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申论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235175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申论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教育申论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教育申论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教育申论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教育申论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教育申论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教育申论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教育申论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教育申论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教育申论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教育申论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教育申论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教育申论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教育申论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教育申论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教育申论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教育申论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教育申论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教育申论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教育申论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申论题.docx

《教育申论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申论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申论题.docx

教育申论题

二、教育申论题

△就课程结构而言,学校课程包含那些?

教师应如何运用?

(一)显著课程──或称形式课程,提指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指引、学校目标之内容。

(二)理想课程──是正式课程的基础,亦即影响正式课程的传统、文化、哲学。

(三)潜在课程──是内隐课程,指学校文化、价值气氛、组织结构、典章制度、典礼仪式……等,对学生具有潜在默化功效。

(四)隐藏课程──或称空白课程,是不教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方法、价值,基于某些原因把它隐藏起来成为空白的。

  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具有教育哲学的概念,参考显著课程,作为达成教学目标的基础,同时更应重视潜在课程对学生的潜移默化,而发挥身教、言教、境教、判教的教育功能。

同时学生的学习是无所不在的,多视察学生对隐藏课程的反应,而适时加以引导,才能设计为整体的课程。

△古德拉(Goodlad)认为课程层次包括那些?

教师应如何运用?

(一)理想课程──是正式课程的基础,亦即影响正式课程发展的教育哲学概念或政治、文化、历史背景等。

(二)正式课程──指课程标准、课程网要、教科书、教学指引,提供教学参考之教学版本。

(三)知觉课程──指教师对正式课程的论释、理解,而形成自己对课程的觉知。

(四)运作课程──指教师在教学时实际的运作,包括概念的解释、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量之运用。

(五)经验课程──指学生在教室或学校中透过各种学习所获得的实际经验,成为日后学习的基础。

  教师教学时,除了具备课程的哲学概念外,应了解钻研体会正式课程所提供的讯息及教学目标,转换成课程设计,并运用多元的教学策略与评堂方式使学生获得更具体丰硕的教学经验,以减少与实际课程目标之落差。

(参考黄政杰、张嘉育,民87,教师天地93期,页6~10。

△就课程发展层次而言,可分为那些层次?

并分析对教学之影响。

一、课程发展次

  传统的课程皆由国家制定,教师照本宣科,逐到近几年来教育改革,强调教师松绑,教科为开放,教师专业自主,课程发展型态有了改变,大致可分为四种层次:

(一)国家本位课程发展──课程发展是属全国性的,由中央课程委员会考虑全国的共同需要,进行课程规画,再推广到全国各地,如各级学校课程标准。

(二)地方本位课程发展──以地方的共同需要为设计焦点,满足地方特定的教育需求,发展地方特色。

如县市乡土教材之发展。

(三)学校本位课程发展──透过学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考虑学校的主客观条件、教师专长、学生需求、家长期望等因素从事符合学较反学生个别需求的课程设计,发挥学校办学特色。

(四)教室本位课程发展──针对教室与学生的不同特质与需求,整合教室内外各种教育资源,设计课程提供学生学习的一种基层课程发展模式。

二、对教学影响之分析

(一)国家本位课程及地方本位课程,极具「中央一边陲模式」之色彩,主要呈以全国或各地方的共同教育目标与需求为依归,形成课程僵化现象,较无法适应不同地区或城乡的差异性,教师只能照本宣科,无法发挥专业自主权,影响教学成效。

(二)学校本位课程及教室本位课程,较能因应个别教学或教室的教学目标与需求,透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将正式课程转换为实际运作课程,使学生从而获得实际经验,较能发挥教师专业自主能力,也较贴近学生学习需求,提升学习兴与教学成效。

(三)教育松绑后,权力下放,着重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教师仍需以国家、社会、地方教育目标与教育范围为蓝本,配合学校的发展目标,掌握社会的脉动,适时融入生活情境中的议题,安排有利的教学情境,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展现专业判断、专业伦理、专业自律与专业责任,如此教室本位课程才能落实。

△何谓STS教学?

试说明其课程设计理念及教学目标为何?

一、STS教学的意义?

  STS结合科学、科技与社会的一种教学模式,源于1990年美国国家科学教师协会(NSTA)所提出,目前不仅成为美国科学教育的一大主流,各国也抓起跟进的风潮。

(魏明通,民83)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教学模式?

  旨在让学生了解科学与科技的发展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因此教师可利用小区所发生的社会议题为主题,以学生为中心运用科际整合方式做课程设计,如垃圾处理或河川污染问题,让学生透过数据搜集、小区调查、访问或讨论……等。

引发对小区问题的关心,并了解科技与社会之关联进而培养学生价值判断与解樊问题的能力。

三、STS之教学目标?

  加以下课程设计的理念,可知其教学目标;(Yager.Roy,1994)

1.让学生能利用科学知识来改善其生活,并能适应日益科技化的世界。

2.使学生能有效地处理科技与社会的问题。

3.规范出学生能明智地处理,STS相关问题所需之基本知识。

4.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在STS领域中的相关行业。

  近年来政府逐渐对生活科技重视,目的在培养学生科技素养能力,尤其九年一贯课程中,自然与生活科技领域,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科技与信息,主动探索与研究,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STS教学颇值得推展。

△编制一份好的测验必须具备那些特性?

(参考林清山译,教育心理学-认知取向,民89,页459-461。

一、效度:

测验要能测量出所要测量的。

包括表面效度、预测效度、建构效度。

二、信度:

测验要能够为同一位学生提供前后一致的测验结果。

三、客观性:

对每一个学生的测验实施和评分都都应该是相同的。

四、标准化(可参照性):

测验的分数要能被转换成一个数字,可用来告诉学生地在团体中所站的地位。

(参考吴宗立,民90,学校教育的教学与辅导策略,页151-159。

△何谓CIPP评鉴模式?

  CIPP评鉴模式分为四大部份:

(一)背景评鉴(Contexteraluation)

  其目的在确认受评对象的优缺点,审视欲评鉴者的有关资料,并提供改进的方向。

(二)输入评鉴(Inputevaluation)

  其目的在为一个方案开处方,审度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以产生其所需的改变。

(三)过程评鉴(Processevaluation)

  对实施中的计划做连续不断的查核了解方案的进度状况,同时对管理人员提供回馈,随时给予必要指导,以便修正计划。

(四)成果评鉴(Productevaluation)

  其目的在测量、解释以及判断一个方案的成就,评鉴其结果与目标间的差异情形。

  CIPP评鉴模式可用于校务评鉴、课程评鉴、项目评鉴,教师若能运用于教学历程中,将有助于教学的成就。

(训导)

△何谓法治生活化,生活法治化?

试申其义?

  无民主的法治是空的,无法治的民主是盲的,因此法治教育素养应是民主国家人民所应具备的。

实施法治教育应以活泼有趣的方式,融入生活中寓教于乐,才能发挥教育效果。

因此法治生活化,生活法治化,应具有下列含义:

(一)法治教育应与生活相结合──依儿童身心发展阶段,提供适性教材或媒体信息,机会教育,融入生活中学习。

(二)法治教育是终身学习的──能主动,内化于心中,转化为行动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习惯。

(三)法治素养是人人必备──包含认知、情意、技能,使法治观念能充分落实于国人生活中、言行中,而能知法、守法、执法、崇法,以建立和谐的社会。

△训导与辅导有何不同?

试就实施方法与工作内涵作分析,二者如何调和?

训导与辅导同具有导正学生行为,积极向上,向善之教育目标,然在实施方法与工作内涵略有不同分析如下:

一、实施方法

训导措施辅导措施

1.注重团体规范注重个性适应

2.注重外在行为要求注重潜能发展

3.属消极的管理属积极的辅导

4.较权威式较民主式

5.注重他律注重自律

6.要求立即式改变注重渐进式的潜移默化

7.适合大团体适合小团体

二、工作内涵

(一)训导方面──注重生活教育、法治教育、暴力防制、紧急及危机事件处理,校园安全防患与管理、小区互动、社团活动、卫生教育、体育活动……等。

(二)辅导方面──注重两性教育、生涯辅导、压力舒解、情绪管理、亲职教育、教师辅导技巧、特殊儿童辅导等与转介……等。

三、两者调和之道

  教育部为培养教师具有教训辅整理与能力,有效结合小区资源,提升教学与训辅成效,乃于87.8.21配合教改政策,颁布建立学生教学、训导、辅导三合一整合实验方案辅导新体制,因此今后教学、训导、辅导等必须相互结合,建立最佳互动模式。

然而在训辅实施过程中何者为先,何者为后,需视及行为而定,训导人员需具备辅导理念,辅导工作仍需有训导人员做后盾,如此理念相同,工作相互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教育功效。

△环保教育是人人应有之共识,学校如何落实?

  环保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从小培养学生能知福惜福,节约能源建立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实施垃圾减量,低污染资源再利用,以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愉悦身心健康。

具体之实施策略如下:

1.成立环保推行委员会建立共识──校长担任主任委员,训导主任为执行秘书。

2.拟订推动环保工作计划,做为实施的依据──如垃圾分类、减量回收、跳蚤市场……等。

3.设置环境教育中心,提升教学效果──搜集有关资料,做为补充材材,展示教学成果及艺文作品,收观摩之效。

4.拟订相关主题,融入各科教学──配合时令编订教材,运用媒体随机教学。

5.办理相关艺文活动,落实环保工作──如资源回收、跳蚤市场、认养植物、轻声细语、资源再利用、禁用保丽龙及塑料书套、小区服务……等。

6.加强绿化美化发挥境教功能──校园整体规画加强绿化美化,画分清洁责任区,维护校园整洁。

7.注意饮水卫生,污水再利用──换装自来水、自备水壸、不卖饮料、污水浇花……等。

8.提倡绿色消费,自备购物袋──使用环保标章的各类产品,自备购物袋。

9.推展小区教育,唤醒全面共识──学生自我考评,专家莅临指导,组织研究会,购买相关书籍,校外参观……等。

10.加强考核,随时修正检讨──推动认真之师生,予以奖励,并检讨改进,建立档案数据,推动环保教育人人有责,并落实于生活教育中,以结合家庭、学校、小区共同推动建立环保小区。

(特教)

△特殊教育法具有那些精神特色?

  特殊教育法于民国八十六年公布,为特殊教育开启了新的里程碑。

其目的在使身心障碍与资赋优异之国民均有接受适性教育之权利,充分发展身心潜能,培养健全人格增进服务社会能力。

(第一条),该法具有以下精神特色:

(一)教育类别增加──身心障碍12类,资赋优异6类。

(二)扩大教育对象──向下延伸至三岁,向上延伸至高中。

分为学前教育阶段国教育阶段及国民教育阶段后三阶段实施。

(三)重视鉴定安置辅导──鉴定→安置→教学→辅导→鉴定是一种不断循环历程。

(四)零拒绝无障碍──设置无障碍校园环境(物质与心理环境),且不得以身心障碍为由拒绝其入学,保障就学权利。

(五)最少限制环境──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为原则,每年需重新评估及安置之适当性,使其获得最大发展。

(六)重视个别化教育方案(IEP)──邀请学者专家教师及学生家长期共同参与拟订,以适合个别学习的需求。

(七)教育经费的保障──在中央不得低于当年度教育主管预算的百分之三,在地方不得低于百分之五。

(八)运用专业团队合作──集合卫生医疗、教育、社会福利、就业服务等专业共同提供课业学习、生活、就业、转衔等协助。

(九)修业年限弹性──身心障碍者可延长,资赋异者可降低入学年龄或缩短休业年限。

(十)早期疗育──提供身心障碍儿童及早接受疗育之机会。

  以上为特殊教育之精神特色,旨在保障其受教权利。

(依据教育部88.2.3条正发布之资优生降低入学年龄、缩短休业年限及升学办法)

△资优生降低入学年限,缩短修业年限之基本条件为何?

一、降低入学年龄(未足龄提早入学国民小学)。

(一)智能评量之结果,在平圴数正二个标准差以上或百分等级九十七以上。

(二)社会适应行为之评量结果与适龄儿童相当。

二、缩短修业年限

  所谓缩短修业年限,指缩短专长学科学习年限或缩短各该教育阶段规之修业年限,其方式如下:

(一)学科成就测验通过后免修该科课程。

(二)逐科加速。

(三)逐科跳级。

(四)各科同时跳级。

(五)全部学科跳级。

(六)提早选修高一年级以上之课程。

(七)提早选修高一级以上教育阶段之课程。

实施方法:

各级学校对前项各款方式之采用,应针对个别学生,就其超前之学科,逐科评估其学习起点行为及能力。

实施程序:

由其父母或监护人提出申请,并经「特殊教育学生鉴定及就学辅导委员会」鉴定通过者为限。

△试说明教育、辅导、谘商与心理治疗之区别。

一、差异之比较:

教育、辅导、谘商与心理治疗四者同为专业助人的工作,但性质与范畴不同。

(如图示)

(一)教育与辅导──是一种普遍的专业,教师都应具备的知能。

(二)谘商与心理治疗──是个殊化的专业,属精神科医师、临床心理师的范畴。

二、基本理念

(一)辅导教师必先取得教师资格,教师专业优于辅导专业。

(二)辅导观念普及化,谘商人员专业化。

(三)推动认辅制度,加强发展性与预防性之辅导工作,提高行为偏差学生的受教性。

△何谓专业团队合作?

特殊教育强调专业团队的服务,其项目包含那些?

一、专业团队合作的意义

  指由一群具有专业的人员共同组成,共同合作为特殊学生所进行的一种专业服务,其人员包括物理治疗师、职能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心理谘商人员、社会工作人员、医疗服务人员。

二、专业服务项目包括:

1.物理治疗。

2.职能治疗。

3.语言治疗。

4.谘商服务。

5.社会工作服务。

6.医疗服务。

(辅导)

△如果您班上有疑似过动儿,应如何辅导?

  一般人总以为调皮捣蛋、活泼乱跳、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冲动或有攻击性行为就是过动儿,然而若非经医生进行症状判断,我们将无法视为过动儿。

  根据研究显示,过动儿可能是体内化学物质不平衡产生,若班上有疑似过动儿之儿童,应长期做观察记录,并协助家长与小儿科医师讨论,经诊断结果做以下辅导:

(一)非过动儿之辅导方式

1.运用行为改变技术,增强原理,耐心辅导,逐步改变其偏差行为。

2.掌握注动力集中时间,提供最有效学习方法及作业完成份量。

3.运用班上同侪协助,以合作鼓励方式,减少注意力分散。

4.协助寻找友伴,建立良好的同侪互动关系。

5.必要时征询家长义工,协助处理偶发状况。

(二)属过动儿之辅导方式

1.生理层面──必须由医师治疗,严重者需配合药物控制。

2.心理层面──增加同侪互动,建立安全感,减少冲突与暴力。

3.生活层面──运用行为改变技术,加强生活习惯的指导,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4.学习层面──加强个别化教学或补救教学,建立学习信心。

5.亲师合作──提供父母辅导信息和辅导技巧,加强亲师合作。

  总之,班上若有类似过动儿或过动儿,在班级经营或教学上,教师必须格外费心,除了自身之专业辅导外,应善加寻求行政及家长之支持,减少班级运作之困扰,而能正常之教学。

△辅导是学校工作的核心,试述辅导的意义、功能及应有的理念?

一、辅导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建立群己关系。

(二)自我探索,发展自己潜能,促进自我实现。

(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尊重自己也能尊重他人。

(四)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生有涯,知无涯,对挫折感能自我调适。

(五)发展健全达观的人生态度及鉴赏能力的培养。

二、辅导的功能

(一)尊重个体,关怀生命,促进社会和谐。

(二)促进学生生活适应,潜能发展及自我实现。

三、辅导应有的理念

(一)辅导是心灵的灌溉,潜移默化影响深远。

(二)辅导是促进师生互动的良业。

(三)辅导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与义务。

(四)辅导是精致性、时代性、创造性的活动。

(五)辅导是发展性、预防性、治疗性的全人教育。

一、学校辅导工作的内涵包括那些?

  学校辅导工作对象包括学校教职员工、学生家长,就学生部分,其主要工作内涵包括下列四个面向:

(一)生活辅导──指行为偏差者,生活适应困难者,如:

偷窃、暴力、逃家、逃学、帮派、夜游……均属之。

(二)学习辅导──指学生潜能的发展或特殊阶段的辅导,如新生始业辅导、一般课业辅导、升学辅导、特殊需要学生的辅导。

(三)心理辅导──指学生拟情的辅导,能尊重、关怀、包容、接纳及,如情绪困扰、家庭遭变故、性搔扰或性侵害者及社交技巧之辅导。

(四)生涯辅导──对职场生活之认识及自我了解、自我探索、自我发展,如性向测验、生活自理能力、专长技艺之辅导。

  辅导工作应是全员全面的辅导,由全体教职员工、小区家长、小区人士共同参与,而辅导的面向包括生涯、行为、心理、生涯辅导等。

二、针对学生问题的轻重程度,学校辅导工作的层级分为那些?

(一)发展性辅导(初级预防)──属一般预防以全校学生为对象,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如课程安排、教学方法、环境布置等以促进学生充分发展。

(二)预防性辅导(次级预防)──偏重早期发现与矫治,针对有轻微症候或问题倾向的学生提供适切的预防措施,如认辅教师的关怀,补救教学等,以避免问题发生。

(三)治疗性辅导(诊断治疗)──属危机调适,针对有严重困扰或问题的学生,需与专业人员共同拟订辅导策略,必要时可转介事业心理治疗师或安置于治疗性环境(如矫正学校),以协助个案改变行为或观念,而能恢复正常功能,尽早返回原来的生活环境中。

  预防胜于治疗,治本优于治标,平时应加强发展性与预防性之辅导,以降低治疗性之辅导,

△由于社会变迁,中辍生有急遽增加趋势,试分析学生中辍的原因有那些?

中辍生返校应如何辅导?

(一)辍学的原因大致可分为几种:

1.个人因素──智能不足、精神异常、身体残障、意外伤害或重大疾病,学习困扰或学习成就低落……等。

2.家庭因素──家庭经济危机、父母失和、家庭突遭变故、父母管教不当或忽视子女教养、举家躲债、交通不便……等。

3.学校因素──不满学校管教方式、习得无助感、考试压力过大、师生互动不佳、受帮派恐吓、同侪关系不睦……等。

4.社会因素──受不良娱乐场所诱惑、不当传播媒体误导、价值观偏差。

5.其它因素──不明原因失踪或出走、离境(移民、旅游)、结婚……等。

(二)返校后之辅导

1.适当安置──行政应协助做好班级安置,认辅教师编配,使其有回家的感觉。

2.人性关怀──协助解决生活及课业问题,抒解情绪压力。

3.拟情了解──同理心,接纳其行为及想法,建立互信情谊。

4.心理重建──团体辅导或个别谘商,建立信心点燃生命力。

5.行为辅导──运用行为改变技术、消弱增强循序渐进。

6.休闲辅导──鼓励参加社团活动,培养休闲技能,增加人际互动。

7.亲师沟通──争取家人的支持和合作,共同辅导孩子走出阴霾。

8.转介──若行为严重或需要保护者,应寻求转介机构。

  中辍者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问题,应防患于未然。

尤其是对于弱势族群更应积极关怀,对于返校者、行政教师、家长更应携手合作,提供一个重新学习的环境助其发展。

△生命教育的意义为何?

内涵包括那些?

在学校应如何推动?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一)了解生命的缘起与成长历程,而能珍惜自我。

(二)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进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丰富命内涵。

(三)了解与探索自我,建立自信,发展潜能,实现自我。

(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懂得尊重关怀、服务他人。

(五)建立积极达观的人生观,陶冶健全人格,促进全人发展。

1.办理专题讲座,进修、研习,建立教师正确的生命观。

2.研讨生命教育课设计,提升教师课程的认知。

(三)活络教材教法,体验生教育的意义

1.善用影带、儿童剧角色扮演方式让儿童实际体验。

△性侵害防治教育之目标为何?

学校应何实施?

(参考86.2.19教育部颁订及台北县八十六学年度校园性侵害防治教育工作实施计划)

  性侵害防治教育旨在透过教育及倡导,增加学生、教师、家长之认知,而能防患于未然,减少性侵害事件的发生,而能免于恐惧和威胁。

一、实施目标

1.落实学校性教育及性侵害防治教育之实施。

2.防范性侵害事作发生以达零伤害之目标。

3.提供受害人之安置与辅导介入措施。

4.结合小区学校及各行政单位共同防范性侵害工作。

二、具体做法

1.成立性侵害防制小组,进行任务编组。

2.利用机会加强倡导,建立共识。

(每学年至少一小时)

3.加强教师进修增进性侵害防治课程认知。

4.编拟性侵害防治课程。

(学年至少四小时)

5.配合教材融入各科教学(社团、辅导、健教、生伦、社会等学科)。

6.善用教学媒体,如录像带、图片……等,提升学习成效。

7.规画校园环境,减少受害环境因素达到零伤害目标。

8.办理受害学生之安置与辅导,避免二度伤害。

9.受理教职员工性侵害教育之咨询服务,安抚情绪及协助事件处理。

10.办理亲职教育增进家长认知,减少性侵害发生。

11.结合社工、义工、警政成立危机小组,共同防范与处理。

12.办理艺文活动如儿童剧、书法、演讲、漫画等提升倡导效能。

  近来性侵害有急遽增加的趋势,而施害者有时是自己周遭的亲人,因此更应提醒学生有敏感度及危机意识,务期能达到零伤害的目标。

九年一贯(九年一贯已经正式实施,相关题目特别注意!

△九年一贯课程的主要精神为何?

试说明之。

一、以人本关怀为核心,注重个体、社会、自然的整体发展。

1.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潜能,导引身心健全发展。

2.尊重多元文化,关心本土与国际科技与自然的国际情怀。

二、以学习领域,基本能力取代分科课程,知识本位。

1.注重课程衔接与统整,在各学习领域获得完整知识与统整力。

2.运用协同教学合作学习,培养合作、尊重、做事、认知发展各种基本能力。

三、落实学校本位课程发展学校特色。

1.由教师、家长、行政人员共同发展合乎学生学习并兼顾地方文化。

2.保留弹性课程,发展学校及班级特色,发挥教师专业自主权。

四、重视生活教育的经验课程,体验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1.加强环保教育、两性教育、安全教育……以儿童为主体,以生活经验为重点。

2.实施英语教学、信息教育、促进国际交流、培养国际意识。

五、规范授课时数及上课日数,保障学生学习权。

1.降低课时数,提供更多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时间。

2.规定全年上课日数为200天,避免更多假期,剥夺学生学习权。

六、具前瞻性的生涯规画与终身学习。

1.运用信息科技,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态度和能力。

2.结合个体发展、社会文化、自然情境、做自我生涯规画。

(参考教育部公报313期-教育部订定「推动学校人权教育方案」)

△教育部订定「推动学校人权教育方案」的目的何在?

其实施目标为何?

一、实施目的

  人权是人与生俱来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不论其种族、性别、社会阶级皆应享有的权利。

联合国于1948年公布世界人权宣言后,并于1994年经联合国大会决议通过,将1995年至2004年订为「人权教育十年」,以积极推动人权教育,传播人权宣言的理念,让每个人能理解人权的意义,塑造普遍性的人化。

因此,人权己成为世界各国民主化的指标,我国为培养人民尊重人权,落实人权教育于学校,扎根人权理念于生活,乃特订定「推动学校人权教育方案」。

二、实施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