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历史抗日战争高考题 精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225700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历史抗日战争高考题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高中历史抗日战争高考题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高中历史抗日战争高考题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高中历史抗日战争高考题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高中历史抗日战争高考题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最新高中历史抗日战争高考题 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最新高中历史抗日战争高考题 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最新高中历史抗日战争高考题 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最新高中历史抗日战争高考题 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最新高中历史抗日战争高考题 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最新高中历史抗日战争高考题 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最新高中历史抗日战争高考题 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历史抗日战争高考题 精品.docx

《最新高中历史抗日战争高考题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历史抗日战争高考题 精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高中历史抗日战争高考题 精品.docx

最新高中历史抗日战争高考题精品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二:

抗日战争

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进入全面侵华阶段,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国民政府和中共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展开抗日活动,据此回答1-7题。

  1下列关于“七七”卢沟桥事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日本制定“国策基准”侵略方案,为了扩大在中国大陆的殖民统治,发动了卢沟桥事变

  ②卢沟桥事变是日本武装侵华的开始

  ③是日本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

  ④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爆发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A.中国军队开始抵抗

  B.国民政府正式宣战

  C.日本旨在侵占全中国

  D.引起全国人民的广泛抗战

  3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

“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及军事委员会的指导。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①放弃对特区和红军领导权

  ②抛弃国共政权敌对政策

  ③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诚意

  ④用让步换取与国民党重新合作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③

  4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仍存在矛盾和斗争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两党对日本侵略认识程度不同

  C.国民党被迫与共产党合作

  D.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5抗战初期,国共两个战场的相同之处是()

  A.采用了相同的抗战路线

  B.进行了积极抵抗

  C.丧失大片国土

  D.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6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最大区别是()

  A.要不要抗日

  B.依靠什么力量抗日

  C.用什么方法抗日

  D.在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抗日

  7全面抗战路线与片面抗战路线实质上反映了国共两党()

  A.对日本态度的区别

  B.战略战术的区别

  C.抗日决心的区别

  D.阶级属性的区别

  1938年秋,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改变了侵略策略。

面对这一形势,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国际社会,各有不同反映,据此回答8-18题。

  81938年秋日本占领武汉、广州后,改变侵华方针的原因有()

  A.日军战线太长,兵力不足,国内资源紧张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力量迅猛发展

  C.汪精卫公开投降日本帝国主义

  D.蒋介石集团不断制造反共摩擦事件

  9“日满华三国应以建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谨实现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

为此,中国方面首先必须清除以往的狭隘观念,放弃抗日的愚蠢举动和对满洲国的成见。

”日本这一主张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B.日本扶植建立伪满洲国

  C.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

  D.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

  10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过程中采用的政治手段有()

  ①扶植傀儡政权

  ②策动“自治”

  ③推行奴化教育

  ④政治诱降

  A.①②④B.②④

  C.①④D.①②③④

  11抗战相持阶段,英美力图与日妥协,并极力对国民政府进行劝降,其目的是()

  A.维护其在远东的利益

  B.变中国为他们的共有殖民地

  C.推动日本进攻苏联

  D.腾出手来对付德国

  12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蒋介石集团投降反共的倾向增长,但又不放弃抗日,不与共产党彻底分裂。

造成这种态度的因素,包括()

  ①日本对国民党的诱降政策

  ②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壮大

  ③美英与日本在亚太地区的矛盾

  ④中共坚持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3枣宜会战和豫湘桂战役的结局表明()

  ①正面战场仍是抗日的主战场

  ②正面战场的形势严重恶化

  ③国民政府仍坚持片面抗战路线

  ④英美在华绥靖政策的破产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②③D.②③④

  14下列有关皖南事变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它是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行为

  ②英美支持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回击顽固派的进攻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完全破裂

  A.①②③B.②③

  C.①③D.①③④

  15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其目的是()

  A.进行战略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B.粉碎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

  C.振奋抗战军民,争取时机好转

  D.破坏交通线,为反攻创造条件

  16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其主要目的是()

  ①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

  ②动摇农村封建统治,削弱封建剥削

  ③坚持统一战线和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相结合

  ④改善农民物质生活,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⑤调动农村各阶级特别是农民的抗日积极性

  A.①③④B.②③④⑤

  C.②③④D.③④⑤

  171942年,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这主要是因为整风运动()

  A.促进了党内的团结和统一

  B.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纠正了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的错误

  18中共七大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这条路线()

  ①指明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

  ②规定了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根本途径

  ③指明了实现这条路线的根本保证

  ④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行动。

据此回答19-20题。

  19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始终存在的原因在于()

  ①日本始终坚持灭亡中国的方针

  ②中共与妥协投降行为坚决斗争

  ③蒋介石反共但又不敢彻底破裂

  ④英美等反对统一战线破裂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④D.①②③④

  20抗日战争较以前反侵略战争最突出的特点是()

  A.实行的是全民族的抗战

  B.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

  C.中共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D.具有反侵略和民族解放的双重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21题12分,22题8分,23题8分,24题12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英、美对中国人民的抗日,一方面表示一定程度的同情和支持……另一方面,英美在“中立”和“不干涉”的幌子下,纵容日本的侵略。

在“和平解决”中日问题的旗号下,扩大对日本的贸易,并大做军火生意,将大量的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

从1937年-1939年,美国在日本军需品进口总额中每年约占343%,而1940年,美国军火输往日本的总值达2638亿美元,而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的4年时间里,美国卖给中国的军火总值仅有17亿美元……

  材料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1月2日、根据罗斯福的建议成立了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部,美国的史迪威任统帅部参谋长……

  在军事上,1942年6月国民政府与美国在华盛顿签订了租借物资协定,规定美国援助中国武器装备并训练中国军队。

同年,美国派史迪威为首的军事代表团来中国,史迪威除协助蒋介石指挥中国战区的作战外,还统帅中、印、缅战区的美国军队,并负责监督、控制租借物资的分配使用和装备训练中国军队。

美国还同意以陈纳德为队长的美国志愿航空队(飞虎队)来华直接投入对日作战。

史迪威公路(中缅公路)修通启用后,美国运来大量的作战物资,国民党的36个步兵师得到了美械装备。

  在经济上,1942年2月,美国宣布贷款5亿美元给国民政府。

这些贷款超过1941年七次对华贷款总数的两倍。

同时英国也宣布贷款5000万英镑给国民党政府,以供其作战和稳定物价之用。

  在政治上,为了与中国合作抗日,抵制日本散布“盟国内部不平等”的宣传,美英决定放弃在华特权。

1943年2月,中英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签订了新约,5月互换批准书并即日生效。

新约的内容包括废除领事裁判权、驻兵权、租界、海关监督权、通商口岸制度及内河航行权等项。

  在对待中共态度上,美国肯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战斗力,准备同中共进行一定程度合作。

史迪威主张以租借物资中的一部分来装备中共领导下的武装,1944年6月,美国派副总统华莱士以“调谐国共”关系为名来华,建议国共两党取得谅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英对中国人民的抗日采取的是什么样的政策?

(1分)并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英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政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分析其原因及其出发点。

  

  (3)根据材料二,指出美英对华政策客观上产生的积极影响。

  

  22揭露侵华日军罪行反被加罪——东史郎上诉遭终审驳回

  据新华社东京2000年1月21日电,日本最高法院21日再次无理驳回揭露南京大屠杀事件而被反诬损害他人名誉罪的东史郎等人的上诉,并对他判处50万日元的罚款。

东史郎在著作《一名士兵在南京大屠杀中的体验》一书中,揭露了当年侵华日军所犯下的令人发指的罪行,他在其著作中写道:

一名侵华日军头目在南京大屠杀中,将一名中国人装在绑有手榴弹的邮袋中,浇上汽油点燃后扔到水中,在水中爆炸身亡。

如今还活着的这名日军头目称没有此事,反将书的执笔者和出版社负责人等送上法庭。

东京地方法院于1996年4月判处东史郎等人犯有损害他人名誉罪。

东史郎等人不服,上诉至东京高等法院。

但1998年12月被以“书中描述的残酷行为没有客观证据”为由驳回。

东史郎等继续上诉日本最高法院,又遭终审驳回。

  21日晚,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了住在东京的东史郎,这位88岁的日本老兵说,日本侵略中国的铁证如山,是任何人抵赖不掉的。

他表示要为日本的这段罪恶历史作证到底。

分析家认为,这次日本最高法院选择右翼团体将在大阪举行翻案集会前夕宣布东史郎败诉,十分明显:

这是为日本右翼竞选分子抢拉选票的行动。

  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东史郎日记》记录了什么?

它的面世说明了什么?

东史郎再次败诉说明了什么?

  

  

(2)日本参加竞选右翼分子能用侵略罪行作为本钱,你认为日本的国风、官风、民风是怎样的?

你能举例说明近年来日本类似这类事件的事项吗?

  

  (3)针对近年来日本的所作所为,中国人民、亚洲人、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人民应该有怎样的思考与对策?

  

  23毛泽东1937年指出:

“工农民主共和国的口号,过去提出和今天放弃,都是正确的。

”试结合1927—1937年中国革命的实践,简要论述毛泽东上述思想的正确性。

中国共产党策略方针的这种变化体现了哲学中的哪些哲理?

  

  24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的“千秋伟业,民族壮举”,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民族风采——捍卫了正义、和平、进步和光明。

试用史实证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伟大作用和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巨大影响,并说明这一胜利的历史根源。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二抗日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C2D3A4D5B6B7D8A9C10D11C12D13C14C15C16D17A18C19D20A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

  

(1)采取的是两面性政策。

(1分)对中国的抗日表示一定程度的同情和支持,是因为日本妄图灭亡中国,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不但极大地损害英美在华利益,而且还严重威胁着英美在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的殖民统治。

(2分)英美纵容日本侵略,是想借日本帝国主义之手削弱中国的革命力量,并把战争引向苏联,美国还想发战争财。

(2分)

  

(2)由原来的两面性政策改变为积极支持的政策。

(1分)

  原因:

  ①太平洋战争爆发,英美在远东和太平洋的利益成为日本攻击对象,急切需要中国的帮助。

(1分)

  ②英国在东南亚受到日本的重兵攻击,需要中国出兵救援。

(1分)

  ③美国则希望中国有效抗击日军,把日本的主力拖在中国大陆上,以减轻它在太平洋上的压力。

(1分)

  出发点:

都是从自己切身利益出发的。

(1分)

  (3)促使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联成一体。

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的抗日力量;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利于中国的抗日统一战线继续维持和巩固。

(2分)

  22答案:

  

(1)记录了日本侵略者1937年12月在中国的南京大屠杀。

(1分)说明了受日本军国主义毒害的“东史郎”们的人性复归。

(1分)说明日本右翼势力猖獗。

(1分)

  

(2)日本拒不承认在“二战”中的侵略行为。

(1分)例如篡改教科书,否认侵略历史;历届政府官员朝拜“靖国神社”,为战犯招魂。

(2分)

  (3)反击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实施战后审判原则,禁止日本参加国际事务。

(2分)

  23答案:

  

(1)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不久,毛泽东领导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使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它是中共领导的与国民政府对峙的工农民主政权,中国革命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

(3分)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随着民族危机的逐步加重,国内政治局势出现了重大变化,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出现高潮,国民党营垒内部出现分化,中共根据时局的变化,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做出重大让步,最终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为夺取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3分)

  

(2)体现了主次矛盾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

在事物的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主要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2分)

  24答案:

  史实: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人民进行了十四年的反击日本法西斯的斗争:

自1937年“七·七”事变以来,中国人民进行了全民族的八年抗战;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爆发于1939年9月1日。

②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了日本法西斯的力量,粉碎了德日法西斯企图东西夹击苏联的阴谋。

③中国进行了“豫湘桂”大战役,开辟了印缅战场,有力地支援了美国在太平洋战场打击日本的军事行动。

④日本疯狂侵略东南亚地区,中国人民有力地支援了这一地区的抗日斗争,许多爱国华侨与所在国人民一道英勇抗战。

⑤中国政府参与签订《联合国家宣言》。

出席了开罗、波茨坦一系列国际会议。

(5分)

  作用: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战略配合的重要作用。

(2分)

  影响:

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

②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分)

  根源:

①有中国共产党作为台柱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领导。

②有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参战,有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

③有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相互支援。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