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工业转型升级及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44439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00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安市工业转型升级及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泰安市工业转型升级及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泰安市工业转型升级及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泰安市工业转型升级及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泰安市工业转型升级及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泰安市工业转型升级及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泰安市工业转型升级及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泰安市工业转型升级及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泰安市工业转型升级及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泰安市工业转型升级及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泰安市工业转型升级及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泰安市工业转型升级及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泰安市工业转型升级及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泰安市工业转型升级及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泰安市工业转型升级及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泰安市工业转型升级及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泰安市工业转型升级及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泰安市工业转型升级及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泰安市工业转型升级及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泰安市工业转型升级及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泰安市工业转型升级及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

《泰安市工业转型升级及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安市工业转型升级及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泰安市工业转型升级及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

泰安市工业转型升级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泰安市工业转型升级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赛迪研究院规划所

泰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图索引

表索引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泰安实现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

工业是泰安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和拉动力量,在新一轮发展中承担着重要历史使命。

必须牢牢把握和用好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加强统筹谋划,整合各类资源,聚焦关键领域,实现重点突破,为建设幸福泰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基础和强大动力。

一、加快泰安工业发展的背景与环境

(一)新科技产业革命孕育突破,制造业发展方式和竞争格局面临深刻变革

1、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成为制造业发展方式变革新趋向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

德国提出“工业4.0”,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旨在把制造业发展方向转到智能制造这个轨道上来。

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转型。

同时,工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激化,绿色低碳发展日益成为各国的共识,低能耗低污染产品显示出强大市场竞争力,节能环保成为快速崛起的新兴产业。

制造业价值链在不断扩展和延伸,研发和服务逐渐成为价值链的核心环节,制造业服务化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图1新科技产业革命推动制造业发展方式深刻变革

2、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

近年来,发达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增长,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力图重塑制造业国际竞争新优势。

美国制定“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德国实施“工业4.0”、英国推出“高价值制造”、法国公布“新工业法国战略”、韩国实施“新增长动力战略”等,制造业可能加速向发达国家回流。

同时,一些新兴国家也纷纷把发展制造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积极承接国际产业及资本转移。

如,印度2014年9月制定了“印度制造”战略,出台一系列吸引外资的重大政策,意图凭借人口数量和成本优势,吸引外资在印度投资设厂。

专栏1各国发展先进产业的重点和方向

美国重点发展先进产业。

2015年2月,布鲁金斯学会发布《美国先进产业》报告,提出重点发展航空航天、医疗设备、卫星通信、科技咨询等50个能够维持美国当前发展和持久繁荣的关键产业。

这些产业是新技术研发、转移和产业化的主要源头,对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韩国打造未来增长动力产业。

2014年6月,韩国朴槿惠政府制定出台《未来增长动力落实计划》,从205项产业中遴选出智能汽车、5G移动通信、智能机器人等13个有望带动韩国经济发展的未来增长动力产业,并在产业结构、发展环境及推进模式方面搭建了具体框架,聚焦研发、市场、人才等产业基础。

法国出台“新工业法国计划”。

2013年9月,启动施行“新工业法国”计划,梳理出34个优先发展的工业领域,总投资35亿欧元,准备用10年时间让法国重振工业强国雄风。

优先领域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涉及环保和新能源,如节能汽车;第二类涉及医疗和健康,如数字医院等;第三类聚焦前沿技术,如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

印度制造战略。

2014年9月,莫迪政府制定了“印度制造”战略,出台一系列吸引外资的重大政策,着力发展纺织服装、工程机械、机电设备、造船、电子信息、汽车、制药等4大类15个行业,意图利用本国的人口数量和成本优势,打造新一代的“世界工厂”。

3、全球正在酝酿形成新的贸易和投资规则

发达国家正在制定制造业国际投资、贸易和服务新规则,力图重构全球制造业生态体系。

如美国积极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其主要意图是试图通过创造一个更高标准的自由贸易新模式,打破WTO框架下的贸易和投资规则。

我国是工业品贸易大国,也是对外投资大国,上述谈判一旦达成,势必将对全球制造业投资和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进而影响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贸易优势,使我国在区域自由贸易格局的演变中被边缘化。

(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工业经济增速、结构和动力发生重大变化

1、我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经历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我国工业也步入了以增速换挡、结构转型和动力转换为特征的新常态。

从增长速度看,随着人们对产品服务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投资的相对饱和,以及外贸出口需求的放缓,我国工业增速已经回落到个位数。

从产业结构看,钢铁、有色、建材等传统产业产能大幅超出需求,市场需求和供给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从发展动力看,要素的规模驱动力不断减弱,必须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着力提升创新能力,通过供给创新激活消费需求,形成新的增长点。

图22008-2014年我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变化情况

2、要素资源环境条件发生重大变化

近年来,能源资源、劳动力、土地等成本快速上升,长期支撑工业发展的要素供给条件发生明显变化。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我国人口总规模将在2030年达到顶峰,约为14.62亿,而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将于2015年前后达到顶峰,之后将逐渐减少。

大量的能源资源消费使得环境恶化逐步加剧,粗放型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

2014年,我国原油进口3.1亿吨,占国内消费量的60%,铁矿石进口9.3亿吨,占国际贸易量的75%左右。

随着要素条件出现新变化,出于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的考虑,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步伐明显加快,机器和技术替代劳动力的现象变得更加普遍,企业提质增效的努力持续加大。

图3我国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变动情况

3、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工业发展新活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着力为企业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陆续取消和调整多批行政审批事项,持续简化审批手续和环节。

长远来看,政府主导性投资将进一步受到限制,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收紧,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制定和实施更加严格,财政补贴等传统投资模式改革正在有序推进。

在向市场、社会放权,减少干预微观事务干预的同时,积极改善宏观管理,加强政府服务能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市场化经营的良好环境。

(三)泰安工业发展迎来新机遇,步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1、多重战略机遇叠加为泰安工业跨越式发展带来重大契机

近期,国家启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国家战略,对重点领域发展做出了整体谋划。

山东省作出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的重大决策部署,并提出打造“德州-枣庄产业创新走廊”的战略构想,对全省产业发展做出了统筹部署。

在新一轮发展中,泰安区位优势突出、工业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特别是输变电设备、无机非金属材料、煤矿机械等产业优势极为突出,在承接产业转移、跨区域产业合作、加快转型升级等方面迎来重大机遇。

专栏2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十大重点领域

新一代信息技术:

通过设立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等方式,支持集成电路、通信设备、智能工业核心信息技术设备、操作系统和工业软件等自给化率提升。

高档数控机床及机器人:

通过设立标准体系、服务平台、重要领域支持国产等手段,提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的可靠性和国内市场化占有率等。

航空航天装备:

通过军民结合、低空空域改革、加强联合开发等方式,突破航空发动机、大型客机研制技术,提升设备及系统的自主保障能力,完善卫星应用产业链。

海工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通过重大装备产业联盟、国际化等方式,实现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自主设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大幅提升。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通过知识产品和标准体系建设、创新平台等服务平台建设等,动车组、重载及快速货运列车、城市轨道交通等主导国际,走向世界。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通过补贴、配套体系建设、设立传统汽车能耗指标等,推动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节能汽车等突破核心技术和产业化。

电力装备:

通过强基、培育大企业和专精特企业集群、“一路一带”、发展智能电网等途径,促使输配电成套装备、可再生能源装备等技术水平、自给率和出口比重等大幅提升。

新材料:

通过建立产业联合创新中心、检测服务平台和认定体系、保险政策等,促进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材料、核心工艺与专用设备等保障能力大幅提高,产业化顺利推进,制造业重点领域材料制约问题基本解决。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通过产学研合作、分区域分领域国产设备应用示范等,加快专利到期药仿制上市、新产品研发,提升国产医疗器械国内占有率。

2、泰安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内生需求日益迫切

近年来,泰安工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部分行业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和较为完善的配套体系,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但与工业强市相比,产业层次不高、发展后劲不足、龙头企业不多、创新能力不强、两化融合不深、效率和效益亟待提升等问题较为突出。

未来十年,是全面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打造经济升级版的关键时期。

必须紧紧抓住当前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机遇,进一步破除制约产业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着力打造泰安工业经济“升级版”。

二、泰安工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发展现状

1、工业总体实力不断增强

规模实力逐步提升,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7115.11亿元,约是2005年的7.1倍;经济效益平稳增长,2014年累计实现利润464.44亿元,同比增长3.64%。

全员劳动生产率约31.5万元/人,约是2005年全员劳动生产率的3.5倍。

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形成,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等一批优势产业的行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图42005年以来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变化情况

图52005年以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变化情况

2、产业结构调整步速加快

高新技术产业形成较大规模,2014年泰安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03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42.7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5.60%。

淘汰落后产能取得积极进展,完成淘汰焦化产能60万吨,水泥落后产能41万吨。

产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培育发展了泰开电气、鲁能泰山电力设备、泰山玻纤、蓝景膜、鲁普耐特等一批骨干企业,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

图6战略性新兴产业构成情况

3、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创新资源不断聚集,拥有大专院校10所,各类科技研发机构50余所,专业技术人员20万人。

全市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从2005年的1.1%提高到2014年的2.3%。

创新成果较为丰硕,2010年以来,全市462个科技项目列入国家、省科技计划,获支持资金4.13亿元,科技项目立项数量、层次和资金均实现逐年递增;共获得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251项(其中国家科技奖励14项),保持全省前列,康平纳集团“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我市企业首次作为项目主持单位获此大奖,实现历史性突破;蓝光软件有限公司“面向数字化采矿软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岱银集团“交捻竹节纱”发明专利项目获得中国专利金奖;华鲁锻压“大型数控船用卷板机”达到世界最大规格,填补国内空白;力博重工“大矿山复杂地形长距离大运力带式输送系统关键技术”有效提高了复杂地形下的运输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产学研合作取得积极成效,深化了与大院大所的合作,分别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浙江大学、东华大学、武汉理工、西安交大等高校院所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和合作备忘录;华中科技大学泰山技术转移中心、上海大学泰安技术转移中心的共建工作正在扎实推进。

2014年举办了“武汉—泰安”、“山东大学—泰安”、“上海大学—泰安”等校地科技合作对接交流活动。

 

图72011年以来泰安R&D投入变化情况

图82014年专利受理数和授权数及其在全省排名

4、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逐步深入

企业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超过55%的规模以上企业构建了企业局域网,超过60%的规模以上企业设立了信息中心或专职信息管理职位,48%的规模以上企业实施了网络营销;山东泰邦生物、泰开集团、明佳科技等企业在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电子商务、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等领域应用不断深化。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2014年互联网上网用户231.8万户,增长9%。

信息化已经成为园区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很多工业园区都建立了门户网站,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图9两化融合工作体系建设情况

5、工业节能减排降取得积极成效

工业节能示范项目深入推进,2014年启动实施省级节能产业化和技改重点项目6个,市级节能示范项目19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3个,工业绿动力计划示范项目2个,项目全部竣工后年可实现技改节能量近10万吨标准煤,社会节能量50余万吨标准煤。

工业节能节水效果显著,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4%。

表12011年以来泰安市工业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情况

 

污染物排放削减比率(%)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化学需氧量

0.38

1.94

3.63

9.81

氨氮

0.1

0.54

4.12

5.36

二氧化硫

4.18

5.54

11.57

5.6

氮氧化物

0.83

1.68

6.39

11.89

6、工业集聚发展态势初步彰显

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1家,省级高新技术园区6家,全市约有70%-80%的工业企业集中布局在各类园区。

形成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形成了输变电装备、汽车零配件、钢球等36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园区软硬件环境不断改善,配套设施逐步健全,投融资环境不断完善,“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招商模式和服务模式初步形成。

(二)存在问题

1、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依然艰巨

总体上看,泰安市工业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山东省平均水平,与青岛、济南、烟台等城市相比差距更大。

工业发展仍以传统产业为主,比重高达64%,新兴产业比重仅占36%,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2014年,规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仅相当于传统产业产值的三分之一。

2、产业链条及产业配套亟待完善

具有较强行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明显偏少,为龙头骨干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和关联辅助企业发育不足。

如,在盐化工领域产业链条短,产品单一,精细化工产品开发不足;又如,汽车产业目前主要集中生产一些低端产品,研发设计、关键零部件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

表2泰安与有关城市名牌企业数量对比

名称

中国500强企业数

山东省名牌企业数

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数

青岛市

2

69

5

烟台市

2

59

3

济南市

4

39

0

济宁市

1

29

4

泰安市

0

27

0

临沂市

1

24

4

3、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尚未形成

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不强,多数工业企业缺乏原创技术和核心知识产权,主要依靠引进技术、装备和生产线从事加工组装生产,自主研发创新的内在动力不足。

创新服务机构发展滞后,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150家,其中国家级技术中心5家,仅占全省的3.57%,远远落后于青岛、济南、烟台等城市。

区域创新体系不健全,企业研发投入能力不足,投融资、人才等要素支撑服务不够,多主体共同参与、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的发展局面尚未形成。

表3泰安与有关城市创新指标对比

名称

创新平台

国家技术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中心

泰安

150

5

1

青岛

175

27

0

济南

21

2

烟台

18

0

4、产业雷同问题较为突出

从区县之间看,普遍存在发展定位模糊、主导产业选择雷同的现象,如不少区县均将机械、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确定为主导产业,不但难以打造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还导致同质化竞争、功能混乱、聚而不群的问题。

从园区内部看,由于缺少产业和空间规划,入园企业关联度小,企业缺乏上下游配套,甚至一些规模小、档次低、技术落后的企业占用了大量资源,不仅投入产出效率偏低,还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

表4泰安市各县区产业分布

新能源

电子信息

新材料

生物

医药

化工

机械

装备

食品

加工

纺织服装

汽车

输变电

有色

冶金

新型

建材

矿山

高新区

泰山区

岱岳区

新泰市

肥城市

宁阳县

东平县

三、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抓住“一圈一带”等战略实施的重大契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龙”型结构为载体,以创新驱动、智能制造、绿色发展、制造业服务化为导向,通过做优存量、提升增量,着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343”产业体系,逐步改变轻重产业和传统产业的结构,打造“泰安制造”升级版,为建设幸福泰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扩大规模,提升层次。

做大输变电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特色装备等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通过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两化融合、淘汰落后等措施,改造提升纺织、化工等传统产业,加快促进发展方式向注重质量效益、注重技术进步、注重创新驱动和本质安全的内涵式集约发展转变,实现工业发展由粗变精、由低变高。

创新驱动,融合发展。

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创新体系,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同时,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纺织、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融合创新,以智能制造促进全市工业提档升级。

集约高效,绿色低碳。

把节能降耗减排放在产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牢牢树立绿色低碳安全的发展理念,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着力推进化工、纺织等重点工业行业节能降耗减排,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加大产业园区和企业用地整合力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集约化发展。

龙头带动,集群发展。

以优势企业、重大项目和重点产品为龙头,引导同类企业集聚,积极发展上下游关联产业、配套产业和支撑产业,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配套体系。

重点抓好对龙头企业和高端项目的扶持培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优势企业、重大项目的示范作用,带动重点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

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相关支持政策,按照“一圈一带”等战略规划定位,做大做强输变电设备、煤矿机械、汽车及零配件、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

(三)主要目标

总量规模稳步提升。

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4%以上。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到2020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的比重达到40%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75%左右。

产业空间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5%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0%以上,新增5个具有较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

两化融合加快推进。

到2020年,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5%,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ERP普及率达到85%,重点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46%,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的比例超过60%。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到2020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完成国家、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6.5%以上,主要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明显提升。

表5泰安市工业转型升级目标

类别

指标

2020年

工业

规模

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年均7%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年均4%

大型企业(个)

>80

产业

结构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40

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

75

技术

创新

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投入占GDP比重(%)

>2.5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个)

12

两化

融合

重点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

>46

重点行业大中型企业ERP普及率(%)

85

节能减排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96.5

(四)产业选择

选取区位熵、行业影响力、产业基础、市场潜力、国家政策导向等5个方面的指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类产业进行综合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未来5-10年泰安应重点打造“343”产业体系。

具体如下:

——发展壮大3大特色主导产业。

对于输变电装备、汽车及零配件和特色装备等产业,泰安已具备较好基础、产业关联度高,又具备良好发展前景,要围绕“延伸产业链、培育特色集群”这一核心任务,积极引进和发展关联配套产业,做强产业链核心环节,形成特色比较优势,着力打造成为带动当前发展的特色主导产业。

——加快培育4大战略新兴产业。

对于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等产业,泰安具备一定基础,同时又是国家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拥有广阔市场空间和巨大发展潜力,要围绕“夯实产业基础、尽快做大规模”这一核心任务,择机引进培育一批大企业和大项目,积极引导同类产业集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规模效应,着力打造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

——改造提升3大传统优势产业。

对于纺织、化工和绿色食品等产业,是支撑泰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受资源瓶颈约束、环境容量制约和要素成本上升的影响较为突出,要围绕“转型发展、提质增效”这一核心任务,切实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和减排治污,提高先进产能比重,推动实现发展水平和竞争力跃上一个新台阶。

对煤炭、水泥等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按照降成本降消耗、提质量减污染,强管理要效益的原则,更加注重安全生产、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推进产业改造升级。

煤炭产业,围绕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延伸产业链,重点打造煤-化工、煤-建材、煤-电等循环经济产业链,支持煤炭工业转型发展,实现由单一性资源开采向资源深度开发和多元产业高效发展转移。

水泥产业,按照等量或减量置换的原则,控制水泥产量,进一步整合优化产能布局,提高产品品质,改善生产工艺,延伸产业链条,制订政策和标准加快推广高性能混凝土使用,推广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和特种水泥,鼓励高标号水泥生产和使用。

四、推动产业升级的方向和路径

(一)瞄准高端领域,促进输变电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和大型化

1、重点领域和产品:

变压器、配电开关控制设备、电线电缆

变压器。

重点发展非晶合金变压器、自动调容调压配电变压器、高过载能力配电变压器等新型节能配电变压器,超高压、大容量电力变压器,矿用隔爆变压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