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版高考语文专题九 名句名篇默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40366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版高考语文专题九 名句名篇默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版高考语文专题九 名句名篇默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版高考语文专题九 名句名篇默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版高考语文专题九 名句名篇默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版高考语文专题九 名句名篇默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山东版高考语文专题九 名句名篇默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山东版高考语文专题九 名句名篇默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山东版高考语文专题九 名句名篇默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山东版高考语文专题九 名句名篇默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山东版高考语文专题九 名句名篇默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山东版高考语文专题九 名句名篇默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山东版高考语文专题九 名句名篇默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山东版高考语文专题九 名句名篇默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山东版高考语文专题九 名句名篇默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山东版高考语文专题九 名句名篇默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山东版高考语文专题九 名句名篇默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版高考语文专题九 名句名篇默写.docx

《山东版高考语文专题九 名句名篇默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版高考语文专题九 名句名篇默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版高考语文专题九 名句名篇默写.docx

山东版高考语文专题九名句名篇默写

专题九 名句名篇默写

挖命题

【考情探究】

考纲要求

要求

5年考情

预测热度

高考试题

题型

考查能力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识记名句名篇

2018课标全国Ⅰ,16

理解型默写填空

识记A

★★★

2017课标全国Ⅱ,16

2017课标全国Ⅲ,15

 

分析解读

  1.课标全国卷在名句名篇默写考查方面的特点。

(1)考查范围基本稳定。

只考《语文课程标准》指定的72篇,其中文言文32篇,诗词曲40首。

(2)考查导向更加明确。

侧重考查具有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的先秦诸子散文和唐宋元诗词曲,意在传承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引导考生重视对古诗文的诵读、书写和应用,以提高人文素养。

(3)命题形式基本稳定:

①重点突出,突出先秦、唐宋作品,突出孔子、李白、杜甫、苏轼等名家名篇名句。

②突出对关键句、字的理解与书写。

③题型稳定,理解型默写。

④分值大致固定在5~6分。

2.课标全国卷名句名篇默写题的命题特点对复习备考的启示。

课标全国卷默写范围明确,复习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化整为零,日积月累,注意整篇背诵和片段突击相结合。

②要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

在复习过程中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理解是根本,默写时要懂得意思;书写时要记准字形,不添字,不漏字,更不能写错别字。

③注意方法,领悟含意,圈点勾画,边诵边写。

如答情境式填空题时,要特别注意题干提示。

【真题典例】

炼技法

【方法集训】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中既指自然环境,又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的句子是“      ,      ”。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古伤怀抒发理想幻灭、人生失意的两句是“      ,      ”。

 

答案 

(1)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3)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琵琶的过程中,声虽“暂歇”,却产生了更好效果的两句是“      ,      ”。

 

(2)《短歌行》中“      ,      ?

      ,      ”几句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失去的日子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

 

答案 

(1)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2)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用听众在演奏结束后的反应和江边自然景色来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效果的句子是“      ,      ”。

 

(2)杜甫在《登高》中抒发漂泊异乡、年老体病的惆怅之情的名句是“       ,       ”。

 

(3)《逍遥游》,庄子用防止手冻裂的药物一例,说明使用它的地方不同,结果也不同的句子是“    ,      ,      ”。

 

答案 

(1)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3)或以封 或不免于洴澼纟光 则所用之异也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用“      ,      ”两句描写雄浑、寥廓而又肃杀、凋零的气象,以此衬托诗人落寞、悲壮的心情。

 

(2)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的句子是“      ,      ”。

 

(3)李白在《行路难》中用“      ,      ”两句来表现自己积极用世,乐观豪迈的心态。

 

答案 

(1)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2)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3)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两句,感慨当年的英雄豪杰们,经过风吹雨打,也成了历史。

 

(2)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亮在夜空中令人不易察觉的缓慢移动的状态。

 

(3)《春江花月夜》中“      ,      ”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不颓废绝望,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答案 

(1)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3)人生代代无究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过专题

【5年高考】

1.(2018课标全国Ⅰ,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论语·为政》中“        ,        ”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

文末所说的“        ”,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        ”,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        ”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答案 

(1)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2)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2.(2018课标全国Ⅱ,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      ”,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      ”,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        ”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      ”。

 

答案 

(1)呼尔而与之 蹴尔而与之 

(2)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 (3)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3.(2018课标全国Ⅲ,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        ”,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        ”。

 

(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        ”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        ”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答案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小楼昨夜又东风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2017课标全国Ⅱ,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

“          ,     ,     !

”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       ,         ”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答案 

(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 

(2)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5.(2017课标全国Ⅲ,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

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    ,       ,    ”的观点。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答案 

(1)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2)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6.(2016课标全国Ⅰ,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        ,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       ,       ”,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

 

答案 

(1)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2)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3)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7.(2016课标全国Ⅱ,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       ,       ”。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     ,     ”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

 

答案 

(1)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2)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3)一肌一容 尽态极妍

8.(2016课标全国Ⅲ,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

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

“        ,       ?

” 

(2)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

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3)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        ”。

 

答案 

(1)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2)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 (3)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9.(2015课标全国Ⅰ,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        ,        。

” 

(2)王维《使至塞上》中“        , ” 

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答案 

(1)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2)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3)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10.(2015课标全国Ⅱ,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       , ”,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杜牧《赤壁》中“       ,       ”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答案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3)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1.(2014课标全国Ⅰ,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       ,       ”。

 

答案 

(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3)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12.(2014课标全国Ⅱ,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          ,          ”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答案 

(1)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2)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3)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13.(2017山东,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论语·述而》中将“君子”与“小人”的心态进行对比的两句是:

“        ,        。

” 

(2)曹操《短歌行》中“        ,          ”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        ”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答案 

(1)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2)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辍) (3)惊涛拍(裂)岸 卷起千堆雪

14.(2016山东,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庄子·逍遥游》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        ,        ”。

 

(2)杜甫《登岳阳楼》颔联“        ,        ”,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千古传诵。

 

(3)李煜《虞美人》词中“        ?

        ”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答案 

(1)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3)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5.(2015山东,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论语》记载的孔子言论中,用星辰作比喻,形象地表述“为政以德”社会效果的句子是“    ,           ”。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风的两句“      ,      ”,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3)杜甫五律《旅夜书怀》的颔联“     ,     ”,描绘的景象雄浑阔大,反衬了作者孤苦漂泊的悲怆心情。

 

答案 

(1)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2)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3)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教师用书专用(16—17)

16.(2015北京,17②、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6分)

(1)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

“       ,       。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 

(2)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也曾写道:

“       ,       。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 

(3)这首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

词中“惟翁醉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和流泉”,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等寄情山水的名句。

 

答案 

(1)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2)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 (3)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7.(2015重庆,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的一句是“       ”。

 

(2)杜牧《阿房宫赋》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     ,     ”。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     ,     ,       ”。

 

答案 

(1)策扶老以流憩 

(2)二川溶溶 流入宫墙 (3)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3年模拟】

A组 2017—2019年模拟·基础题组

1.(2019届邹城期中,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论语·阳货》中的“     ,     ”两句,写出学习《诗经》对于侍奉父母、君主的重要意义。

 

(2)《琵琶行》中,诗人因被贬江州,终年听不到雅乐,朝夜都是“      ”,虽有山歌村笛,却“      ”。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悲叹南宋的耻辱正渐渐地被人们淡忘:

“可堪回首,      ,      。

”让我们看到诗人心中的悲愁雾霭。

 

答案 

(1)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

(2)杜鹃啼血猿哀鸣 呕哑嘲哳难为听

(3)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2.(2019届曲阜一中高三11月阶段性考试,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6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徵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    ,    ”。

 

(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士大夫耻学于师的原因:

“      ,      。

” 

(3)杜甫在《登高》中以诗句“      ,      ”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衰弱的生命顽强抗争的精神。

 

答案 

(1)文武并用 垂拱而治

(2)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3.(2019届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二模,19)名篇名句默写。

(6分)

飞鸟的形象经常出现在中国诗文中,是人们表达情感、寄托怀抱的载体。

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①      ,②      ”,借鸟鸣渲染离情;又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③      ,④      ”,借飞鸟体现明媚春光;再如庄子《逍遥游》用“水击三千里,⑤      ,⑥      ”的大鹏来寄托高远的人生理想。

 

答案 ①杨花落尽子规啼 ②闻道龙标过五溪

③沙鸥翔集 ④锦鳞游泳

⑤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⑥去以六月息者也

4.(2019届宁阳一中阶段性考试,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离骚》的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词精到的两句是“      ,      ”。

 

(2)辛弃疾《破阵子》中“      ,      ”两句,突出表现了军容的雄壮及将士们战斗情绪的高昂。

 

(3)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中“      ,      ”两句,借自然的循环法则自比,表示自己虽辞官,仍关心国家命运。

 

答案 

(1)其文约 其辞微

(2)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3)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5.(2019届肥城泰西中学阶段性检测,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论语·泰伯》中的“      ,      ”两句,表达了有抱负的人要担当大任就应当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思想。

 

(2)“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真手法,白居易《琵琶行》中“      ,      ”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3)《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描绘出曹操军队的军容之盛。

 

答案 

(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2)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3)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6.(2019届淄博一中期中,16)名篇名句默写。

(6分)

(1)《礼运》中,可能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      ,      ”。

 

(2)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

杜甫《登高》中,“      ”写诗人因病戒酒;白居易《琵琶行》中,“      ”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

 

答案 

(1)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2)潦倒新停浊酒杯 往往取酒还独倾 一尊还酹江月

7.(2018沂水一中二模,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         ”两句,生动表现了古代仁人无论身在何处,心中都常存忧民忧君之意。

 

(2)《逍遥游》中庄子说明“逍遥”的最高境界是“       ,       ,     ”,即能够顺应自然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才能够“无所恃”。

 

答案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

8.(2017陕西师大附中二模,16)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      。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用“      ,      ”两句,描写了庆典将近,音乐不断的热闹景象,也反映了当时淳朴的民风。

 

(3)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中的      印证了这句话。

 

答案 

(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2)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3)学不可以已

B组 2017—2019年模拟·提升题组

1.(2019届招远一中月考,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       。

 

(2)李白《蜀道难》中贯穿全诗的主旨的句子是“      ,      ”!

 

(3)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

“       ,       !

” 

(4)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

 

答案 

(1)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2)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2019届菏泽郓城一中月考,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逍遥游》中作者用“       ”来评价列子乘风远行时的状态,而苏轼在《赤壁赋》中则用“       ”的想象来表现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自由漂流的状态。

 

(2)苏轼在《石钟山记》末尾自述他写作此文的原因是“      ,      ,       ”。

 

(3)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古代圣人更加圣明的原因是“       ,       ”。

 

答案 

(1)泠然善也 浩浩乎如虚御

(2)余是以记之 盖叹郦元之简 而笑李渤之陋也

(3)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

3.(2019届烟台二中10月月考,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论语·卫灵公》中提到了“       ,       ”的可贵品质,孔子认为这种不强人所难的品质是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的。

 

(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

古之圣人,“       ”,尚且跟从老师请教疑难;今之众人,“       ”,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耻。

 

(3)我国古典诗词中常用“落日”来表情达意,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       ”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       ”。

 

答案 

(1)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其出人也远矣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3)长河落日圆 长烟落日孤城闭

4.(2019届潍坊期中,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青平案·元夕》中“     ,      ,      ”生动地展现了元宵之夜百乐齐鸣、花灯炫目的景象。

 

(2)荀子在《劝学》中指出木头经过火烤做成车轮后,再被晒干也无法挺直的原因是“       ”,并提示人们“       ”,才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失。

 

(3)看到“       ,       ”的景象,谁能想到此地曾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答案 

(1)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