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66949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x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x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答案】《学记》

  2.最早提出并为班级授课制奠定理论基础的是______。

  【答案】夸美纽斯

  3.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两大代表人物是_____和_____。

  4.从教育学的独立和规范化角度来说,分别以夸美纽斯的_____和赫尔巴特的______为标志。

  【答案】《大教学论》、《普通教育学》

  5.最早提出“豫时孙摩”的教育理念著作是______。

  【答案】《学记》

  6.首次在大学中讲授教育学这门课的教育家是德国的______。

  【答案】康德

  7.“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_____特点的要求。

  【答案】终身性

  8.教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提出______,课堂中心,______。

  【答案】教师中心、教材中心

  9.教育学家杜威提出主要观点教育即生活,_______,_________。

  【答案】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与改造

  10.________的自然主义思想对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影响很大。

【答案】卢梭

11.英国哲学家洛克在其代表作______中提出白板说。

  【答案】《教育漫话》

  12.狭义的教育指_______。

  【答案】学校教育

  13.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是______。

  【答案】《学记》

  14.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_______。

  【答案】奴隶社会

  15.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征是都否认了______。

  【答案】教育的社会性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的______标志着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答案】《大教学论》

  2.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即_____和______。

  【答案】教会教育、骑士教育

  3.提出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学家是美国的______。

  【答案】布鲁纳

  4.我国的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化名李浩吾)的_______。

  【答案】《新教育大纲》

  5.提出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的传统教育理论流派的教育家是_________。

  【答案】赫尔巴特

  6.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_____教学理念。

  【答案】发现式

  7.教育的本质属性是_______。

  【答案】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8.在教育这种活动中,存在着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中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

【答案】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9.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的_______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答案】《普通教育学》

  10.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______。

  【答案】生产劳动

  11.在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_____和_____两种教育体系。

  【答案】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

12.简述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体现的主要思想?

  答:

(1)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2)系统的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以及教学的原则和方法;(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而不仅强调宗教教育。

  13.简述学记中提出的主要思想。

  答:

(1)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师导和考试的制度;(3)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4)提出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5)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并强调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14.简述终身教育的特点。

  答:

(1)教育的终身性;

(2)全民性;(3)广泛性;(4)灵活性和实用性。

  15.20世纪以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呈现哪些特点?

  答:

(1)教育的终身化;

(2)全民化;(3)民主化;(4)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__________。

  【答案】政治经济制度

  2.生而知之的天才论,一两的遗传胜于半吨的教育都是__________。

  【答案】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3.中外历史名人中坚持外铄论的有____________。

  【答案】洛克、华生、荀子

  4.儿童身心发展有高速发展期,某一时刻特别迅速而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__________。

  【答案】不平衡性

  5.对教育的规模和速度起决定作用的是_______。

【答案】生产力

  6.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这句话反映了__________。

  【答案】教育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7.______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

  【答案】孟子

  8.狼孩的故事说明,_________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答案】遗传

  9.___________决定着教育的发展速度。

  【答案】生产力水平

  10.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一.内发论,即_________,代表人物孟子;二.外铄论,即___________;三.个体活动中___________。

  【答案】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1.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的观点是极其重视_________,其观点属于环境决定论即外铄论。

  【答案】外部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

  12.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____。

  【答案】学校教育

  13.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施用累能”指的是___________。

  【答案】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即能力是在施用中积累的

  14.简述教育与生产力水平之间的关系?

  答: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制约着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

  c.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d.教育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a.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b.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

15.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那些规律?

  答:

(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做到循序渐进;

  

(2)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关键期或最佳期进行及时的教育;

  (3)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阶段性,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一刀切”;

  (4)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5)教育要适应个体的互补性,取长补短,促进人的个体发展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制度

  1.______是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答案】教育目的

  2.以美国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学制是_______。

  【答案】壬戍学制

  3.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

  【答案】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奇

  4.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5.根据各级各学校的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叫做____。

  【答案】培养目标

  6.美育最高层次的的任务是形成_________。

  【答案】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7.体育是以__________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答案】发展体能,锻炼体魄

  8.我国教育目的的性质和要求是__________。

  【答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9.1985年颁布的___________,提出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计划,有步骤的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答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0.简述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

  【答案要点】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的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11.简述我国美育的基本任务。

  【答案要点】

  

(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艺术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

  12.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答案要点】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济结构和社会结经构;

  

(2)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制度

  1._____提出: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答案】******

  2.我国颁布的第一个学制是______年颁布的________。

  【答案】1902、壬寅学制

  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_______,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

  【答案】学校制度

  4.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5.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

  【答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6.试分析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答案要点】

  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这是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在学制方面,《纲要》按照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学制方面的发展任务。

主要有:

  一是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二是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重点推进均衡发展;

  三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四是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五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六是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七是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7.试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答案要点】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8.简述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答案要点】

  

(一)旧中国的学制沿革

  1.1902年壬寅学制(未实行),虽正式公布但未施行,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

  2.1903年癸卯学制,是中国第一个是性的现代学制,年限很长,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不许男女同校,体现半殖民地半封建思想。

  3.1912壬子癸丑学制,反映资产阶级对学制的要求,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1922年壬戍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此学制一直沿用到解放初期

  

(二)新学制的沿革

1.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

  2.1958年学制改革。

  3.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4.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5.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对教师劳动的_____描述。

  【答案】长期性

  2.______是教师必备的条件之一。

  【答案】高尚的职业道德

  3.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_____。

  【答案】师生关系

  4.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

  【答案】教书育人

  5.______是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素养。

  【答案】热爱学生

  6.在教育过程中______的地位是既是客体也是主体。

  【答案】学生

  7.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强调教师的______。

  【答案】奉献精神

  8.教师最大的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_________。

  【答案】多样化

  9.简述现代学生观的内涵。

  【答案要点】

  

(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10.怎样建立良好的是师生关系?

  【答案要点】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建立教师威信要;

  (3)要善于同学生交往;

  (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

  (5)提高自身的修养;

  (6)正确处理师生矛盾关系。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1.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_____、____的卢梭。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

  【答案】杜威、法国、赫尔巴特、凯洛夫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考核的机构主体是_________。

  【答案】教师所工作和服务的学校

  3.教师的威信有两种一种是_____威信,一种是_____威信。

  【答案】权利、信服

  4.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__的关系。

  【答案】平等

  6.学生的发展有_____和______。

  【答案】可塑性、可能性

  7.“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体现了教师劳动______的特点。

  【答案】示范性

  8.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答案要点】

  

(1)尊师爱生

  现代教育中的“尊师爱生”并非封建等级关系、政治连带关系、伦理依附关系,而是师生交往与沟通的情感基础、道德基础,其目的主要是相互配合与合作,顺利开展教育活动。

  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与信赖,学生对教师的这种尊敬与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

  

(2)民主平等

  民主平等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是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另一方面是学生之间的民主平等。

民主平等要求教师理解学生,发挥非权力性影响,一视同仁地与所有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同时也要求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学会合作和共同学习。

(3)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包括三层含义:

一是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二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三是学生可以超越教师。

  (4)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

  9.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论述教师六个主要的职业角色。

  【答案要点】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1)传道者的角色

  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在现代社会,虽然道德观、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教育、教师的道德观、价值观总是代表着居社会主导地位的道德观、价值观,并用这种观念引导学生。

除了社会一般道德、价值观外,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

  教师是社会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他们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社会有用的建设者。

  (3)示范者的角色(榜样角色)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

学生。

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4)管理者的角色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5)朋友的角色

  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作他们的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作自己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

  (6)研究者的角色

  教师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人文、科学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第五章课程

  1.我国实行__________三级课程管理。

  【答案】国家、地方、学校

  2.结构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

  【答案】布鲁纳

  3.课程的表现形式是_________。

  【答案】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4.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建的课程理论是________。

  【答案】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5.新课程要求在学生发展目标方面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6._______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加德纳。

  【答案】多元智力理论

  7.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_____和_____的基础。

  【答案】国家管理、评价课程

  8.把课程分为______和______的依据是______的要求。

【答案】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课程实施

  9.______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引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经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设计的课程。

  【答案】地方课程

10._____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答案】教材

  11.展示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______。

  【答案】校本课程

  12.课程评价的过程模式提出者是______。

  【答案】斯滕豪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