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诗词三首第02课时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26248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课 诗词三首第02课时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13课 诗词三首第02课时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13课 诗词三首第02课时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13课 诗词三首第02课时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13课 诗词三首第02课时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13课 诗词三首第02课时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13课 诗词三首第02课时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13课 诗词三首第02课时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13课 诗词三首第02课时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3课 诗词三首第02课时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3课 诗词三首第02课时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docx

《第13课 诗词三首第02课时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 诗词三首第02课时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3课 诗词三首第02课时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docx

第13课诗词三首第02课时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

1.主旨归纳。

《行路难(其一)》:

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艰难仕路的描绘,反映了其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内心强烈的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长期被贬荒凉之地的艰辛,含蓄地表达了对世事沧桑的无限伤感和久遭弃置的愤慨不平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在朋友的关怀下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的坚定信念和乐观心态。

《水调歌头》:

这首词着眼于中秋之月,以月抒怀,其中既有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也有对人们的美好祝愿,更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表现了词人豁达洒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读课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子由:

(2)把酒:

(3)宫阙(què):

(4)归去:

(5)琼楼玉宇:

(6)不胜:

(7)弄清影:

(8)何似:

(9)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

(10)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11)此事:

(12)千里共婵(chán)娟:

 

3.翻译下列诗句。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5)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

(1)子由:

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3.

(1)金杯里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的精美菜肴,价值万钱。

(2)我放下筷子,吃不下,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学@科网

(3)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4)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5)世上行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

(6)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1.《水调歌头》一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

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

两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水调歌头》一词中哪些是实景?

哪些是虚景?

实景:

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虚景:

宫阙、琼楼玉宇。

3.《水调歌头》一词的前三句流露了作者怎样的向往?

诗人发挥了奇特的想象,表达了对天上宫阙的向往。

为什么向往呢?

因为作者政治失意,内心十分激烈矛盾。

4.《水调歌头》一词中“又恐”暗示作者怎样的心情?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但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

诗人为什么想要乘风归去?

想要离开现实,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

但“又恐”,说明他又有所顾虑,未能忘情于现实。

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

5.《水调歌头》一词中“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几句在暗示什么?

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地挂在雕花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这三句写月光的转移。

“转、低”表示夜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

这就过渡到了下面的怀人。

6.《水调歌头》一词中上天为什么说“归去”?

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

上天而说“归去”,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

上片末两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两片之间的过渡句,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7.《水调歌头》一词中作者的内心矛盾有没有得到解脱呢?

解脱了,通过自我安慰。

人事无常,有聚有散,自古如此。

人的悲欢离合也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

既然如此,就不必为此悲伤,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就可以了。

“人不能选择天气,但可以选择心情。

作者由幻想超然物外,到重新认识到现实的美好,认识到现实总有不完美的地方,战胜了自己消极地想要离开现实的念头,表现了作者的乐观、旷达的胸怀。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空吟(______)烂柯(______)侧畔(______)

长精神(______)宫阙(______)琼楼(______)

绮户(______)婵娟(________)

2.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

________

(2)二十三年弃置身弃置:

________

(3)怀旧空吟闻笛赋怀旧:

________吟:

________

(4)暂凭杯酒长精神长:

________

(5)不知天上宫阙宫阙:

________

(6)何似在人间何似:

________

(7)何事长向别时圆何事:

________

4.古诗文默写。

(1)“连宋大陆之行”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顺应了民意,打破了僵局,开启了两岸交流的新纪元,这可以用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来表现,他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哪两句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诗人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5)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表现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对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学常识填空。

(1)苏轼,字______,号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谥号“______”。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______”;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______”,为“______”之一。

(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说“此事古难全”,这里的“此事”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对离苦之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透露出诗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盘珍羞/直万钱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C.直挂云帆/济沧海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诗句的哲理内涵。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词的上片中词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词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______”,一个是“______”,一个是“______”。

4.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1)“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

5.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代写作缘由。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二字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C.“婵娟”本意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精神。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①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

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①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

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书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

此词即作于其间。

6.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有什么作用?

 

7.本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简要概述。

 

【2018年中考海南卷】古诗词阅读。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中小序(小记)交代了这首词创作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词中加点的“此事”指的是:

___________(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

整句话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B.“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C.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

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

D.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

整首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远高深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yínkēpànzhǎngquèqióngqǐchánjuān

【解析】本题是对字音的考查。

注意易错字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书写拼音,不要把拼音写成英语字母。

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这些容易混淆读错。

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等,在学习和识记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分类整理。

本题注意“柯”“长”“阙”“绮”等字的读音。

2.

(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朗读节奏。

一般来说,七言律诗采用“四三”或“二二三”或“二二二一”的方法划分节奏。

具体要依据诗歌的内容来确定。

本题中的几个诗句根据内容和句子的结构特点,更适合采用“四三”的节奏划分。

如:

二十三年/弃置身。

据此作答即可。

学!

科网

3.

(1)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2)贬谪(3)怀念故友吟唱(4)增长,振作(5)宫殿(6)哪里比得上(7)为什么

4.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5)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6)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7)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

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

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

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

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侧畔、赋、凄、暂凭、长”等字词容易写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