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1下语文第7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45265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7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1下语文第7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1下语文第7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1下语文第7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1下语文第7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1下语文第7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1下语文第7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1下语文第7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1下语文第7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1下语文第7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1下语文第7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1下语文第7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1下语文第7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1下语文第7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1下语文第7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1下语文第7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1下语文第7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1下语文第7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1下语文第7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1下语文第7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1下语文第7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1下语文第7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1下语文第7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1下语文第7单元教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1下语文第7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1下语文第7单元教案

15 文具的家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文具的家》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文字活泼,富有童趣,并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

本课教学设计意在从学生兴趣出发,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并进行扩词训练,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感受人物的情感。

教学中创设趣味的学习环境,用“闪电读词”和“闪电出字卡”的游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在课文阅读方面将以“朗读”训练为主,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生字、会读对话、了解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趣味。

借助顺口溜总结整理物品的方法,通过“文具认领会”和“整理书包比赛”鼓励学生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1.谜语导入:

同学们,我们猜两个跟文具有关的谜语,好吗?

请你们在猜到的第一时间,高高举起你们的小手,保持安静,用眼睛告诉我你们知道,能做到吗?

课件出示谜语:

色彩各异像颗糖,擦去字迹不怕脏(橡皮);小小黑人长又黑,爱用木头做衣裳(铅笔)。

(课件出示橡皮、铅笔图像)

2.导学:

我们刚才提到了铅笔、橡皮,它们和格尺、转笔刀等都是我们学习时的好伙伴。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具。

3.认识“文具”: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读课题。

要求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该怎样识记“文具”的“具”。

(2)学生回忆在哪里见过“具”。

如:

商城里的“家具城”,商场超市里标牌上的“玩具”“文具”,书店里的“工具书”等。

教师用大屏幕出示相应的画面。

(3)生齐读课题:

看到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

课堂伊始,以谜语形式导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

将学生熟悉的文字和图片相联系,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检查预习。

(1)教师导问:

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

写的是(  )和(  )之间发生的事。

(  )总丢文具,(  )告诉她文具是有家的,最后(  )知道了文具的家在哪里。

(2)教师课件出示新词:

文具、一次、丢失、仔细、检查、所有、他们、每天。

(3)教师指名领读在书上圈画的生字、新词,教师适时正音。

(4)游戏“闪电读词”:

同桌一齐站起来,老师点哪个词,同桌就开始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5)教师范读:

同学们,解决了生字的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老师先来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注意圈画生字的字音。

(6)学生自由读:

想不想自己读读课文?

我们可以用轻声自由读、同桌合作读、小组轮读等方式来读。

(7)轮流读:

哪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对于举手的同学,对他们的自信和勇气给予充分的肯定。

2.识记生字

(1)游戏“闪电出字卡”。

教师读第1自然段,请同学仔细听。

当老师读到课文里的生字时,看哪个同学反应最快,第一个把字卡举起来。

(2)学生举字卡“丢”。

指名读准字音。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

预设:

生1:

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的。

一撇加一个“去”字,就念“丢”

生2:

我是用想一想的方法记住的。

“去”字就像一个人蹲在那里。

上面的“撇”就像手绢。

我想象小朋友们在玩“丢”手绢。

(4)教师读第2自然段,学生举字卡“找”。

教师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找”字。

预设:

生1:

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找”字。

提手旁加一个“戈”就念”找”。

生2:

我用换一换的方法认识“找”字。

“拍”字右边的“白”换成“戈”就是“找”。

(5)关注“新”的斤字旁和“些”字左上角的“止”。

(6)小组交流识记其他生字。

设计意图:

本环节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通过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轮流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语境中学字。

“闪电出字卡”游戏旨在让学生愉快地巩固生字。

三、写字指导

1.教师课件出示“文”“找”“办”3个要求会写的字,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

2.教师边指导边示范,注意占格位置。

文:

注意最后一笔捺的起笔位置,不要和横相接。

找:

右边的“戈”字,第一笔横向右上倾斜,第二笔斜钩在竖中线上起笔。

办:

教师书空示范,起笔是横折钩,不要和“为”混淆。

3.学生在田字格里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设计意图:

抓住写字的指导重点,有的放矢,加深学生的印象,也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四、总结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1.教师导问: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本节课,你记住了哪些字?

学会了几种识字方法?

你认为你写得最好的字是哪一个?

3.作业: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语文学习强调平实、扎实、不花哨。

所以,课后总体感知内容,以及对识字方法的复习能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这样对识字教学更有帮助。

第二课时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阅读愿望

1.课件展示学生丢弃的文具,引发思考:

这么好的文具,怎么被我们丢掉了呢?

2.师:

文具们可伤心了,怎样把它们送回家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文具的家》。

(板书课题:

文具的家)

设计意图:

用课件展示平时学生不注意丢弃的文具,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平时的浪费,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情境。

二、看图读文,懂得要爱惜文具

1.多媒体课件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

教师指导学生从左往右观察,看谁能说出与图画相符的话。

预设:

生1:

我看到桌面上有乱丢的本子。

生2:

我看到桌面上的书摆放得乱七八糟。

生3:

我看见妈妈惊讶地张开嘴,好像很生气。

生4:

我看见小女孩睁着大眼睛,好像在说“对不起”。

2.教师导学:

同学们能够准确地说出图画上的内容,真了不起。

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

(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示文中第3、4自然段中的语句。

找两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贝贝和妈妈的话。

3.你认为妈妈为什么生气?

预设:

生1:

贝贝是一个粗心的孩子,总把文具弄丢。

生2:

她不爱惜文具,不会整理,不会照管。

生3:

她总这样肯定会影响学习。

(师引导教育:

文具是我们学习上的好帮手,好伙伴,我们应该像对待好朋友一样爱惜它们。

4.妈妈说贝贝天天“丢东西”,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贝贝可能丢过哪些东西?

贝贝“眨着一双大眼睛”,心里在想什么呢?

预设:

生1:

我确实不知道啊!

生2:

我该怎么回答啊?

5.多天真可爱的孩子啊,假如你是贝贝,能不能读出她的感受呢?

6.假如你身边的人也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或者不明白,会眨着大眼睛问什么呢?

7.谁能用“眨着眼睛”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

借助插图,结合生活情境,了解词语意思,同时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爱惜文具的教育。

三、指导写字,巩固识字

1.师导问:

我们都来当写字小能手,在十分钟之内,按老师教的方法,仔细观察“包”“让”“次”“平”的占格,分析字形。

2.小组交流,指生汇报。

重点:

“包”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应先外后内。

示范“平”的书写,上横稍短。

3.同桌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快又准确。

4.词语开花,积累词语。

学生开火车读本课的一个生字并组词。

选择其中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

在教师的指导下互相交流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和笔顺规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生字书写得正确、美观。

四、拓展延伸评价鼓励

1.导学:

刚才小朋友们都明白了要爱护学习用品,每天要进行整理。

下面我们就来举行一个整理书包比赛,看谁能最快、最好地把文具和书本送回家。

2.学生整理书包。

3.评价、表扬、鼓励。

4.师生共同总结爱惜学习用品的好办法:

包书皮、做笔套、给橡皮洗洗澡、每天清点学习用品、定期整理书包等。

5.总结:

如果你们能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好习惯,再也不会把你们的小伙伴弄丢了。

设计意图: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语文课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板书设计

文具的家

          铅笔 橡皮 转笔刀——文具盒

          仔细检查——平平安安回家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的生字教学采用了多种识字法,抓住重点生字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识写分开,目标落实到位。

通过朗读、分析课文,学生明白了爱护文具的意义,再通过实际的“整理书包比赛”进一步明确了应该怎样去爱惜、保护文具,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6 一分钟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一分钟》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呈现,讲的是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了20分钟,他只不过想放松一下自己,结果却耽误了半节课的事。

在主线设计上,本课的特点是“以疑导究、由果溯因”,即先让学生阅读故事的起因和结果,引发“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会迟到20分钟呢”的疑问,然后阅读经过部分,抓住具体的内容,真切地感受时间的流逝,使学生经历“疑惑——解惑”的过程,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突出学生在理解文本基础上的语言表达与故事再现,把表达能力和情感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师)

2.

(1)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想一想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并和父母、同学等展开讨论。

(学生)

(2)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1.设疑导思(出示大大的钟表):

你们知道一分钟是多长时间吗?

(秒针走一圈是60秒,60秒就是一分钟。

2.活动体验:

做一个一分钟的小游戏。

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地站立,看谁能坚持超过一分钟,切身体会一分钟的长短。

3.自由交流:

你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

4.小结:

一分钟可以说很短,因为它在60个“滴答”之后就过去了;一分钟也可以说很长,因为在一分钟内可以完成很多事情。

珍惜这一分钟,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一分钟”的课文,学了课文之后,你会对“一分钟”有更深的体会。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让学生切身体验“一分钟”的长短,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使课堂充满情趣,同时增强学生对“一分钟”的形象感知,又增强学生的时间概念,为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2.小组学习。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

(3)接读课文。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钟、迟”是翘舌音。

②齐读。

③去掉拼音朗读。

(2)朗读课文。

①教师范读,提醒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②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指导,要注意字音准确、语言顺畅。

4.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自由说,帮助学生提取文本信息,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

“读正确、读通顺”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小学一年级处于为识字和朗读打基础的阶段,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扎扎实实、不折不扣地加强指导。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巩固生字。

(1)同桌之间相互考查识字情况。

(2)游戏巩固:

从“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中选择几个,分组进行组词比赛,哪组组的词多,哪组获胜。

3.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钟、元、洗、共、已、经、坐”。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预设:

“元”的两横略向右上倾斜,竖弯钩从竖中线起笔,要写得舒展、到位。

“钟”是左右结构的字,最后一笔竖要直。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4)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巩固生字:

抄写今天学的7个生字。

设计意图:

本环节遵循“识写结合”的原则展开教学,即把识字与写字紧密结合起来,以识字促进写字,以写字巩固识字。

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重视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发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词语。

闹钟 迟到 公共汽车 决定 后悔 已经 叹了口气

(1)指名开火车领读词语。

(2)齐读。

(3)选择最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2.回顾:

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有滋有味地读读这个小故事,看看会带给你们哪些启示。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夯实基础,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阅读感悟,探究迟到原因

(一)抓住起因、结果,引发学生质疑。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从元元的想法中你能知道元元一开始是怎么看待这一分钟的吗?

(满不在乎)指导学生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

2.自由朗读第5、6自然段,结合教材中的图片,用教材中的一句话来说一说元元此时的心情。

(投影显示句子:

元元非常后悔。

(1)理解“后悔”的意思。

再读读这两个自然段,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元元后悔了?

(2)元元是不是迟到了以后才后悔的?

找出能表现元元后悔的句子,读一读。

(二)学习第2~4自然段,探究元元迟到的原因。

1.过渡:

元元只不过是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会迟到20分钟呢?

让我们再来读课文的第2~4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第2~4自然段,找一找在上学路上,发生了什么事让元元迟到了。

3.组织学生交流:

(1)出示句段一:

到了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

他叹了口气,说:

“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①出示生字卡片“叹”,指导学生再次认读。

②元元为什么叹气?

(因为红灯亮了,他过不了马路,时间被耽搁了。

③元元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他的心里会怎么想?

④指导朗读,读出元元着急的心情。

(2)出示句段二:

他等了一会儿,才走过十字路口。

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要到了,车子开了。

他又叹了口气,说:

“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①从“一会儿”“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元元等了很长时间。

)红绿灯也就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元元为什么会觉得很久呢?

(因为他心里着急。

②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句话,读出着急的语气。

③这段话中还有哪个字也能体现出元元心里很着急?

(跑。

)尽管如此,车子还是开走了,这意味着什么?

④元元又叹了口气,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⑤指导朗读这段话,读出人物的内心。

(3)出示句段三:

他等啊等,一直不见公共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

从“等啊等”“一直不见”中你知道了什么?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

4.教师引读:

(1)师:

是啊,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在元元等待红绿灯的过程中过去了——

生:

元元非常后悔。

(2)师:

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在元元等待公共汽车的过程中过去了——

生:

元元非常后悔。

(3)师:

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在元元一步步走向学校的过程中过去了——

生:

元元非常后悔。

(4)师:

就因为这一分钟,他迟到了整整20分钟;就因为这一分钟,他耽误了学习——

生:

元元非常后悔。

设计意图:

“为什么晚起了一分钟却迟到了20分钟”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内容理解上的一个难点,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时间是在等红绿灯、等公共汽车中一点点流失的,有了这样的真切理解,学生才会真正对一分钟的重要性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三、展开讨论,体会“一分钟”的重要

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说一说:

你们有没有和元元类似的经历?

2.你们想对元元说些什么呢?

(在交流中懂得要珍惜时间。

3.故事想象:

题目“第二天的元元”。

经历了这一次迟到,元元第二天会怎么做呢?

你们能想象一下吗?

自己先想一想、说一说,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

“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是本课教学的一个目标,但是这样的目标不能通过说教的方式来实现,只能通过“问答”的方式来实现。

第一个问题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深对一分钟的重要性的认识;第二个问题是通过学生的自我表述,达成对文本的进一步领悟;第三个问题是通过想象续编,借助阅读情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揣摩人物心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而只有读懂人物心理,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在教学中我通过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揣摩人物心理,成功地帮助学生体验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2.注重指导学生朗读。

通过扎实有效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感悟课文内在的情感。

 

17 动物王国开大会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让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乐趣。

”这是低年级阅读的要求。

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根据儿童的特点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自读自悟,力求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现,以读促进理解。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借助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以及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读童话——品童话——演童话——讲童话中感悟语言的魅力,了解讲话的要领,明确发布通知时要说清时间、地点等要素。

课前准备

1.

(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

(教师)

(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教师)

2.制作本课字卡。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好多朋友,你们看!

多媒体出示动物图片,看图片说动物。

(老虎、狗熊、狐狸、大灰狼、梅花鹿。

2.引问:

这些朋友都是——动物。

听说,动物王国要开大会,你们想参加吗?

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童话故事。

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引问:

你们想知道什么?

(预设:

谁要开大会?

在哪里开大会?

什么时间开大会?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动物的图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读课题让学生质疑,不仅能点燃思维的火花,还便于激起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明确要求,自主读文。

(1)第一遍读课文,要求:

标出小节,圈出生字,画出新词。

(2)第二遍读课文,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②有困难的地方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认字。

(读拼音、问同桌、查字表、猜一猜等。

2.检查反馈:

(1)生字:

教师引学:

同学们读得好认真,现在生字宝宝要来考考大家有没有把它们的名字记住。

(教师出示字卡,学生开火车认读,教师相机正音。

点拨:

“注、舌、准”是翘舌音;“熊、遍、脸”是三拼音。

预设:

①学习“虎”字:

出示“虎”字的字理演变图;用“虎”扩词。

②学习“熊”字:

部件组合记忆生字;用“熊”组词、造句。

③学习“物”字:

认识新部首“牛字旁”;说说记字好方法。

④运用已经学过的识字方法不拘形式地学习其他生字。

教师相机点拨识字方法,并正音正字。

(2)新词:

导学: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么多生字宝宝。

你们看词语宝宝也急着出来要和你们交朋友呢。

自己试试,看记住它们了吗?

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动物、狗熊、老虎、一百遍、鬼脸、通知、注意、舌头、准时、第二天、大灰狼、梅花鹿。

(①学生自由认读;②由学生当小老师领读;③抽读正音、齐读;④选择喜欢的词语说话。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因此,此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通过多种学习活动,学习生字词,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整体感知,梳理内容

1.教师引学:

现在请你再读课文,看看是不是比刚才读得更正确、更流利。

2.指名分段接读课文,思考:

文中出现了哪些动物?

谁在发布通知?

一共发布了几次通知?

(1)画出文中出现的动物名字。

(老虎、狗熊、狐狸、大灰狼、梅花鹿。

(2)同桌交流。

(狗熊在发通知,请大家来开大会;一共发布了四次通知。

(3)师生交流,教师相机拿着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

(老虎贴在最上面,狗熊贴在老虎下面,其他动物贴在狗熊下面,形成金字塔形状。

3.教师引学:

你能根据黑板上动物的名字,结合课文中的插图,简单说说故事的经过吗?

(1)小组尝试说故事;

(2)推选代表到黑板前汇报。

设计意图:

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有助于他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给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他们边读书边思考,结合板书和插图,教会学生读书,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指导写字,培养习惯

1.自主观察写字表中的生字,用笔描出每个字的主笔画,和同桌说说写每个字时分别要注意什么。

2.师生共同书写“要、百、舌”。

(1)引问:

这三个字的主笔画各是哪一笔?

写时应注意什么?

(预设:

都是横,注意写得又平又长。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后再书写对照。

3.学生自主书写“连、还、点”。

(1)学写“辶”。

(三笔组成,点、横折折撇、捺。

注意第三笔是平捺。

(2)自主书写“连”和“还”,注意笔顺和结构。

写后与同桌交流,赏析。

(3)独立书写“点”字。

注意四点底的第一笔是左点。

4.小组评出写字之星,看所写的字,也要看写字的姿势。

设计意图:

书写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的能力。

写字教学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有意识地在低年级培养学生自主观察与书写的能力,塑造良好的写字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五、课堂延伸,引领学习

1.利用字卡巩固生字,和同学做认字活动游戏。

2.熟读课文,和你的伙伴分角色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课堂只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之一,语文教学更应该是一种引领和延伸。

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总体感知

复习生字,多媒体出示本课生词,学生开火车认读:

动物、狗熊、老虎、一百遍、鬼脸、通知、注意、舌头、准时、第二天、大灰狼、梅花鹿。

(将动物名称用红色突出。

(1)找出这些词语中含有的动物名称,并尝试讲讲这个童话故事。

(2)学生活动:

请你边贴词卡,边讲故事。

(指一名学生把故事中的动物名称按照出场顺序贴在黑板上。

老虎——狗熊——狐狸——大灰狼——梅花鹿

设计意图:

检测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的字词,同时从整体上理清故事情节,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围绕插图,品读课文

1.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一,引问:

图上画了什么?

它们在说什么呢?

学习第1~4自然段。

(1)教师引学:

自由读课文第1~4自然段,请你用浪线画出狗熊说的话,用横线画出狐狸说的话。

再和同桌分角色读一读。

(2)出示狗熊和狐狸说的话。

(指导朗读,读出狗熊的憨厚和可爱,狐狸的语重心长。

(3)教师引问:

狗熊说的话有什么问题?

狐狸说的有道理吗?

(狗熊发布通知时没说时间,狐狸提醒了他。

2.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二,引问:

图上画了谁?

猜一猜,狗熊这次能把通知说清楚吗?

学习第5~10自然段。

(1)指名分角色朗读第5~10自然段,找出狗熊和大灰狼说的话。

(2)教师导学:

和同桌交流一下,这次狗熊的通知说清楚没?

动物大会能开成吗?

大灰狼说的话对吗?

(狗熊没说清楚具体时间,动物大会还是开不成,大灰狼说得有道理。

(3)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你想对狗熊说些什么?

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三、四,教师引言:

狗熊再次请示“森林之王”老虎,这次发布通知后又遇到了梅花鹿,小朋友们猜猜梅花鹿会对狗熊说些什么。

学习第11~16自然段。

(1)同桌轮读第11~16自然段,思考这次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