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236792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9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docx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docx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

2008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

基本线索

中国近代史:

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社会性质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点,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

中国现代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以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标志,分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和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以后)两个阶段。

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

以新航路的开辟和文艺复兴为近代史的开端,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为现代史的开端。

专题一列强侵华史(1840—1953)

一、列强侵华史实

列强侵华手段包括军事侵略、政治侵略、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

1、军事侵略----中国近代六次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

1840.6—1842.8,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0—1860.10,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美国发动朝鲜战争(1950—1953)

2、政治侵略------三大不平等条约:

①中英《南京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②中日《马关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有突出特征的条约:

①中俄《爱珲条约》割地最多

③中日《马关条约》最能反映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特点

④《辛丑条约》中国赔款最多《南京条约》: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二十一条》:

灭亡中国的条约。

3、经济侵略

①甲午中日战争以前以商品输出为主

②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以资本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方法:

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设厂。

日本对沦陷区的掠夺:

抢劫银行、滥发纸币、掠夺炼铁资源、掠夺土地、农产品和劳动力。

(抗日战争时期,了解)

4、文化侵略-------通过设立教堂、传播宗教、学校教育、办慈善机构等方式推行殖民主义奴化教育。

(了解)

二、百年巨变的启示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它警醒我们:

落后就要挨打,闭关必然落后。

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才能不断进步,卓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部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抗争史,它告诉我们:

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屈不挠、不畏强暴的民族,御侮自强、救亡图存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动力。

一部中国近代史还是一部探索史,它昭示我们:

反帝反封建必须同时进行,缺一不可;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才能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这一历史性巨变。

专题二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史和近代化问题

一、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抗争与探索史

(一)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1、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2、鸦片战争中,关天培、陈化成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

4、甲午战争中,邓世昌、丁汝昌等英勇杀敌或壮烈殉国。

(二)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和探索

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3、义和团运动(1898—1900)

启示农民阶级由于其阶级的、时代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作为无产阶级最忠实的同盟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地主阶级探索强国之路的主张和实践

1、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始面向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但未能付诸实践。

2、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四)资产阶级的探索和实践

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土壤中产生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甲午战争后,随着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

1、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戊戌变法(1898、6、11—9、2)

2、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辛亥革命(1911)

失败根本原因:

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没有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

3、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

(五)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二、中国近代化(现代化)问题

近代化(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中国的近代化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启动。

(一)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中国的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近代化主要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的近代化(即政治的民主化)开始于维新运动,因此有人说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开始于维新运动。

1、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及对近代化的作用

思想主张

洋务运动——“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维新运动——维新变法(或变法图强;或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或救亡图存)

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或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积极作用

洋务运动——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道路。

维新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中国近代化起步的特点和启示

特点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的变革(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启示①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②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提供支撑;③对外开放、兼收并蓄,国家才能跟上时代步伐;④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⑤科教兴国是现代化的关键;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具体国情做出科学决策。

3、近代化精神

中国近代化过程中体现出的精神是:

探索救亡图存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追求民主的精神。

(二)中国经济近代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1、产生: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影响: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既有革命性,又有妥协性。

2、初步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

影响:

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条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进一步发展:

一战期间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4、日益萎缩: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原因:

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和国内官僚资本的压迫

5、获得新生:

新中国成立初期

原因:

建国初期,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6、进行改造:

1953-1956年

意义:

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此,民族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专题三中国共产党86年历程

一、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

历史

时期

名称

时间及地点

意义或历史作用

党的创建时期

中共一大

1921.7上海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

1922.7上海

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三大

1923广州

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八七会议

1927.8汉口

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

1935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七大

1945延安

为争取搞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

中共八大

1956北京

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北京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此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中共十二大

1982北京

从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中共十三大

1987北京

正确分析了中国国情后,指出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中共十四大

1992北京

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还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中共十五大

1997北京

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为我国在二十一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吹响了号角。

中共“十六大”

2002北京

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军队建设----纪念建军80周年

1.2007年是建军80周年,为庆祝建军80周年,九

(1)班同学举办了一场知识竞赛.请你加入.

(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时期具有时代特点的名称: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中国工农革命军或中国工农红军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八路军和新四军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中国人民解放军 

抗美援朝时期(1950—1953)  中国人民志愿军 

(2)请你列举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胜利的代表性战役各一例

平型关大捷或百团大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任意一个);上甘岭战役。

.

(3)建国后,人民军队又有哪些新发展?

请你谈谈怎样看待科技与国防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陆续研制多种舰艇充实海军,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又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海军扩展为多兵种部队。

解放后,在陆军基础上建成了人民空军,改革开放后,空军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

1957年,我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不断壮大发展,装备多种导弹核武器,筑就现代化国防的钢铁长城。

言之有理即可,如:

在当今世界霸权主义、恐怖主义仍然威胁和平的情况下,我国应大力加强现代化国防力量,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部队。

科技在各国国防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认识和纠正自身的错误,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与近代所有其他政党的不同之处。

1---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出现挫折与失误的认识

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尽管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失误,但是,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

这些成就,成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逐步纠正自身的错误走向成熟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工人运动失败后,认识到中国人民面对的敌人十分强大,单靠工人阶级单枪匹马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必须走联合的道路,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大革命失败后,认识到革命要想成功,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建立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建立革命武装,开展独立的武装斗争;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失利后,认识到俄国的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留了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犯了那些严重的错误?

这些错误是在哪次会议上得到全面纠正的?

有何意义?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3)在纠正上述错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树立起一面新旗帜。

这面旗帜是什么?

在这一旗帜指引下,祖国统一大业有何突破性进展?

邓小平理论;成功的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

(4)20世纪末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严重的挫折,为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历史教训,这一“严重挫折”指什么?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

3-----1949年3月23日上午,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的时候,毛泽东同志说:

“今天是我们进京赶考的日子。

”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50多年的实践证明,在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们党在这场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摘自胡锦涛2002年12月6日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

(1)50多年的时间,我们党在这场考试中取得了哪些成绩?

建立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国民经济、实现港澳回归等。

(2)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是这场考试的继续。

我们党将怎样努力才能交出优异答卷?

政治上: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上: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文化上:

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研、体育、文化、卫生事业。

(3)通过上述问题的回答,你有何启示?

中共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及伟大成就。

我们要热爱党、拥护党的领导。

我们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本领,在中共领导下,为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四、农民、农村、农业“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农”指农业、农民、农村。

农业指促进农业发展;农民指增加农民收入;农村指小城镇建设。

1、简要说明新中国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

----------内容结果

(1)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发展开辟了道路)。

(2)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1978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了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中国共产党在各历史时期的土地(农村)政策

(1)、土地革命时期

(2)、解放战争时期

(3)、建国初期

1950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4)、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政府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运动,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公有制,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依据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由此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960年中央开始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

(6)、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3、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曲折的进程

(1)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2)近代以来,伴随着列强的侵华活动,中国的农村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落后的生产方式受到冲击,商品化程度提高;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农村日益贫困、破败。

(3)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

对此,孙中山、毛泽东分别提出了什么对策?

结果如何?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采用“平均地权”的办法,但未落实;

毛泽东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改革),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使农民得到了土地。

(4)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共第二代领导人,如何成功地指导了划时代地中国农村改革?

在全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使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5)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实行上述政策的相同主旨是什么?

立足国情,发展农业,改善农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

4、针对我国当前解决“三农”问题,提出几点解决建议。

建议: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5.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当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减轻农民负担;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工业支持农业;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保障机制等。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增加农民收入;移风易俗,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视农村教育和医疗,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依法行政;民主管理;保护农村耕地,注重环保等。

6、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启示

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于冲破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体制,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进行改革。

7.对农业合作化的看法。

农业合作化是必要的,但合作必须根据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结合农民的思想认识,循序渐进,追求发展,凭主观搞瞎指挥,势必损害农民的利益和农业生产。

8.对1958年总路线的认识

从主观上讲,它反映了人民普遍的良好愿望,从客观上讲,它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速度,否定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实际上是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作用。

使左倾思想更加膨胀。

9.如何看待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与现实相比,你得到怎么样启示?

这些失误后来成为我党建设社会主义的教训,成为**领导中国人民继续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财富。

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要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0、土地改革的认识

 中国农民两千年来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实现了,只有中国共产党,农民才能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我们要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11、建国后经济建设取得成就及挫折的原因及认识

建国以来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

主要原因是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根本原因是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在新的社会制度下得到发挥。

党的领导干部及群众能及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失误。

建国以来经济工作失误的原因:

对国情认识不清,经济建设缺乏经验且急于求成;理论根源是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否定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违背了实事求是原则;没有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

经验教训:

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来;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成功;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实事求是,注意综合平衡,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改善人民生活;既要反右,又要防“左”,主要是防“左”。

五、十月革命中俄关系

1、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中具有标志性的历史事件

A、有哪两件?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这两国革命的基本模式有什么不同?

(两国取得革命胜利所走的革命道路分别是什么?

俄国:

首先在城市发起暴动,最后夺取政权。

中国:

首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

C、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革命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国情符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取得革命的成功。

D、两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最终的结果是怎么样?

结果:

苏联无法克服僵化的斯大林模式,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根据中国国情,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分)

 E、它给你我们哪些启示?

启示:

①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②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新时代的曙光”出现.材料二: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材料三:

中俄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两国人民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尤其不会忘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俄罗斯人民伸出友谊之手,为中国人民建设新国家提供了多方援助.这种用鲜血和真诚凝结的友谊,牢牢铭记在两国人民心中,成为中俄关系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

——2006年3月21日胡锦涛主席在“俄罗斯年”开幕式上的致辞

⑴材料一中“新时代的曙光”的“新”指什么?

(2分)

“新”指①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以及半殖民地.殖民地人民解放斗争的新时代。

⑵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二中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②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从此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向一个新时期③五四爱国运动时,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中国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越来越多.

⑶材料三中所说的新中国成立之初,俄罗斯人民为中国提供的多方援助是指什么?

有何积极影响?

㈠援助:

是指我国一五期间苏联帮助我国兴建的156个项目

㈡积极影响:

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六、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70周年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西电视台在2007年“五一”黄金周举办了“五一放歌井冈山”活动,用红色经典点燃激情,吸引了几千名选手参赛,红色歌声响彻井冈山,活动最终决选出7名红歌手前往莫斯科参加“红场唱红歌”的活动。

材料二:

莫斯科红场是俄罗斯著名的建筑物,是俄罗斯的精神家园。

为纪念十月革命和卫国战争胜利,苏联每年都在红场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

2007年5月9日,俄罗斯在首都莫斯科红场举行阅兵式。

请回答:

 

(1)2007年是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多少周年?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有什么意义?

(2分)

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70周年;意义:

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2)江西电视台在2007年“五一”黄金周举办了“五一放歌井冈山”活动目的是为了弘扬“井冈山精神”,你心中的井冈山精神是什么?

举办这活动这对今天江西的崛起有何现实意义?

(3分

井冈山精神: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答2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