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热容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251326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5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热容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比热容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比热容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比热容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比热容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比热容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比热容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比热容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比热容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比热容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比热容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比热容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比热容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比热容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比热容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比热容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比热容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比热容习题.docx

《比热容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热容习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比热容习题.docx

比热容习题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则1kg水与2kg冰的比热容之比为()

A.1:

1B.1:

2C.2:

1D.无法确定

2.如图所示为一个固体被均匀加热熔化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3、如下图所示,为了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这个实验,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此固体的内能不变

B.此固体是晶体

C.在熔化过程中该物质的比热容变大了

D.在熔化过程中该物质的比热容变小了

4.如图所示,是将冷水与热水相混合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在热传递过程中忽略热量的损失)由图中所给的信息可知,冷热水的质量与吸放热之比分别是()

A.1:

2、1:

1B.1:

1、2:

1

C.1:

1、1:

2D.2:

1、1:

1

5.用两个酒精灯分别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若在相等的时间内,它们吸收的热量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一定相等

B.甲、乙两种物质的温度变化一定相等

C.温度变化大的物质比热容大

D.温度变化大的物质比热容小

 

6.如图甲,网上曾热销一种“55度杯”,称“能很快将开水变成适饮的温水,而后又能将凉水变成适饮的温水”.为破解此中秘密,随州某中学物理小组设计了如图乙模型.设此杯内胆中被封存着300g水,室温20℃;现向杯中倒入200g、100℃开水,摇一摇,杯内水温迅速降至t1,饮用后迅速将200g室温矿泉水倒入该杯,摇一摇,矿泉水的温度可升至t2,若忽略内胆及空间的热能消耗,则t1、t2分别大约为()

A.50℃,50℃B.52℃,39.2℃

C.40℃,60℃D.55℃,55℃

7.初温相等的甲、乙两物体,在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甲的温度高于乙的温度,那么,这两个物体的质量和比热容不可能是()

A.m甲>m乙,c甲>c乙B.m甲>m乙,c甲<c乙

C.m甲<m乙,c甲<c乙D.m甲<m乙,c甲>c乙

8.质量和温度相同的铜块和水(C铜

A.铜块的内能减小,水的内能增大

B.铜块的内能增大,水的内能减小

C.铜块和水的内能都增大

D.铜块和水的内能都减小

9.以下是小兰对一些物理知识的想象,其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A.假如水的比热容变为原来的0.1,可能内陆地区会比沿海地区冬暖夏凉

B.假如导体都变成超导体了,通过的电流会很大,电灯会更亮

C.假如没有摩擦阻力,使用任何机械既省力又省功

D.假如没有大气压了,水在常温下也不会沸腾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不变

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给内能大的物体

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12.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A.液体A的比热容大B.液体B的比热容大

C.两种液体比热容相等D.无法比较

13.如图,这是质量及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丙三杯液体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坐标图象,则()

A.甲的比热容最大

B.乙的比热容最大

C.丙的比热容最大

D.三种液体的比热容一样大

14.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下列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与此特点无关的是()

A.海边昼夜的温度差较小

B.空调房里放盆水可增加空气温度

C.冬天的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

D.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

15.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同为2kg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甲物质10min吸收的热量为()

A.5.04×105JB.4.2×105J

C.2.52×105JD.条件不足,不能计算

16.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水和煤油,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他得到如下表数据:

物质

次数

质量m/kg

升高温度△t/℃

加热时间t/min

1

0.1

10

2

2

0.2

10

4

3

0.3

10

6

煤油

4

0.1

10

1

5

0.2

10

2

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水和煤油,目的是_____________;

(2)分析第1、2、3次实验,所探究的问题的控制变量是_______________;

(3)通过比较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质吸热多少与物质种类有关。

二、填空题(题型注释)

17.(6分)(2012•黄埔区二模)将一根铁丝用手快速反复弯折数十次,如图所示.铁丝弯折处会发热,铁丝的内能将.这个实验说明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瞬速将铁丝弯折处放入质量为2g的水里,结果使水温最高升高了1℃,这些水吸收了J的热量.[C水=4.2×103J/(kg•℃)].

18.某同学用一种加热器将质量为500g的冰持续加热熔化直至沸腾,记录并绘制出温度-时间图像如右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以看出C点的内能B点的内能,原因是。

根据图像还可以看出AB段的比热容CD段的比热容[第一格与第三格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9.(3分)一位同学用相同的加热器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时,根据结果描绘温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甲物质温度比乙物质温度升高_________(选填“快”或“慢”)。

甲物质比热容_____乙物质比热容(选填“>”“<”或“=”)。

当甲物质被用掉一部分后,剩下的甲物质的比热容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0.很多有生活经验的同学在煮好的整鸡蛋用凉水冷却一下就好去壳了,这时鸡蛋内能是通过的方式改变的.如果水的质量是0.5kg,初温为20℃,鸡蛋取出时水温为30℃,鸡蛋放出的热量为J,水吸收的热量为J。

[c水=4.2×l03J/(kg·℃)]

21.张宏同学为了研究物体吸热性能与物体表面颜色的关系,他在两个相同的容器里倒入质量不同的水(m甲

得到两容器中水温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日照时间t/min

0

3

6

9

12

15

18

21

24

甲水温t/℃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乙水温t/℃

30

30.5

31

31.5

32

32.5

33

33.5

34

由此张宏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表面颜色浅的物体吸热本领较强。

(1)你认为张宏同学所得的结论____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2)张宏同学的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若你认为不正确,帮他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完全隔热装置内,用同一酒精灯给100g水和100g油分别加热,其温度变化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则:

水在4分钟内吸热         J,油的比热容是          J/(kg•℃)。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则水与冰的比热容之比为4.2×103J/(kg•℃):

2.1×103J/(kg•℃)=2:

1,由上述可知选C。

考点:

比热容的概念

2.D

【解析】

试题分析:

在加热过程中,固体是吸收热量的,所以内能是增大的,故A错;此固体熔化时温度一直升高,属于非晶体,故B错;由于在相等的时间内固体吸收的热量是同样多的,由图示可知,当吸收同样多的热量时,固体的温度升高得越来越快,所以比热容是变小的,故C错,D正确;应选D。

考点:

物态变化;比热容

3.ABD

【解析】

试题分析:

为了确保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必须用相同规格的加热器和相同的容器,故A正确;在本实验中,需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不变,所以应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不可以取相同体积的水和食用油,故B正确,C错误;本实验中,通过比较水和煤油在质量相等、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来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情况,故应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故D正确;故应选ABD。

【考点定位】比热容

4.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可知:

热水的初温为80℃、末温为40℃,△t热=80℃﹣40℃=40℃,

冷水的初温为20℃、末温为40℃,△t冷=40℃﹣20℃=20℃,

根据热平衡方程:

Q吸=Q放,则Q吸:

Q放=1:

1

∴c冷m冷△t冷=c热m热△t热.

即:

4.2×103J/(kg•℃)×m冷×20℃=4.2×103J/(kg•℃)×m热×40℃.

所以m冷:

m热=2:

1.

故选D.

5.D

【解析】

试题分析:

在相同的时间内,酒精灯所释放出的热量是相同的,故相同的时间,即两个物体所吸收的热量相等,由于两物体的质量相等,据公式Q=cm△t可判断出其比热容和温度变化的关键.

解:

A、由于不知温度变化量,所以无法判断甲、乙的比热容大小,故A错误;

B、甲、乙的比热容大小未知,不能判断温度的变化关系,故B错误;

CD、甲、乙质量和吸收热量相等,由c=

知,温度变化大的比热容小,C错误,D正确.

故选D.

6.B

【解析】

试题分析:

①已知热水和冷水的质量、比热容以及初温、末温,根据Q=cm(t﹣t0)和Q=cm(t0﹣t)求出求出冷水吸收的热量和热水放出的热量;

②热水放出的热量和凉水吸收的热量相等,再根据Q水吸=Q热水放求出混合后水的温度.

解:

①热水放出的热量:

Q放=cm(t0﹣t),冷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t0);

②假设热水放出的热量全部被凉水吸收,

所以Q吸=Q放,

即4.2×103J/(kg•℃)×0.2kg×(100℃﹣t1)=4.2×103J/(kg•℃)×0.3kg×(t1﹣20℃);

解得t1=52℃.

③速将200g室温矿泉水倒入该杯,摇一摇,矿泉水的温度可升至t2,

即4.2×103J/(kg•℃)×0.3kg×(52℃﹣t2)=4.2×103J/(kg•℃)×0.2kg×(t2﹣20℃);

解得t2=39.2℃.

故选B.

7.C

【解析】

试题分析:

甲、乙两个物体初温t0甲=t0乙,放出热量后,甲的温度高于乙的温度,说明甲乙降低的温度关系为:

△t甲<△t乙;

又知放出热量Q甲=Q乙,由Q放=cm△t可知,c甲m甲>c乙m乙;

若质量关系:

m甲>m乙,则c甲>c乙或c甲<c乙都有可能;故AB正确;

若质量关系:

m甲<m乙,则c甲>c乙,不可能c甲<c乙;故C错误,D正确.

故选:

C.

8.B

【解析】

试题分析:

质量和温度相同的铜块和水,使它们分别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由于水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根据公式

可知,铜块降低的温度大,即放出相同的热量后水的温度高于铜块的温度;又因为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即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二者放在一起后,热量由水传向铜块,故铜块内能增大,水的内能减小。

故选B.

考点:

热传递的条件,热量的计算

9.A

【解析】

A、假如水的比热容变为原来的0.1倍,比泥土和砂石的比热容更小,在同样受热情况下,温度变化更大,所以说法合理.B、假如导体都变为超导体了,灯丝也会没有电阻,所以不会发热而发光.所以说法不合理;C、据功的原理可知,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故错:

D、据气压和沸点的关系可知,假如没有大气压了,即气压降低了,常温下水仍然会沸腾的,故错误.

10.A

【解析】

试题分析:

先后将甲乙两金属块投入到同一杯水中,水升高的温度相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

∵不计热量损失,∴Q水吸=Q放,∴甲乙两金属块放出的热量相同;

由题知,甲金属块比乙多降低了5℃。

(先把甲金属块从沸水(甲的初温是100℃)中取出投入一杯冷水中,热平衡后,水的温度升高了5℃(设水的初温是20℃,放入甲后的温度就是25℃,即甲的末温是25℃,甲的温度变化了75℃),取出甲金属块(不计水的质量变化),再把乙金属块由沸水(乙的初温是100℃)投入该杯水(水温已经变成25℃)中,热平衡后又使水温升高了5℃(水的末温是30℃,即乙的末温也是30℃,则乙的温度变化了70℃),所以△t甲>△t乙,根据

可知:

质量相同的甲乙两金属块,放出相同的热量,降低的温度多的甲金属块,比热容小。

考点:

热量的计算,热平衡方程

11.C

【解析】

试题分析:

A、内能是物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跟物体的温度、体积、状态和质量等因素有关,所以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没有明确物体的质量。

故选项错误;

B、内能跟物体的温度、体积、状态和质量等因素有关,温度不变时,物体的内能可能增加,如:

晶体正在熔化的过程或液体正在沸腾的过程;物体的内能也可能减小,如:

晶体正在凝固的过程;也可能不变,即没有发生物态变化。

故选项错误。

C、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热传递的条件是:

物体之间存在着温度差。

所以物体的内能小,但可能温度高,所以“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内能转给内能大的物体”的说法是正确的,

D、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热量是个过程量,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由于热量是个过程量,所以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选项错误;

考点:

内能,温度,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12.B

【解析】

试题分析:

选同样的加热时间,甲和乙吸热相同,根据温度变化的多少判断,温度变化多的比热容小,温度变化少的比热容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

由图示可以看出,当加热时间相同时,即吸收的热量相同;A的温度升高的快,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可知,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吸热也相同的情况下,谁的温度升高得快,它的比热容小;所以,A的比热容小,B的比热容大.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比热容了解与掌握,注意要学会看图形(取相同的时间比较甲乙温度变化的高低).

13.C

【解析】

试题分析:

用相同的酒精灯对三种液体加热,相同时间吸热相同,根据温度变化的多少判断比热容大小,温度变化大的比热容小,温度变化小的比热容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

三种液体质量、初温度,加热时间相等时,吸收的热量相等,由图示可以看出,甲的温度升高的快,乙的温度升高较慢,丙液体温度升高最慢;

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可知,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吸热也相同的情况下,谁的温度升高得快,它的比热容小.

所以,甲的比热容最小,丙的比热容最大.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比热容了解与掌握,注意要学会看图象(取相同的时间比较液体温度变化的高低).

14.B

【解析】

试题分析:

(1)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解:

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2)室内增加了一盆水后,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水的蒸发,增加空气的湿度.

解:

A、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大,同样吸放执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较小,所以海边昼夜的温度差较小,不合题意;

B、空调房里放盆水可增加空气温度,是利用了水的蒸发来加湿,与比热容无关,符合题意;

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冬天供暖系统使用热水循环供暖,不合题意;

D、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水做内燃机的冷却液,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蒸发现象、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的应用,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了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属于中考热点问题.

15.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知物质甲和水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是物质甲吸收热量的2倍.根据吸热公式Q=c吸m△t判断两物质的比热容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物质甲的比热容.

由图象确定甲10min升高的温度,然后根据Q吸=cm△t求出甲物质吸收的热量.

解:

由图象可知:

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水温度升高60℃需要20min,物质甲温度升高60℃需要10min.

所以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关系为:

Q水吸=2Q甲吸.

由热量计算公式Q=cm△t得:

c=

所以c水=2c甲.

又因为c水=4.2×103J/(kg•℃),

所以c甲=2.1×103J/(kg•℃),

甲物质10min升高了60℃,

Q甲吸=c甲m甲△t甲=2.1×103J/(kg•℃)×2kg×60℃=2.52×105J.

故选C.

【点评】较两个量的大小一定要根据公式来分析,这样思维严谨些.有图象的要合理利用图象.解决此题的关键就是能得出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吸收的热量是甲的2倍.

16.

(1)使水和煤油在相等时间里吸收热量相等

(2)升高温度和比热容(3)2、5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实验利用的控制变量法,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吸收相同的热量相同。

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水和煤油,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等时间里吸收热量相等;

(2)第1、2、3次实验,控制物质的种类相同,也就是比热容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探究质量的多少对吸收热量的影响;

(3)物质吸热多少与物质种类有关的话应该控制物质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种类不同,选2、5。

考点: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收热量的能力

17.增大;做功;8.4.

【解析】解:

反复折铁丝时,人对铁丝做功,机械能转化为铁丝的内能,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4.2×103J/(kg•℃)×0.002kg×1℃=8.4J;

故答案为:

增大;做功;8.4.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量的计算.

【分析】

(1)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法,一是做功,二是热传递,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而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

(2)已知水的比热容、质量和升高的温度,可利用公式Q吸=cm△t计算水吸收的热量;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改变内能的方式、吸热公式Q吸=cm△t的掌握和运用.

18.大于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小于

【解析】

试题分析:

(1)观图可知,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吸热,使冰的内能增加,所以C点的内能大于B点的内能,其原因是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

(2)在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CD升温比AB慢,由QCD=cmΔt知AB段的比热容小于CD段的比热容。

考点:

,物质的比热容,温度-时间图像应用

19.快<不变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可知,质量相等和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时时间相同(即吸热相同)的情况下,甲物质温度比乙物质温度升高快。

由c=Q/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热量后,温度变化大的物质比热容小,所以,甲物质比热容<乙物质比热容。

由于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无关,所以,当甲物质被用掉一部分后,剩下的甲物质的比热容不变。

考点:

图像分析;比热容

20.热传递2.1×1042.1×104

【解析】

试题分析:

(1)鸡蛋从水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2)水吸收的热量:

Q=cm△t=4.2×l03J/(kg•℃)×1kg×10℃=4.2×104J;

鸡蛋放出的热量就等于水吸收的热量

考点:

改变内能的方式,热量的计算

点评:

(1)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法,一是做功,二是热传递,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而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

(2)已知水的比热容、质量和升高的温度,可利用公式Q=cm△t计算水吸收的热量;

21.不正确;不正确;容器里倒入的水的质量要相同

【解析】本题是信息给予题,控制变量法得到应用

第一问中,张宏结论不正确,因为本题有三个变化量:

时间、水的质量、水的温度,两瓶内要装有相同质量、初温相同的水,通过比较在相同时间内水温升高的多少,才可以得出结论

第二问中,张宏试验方法不对,应该用相同质量的水

22.4.2×1032.1×103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象可知:

水和油都加热4min,水和油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水的温度由0℃升高到10℃,油的温度由0℃升高到20℃;水的温度变化值是10℃,油的温度变化值是20℃;

(1)水4min吸收的热量:

Q水吸=c水m△t水=4.2×103J/(kg•℃)×0.1kg×10℃=4.2×103J;

(2)由题知,加热4minQ油吸=Q水吸=4.2×103J,∵Q吸=c油m油△t,

油的比热容为:

c油=Q/吸m油△t=4.2×103J/0.1kg×20℃=2.1×103J/(kg•℃)。

考点:

热量的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