伴互助,交流分享

1.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A.智能机器人B.变形金刚C.溶洞中不断长高的石笋D.石头上的青苔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元代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你能说出其中所包含的生物吗?

 

3观察课本第4-6页几幅图片并阅读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每幅图片说明生物具有哪种生命现象?

这些生命现象是生物共有的吗?

 

(2).任选一种你所熟悉的生物,分析它是否具有上述生命现象?

 

(3).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三、展示引导学习——主动展示,张扬个性

小组展示,不同小组质疑或补充,纠正答案,教师可适当引导。

四、评价提升学习:

(随堂检测)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诗句说明了哪一生物特征()

A.呼吸B.排出体内废物C.对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发育

2.含羞草受到碰触后,展开的叶子会合拢,与含羞草反应相同的生命现象是()

A.子女与父亲不同C.人手被针刺后缩回C.母鸡下蛋D.大豆由小长大

3.下列哪组选项全部属于生物()

A.金鱼、月季、机器狗、海带B.长颈鹿、电脑病毒、海豚、海马

C.仙人掌、钟乳石、香菇、小草D.细菌、丹顶鹤、水杉、鲨鱼

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是()

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B.生物都需要营养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5.下列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一项是()

A.能进行呼吸B.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映C.能生长繁殖D.能动

6.下列哪项不是生命现象()

A.种子萌发,长出幼苗B.人体出汗C.蛇的冬眠D.石灰岩洞中的石笋逐渐长高

7.下列属于新陈代谢现象的是()

A.松鼠不断寻找食物吃B.大树提供木材C.含羞草的叶子会合拢D.鲸能游泳

8.蘑菇属于()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非生物

9.鸡能产蛋,并孵出小鸡,这说明鸡具有的特征是()

A.需要营养物质B.能由小长大C.能繁殖后代 D.能排除废物

10.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生物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

A.松鼠不断寻找食物吃B.钟乳石由小变大C.小狗排尿 D.人晕车呕吐

11.下列哪种现象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

A.兔子发现狼之后迅速奔跑        B.种子萌发长成幼苗

C.绿色植物的叶由小长大的现象     D.鸟产卵

12.生物能够生长、发育并繁殖后代的基础是()

A.遗传     B.变异     C.应激性   D.新陈代谢

13.一般来说,一种生物不会由于个体的死亡而导致该物种的绝灭,这是因为生物具有

A.遗传性 B.生长现象C.繁殖现象 D.应激性

14.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在一起。

动物的取食应激性

向日葵朝向太阳生长

植物的开花结果营养

人体的排汗繁殖

蘑菇由小长大排泄

五.学生记忆教师检查指导

我的收获:

丹江口市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课题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执笔

审核

授课人

时间

姓名

班级

学习

目标

1、学会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通过调查,学会合作,提高自己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和分析能力

3、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 习 过 程

自主空间

情景导入:

一、自主学习,感受新知(学习阅读教材,独立完成问题)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尝试解决:

  1、什么是调查?

请举例说明哪些可以用调查方法?

  

2、调查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3、调查范围太大时,怎么办?

  

4、若要调查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怎样调查既节省时间又比较准确?

   

二、互助合作,共同进步——同伴互助,交流分享

 1、假如要调查全国初一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如何开展调查?

  

 2、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10、11页,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调查的目的是什么?

  

(2)、调查步骤分哪几步?

  

(3)、调查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4)、拿出课前布置的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进行归类整理。

  

(5)、归类对认识生物有什么意义?

 

三、展示引导学习——主动展示,张扬个性

 

(1)你们小组调查了多少种生物?

你们是按什么特征分类的?

分多少类?

各多少种?

每类选1—2种生物说说他们的生活环境?

  

(2说一说你在调查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

  

(3)根据交流情况小组内互评。

 

(4)调查中你又想到了哪些问题?

 

(5)、思考如何书写调查报告?

结合练习题3和实验报告册。

 

 (6)、谈一谈你在调查中的收获。

四、评价提升学习:

(随堂检测)

1、下列活动,可采用调查法进行的是()

  A、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B、海底珊瑚礁成分的测定

  C、优良作物品种的培育D、光照对植物生活的影响

  2、某同学在调查活动结束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植物,动物他所采取的分类依据是()

  A、生物用途B、生活环境C、比大小多少D、形态结构

  3、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调查全国初一年级学生的近视发病率”的几种方案,最合理的是()

  A.每省设立一个调查小组,负责对该省全部学生进行调查

  B.确立一个调查小组,逐省逐地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统计

  C.选取部分城市和农村初一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

  D.选取一个城市或农村的初一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

  4、调查时首先要明确和,制订合理的,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亡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调查过程中要,对调查结果要,有时要用。

五.学生记忆教师检查指导

我的收获:

丹江口市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课题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执笔

饶华

审核

授课人

时间

姓名

班级

学习

目标

1、了解生物圈的概念。

2、环境中有哪些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

3、生物圈是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我们应该了解它,爱护它。

学 习 过 程

自主空间

情景导入:

一、自主学习,感受新知阅读P12-17,完成下列内容

1、生物圈是指。

2、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还包括。

3、生态因素是指。

它包括和两类。

4、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等。

5、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是指。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有、、、等。

6、观察P13图1-12,讨论完成:

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有

7、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8、举例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9、举出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

10、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改变和影响

小结: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关系是:

 ,

                            。

1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不同以外,其他都相同的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唯一不同的这个条件,在生物学中称为。

12、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包括:

、、

、、、和

二、互助合作,共同进步——同伴互助,交流分享

 阅读教材14、15页探究实验,回答问题。

1)在此实验中,研究的是光对鼠妇的影响,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于光照不同而引起的,应当使两种环境中除光照以外,湿度、温度等其他条件都保持相同,也就是说,只有光照是不同的,光照就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

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实验。

在探究过程中,还需要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

2)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完成实验过程。

①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②作出假设:

③制定计划:

材料用具有,在实验装置中形成和  两种环境。

实验思路、实验装置、方法步骤、统计表格见教材。

④实施计划:

见教材。

⑤得出结论:

⑥表达和交流:

见教材

3)这个实验中有哪些因素对鼠妇生活有影响?

如何保证实验结果只是由你确定的变量引起的?

4)玻璃板和纸板的作用是什么?

不用多只鼠妇而只用一只鼠妇做实验行吗?

三、展示引导学习——主动展示,张扬个性

 小组展示,不同小组质疑或补充,纠正答案,教师可适当引导。

四、评价提升学习:

(随堂检测)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A、合作B、食物网C、捕食D、竞争

2、下列哪项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一组对照实验条件()

A.阴暗、明亮B.潮湿、干燥C.明亮、潮湿D.阴暗、干燥

3、为确保对照实验结果的科学性,除变量外,对影响实验的其他因素应()

A.相同B.不同C.相似D.随意

4、某高山植物沿高山分布:

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

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阳光B.水分C.温度D.海拔高度

5、鲫鱼生活在淡水中,影响鲫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A.水、空气、小鱼等B.水、温度、藻类植物及饵料

C.水、阳光、温度、空气等D.温度、阳光、水、其他鱼类

6、连线,说明下列生物现象主要是由哪一种因素引起的:

生命现象            非生物因素

①鲸在水下一段时间后要浮出水面       

②海洋深处水生植物少   A.阳光        

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水   

④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茎膨大   C.温度   

⑤柑橘适合生长在南方D.空气

⑥蛾在夜晚出来活动

 

五.学生记忆教师检查指导

我的收获:

丹江口市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课题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执笔

饶华

审核

授课人

时间

姓名

班级

学习

目标

1、说出什么是生态系统及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学 习 过 程

自主空间

情景导入:

一、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1、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

在组成上主要由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组成。

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包括、、,非生物部分包括、、等。

2、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不仅养活了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为食,因而叫做。

4、森林中的落叶被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分解,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

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5、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

6、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

二、互助合作,共同进步——同伴互助,交流分享

 学生尝试完成课本P22“观察与思考”:

1、根据资料提示尝试连接图中的食物链,数一数共有多少条?

并写出所有的食物链,这些食物链又存在什么关系?

如果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会发生变化?

发生怎样的变化?

2、在一片草木茂盛的草原上生活的兔子,其数量能不能无限制地增加?

为什么?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怎样的特点?

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被破坏?

3、P23“资料分析”,认真观察插图,分析讨论后得出结论:

比较出哪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多,分析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4、从生物学角度分析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隐含的食物链:

三、展示引导学习——主动展示,张扬个性

 小组展示,不同小组质疑或补充,纠正答案,教师可适当引导。

 

四、评价提升学习:

(随堂检测)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汉江中的鲤鱼

B、长江中的所有生物C、内蒙古草原上的所有羊D、泰山林区

2、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B、蚱蜢→草→食草籽的虫鸟→鹰→狐

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D、草→蚱蜢→食虫鸟→鹰→蛇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包括一切生命物质B.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D.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4、在食物链:

植物→雷鸟→猛禽中,若捕捉了全部猛禽,雷鸟的数量会

A、缓慢上升B、迅速上升C、保持相对稳定D、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

5、下面列举的是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几种生物

(1)连接的食物链有条,写出里面最长的食物链:

(2)图中草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

,其他动物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

若要组成一个生态系统,还要包括

分解者和部分。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

着和流动的.

(4)在上图中,有毒物质DDT沿着食物链

积累.该生态系统中,DDT积累得最多的生物是。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五.学生记忆教师检查指导

我的收获:

丹江口市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课题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执笔

王流峰

审核

授课人

时间

姓名

班级

学习

目标

1理解生物圈的概念,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3.阐明生物圈是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学 习 过 程

自主空间

情景导入:

一、自主学习,感受新知(学习阅读教材,独立完成问题)

1、地球表面适合(                        ) 的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生物圈包括(            )的底部、(          ) 的大部和(            )的表面。

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     ) 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        )千米左右的深处。

2、大气圈里生物主要是有

水圈中生活着很多生物,但大多数分布在水面以下(        ) 米以内的水层中。

岩石圈中主要是(      ) 的“立足点”。

生物有

3、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包括

4、 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你会把它们的特征找出来吗?

请连一连。

森林生态系统           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草原生态系统             年降雨量少,以草木植物为主,缺乏高大的植物和动植物种类

海洋生态系统     以浮游植物为主, 动物种类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动

淡水生态系统          包括河流、湖泊、池塘等生态系统,由淡水水域与淡水生物组成

湿地生态系统    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种类多,蓄洪,有“地球之肾”之称

农田生态系统            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城市生态系统            人类人类起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种类、数量少

5、生物圈是一个         ,是地球上的最大的         ,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二、互助合作,共同进步——同伴互助,交流分享

6、为什么生物圈被称为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园?

 

7、河流生态系统与哪些生态系统相关联?

 

8、 为什么说,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展示引导学习——主动展示,张扬个性

小组展示,不同小组质疑或补充,纠正答案,教师可适当引导。

四、评价提升学习:

(随堂检测)

1、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总和             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C 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     D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它们生活的环境

2、人类及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是                    (      )

A水圈            B岩石圈          C大气圈          D生物圈

3 、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

A城市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4、我们通常认为,生物圈的范围有多大                        (      )

A海平面以上10千米的范围

B海平面以上10千米的范围,海平面以下约20千米的范围。

C海平面以上10千米的范围,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的范围。

D生物圈的厚度约占地球厚度的绝大部分

5、.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

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生物圈

6、下列哪一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                        (     )

A海洋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7、 “山林多栽树,如同修水库,雨多它能吞,天旱它就吐。

”这句谚语形象的说明了森林对环境具有的作用是                                               (      )

A 制造氧气和净化空气  B过滤尘埃和杀死细菌 

C 降低噪音和调节气候 D 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

8、沼泽是典型的                                                     (      )

A 农田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 森林生态系统 D 湿地生态系统

五.学生记忆教师检查指导

我的收获:

丹江口市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课题

练习使用显微镜

执笔

曾吉玲

审核

授课人

时间

姓名

班级

学习

目标

1、说出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考点:

显微镜的对光、调节、和观察步骤;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学 习 过 程

自主空间

情景导入:

一、自主学习,感受新知(学习阅读教材,独立完成问题)

(一)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件的用法

1、对照教材36页图Ⅱ-1和实物师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名称、作用。

2、小组内互相指认显微镜各结构名称和作用。

3、小组推荐学生到前台讲解

4、动手探索:

⑴分别转动粗、细准焦螺旋,操作中发现有什么不同?

⑵物镜分高倍镜和低倍镜,可转换镜头。

⑶转动遮光器,发现了什么?

⑷转动反光镜,看看有什么不同?

(二)

练习使用显微镜(规范、独立操作,并能通过调节看到物像)

方法:

按步骤,师指导,生操作,纠正。

1、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光线强时用镜,光圈)。

2、显微镜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带有螺纹的镜头是。

3、显微镜使用的步骤:

;;。

4、观察动作的先后顺序:

     

5、整理:

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

擦拭目镜和物镜要用纸。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并将镜筒下降到处。

二、互助合作,共同进步——同伴互助,交流分享

1、阅读教材,总结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

⑴如何取镜和安放?

把显微镜放在试验台距边缘厘米左右处,略偏。

⑵如何对光?

总结三转:

①转动,使镜对准通光孔。

三转:

②转动,

选择一个较大光圈。

③转动,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效果:

通过物镜可以看到         。

⑶如何调节观察到物像?

(动作记忆)放压降升找

讨论:

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

调节准焦螺旋时要遵照先的原则。

2、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写有“上”的标本。

思考:

A、“上”的物像是;标本与物像的移动方向。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B、在显微镜下能看清写在不透明纸上的“上”字吗?

3、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

三、展示引导学习——主动展示,张扬个性

小组展示,不同小组质疑或补充,纠正答案,教师可适当引导。

四、评价提升学习:

(随堂检测)

1、使用显微镜对光的程序是()

①选遮光器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④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D、③→②→①→④

2、小明在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看到了一个小黑点,移动载玻片和物镜,小黑点不动,由此可判断小黑点可能在()

A目镜上B物镜上C载玻片上D反光镜上

3、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10X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

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X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4、小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后,兴奋地向同学描述,并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同组同学,但别人却看不清物像。

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A、没有调整粗准焦螺旋B、射入光线发生改变

C、显微镜的物镜转换了D、光圈的大小改变了

5、在载玻片上画一个“”符号,用低倍镜观察时,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A.B.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