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210527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docx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docx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

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有:

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单元内容结构如下: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建议

1、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采用演示主题图(如,公路及路标、动物过桥图等)、组织学生的测量活动(如,量课本、书桌等)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师生互动提供条件。

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认识并理解测量的有关知识,同时形成适合自己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会逐步提高。

当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提供的情境进行整体观察,注意提供的情境应该主题明确,当学生的讨论远离主题时,应该进行恰当的引导。

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比较强,需要学生在操作中充分的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

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该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之上。

如,教学例1(毫米的认识),教材安排了学生用尺子测量课本的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测量中发现课本的宽、厚不能用整厘米表示,从而引出“毫米”,感受毫米产生的意义,再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明白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3、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应该作为检验本单元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1吨的质量观念时,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外,同时还要多举一些当地学生熟悉的例子加以对比。

比如,医疗保险卡、电话磁卡、储蓄卡厚度大约是1毫米等等,也可以让学生从一沓纸(或作业本)中量出1毫米,数一数有几张。

让学生用作业本摞出1分米的高度,数一数有多少本,等等。

对于大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感受,可将实际感受与发挥学生的想像力结合起来,比如,可以量出100米,通过走一走感受100米的长度,让学生想像出10个100米就是1千米。

东塍镇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学方案

课题认识长度单位毫米课时1主备教师金星星

教学方案

评价调整意见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

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先估计再测量下列物品的长度。

数学书的长

数学书的宽

数学书的厚

生1:

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

你是怎么想的?

生1:

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

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

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东塍镇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学方案

课题分米的认识课时2主备教师金星星

教学方案

评价调整意见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

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

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3、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4、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东塍镇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学方案

课题千米的认识课时3主备教师金星星

教学方案

评价调整意见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南宁市外环线6千米的含义,

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

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

从某路口到南宁外环线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

生:

师:

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汇报板出:

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练习二第二题

(2)补充题(略)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东塍镇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学方案

课题千米的认识练习课课时4主备教师金星星

教学方案

评价调整意见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1千米有多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1千米=()米1米=()厘米

1米=()分米1分米=()毫米

二、学生实践(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3、汇报:

(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

是多少千米?

(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

4、体验1000米有多远。

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东塍镇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学方案

课题米和千米之间的转换课时5主备教师金星星

教学方案

评价调整意见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

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

(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

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第一道门:

小精灵:

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

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

能说说为什么?

第二道门:

小精灵:

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

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你会选吗?

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

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

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二、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

师:

哗!

数学王国多美呀!

有树,有花,还有……。

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

(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

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

3、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

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三、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东塍镇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学方案

课题吨的认识课时6主备教师金星星

教学方案

评价调整意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教学难点:

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体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

(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

2、讲故事

师:

这些动物们都住在美丽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上,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猴等动物,……。

3、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师:

(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

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一页,看第十一页的例6。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

为什么?

(3)汇报;

4、小结:

(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2)1吨=1000千克

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

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东塍镇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学方案

课题解决问题课时7主备教师金星星

教学方案

评价调整意见

教学目标:

1、运用列表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2、经历通过列表枚举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全面仔细思考问题的方法。

3、结合具体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填空

2000千克=()吨5400千克-400千克=()吨

8吨=()千克2吨-300千克=()千克

2、用载重质量2吨的卡车运煤,如果每次卡车都装满,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8吨煤?

二、探究新知

(一)新授

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题(例9)

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

2、引导学生思考有几种不同的运输方法,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演列表法。

3、观察提示有序思考

思考交流,我们该怎样有序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组内交流,派代表说说如何思考的。

教师归纳:

可以全部用2吨的车运输,然后依次减少2吨的次数。

(二)尝试练习

如果要运15吨呢?

三、巩固练习

教材33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思考,用表格枚举所有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后小结

本课学习完后,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东塍镇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学方案

课题吨的认识练习课时8主备教师金星星

教学方案

评价调整意见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物体质量单位的知识,知道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2、让学生参与质量单位关系的整理过程,掌握单位质量间的关系。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质量单位的相关知识,能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质量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有哪些?

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基础练习

1、1克大约有多重?

1千克呢?

1吨呢?

2、估一估,说说你身边物体的质量。

3、填空

1吨=()千克3000千克=()吨

1千克=()克7000克=()千克

三、巩固练习

1、书本P34第一题

2、计算

1100千克+900千克=()吨

2700千克+3300千克=()吨

2800千克-800千克=()吨

1吨-500千克=()千克

3、书本P34第四题

理解题意,找出关键字

四人小组活动,讨论解决方案

汇报,订正

4、书本P34第五题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们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