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科学学科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160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科学学科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科学学科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科学学科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科学学科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科学学科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科学学科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科学学科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科学学科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科学学科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科学学科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科学学科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科学学科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科学学科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科学学科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科学学科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科学学科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科学学科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科学学科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科学学科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科学学科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科学学科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x

《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科学学科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科学学科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科学学科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x

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科学学科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科学学科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单位:

上大附中实验学校

作者姓名:

周全

 

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科学学科教学实践研究

提要:

初中科学是上海二期课改新设置的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以探究活动为课堂教学主线,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全新教育媒体技术,其随机性、互动性、灵活地与课程整合,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提高了科学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结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课例研究,探索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做法,以期在总结中成长,在教学研究中能够不断有新的感悟与提高。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科学课是上海二期课改新课程,是在小学自然课之后,初中理化生分科教育之前的综合型基础课程,在整个科学素养培养过程中起到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

科学课帮助学生完成由“亲近自然”向“走进科学”的过程转变。

根据二期课改精神,初中科学的教学以探究活动为着眼点,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学会探索,认识最基本的科学原理,能用科学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

科学课的教学形式应当是丰富多样的。

如何丰富科学课堂的教学手段,不使科学重走“满堂灌”的应试教育老路,不使科学探究流于形式,这是每个科学教师都在积极探索的课题。

我校于2006学年引入交互式电子白板这一新教育媒体技术,走在全区前列。

最初只在数学学科进行试点,通过听课、观察和学习,我发现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的随机性、互动性、可修改、可记忆等特点特别适合科学新课程,引起了我极大的研究兴趣。

因此我开始学习并尝试将电子白板技术引入科学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主要选择教学内容中生物和化学相关内容,探索在新课程背景下,对电子白板与科学课堂活动的整合实践作一个初步的研究,以期将教学与新技术整合起来,切实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的界定】

(1)探究活动:

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探究性学习。

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探究性学习既可用于科学探究,又可用于社会探究。

它的突出特征是“探究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综合性”。

(2)教学媒体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本课题希望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探究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媒体新技术,能否同时兼顾板书、音像资料展示、动画、演示文稿等传统教学媒体的功能,在一个平台上整合传统教学媒体,使得媒体的功能得到互补,从而提高运用教学媒体的灵活度,提升科学课堂教学效益。

二、研究目标:

1、挖掘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在科学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技术,进一步整合各种多媒体资源,丰富科学课堂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通过积累教学案例和教学实录视频课例,积极地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电子白板在科学学科的运用经验。

3、初步建立运用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校本资源库(科学学科)。

三、研究内容:

1、科学学科(偏重生物、化学学科领域)的电子白板校本资源库开发和建设;

2、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积累本校和外校基于电子白板的科学课堂教学案例;

3、在对教学案例的整理、反思与总结的基础上撰写论文。

四、研究方法和过程: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做好文献综述,收集了解国内外已有的关于电子白板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成果及其对提高课堂效益有效性资料,为本课题提供借鉴和参考,为课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行动研究法:

整个研究过程所采用的方法。

即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批判性思考的一种研究方式,是一种自我反思的研究。

其基本形式是:

计划、实施行动、观察、反思。

3、案例分析法:

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积累案例,并通过与教研组交流进行分析研讨总结。

此研究方法作为基本方法参与研究的全过程。

4、比较研究法:

通过比较研究,寻找和发现不同运用模式对课堂教学带来的不同效果,从而为本课题的研究寻找一定的规律。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

积累阶段(2009年2月~2009年6月)

●电子白板的资源积累和校本资源库建设

●教学实践案例积累

第二阶段:

整理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

●教学案例和视频课例的整理

●汇报公开课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1月)

●完成案例编写、视频课例光盘的制作工作。

●完成论文撰写工作

五、实践案例介绍:

案例一:

即时反馈,发现问题《蒸发与蒸腾》(下图)

蒸发与蒸腾是不同于沸腾的另两种汽化现象。

本课以三态变化的复习和运用作为引入,将水循环图提前让学生尝试填充,一方面希望能通过已知知识的综合运用引起学生思考,另一方面也为后续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蒸发现象是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较多而且熟悉的现象,因此上课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运用科学来解释生活实践。

在最后活动在整堂课中能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将水状态变化的各个概念综合起来辨析,在最后又能将教学目标提高到关注环境问题的高度,引导学生,并对其进行情感态度方面的教育,同时留了一个对于热点问题今年春节期间南方雪灾、冰冻灾害成因的资料查找,为后续水循环内容打下伏笔。

学生在白板上尝试填充的过程中会产生问题:

“海水变成水蒸气应该是什么过程?

”“森林上空和海洋上空的水蒸气是同样过程产生的吗?

”电子白板可以将这些疑问和错误保存起来,在课堂教学中随时重新展现,与后续教学前后呼应,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案例二:

学生参与互动的微观理论解释《蒸发与蒸腾》

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活动(课本活动),该活动实验操作比较简单,而方法却多种多样,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发挥想象,找到自己的办法,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实验后要求学生用微观粒子模型解释物态变化的过程,电子白板的互动性又能很好地为学生探究提供平台,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对抽象问题的解释,在白板上拖曳、亲手使粒子运动起来,学生乐于在白板上给别的同学演示,解说。

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很大的乐趣,能够将抽象问题形象化,能将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

尤其在初中低年级课堂教学上,学生积极性很高,都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

这一优势是传统PPT动画形式难以达到的。

这正是电子白板的互动性和趣味性的优势体现。

案例三:

概念图运用于习题课

《蒸发与蒸腾》一课复习导入的过程中在白板上引入了水的三态变化概念图,由学生上板进行拖曳填充,学生会出现错误,电子白板可及时修改这些错误,使概念图的生成有一个错误-订正的过程。

《溶液综合复习课》(上图)在本课授课过程中引入概念图进行总结,电子白板的随机性使得概念图可以分步生成,可随机修改,使得复习课的教学灵活机动不再枯燥,学生参与度大大提高,兴趣盎然,复习课的效率得到提高,效果良好。

案例四构建探究活动与小组合作的平台

教学媒体的使用应以切合教学目标为宗旨,不能过分追求花哨和新颖,我在这次白板课件的制作中也注意了这个问题,去掉了不必要的背景和图片,使文字和实验流程更清晰,突出重点,简明扼要,直观易懂,本课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白板接受新信息、并与已有课本信息进行整合,完成“蛋白质对人体作用”的学习。

还通过白板完成课堂实验报告、完成小组合作实验反馈,这就要求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提高白板的直观性和互动性。

在本案中,我尝试使用分板设置“实验步骤”与“实验材料”对照,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小组合作实验中,在白板上设置了检验结果的实验报告,清晰直观。

白板技术可以把学生本节课的探究过程和反馈保留下来,作为复习课资源使用,有效把握了课堂生成资源。

至于白板课件如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发挥更多的价值,还有待继续探索和实践。

六、案例总结:

1、微观模型形象化,互动演示新途径。

利用电子白板的拖曳功能,对于微观粒子模型的教学与分析能够让学生参与进来,增添了理科教学实验演示的新途径,能够将抽象问题形象化,能将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

2、随机生成概念图,概念教学更灵活。

在电子白板生成概念图是一个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的过程,学生能够演示给大家看,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环境,学生出现差错,可以直接在白板上予以纠正,通过纠正错误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正是这种即时性,使得科学概念的教学更灵活,更有效。

3、电子白板本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方面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黑板粉笔和实物演示实验的功能,比如电子白板在书写方面触点灵敏度还有待提高,不能同时识别两个以上的触点,三维演示略显不足,动画效果毕竟不能取代现实实验效果,开发初期电子白版的配套资源库也略显简单苍白。

4、由于电子白板还是一个新教学媒体技术,我校引进也不到1年,刚开始接触,我对这一新技术也只有很浅显的认识,综合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更多的优势有待开发,争取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将这种新媒体与科学课更好地整合起来。

七、研究成果:

1、完成基于电子白板视频课例3节

2009年3月完成视频课例《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2009年5月完成视频课例《酸雨》

2009年12月完成视频课例《蛋白质》

2、完成基于电子白板课堂教学案例4篇(教学设计附件1~附件4)

2009年1月完成教学案例《酸雨》获得校教学案例评比一等奖

(该课例还获得宝山区课例评比三等奖)附件1

2009年3月完成教学案例《蒸发与蒸腾》《水的三态变化》二个课例

(《蒸发与蒸腾》获得全国首届基于电子白板教学评比课例二等奖)附件2、3

2009年12月完成教学案例《蛋白质》

(该课例参加宝山区第九届教学评优获得一等奖)附件4

3、电子白板辅助科学课堂教学论文1篇

论文《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科学学科教学初探》收编于上大附中实验学校教育教学文粹

4、区级以上公开展示课2节(其中全国科学教育交流展示1节,区级公开2节)

2008年3月20日宝山区第十六届教学活动月科学专场《蒸发与蒸腾》

2009年5月18日全国科学教育现场观摩活动执教《酸雨》一课

2010年10月28日宝山区第十八届教学活动月科学专场《蛋白质》

八、结语:

电子白板是一项年轻的教育新技术,正如笔者一样,在教学方面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这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能够丰富课堂教学软环境的工具,在我的努力下,电子白板技术已成为我校科学学科的一个教学特色,在全国、市、区多个层面都有展示活动,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同时,其影响力也感染到其它学科,陆续在中学数学、小学语文等学科推开,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加入探索电子白板教学的队伍,这也是带动了学校教育技术水平的提升,丰富了学校课堂教学的形式,以点带面,通过科学学科试用,逐步带动其他学科加入到新媒体新技术研究应用行列,这也是发起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

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电子白板功能开发达到了新的高度,对白板的运用也从烦到简,更能以课堂教学为重心,不为体现白板而用白板,从教学理念上有了新的认识,达到了课题研究的目的。

有效提高了运用白板技术的效果,增强了白板辅助教学的有效性。

至于电子白板资源库的建设尽管已经有所积累,但这仍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需要在日常教学中继续不断积累,不断更新,相信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资源库能够不断充实、完善起来,为提高教学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充分发挥好电子白板这一教学新媒体的辅助作用。

九、参考文献:

1、《走进课堂,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陈启新王云生主编2005年1月

2、《在探究中体验科学》广东教育出版社裴新宁、郑泰年编著2006年6月

3、《化学问题设计与问题解决》高等教育出版社王祖浩编2003年8月

4、《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

5、《化学教育展望》高等教育出版社王祖浩编

6、《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北京师范大学编

7、《现代教育技术学》

8、《化学教学》杂志华东师范大学编

9、《生物学教学》杂志

10、《化学教学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张长江著

附件一:

《酸雨》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选题背景说明

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七年级《科学》牛津上海版第8单元第二节“形形色色的溶液”,在这一节前期的教学中学生了解了生活中常见溶液的分类,学会了用石蕊、酚酞、pH试纸等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酸雨”这一内容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了起来,相对来说比较独立。

所以我在不影响后续课程进行的基础上,将这一内容留作研究课的课题。

在过去的听课和录象课中我也多次观摩过别的老师上这一部分内容。

作为任教不久的新教师,我并不回避这一点,我想教学经验也是在模仿、研究与汲取别人经验的基础上积累起来的。

于是在备课和试教过程中,我对该课做了“同课异构”的教法探究。

我前后一共进行了四次试教,每次试教后我都将课后的反思与得失记录了下来(见附),起初我尝试改变教材设计的模式,探索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交流共享的模式,在几遍试教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教研员和其他老师都建议我进一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在把握课本主线上下工夫。

最终我回归课本,在经过了多次修改和删减后,确定了以酸雨的定义-形成-危害-防治为主线,充分利用教材,以针对酸雨的成因,寻找防治的措施为重点,确定了教学目标。

回顾整个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对我个人的教学成长来说是获益匪浅的。

【教学目标】

1、通过测试雨水的pH,知道通常情况雨水呈弱酸性,了解PH小于的雨水称为酸雨;

2、通过自主阅读,知道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了解酸雨的成因;

3、交流“酸雨对幼苗的影响模拟实验”观察日志,认识到酸雨的危害,并逐渐养成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

4、针对酸雨的成因,寻找防治酸雨的措施,提高环保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酸雨的成因,寻找防治酸雨的措施。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测试雨水的pH

活动目标:

1、用精密pH试纸测试预先收集的雨水,发现雨水呈弱酸性;

2、了解当雨水的pH<5.6时称为酸雨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活动

同事建议与我的想法

1、用精密pH试纸测量预先收集的雨水,与比色卡进行比较

pH在6左右(呈弱酸性)

2、在课本找到酸雨的定义:

当雨水的pH<时称为酸雨

3、提出问题:

是什么物质溶解在了雨水中形成了酸雨?

指导学生正确操作,与比色卡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雨水的pH在6左右呈弱酸性

提示学生:

经过精确测定二氧化碳溶解于水形成的溶液pH不会小于

活动二:

酸雨的成因

活动目标:

自主阅读、理解、分析酸雨的成因,知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工厂排放、汽车尾气是排放这些物质的主要来源。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活动

同事建议与我的想法

1、根据课本P17图,参考最后一段话体会酸雨的形成过程,通过白板讲解酸雨的形成过程

2、交流讨论,了解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来源于工厂燃烧含硫燃料和汽车排放的尾气

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及时纠正学生对一些化学物质名称的错误读法,不出现科学性的错误

强调:

1、工厂排放和汽车尾气只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

2、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空中还要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才形成酸雨降落

1、2生交流比较浪费时间,没有必要。

改为1生交流

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空中发生化学反应过程可以用一片图片简单解释带过,需要交代一下,更显科学性

3、强调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只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不要绝对化

4、避免出现化学符号和化学用语,只以文字表达物质名称。

活动三:

酸雨的危害

活动目标:

1、交流实施“酸性环境对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的观察日志,了解酸雨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2、交流酸雨对建筑、生态、人体健康等的危害,了解酸雨的危害。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活动

同事建议与我的想法

1、小组交流汇报“酸性环境对植物幼苗的影响”实验的观察日志,得出酸雨会危害植物生长的结论

2、观察视频,知道酸雨对河川湖泊及水生物的影响

3、观察图片和资料,了解酸雨对建筑材料、人体健康的危害

提示学生:

设置对照组,控制实验变量,强调实验结论:

酸雨影响幼苗正常生长

通过播放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体会到酸雨的危害

1、充分利用白板特色,补充实验交流表格、进行简单填写

2、补充酸雨分布地图,让学生在观察中获得更多信息

活动四:

防治酸雨的措施

活动目标:

针对酸雨的成因进行讨论,提出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和力所能及的绿色行动;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活动

同事建议与我的想法

1、小组间交流:

针对酸雨的成因,提出酸雨的防治措施

2、归纳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提出环保倡议

3、回顾整节课的收获,共同完成反馈题目若干。

引导学生交流、归纳出我们力所能及的环保措施:

随手关灯,节约能源,爱护校园绿化、选择公共交通、绿色出行等

1、针对成因提出防治酸雨的措施

2、完成反馈

3、写下绿色倡议,贴于磁白板,用学生的倡议代替老师的倡议

4、进一步突出重点!

突现亮点

二、教学反思

1、回归课本,充分挖掘教材的资源:

本课设计和实践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领会到教学过程中“教材”的重要性。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设计越来越崇尚追求形式的新颖,改编教材、脱离教材的现象很普遍。

我在最初设计教学时知识粗略地翻了下教材,了解了大致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就开始自己设想如何提高课堂表现力,上出新意来。

结果几次试教都不成功,效果不好。

在我遇到瓶颈时反而能静下心来好好研究教材,教材上精练的语言,清晰的流程,明了的配图让我豁然开朗。

为什么到处找大量的资源,堆积起来却没太大的效果?

课本现成的优质资源却放着不用。

在随后设计理念改为回归课本,以课本为主线后,思路变得清晰起来。

这时候再在课堂引导、反馈等环节考虑如何与多媒体技术结合好,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真正将一堂课上好。

2、结合课堂活动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新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常常将目标定得过大,范围过宽,容易使教学目标定得空洞,课堂上无法真正达成预期目标。

教学目标的针对性要更强些,更具体些,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和活动,切实可行,将三维目标与课堂活动环节真正融合起来。

要做到这点,必须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反复钻研教材,有所取舍,真正将课备好备细。

3、教学难点的确定:

是否每节课必须设置教学难点?

如何把握好教学深度和难度?

通过钻研课程标准和听取教研员意见,本课在初中科学范畴内并不存在教学难点。

在备课过程中应该灵活掌握教学重点难点,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化。

而不是一味地格式化,强加难点。

4、对课堂活动工作纸设计的收获:

记录和表达同样是重要的科学素养,作为科学教师应当注重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课堂探究活动的记录、表达是科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工作纸增加并巧妙设计引导词,引导学生正确记录和表达,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5、探究活动的价值问题:

当探究活动与学生交流并存情况下,如何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

需要老师深入思考探究活动设计的意义与价值。

是否所有问题都值得探究,有的问题未必适合在课堂上进行探究,例如本课在课前学生已经对酸雨进行了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再让学生探究雨水的pH就显得十分牵强。

课堂探究活动应当为实现教学目标,体现教学重点服务。

把握好科学课与科普教育的不同。

附件二:

《蒸发与蒸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蒸发概念,能够辨别蒸发与沸腾;

2、能够用粒子模型解释蒸发现象;

3、了解植物的蒸腾作用;

4、设计并实施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因素实验,培养学生巩固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能够比较分析实验现象,正确描述实验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主要因素;

2、设计实验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因素

【难点】

用粒子模型解释影响蒸发快慢的主要因素。

三、器材准备:

学生探究活动:

酒精灯(备)、试管夹、镊子、小烧杯2、滤纸6、石棉网、三脚架、清水滴瓶、喷雾器、表面皿、毛玻璃片2、学生探究活动工作纸

教师演示:

电子白板及互动课件、绿叶植物一盆、保鲜袋、干燥的氯化钴试纸等

四、教学方法:

启发分析、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归纳

五、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小组讨论探究活动

蒸发的概念自主学习

填水循环图蒸发与沸腾影响蒸发快慢粒子模型解释

产生疑问的区别的因素

 

小结首尾

热点问题呼应蒸腾作用观察

留下伏笔

关注环境海水晒盐的意义植物蒸腾

 

三、课件结合教学过程的使用说明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行为

课件说明

导入:

1、工作纸:

完成水的三态变化关系图

2、白板:

尝试运用三态变化知识填充自然界水循环图

辅助学生完成白板上的操作

设问:

是否确切?

海水晒盐引出海水是蒸发还是沸腾?

第1片:

点击右上图片可进入片头PPS,由雪灾情景PPT引入,图片结合背景音乐,感染学生,进入主题

第2片:

展示本课的主题,背景为冰凌的FLASH图片,具有动感美并切合本节主题

第3片:

三态变化的互动画面,学生可上板操作拖曳,可即使修改。

第4片:

水循环图,学生可上板在空格处直接填写,即时修改,在第5片准备好正确答案备用

二、蒸发与蒸腾

1、蒸发

(1)概念

1、举例:

生活中的蒸发现象

2、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蒸发现象

1、概念:

水从液态变化为气态的过程

第7片:

由蒸发的卡通动画演示引出蒸发的定义(教师拖曳)

(2)蒸发与沸腾的异同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完成蒸发与沸腾的辨析

引导:

蒸发与沸腾有哪些相同及不同之处呢?

如何来辨别?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提炼归纳一二。

第8片:

由FLASH动画引出问题:

水只有在沸腾时才能变为气态吗?

第9片:

用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在表格内预先准备好了答案,讲解过程中可拖曳显示,既直观又可节约时间

第10片:

温度计的FLASH动画,用以解释沸腾过程中必须达到沸点的问题

(3)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

A、温度

B、液面面积

C、空气流通

1、根据生活经验举出生活中蒸发现象弊端的实例

2、根据工作纸,小组合作,选择某一因素自主探究,设计实验验证,结合生活实际解释清楚。

1、结合学生所举的实例,提出问题,能否控制蒸发?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呢?

3、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你的假设?

要求:

1、假设影响要素2、选择实验器材3、设计实验方法4、完成实验操作5、得出实验结论

第10片:

引出探究活动的主题,在页面上设置了背景音乐按钮,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过程中播放背景音乐及结束提示音。

第11~12片:

学生互动部分,学生能在白板上边拖曳粒子模型,边解释探究结论。

阅读课本P63

1、尝试用粒子模型解释蒸发现象:

水的粒子在不停地振动,其中有些粒子能量较大,当它们接近液面时,便挣脱其他粒子的引力,脱离液体进入空气,这一过程称为蒸发

2、结合白板,用粒子模型解释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

引导:

能否进一步用粒子模型来解释蒸发现象呢?

A:

温度越高,粒子获得的能量越大,越容易脱离水面,进入空气

B:

液面面积越大,有更多的粒子能够同时脱离水面,蒸发越快

C:

空气流通、湿度小:

粒子更容易被带离水面,蒸发越快

从微观的角度进一步理解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同时起到归纳总结的效果,使教学重点再次得到强化。

2、蒸腾

观察实验演示,

想办法验证:

保鲜袋内壁手摸到水珠,或用干燥的氯化钴试纸检测到水分

演示:

植物蒸腾现象

设问:

1、袋内为什么会有水珠(水蒸气液化)

2、保鲜袋内的水蒸汽又是哪里来的?

(植物释放出来的)

给出蒸腾的概念(强调是植物叶表面发生的)

第14片:

蒸腾作用的FLASH动画,借助动画直观清晰地讲解,可拖曳出蒸腾作用的具体定义

观察蒸腾作用FLASH思考:

蒸腾与蒸发有什么不同之处

(强调发生在植物叶表面才叫蒸腾)

①如果现在天刚下过雨,地面上有个小水洼,里面的水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