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28959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二Word版含答案

模块综合检测卷

(二)

(时间:

60分钟,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据此回答1~2题。

1.区域是(  )

A.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或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B.人为划分的文化区

C.经济活动类型的分布区

D.省、市、镇等行政区域

2.区域具备的特征有(  )

①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②明确的边界 ③一定的区位特征 ④一定的政治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第1题,B、C、D各项所列区域仅仅是区域的一种类型。

第2题,有些区域的边界并不明确,有些区域的政治意义并不明显。

答案:

1.A 2.C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地理环境差异很大。

人类活动也不同。

读图回答3~4题。

3.B所在地区的农业自然景观多呈带状或点状分布,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B.土壤

C.水源D.经济发展水平

4.有关河流①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流①水能资源丰富,其谷地是该区域主要的农业区

B.河流②水量大,流量平稳,因此航运价值较大

C.两河都是外流河,沿岸是主要的农业区,工业发达

D.降水是两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流域内人口稠密,城市密集

解析:

第3题,B地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由于气候干旱,农业在有水源的地方才能发展,属于绿洲农业;绿洲一般分布在山麓的冲积扇或洪积扇上,呈带状或点状。

第4题,河流①是雅鲁藏布江,由于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该河流最后注入印度洋,是一条外流河;雅鲁藏布江谷地海拔较低,热量充足,是青藏高原主要的农业区。

②河流是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该河下游地区在冬季断流,因此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上游。

两河流经地区地形复杂,交通闭塞,经济比较落后。

答案:

3.C 4.A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

读图,回答5~6题。

5.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

A.GPS—RS—GISB.RS—GIS—GPS

C.GIS—RS—GPSD.RS—GPS—GIS

6.“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  )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B.统计城市GDP增长量

C.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D.分析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解析:

第5题,由题干可知,该农业活动首先需要获得农作物的影像资料,应使用遥感技术;再系统分析农田现状,应使用地理信息系统;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应使用全球定位系统。

第6题,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分析公交线路合理布局都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而统计城市GDP增长量与“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无关。

答案:

5.B 6.B

读我国西北地区某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示意图,回答7~8题。

7.该流域最可能发生的生态问题主要是(  )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

C.土地盐碱化D.地面沉降

8.有关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种植业比重在减小

B.气温日较差增大

C.建设用地比重增长幅度最大

D.河流流量增大

解析:

第7题,读图可知,1985~2010年该流域耕地、建设用地比重都在上升,而林地、草地、水体比重在下降,由此可知西北地区植被遭到了破坏,易发生土地荒漠化。

第8题,读图可知,该地区耕地比重在扩大且增长幅度最大,说明种植业比重在增大且增长幅度最大;而林地、草地、水体比重在下降,植被遭到了破坏,这会导致植被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气温日较差增大,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河流流量减小。

答案:

7.A 8.B

下图示意三江源区各流域草地生态系统的土壤侵蚀面积比重变化,读图,完成9~10题。

注:

Ⅰ表示水力侵蚀,Ⅱ表示风力侵蚀,Ⅲ表示冻融+风力侵蚀,Ⅳ表示冻融+水力侵蚀。

9.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侵蚀面积最大的是黄河流域

B.土壤侵蚀面积比重最大的是长江流域

C.各流域均以冻融+水力侵蚀为主

D.各类型侵蚀面积比重均呈上升趋势

10.三江源区各流域侵蚀主体形成的可能原因有(  )

①冻融+水力侵蚀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比重大 ②三江源区冻土的分布面积和冻结深度增大 ③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导致草场退化严重 ④气候变暖使冻土层加速融化

A.③④B.②③

C.①②D.①④

解析:

第9题,由图示信息可知,各流域均以冻融+水力侵蚀为主。

第10题,三江源区各流域冻融+水力侵蚀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比重大;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春季气温回升加快,导致冻土层的融化速度加快,从而导致冻融+水力侵蚀加剧成为三江源区各流域侵蚀主体。

答案:

9.C 10.D

11.下图为热带雨林地区迁移农业土壤肥力的变化过程,关于图中数字含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表示原始森林覆盖下的土壤肥力状况

B.④表示原始森林焚烧后的土壤肥力状况

C.②表示经过几年耕作后土壤肥力急剧下降至最低

D.③表示弃耕后土壤肥力缓慢提高

解析:

迁移农业对雨林造成严重破坏,加速雨林的衰亡和土壤肥力的减退。

图中数字的含义依次是:

①表示原始森林覆盖下的土壤肥力状况,②表示原始森林焚烧后的土壤肥力状况,③表示经过几年耕作后土壤肥力急剧下降至最低,④表示弃耕后土壤肥力缓慢提高。

答案:

A

一般经济理论认为,一个地区资源越丰富,其经济发展速度应该越快。

但是,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由于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资源富集区域出现了产业结构扭曲、资源环境状况恶化等问题。

有学者将此总结为资源诅咒假说。

下图为《中国能源资源诅咒分区示意图》,据此和所学知识回答12~13题。

12.资源诅咒高危区(  )

A.生态环境恶劣,风沙活动强烈

B.自然资源丰富,以初级产业为主

C.依靠资源深加工技术,收入高

D.边境贸易吸引大量外商的投资

13.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  )

A.山西省应以煤炭资源为基础,谋求全方位多元发展

B.上海应主要引进西部资源,带动西部经济发展

C.广东将高科技企业向新疆转移,促进其产业升级

D.青海省应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建立完整工业体系

解析:

第12题,资源诅咒高危区主要位于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以初级产业为主。

第13题,山西煤炭丰富,一方面应发挥资源优势,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答案:

12.B 13.A

黄河上游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水能资源丰富,被誉为我国水电建设中的“富矿”。

读图回答14~15题。

黄河上游的水电开发

14.该河段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海拔高 ②河流流量大 ③水位季节变化大 ④河流落差大 ⑤水库移民较少

A.②④B.①②

C.③④D.④⑤

15.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有(  )

①减轻旱涝灾害威胁 ②增加年径流量 ③改善枯水期水质 ④提高地下水水位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解析:

第14题,该河段落差大,水能丰富。

第15题,上游的梯级开发可以有效防治下游的旱涝灾害,改善河流枯水期的水质。

答案:

14.A 15.D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16~17题。

16.关于图示地区自然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

甲>乙>丙

B.降水:

甲<丙<乙

C.河流水位季节变化不大

D.植被东西变化明显

17.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周期长是农作物品质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B.旱涝频发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C.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

D.山地多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解析:

第16题,从图中可知,气温甲<乙,故A错;降水丙>乙>甲,故B错;该地河流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故C错;甲区植被东西差异明显,故D正确。

第17题,本区农作物生长周期长,农作物品质好。

答案:

16.D 17.A

目前,我国东、南、西、北都有了自己的“特区”,出现了老“特区”与新“特区”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读下图,完成18~19题。

18.促使深圳迅速崛起的主要因素是(  )

A.大力推进工业化B.改革开放的政策

C.大量的外来民工D.香港的产业转移

19.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新“特区”,适宜重点发展(  )

A.现代服务业与物流业

B.都市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

C.原材料加工业和能源工业

D.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解析:

第18题,深圳是我国率先实行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政策优惠有利于其发挥自身优势,率先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

第19题,上海、天津是我国经济发达、技术先进,且原材料、燃料短缺的地区,应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的制造业,形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答案:

18.B 19.D

下图为广东省城市体系演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20~22题。

20.a、b、c三图,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a—b—cB.b—c—a

C.c—a—bD.b—a—c

21.该城市体系的中心城市是(  )

A.广州B.香港

C.深圳D.澳门

22.从上图可直接读出的反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现象是(  )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 ③城市数量增多 ④城市空间规模扩大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第20题,一个城市体系中城市总是从小到大、从少到多发展的,由图中城市数量和规模的演变可知D正确。

第21题,根据图中城市规模大小可判断出广州是该区域的中心城市。

第22题,图中反映出城市数量增多,城市空间规模扩大;没有直接体现城市人口增加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

答案:

20.D 21.A 22.B

川气东送是我国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

干线起于四川东部的达州,止于上海,途经重庆、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等地。

读图,回答23~24题。

23.下列因素中,属于川气东送管道走向所考虑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A.地形B.交通运输

C.城市分布D.工业基础

24.我国实施川气东送的原因是(  )

A.东部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能源供大于求

B.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供不应求

C.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重点仍在东部

D.调整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

解析:

第23题,输气管道走向考虑的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是满足沿线城市对天然气的需求。

第24题,目前我国油气开发重点已转移到西部地区,川气东送工程主要是为了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缺状况。

答案:

23.C 24.B

读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回答25~26题。

25.珠江三角洲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

B.环境污染严重

C.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D.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26.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  )

A.科技发达

B.交通便利

C.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相对低廉,资源丰富

D.第三产业发达

解析:

第25题,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原因主要包括生产成本提高、环境污染严重、市场狭小、城市化及工业化问题突出等,排除A、B、C三项,D项符合题意。

第26题,接受产业转移的地区为周边地区,具有资源丰富,土地、劳动力廉价等优势,但经济水平较低,第三产业、科技发展水平较低,故只有C项正确。

答案:

25.D 26.C

2014年12月12日,备受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现通水,27日到达北京,为北京“解渴”。

结合下面“南水北调路线示意图”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完成27~28题。

27.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线工程从杭州取水,沿大运河输水到北京

B.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取水,水位较高,可自流输水

C.西线调水路线最短,工程量最小,是经济有效的调水方案

D.南水北调工程全都完工后,长江水将大部分调往北方地区

28.关于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黄河含沙量太大,不能用于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B.华北平原供水紧张,长江流域水源富余

C.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重心将向北方转移

D.为了减少长江的洪涝灾害

解析:

南水北调东线从扬州取水,中线优势是可自流输水,西线穿越地区地形高峻,工程难度大;南水北调只是将部分长江水调往北方。

南水北调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南方水资源蕴藏量与消费量存在区域矛盾。

答案:

27.B 28.B

读图,回答29~30题。

29.Z国和Y国之间的贸易额快速增长,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Y国对Z国出口到该国的产品中50%的项目关税降到0.5%。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Y国出口大量汽车、电器等高档产品到Z国

B.Z国的服装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向Y国进行产业转移

C.Y国的政策不利于外国公司产品进口

D.Z国的企业纷纷将产品研发中心迁往Y国以降低生产成本

30.Z国企业向海外产业转移的原因是(  )

A.Z国劳动密集型企业海外转移的目的地是海外发达国家,原因是市场广阔

B.Z国劳动密集型企业海外转移的目的地是海外欠发达地区,原因是劳动力丰富以及市场广阔

C.Z国知识密集型企业海外转移的目的地是海外欠发达地区,原因是技术力量强

D.Z国资金密集型企业海外转移的目的地是海外发达国家,原因是资金雄厚

解析:

据图可知,Z为中国,Y为越南。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而越南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劳动力价格低,因此可将中国服装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越南转移,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但目前中国新兴产业还远不及发达国家,在国际上仍处于落后地位,因此不可能将汽车、电器等高档产品及产品研发中心迁往他国。

答案:

29.B 30.B

二、综合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一 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性河流,被称为“东方多瑙河”。

在我国的河段叫澜沧江,下游叫湄公河。

澜沧江上中游河道穿行在横断山脉间,河流深切,形成两岸高山对峙,坡陡险峻V形峡谷。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源十分丰富,是一个有待开发的资源宝库。

材料二 澜沧江流域示意图。

(1)图示区域水能资源十分丰富,简述其原因。

(6分)

(2)澜沧江流域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试简述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6分)

(3)澜沧江流域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开发,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其开发方向。

(4分)

(4)澜沧江流域在综合开发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4分)

解析:

(1)题,河流的水能可从河流落差和径流量两方面分析回答。

(2)题,结合澜沧江流域的交通、经济、资金及人口素质等方面回答。

第(3)题,结合澜沧江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优势,因地制宜的开发利用。

水能丰富,可进行梯级开发;与东南亚为邻,可发展边境贸易;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

第(4)题,澜沧江流域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因此开发过程中要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因此开发过程中注意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另外与东南亚为邻,要注意加强国际合作。

答案:

(1)河流众多,河流的流量大;地形起伏明显,河流落差大。

(2)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资金缺乏;人口受教育水平低。

(任答两点即可)

(3)对澜沧江丰富的水能资源进行梯级开发;发展航运,实现我国西南与东南亚国家间的陆水联运;开展与邻国的边境贸易、转口贸易;促进西双版纳热带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

(任答两点即可)

(4)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流域(国际)合作,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任答两点即可)

32.阅读图甲、图乙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麻涌镇地处珠江入海口、广州市与东莞市的交界处,以麻涌为中心,一小时即可到达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市。

麻涌人口约11万,其中外来人口3万多。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麻涌镇依托港口优势,引进外资企业近200家,经济建设取得飞速发展。

目前,东莞20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能够开发利用的所剩不多;东莞的1200万人口中有1000多万是流动人口,社会管理难度很大;东莞工业的产值很高,但污染也很严重。

(1)简述麻涌建设外向型工业新城的优势条件。

(6分)

(2)简述大量人口流入东莞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8分)

(3)简述东莞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6分)

解析:

(1)题,从优越的位置、便利的交通、丰富的劳动力等方面分析。

(2)题,大量人口流入东莞,为东莞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促进了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第(3)题,从材料中可知在东莞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有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社会管理难度很大等。

答案:

(1)麻涌位于珠江口,便于产品出口;有城际轻轨、高速公路、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区际协作或区际联系条件好;劳动力资源丰富。

(2)①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②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③推动当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④促进区域间文化交流。

(3)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城市用地紧张;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