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57925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docx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docx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

课题

空气占据空间吗

单元

一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学习

目标

1.了解空气占据空间。

2.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3.将知识与生活知识相联系,学以致用。

重点

知道空气占据空间。

难点

能借助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阐明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说说聪明的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

 

石子有一定的体积,扔下去的时候,小石子占据了水的位置(空间),所以水没位置了,就升上来了。

 

我们知道了小石子这样的物体能占据空间,那么空气是否占有空间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一问题——《空气占据空间吗》。

出示课题:

空气占据空间吗

思考,回答。

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

活动一

出示:

装满粉笔的粉笔盒和装满水的水杯

为什么杯子里再倒不进去水了呢?

学生思考,然会回答。

水杯里的空间被水占满了,就不能再倒进去水了。

2.什么是空间?

我们把物体占的位置或地方叫“空间”。

 

3.盒子里还能放粉笔吗?

学生思考,

不能加了。

盒子里已经装满了,粉笔占满了盒子的空间。

小结:

我们身边的许多物体占据着一些容器的空间,这些空间被占满后,其他物体就装不进来了。

(二)活动二验证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1:

水会漏下去吗?

将漏斗插入小口瓶,用橡皮泥封住瓶口,然后快速向漏斗里倒水。

观察:

水会漏下去吗。

小组交流,代表发言,与同学们共享。

教师:

因为水占据着瓶子的空间,所以水漏不进瓶子中。

实验2:

纸团会不会湿?

步骤:

1.纸塞底部,杯口向下。

2.倒立竖直,扣入水中。

3.竖直移出,擦干杯口。

观察:

纸团会湿吗?

结果:

纸团不会湿,空气占据水杯的空间。

生活实践:

(1)老师买来的袋装酱油总是流不进瓶里。

这是什么原因呢?

瓶子里有空气占据着,酱油流不进来。

(2)有什么办法让酱油顺利的流进瓶子里呢?

由于空气占据了酱油瓶的空间,所以酱油就流不进去了。

想让酱油流进去,就要把空气赶走。

实验3:

气球吹得大吗?

将气球放入瓶中,并用气球套住瓶口,用力吹气球。

观察:

气球吹得大吗?

结果:

气球吹不大,因为空气占据着瓶子的空间,使气球无法增大。

(三)活动三:

空气占据空气的变化

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说说你的发现。

实验材料:

注射器针筒,橡皮擦

实验步骤:

1、把注射器的活塞往后拉一段距离,记下活塞的位置。

将针筒口顶住橡皮擦。

2、推动活塞,记下活塞的位置,松手,观察

活塞有什么变化;用更大一点的力推动活塞,再松手,观察活塞又有什么变化。

通过注射器小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呢?

当用力推动活塞时,活塞的位置变化小。

这说明空气是由许多微粒组成的。

受到压力后微粒之间的距离就会变得更小,这说明空气可以被压缩。

然后用大一点的力推动活塞,再松手,活塞会发弹回来。

拉伸时微粒之间的距离就会变得更大,这说明空气可以被扩张。

教师:

像粉笔、水一样,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四)压缩空气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例如:

充气城堡、射钉枪、喷水壶、充气床垫等

皮球里打入压缩空气,气越足,球越硬;轮胎里打入压缩空气,轮胎就能承受一定的重量等。

 

学生分小组活动。

 

思考、实验、讨论、总结

 

思考、讨论、解决问题。

 

观察装满粉笔的粉笔盒和装满水的水杯,研究空气占据空间。

 

 

小组活动,交流观察的发现和结果。

 

 

通过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了解压缩空气为人类服务。

课堂练习

举例说明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

课堂巩固练习,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练习习惯,不断巩固所学。

作业布置

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呢?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懂得了:

空气也能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改变;压缩空气有弹性,会产生弹力。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总结课堂内容,使学生加深理解。

板书

第1课空气占据空间吗

空气占据空间

占据空间可改变

压缩空气产生弹力

 

1.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材分析】

《空气占有空间吗》是三年级上册“认识空气”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起始课。

主要包括四个教学活动:

第一,认识什么是占空间。

第二,通过三个活动验证空气能够像粉笔、水一样占据空间。

第三,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后的空气有弹性。

第四,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一年级时,学生通过学习已经对空气有了一些的认识:

知道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也知道了空杯子、空瓶子并不真正是空的,它们里面有空气等等的认知。

这节课通过指导他们用实验的方法,去研究它的性质,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2.初步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

1.能用不同的试验方法,证明空气占有空间;

2.能初步依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进行关于空气的探究活动,做好简单的记录。

3.通过“玩注射器”的活动,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科学态度:

1.培养尊重证据和按照科学认知程序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压缩空气有关的技术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

了解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气球、矿泉水瓶、大头针、大烧杯、小烧杯、锥形瓶、漏斗、注射器

学生材料:

纸、橡皮泥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意图

一、故事导入新课

1.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几个小朋友在踢球,一不小心,球掉进了一个大树洞里,树洞很深,洞口又很小,球拿不出来了。

(这时,将准备好的小球放进锥形瓶里)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帮他们吗?

2.学生汇报:

用水

3.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随着老师将水倒入到锥形瓶中,我们发现“水将瓶子里的空间一点一点的占满了,小球就出来了”“此时瓶子满了,如果老师继续往里面倒水,可以吗?

为什么?

”“是的,瓶子里的空间被水占满了。

所以,我们说:

水可以占据空间”

4.(将锥形瓶里的水倒掉)提问:

“仔细观察,此时瓶子里还有东西吗?

5.学生汇报:

有,空气

6.揭示课题:

那空气会不会像水一样占据空间呢?

 

1.学生思考解决的方法。

 

2.引导学生理解什么叫占据空间。

[设计意图:

利用一个童年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水占满了树洞的空间”引出本科要研究的问题“空气占据空间吗?

”]

二、操作与探究

(一)烧杯底部的纸团会湿吗?

1.演示讲解实验过程,提问:

把小烧杯口向下竖直的扣到水里,并完全浸入水中,纸会不会湿?

猜一猜并说出理由。

2.师:

结果会是什么样的呢?

你来试一试!

学生活动

3.师:

说一说,你的纸湿没湿?

为什么?

生:

纸没湿,因为空气有占据空间的性质,杯子里面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空气跑不出来,水就进不去,所以纸团不会湿。

4.师:

如果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什么现象?

松开手以后呢?

生:

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气泡,松开手以后纸就会湿。

5.师:

是不是像我们同学猜的这样呢,我们再来试一试。

学生活动

6.师: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

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气泡,松开手以后纸就湿了。

7.师:

为什么?

生:

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从杯口冒出气泡,那是空气跑出来了,说明空气比水轻,杯子里空气占据的空间一让出来,水就进入杯子,纸团就变湿了。

8.师生小结:

通过这个实验你知道了什么?

(第一次把杯子往水中压时,纸团没有湿,是因为杯子里面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空气跑不出来,水就进不去,因此纸团不会湿。

第二次把杯子压入水底后,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从杯口冒出气泡,那是空气跑出来了,说明空气比水轻,杯子里空气占据的空间一让出来,水就进入杯子,纸团就变湿了。

(二)漏斗的秘密(空气占据空间的应用)

1.出示小视频(在老师小的时候,一些常用的调料,类似油呀,醋呀、酱油等等,都是散装的,当需要的时候,我们就自己带着空瓶子去商店里买,这个过程就是打油、打醋。

在打油、打醋的过程中,有一个很神奇的现象,你能试着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吗?

2.师提问:

你能试着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吗?

3.实验验证:

师出示有橡胶塞的漏斗,提问:

向漏斗里倒水,水会流到锥形瓶中吗?

为什么?

4.小组讨论、汇报。

生:

水不会流到锥形瓶里,因为空气将锥形瓶里的空间站满了,锥形瓶的口又被橡皮泥堵死了,空气出不去,所以水进不来。

5.教师演示,追问:

为什么水流不到锥形瓶中?

生:

水不会流到锥形瓶里,因为空气将锥形瓶里的空间站满了,锥形瓶的口又被橡皮泥堵死了,空气出不去,所以水进不来。

6.师:

有办法使水流进去吗?

为什么这样做?

生:

把橡皮泥拿开,这样就可以使锥形瓶里面的空气可以从锥形瓶的口流出来,水就可以流进锥形瓶里了。

师:

为什么有一点点的水流进了锥形瓶里呢?

我们继续研究。

1.示范实验,讲解要求。

 

2.学生做出猜测,并进行解释。

 

3.方向思维,进一步验证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5.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做出猜测。

 

6.学生尝试用已有的知识解答问题。

 

7.反向验证,进一步证明空气的性质。

 

[设计意图:

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师生双方共同建构了“空气占据空间”的操作性定义:

引领学生借助可见介水,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到空气不仅存在,并目还占据间能流动。

同时使学生感受一种新的科学探究方法,即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来研究不可见的物质,学生通过做这个发不仅亲眼看到了空气和它的流动,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种学方法的魅力。

 

[设计意图:

用生活中的小事例引导学生用科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

三、吹气球比赛

1.出示图片:

“猜猜谁会赢?

”(小个子同学只是一个气球,大个子同学用的是气球口套住矿泉水瓶的气球)

2.提问:

为什么大个子的气球吹不大?

学生讨论、汇报。

3.小结:

空气占据空间。

4.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能让瓶子里的气球吹大吗?

学生汇报想法,实践、汇报。

5.小结:

(1)空气占据空间。

(2)空气可以流动,把瓶子里的空间让出来,气球就可以被吹大了)

1.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2.思考为什么,探究其中的原理。

[设计意图:

占据空间是空气的一个重要性质,利用学生平时就喜欢玩的气球这一研究材料,通过吹一吹,议一议等活动,在经历了假想,实验,推论这一系列的过程后,充分验证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性质。

]

四、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

1.师追问(过渡)为什么瓶子里的气球会有一点点变大呢?

我们来做下一个实验。

2.出示注射器

师:

将抽满空气注射器口用橡皮堵住,然后用力推活塞,你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

如果这是我再松开推活塞的手,活塞会怎样呢?

学生活动,汇报。

3.师生共同小结:

注射器里的空气长度变短,说明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松开推活塞的手后,活塞被空气推出,说明压缩空气有弹力。

4.师:

试着说说“漏斗的秘密”活动中为什么会有一点点的水流进了锥形瓶里?

瓶子里的气球为什么会有一点点变大呢?

学生讨论、汇报

5.小结:

漏斗里装满了水,由于水的重力,将锥形瓶里的空气给压缩了一点点,所以有一点点水会进入到锥形瓶里。

瓶子里的空气被压缩了一点点,所以气球只会有一点点变大。

 

1.学生思考。

 

2.学生分组实验。

3.师生总结。

 

[设计意图:

借助注射器内空气柱长短的变化使学生能够直观的建构“空气是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活动概念。

]

五、运用与拓展

师:

压缩空气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出示课件)你还知道压缩空气有哪些用途吗?

[设计意图:

把“空气是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这一知识迁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

【板书设计】

1.空气占据空间吗

空气占据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

压缩空气有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