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5489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docx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专题复习.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docx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2014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一、资产阶级革命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根本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

1640年

1789年7月14日(国庆日)

导火线

苏格兰人民起义

三级会议的召开

开始标志

1640年,查理一世召集议会,筹集军费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领导人

克伦威尔

罗伯斯庇尔、拿破仑

主要战役

纳西比战役

远征俄罗斯、滑铁卢战役

文件

《权利法案》时间:

1689年目的:

限制王权机构:

议会内容:

不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

同时还规定国王既不能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意义:

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人权宣言》内容:

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意义:

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打击了法国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推动了革命的进展。

《法典》(目的是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处死的国王

查理一世

路易十六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新贵族

资产阶级

历史意义

①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②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③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

④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①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

②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③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3、美国独立战争4、美国内战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

美国内战(1861-1865)

原因

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性质:

民族解放战争,资产阶级革命。

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在奴隶制的废存上的矛盾不可调和。

斗争焦点:

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导火线

波士顿倾茶事件

1861年,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标志事件

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

南方军队以此为借口挑起内战。

领导人

华盛顿(大陆军总司令、总统)①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国家民族的独立②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文件

《独立宣言》时间:

1776年7月4日(国庆日)机构:

大陆会议内容:

宣言痛斥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

宣言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意义:

它的发表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美国的诞生。

1787年美国宪法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时间:

1862年9月内容:

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意义:

北方军队获得了雄厚兵源,成为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宅地法》

转折点

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的颁布

结果

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1865年,北方获得胜利。

获胜原因

战争的正义性(根本原因);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国际上的支持(法国)。

历史意义

1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②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

①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②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概括名人事迹:

拿破仑:

①1799年夺取政权。

②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③颁布《法典》巩固资产阶级统治④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评价:

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

华盛顿:

①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国家民族的独立②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评价:

①英勇不屈的斗争毅力,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

②反对终身制世袭制,开创民主之风。

林肯:

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解放了黑人奴隶,为废除奴隶制而献身。

(评价:

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重大贡献,是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5、俄国1861年改革6、日本明治维新

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

日本明治维新

原因

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内忧外患)幕府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目的

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统治。

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时间

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19世纪中后期(1868年)

皇帝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明治天皇

内容

①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②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①政治方面: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方面:

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③社会生活方面:

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性质

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意义

①1861年改革是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这次改革虽然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①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②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③留下大量封建残余,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专题二、扩张与抗争、危机与新政

(一)文艺复兴

1、开始时间:

14世纪前后15、16世纪扩展2、兴起:

意大利3、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

4、实质:

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5、代表人物:

①但丁(意大利):

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

但丁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②达芬奇(意大利):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③莎士比亚(英国):

《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

6、文艺复兴作用:

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的开辟原因:

①经济根源:

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要求扩大国外市场。

②社会根源:

欧洲人追求财富的梦想。

③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④人们相信地圆学说

2、内容

航海家及国籍

资助国家

路线(成就)

迪亚士

葡萄牙

发现好望角

哥伦布(意大利)

西班牙

发现美洲新大陆

达·伽马

葡萄牙

到达印度

麦哲伦(1519-1522)

西班牙

环球航行

3、意义:

①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②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三)

1、新航路开辟后,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和法国等国都走上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道路。

2、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但英国人后来居上,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3、三角贸易的路线:

欧洲----非洲---美洲---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充满了野蛮性与残酷性。

4、三角贸易的影响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奴隶贩子却大发横财,利润高达百分之几百。

很多人发财后回到欧洲,把从黑奴身上赚来的血腥钱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5、18世纪后半期,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

‘(相继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

6、东印度公司负责对印度等亚洲国家的殖民掠夺。

当时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头目是克莱武。

7、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8、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1857-1859;封建王公是起义的领导。

9、章西女王是这次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的杰出女英雄。

她的事迹:

领导印度民族大起义,英勇抗击进犯章西的英国军队。

章西失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誓死不屈,最后壮烈牺牲。

10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意义:

章西女王和印度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11、在拉丁美洲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其他地区基本上都在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之下﹝最广阔﹞。

12、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是受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13、玻利瓦尔的事迹:

1816年以后的十年间,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队,不屈不挠,英勇作战,由北向南,转战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等地,横扫南美大陆上的西班牙军队,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

(四)1、1929~1933经济危机:

首先在美国爆发。

特点:

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影响:

①工人失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劳动人民生活恶化,社会矛盾加深。

②资本家销毁商品,生产受到破坏。

③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

3、美国为对付危机实行罗斯福新政:

时间:

1933年。

4、新政的目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特点、新在哪):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5、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国家工业复兴法》)其他措施:

农业、银行、公共工程

6、新政作用:

①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

②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③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和管理得到加强;⑤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⑥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7、如何应对危机?

①大力发展经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②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③加强政府的执政能力④加强国际间的交往与合作

(五)1、一战后,英国获得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

二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地区分治的决议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建立。

2、1948—1973年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之间发生了四次战争,史称中东战争。

3、中东地区矛盾的原因:

位置、历史、宗教、种族、领土争端、水资源、大国干预。

4、“耶路撒冷”看做“圣城”,

5、巴以冲突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

专题三、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国际工人运动

(一)

事件

时间

影响

英国的宪章运动

政治纲领是《人民宪章》

要求取得普选权

1836—1848年

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马恩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1848年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巴黎公社

五月流血周(5、21-5、28)

1871年

评价: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公社社员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为纪念巴黎公社创作的歌曲《国际歌》欧仁·鲍狄埃词狄盖特曲

(二)

1、1917年3月,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同时存在。

2、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时间:

1917年11月7日领导人:

列宁

3、建立政权名称:

建立了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颁布《土地法令》

4、历史意义:

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③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三)

1、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921年新经济政策:

1922年苏联成立(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2、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

重大成就:

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3、1936年苏联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新宪法的制订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4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背景:

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4、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四点弊端: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④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四)

1、赫鲁晓夫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2、戈尔巴乔夫改革使矛盾激化,“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的解体,1991年底苏联解体,苏联存在69年。

3、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专题四、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1918年)

1、原因: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战前两大军事集团:

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核心国:

德国)

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核心国:

英国)

3、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一名塞尔维亚青年枪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

4、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半岛一战中为民族独立而战的国家是塞尔维亚

5、交战双方:

同盟国与协约国

6、一战爆发的标志:

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7、主要战役:

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被称做凡尔登的绞肉机(战争的残酷性)

索姆河战役(第一次使用坦克、英国)

8、结果:

1918年德国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9、影响: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规模空前,②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死伤3000多万,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1000万。

10、战争性质:

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11、启示(宣传语):

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一)

1、1933年,希特勒上台,标志着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这也是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

2、德国法西斯的暴行:

①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共产党 ②焚毁大量进步书籍③迫害犹太人④制造“水晶之夜”

3、1936年2月,日本军部内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失败,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了起来。

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了。

4、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支持者和集中地-----日本军部

5、三个法西斯轴心国集团:

德国、意大利、日本。

建立法西斯的时间:

意1922年德1933年日1936年

(二)

1、原因:

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②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

③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2、1938年慕尼黑阴谋(德、意、英、法)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最严重的后果是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绥靖政策:

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绥靖政策的影响:

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3、全面爆发的标志: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4、二战规模扩大:

1941年6月莫斯科保卫战,摧毁德国“天下无敌”神话。

(苏德战争爆发)

5、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二战规模逐步扩大的事件有:

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

6、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

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26国)

7、二战转折点:

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也是苏德战场转折点。

8、反攻:

1944年6月(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作用: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对德国形成夹击之势。

9、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三国首脑:

罗斯福(美)、丘吉尔(英)、斯大林(苏)

内容:

①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②同时决定成立联合国。

③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10、柏林战役(苏军攻克柏林):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标志着二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11、二战结束: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二战的亚洲战场结束)

12、影响:

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

也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13、性质: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14、二战胜利的原因:

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②战争的正义性③是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战斗和世界人民的支持。

15二战的战场:

亚洲战场、西欧战场、北非战场、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

16、战争的启示:

①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结盟。

③只有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④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是人类的共同敌人,应防止其势力扩大。

17、如何避免战争?

①要发展经济,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国力(根本)②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遏制霸权主义

③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④各国之间要加强友好合作,才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18、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

莫斯科保卫战——第一次打破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由防御转为进攻,二战的转折点。

攻克柏林——德国投降,二战欧洲战场结束。

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加速了日本的投降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

19、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后的联合行动:

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20、二战中的四次突袭战例

(1)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2)1940年,不列颠之战(德国对英国)

(3)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4)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21、二战中的重大战役:

(1940年敦刻尔克大撤退、1941年6月莫斯科保卫战、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点)、中途岛战役(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的转折点)、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攻克柏林——德国投降,二战欧洲战场结束。

专题五、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特点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社会)

标志

瓦特改良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主要内容

1开始国家:

英国

2开始部门:

棉纺织业

3开始标志: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

④火车机车(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汽船:

美国富尔顿。

火车汽船的动力机---蒸汽机

①耐用碳丝灯泡(美国人爱迪生、发明大王、1300多种)②汽车、内燃机(德国人卡尔本茨)

③汽车飞机动力机---内燃机

④飞机(美国莱特兄弟)1903

⑤电车、电话、电报等

①核心: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克隆技术

特点①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财富的过程.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③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比例不断上升.

作用(影响)

①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②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

③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科技就是生产力,改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交通工具革新对人类的影响:

缩短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距离,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提高了生产和运输的效率,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②并进一步引进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③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视科技、重视人才,发展高科技产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学习外来先进技术和经验。

(联系现实)我们要热爱科学,好好学习,成为一个科技型人才。

专题六、三次世界格局

(一)、政治格局:

一、一战后: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1、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

1919年1月——6月操纵国:

美英法条约:

与德国签订的《凡尔赛和约》

巴黎和会“三巨头”:

克里孟梭(法)、威尔逊(美)、劳合·乔治(英)

2、《凡尔赛和约》内容:

①领土:

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②军事: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以内德国不得设防;③政治:

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独立

④赔款:

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⑤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最能体现分赃性质)

3、巴黎和会性质(实质):

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

4、《凡尔赛和约》中有关中国的内容是什么?

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内容:

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影响: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中国人极大的愤慨,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

5、《凡尔赛和约》与1919—1920年协约国同德国盟国(奥、保、匈、土)的签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

6、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1月国际联盟正式成立。

美国没有加入,所以被英法控制。

7、华盛顿会议召开的目的:

解决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尤其美日矛盾。

时间:

1921—1922年操纵国:

美英日

9、1922年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内容:

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影响:

为美国在中国扩张提供了方便。

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10、华盛顿会议的影响?

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11、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二、二战后:

两极格局(又称“雅尔塔格局”)

1、冷战的原因: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2、冷战的目的:

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冷战的实质:

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3、冷战政策的定义:

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义主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4、冷战开始标志: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杜鲁门主义:

“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

结束标志:

1991年底苏联解体(也是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5、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6、冷战的表现:

美国---政治上: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经济上:

马歇尔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