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雯雯论文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68404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崔雯雯论文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崔雯雯论文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崔雯雯论文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崔雯雯论文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崔雯雯论文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崔雯雯论文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崔雯雯论文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崔雯雯论文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崔雯雯论文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崔雯雯论文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崔雯雯论文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docx

《崔雯雯论文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崔雯雯论文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崔雯雯论文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docx

崔雯雯论文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

——《图形的镶嵌》教学案例与评析

崔雯雯

摘要: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宗旨是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本文就《图形的镶嵌》的教学设计,并结合教学实践活动,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等方面的变革进行了一些反思。

关键词:

学科整合、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互动教学

[一.背景介绍]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第一节便是以瓷砖的铺设为学习背景进行导入的,所以从知识结构上讲,本节课是对前面所提问题的回答,同时也是三角形及多边形的相关知识的延续,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承前启后的相关性、连续性和体系性。

本节较充分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做”数学的活动与应用的意识,本节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人文精神、数学应用意识、数学价值观等都为后面的学习做出了示范。

 

2.教学目标分析

认知目标:

(1)在实验与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知道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及一些正多边形的组合能够铺满地面;且理解正多边形能够铺满地面的必备条件。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电脑及网络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用网络交流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的帮助及其优越性。

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推断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

(2)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可以指导生活”的数学观。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对“正多边形铺地板问题”的探究。

难点:

对正多边形能够铺满地面的必备条件的理解。

(二)硬件资源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每人一台计算机)。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

本节课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时间”的思想,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一)教学方法的设计

1.探究式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利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进行教学,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2、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还十分重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我利用课件辅助教学,增强了直观效果,提高了课堂效率;利用电脑给学生一个现实的实验情境,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的在“做”中学数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网上查询及BBS的使用,让学生能多途径吸取信息,达到自主学习,并让学生的交流方式、学习方式多样化了,使学生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学习方法的设计

本节课是一节研究性学习课,因此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问题解决”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借助于电脑和网络,使数学实验、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能够更好地展开,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过程描述]

(一)情境与引入

师:

同学们,咱们每个人家里都经历过装修。

最近一个叫小明的小朋友家里在装修,不过他碰到了一件头疼的事情,需要我们的帮助。

我们来看看:

(教师播放Flash)

场景一:

小明家正在装修。

场景二:

爸爸说:

小明,你的房间铺什么形状的地板砖,由你自己拿主意。

小明说:

太棒了!

场景三:

小明,爸爸,到建材市场选地板砖。

场景四:

小明说:

我喜欢正多边形的,可是选哪一种呢?

师:

来,我们帮小明出出主意吧!

生:

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

师:

刚才大家帮小明选了这么多地砖,那是不是这些正多边形地砖都能铺满地面?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今天的课题——图形的镶嵌。

(二)实验与探索

师:

那就请大家拼一拼,看一看。

请大家打开桌面上图形的镶嵌——拼图,请你们任意选择你比较喜欢的正多边形,分别用它们拼拼看,看谁拼的种类最多!

生:

在电脑上利用软件进行实验,用同种正多边形拼地板。

(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问1:

哪些正多边形可以铺满地面?

生:

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教师展示学生拼图)

 

 

问2:

为什么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可以铺满地面,而正五边形不可以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能铺满地面的必备条件:

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多边形的内角之和=360

练习:

正八边形的地板砖可以铺满地面吗?

为什么?

生:

不可以,因为正八边形的每个内角是

,不能拼成

注:

在学生实验中,教师要:

演示、说明实验软件的使用方法,甚至参与到学生的实验中,对学生进行适时点拔。

[评析]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离不开数学实践,其中实验性的数学实践对于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形成尤为重要。

电脑给学生一个现实的实验情境,给学生一个探索的空间,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的在“做”中学数学,在“做”中享受数学的乐趣,在做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在活动的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

(三)深入与探究

师:

在大家的帮助下,小明决定用正三角形。

不过,在订购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播放Flash)

场景一:

小明兴奋的跑去建材市场定货。

场景二:

小明说:

阿姨,我要买15个平方的正三角形地砖。

销售员说:

对不起,正三角形的地砖不够15个平方了,不过还有一些正方形地砖,可以凑成15个平方。

小明说:

那正方形和正三角形地砖组合在一起能铺满地面吗?

师:

就让我们来拼拼看。

生:

在电脑上利用软件进行实验,用两种正多边形拼地板。

(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教师展示学生拼图)

 

问1:

为什么正方形和正三角形地砖组合在一起也可以铺满地面呢?

是否与用同

种正多边形铺满地面具备同样的条件呢?

生:

一样。

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能铺满地面的必备条件:

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多边形的内角之和=360

问2:

那是不是任意两种正多边形都可以组合起来铺满地面呢?

(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生:

正三角形和正方形,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正方形和正八边形的组合可以铺满地面。

问3:

那三种正多边形组合在一起可不可以铺满地面呢?

(展示一张图片)

这就是用三种正多边形铺满地面的。

是哪三种?

生:

正六边形、正方形和正三角形。

师:

为什么它们组合也可以铺满地面呢?

生:

因为正六边形、正方形和正三角形每个内角分别是

,而且刚好有

,所以可以铺满地面。

问4:

我们再一次验证了要能铺满地面,必须满足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多边

形的内角之和等于360

,那是否满足这个条件就一定能铺满地面呢?

正五边形

和正十边形的组合是否符合这个条件?

生:

符合。

师:

怎么凑成

的?

生:

两个正五边形+一个正十边形,即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拼图)

结论:

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多边形的内角之和等于360

仅仅是能铺满地面

的必备条件,但具备这个条件的也有例外不能铺满地面,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的

组合就是特例。

[评析]这是在前面的实践---认识的基础上,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这是一个不断探究的学习过程;并通过学生主动实验、积极思考、踊跃交流,使重点得以突出,难点得以突破。

(四)拓展与交流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小明家不仅可用同种正多边形,也可用不同种正多边形的组合拼地板,这说明数学不仅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还可以带给我们不同的美的享受。

我们刚才是用规则的图形镶嵌出许多漂亮的图案,其实,你们知道吗,我们还可以使用不规则的图形,并利用几何学的反射、变换、旋转等原理,使镶嵌艺术达到惊人的地步。

(展示荷兰艺术家埃舍尔图片)

同学们,镶嵌艺术的确令人惊叹!

想对它了解更多吗?

请大家上网查询你感兴趣的镶嵌网站,并在BBS上展示你的搜索成果。

生:

根据教师提供的网站,自己网上查询,并在BBS上展示、交流。

(教师给予评价)

[评析]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镶嵌图形的奇妙与美丽,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镶嵌的欲望;网上查询,让学生能多途径吸取信息,达到自主学习,使学生对平面镶嵌有更进一步的体会;同时亦使不同的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小结与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请同学们总结一下,

你学到了…

你感受到了…

作业:

1.以“瓷砖中的数学”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2.发挥你的想象力,设计一幅镶嵌图形;

3.思考:

任意三角形可以铺满地面吗?

[评析]小结使学生巩固知识,交流学习体会;小论文再次给学生一个交流的机会,把自已的收获写出来,也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

思考题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和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展示学生的想像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四.体会与反思]

《图形的镶嵌》一课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悟。

1、利用多媒体呈现形式的活泼新颖,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本节课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学生熟悉的装修问题,制作了生动形象的动画,使镶嵌这一抽象概念形象化、生活化,让学生很快进入到了有趣的数学世界,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

2.信息技术给数学提供了理解、探索、交流的平台,使重点得以突出,难点得到突破;

这节课的内容要求较高,在传统的课堂中,受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经历拼图等探索过程,老师只能以讲授为主,要让学生概括出其中的规律比较困难。

但这堂课中,利用电脑拼图,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数学实验,使数学课堂变的形象生动、容易理解,让学生在“玩”中轻松的探索出镶嵌的奥秘,使学生真正经历了数学化的过程,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在课堂上还有一个新现象,平时学习成绩处于中下等的同学,在做数学实验和提出猜想方面,并不比优等生差,有的甚至还要好,这在传统教学中是很难做到的。

但这节课对电脑操作有一定要求,极个别学生电脑操作能力较弱,速度较慢,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应不断加强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

3、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使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也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及时有效。

在本课中,我较充分的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课件辅助教学,增强了直观效果,提高了课堂效率;利用电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实验情境,让学生能够真正地的在“做”中学数学;利用网上查询及在BBS上的交流、讨论,让学生能多途径收集信息,达到自主学习,并让学生的交流方式、学习方式多样化,同时,也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更为及时有效。

但是,信息技术的使用,使信息更加多元化,学生学习更加自主化的同时,也使个别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极易在课堂中迷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因此,怎样在整合课中更好的关注这部分学生,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值得摸索的。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新的教育。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改变了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了师生互动,达到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加快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当然,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的整合,还有大量值得探讨的问题。

笔者坚信,只要信息技术应用得当,必定能成为新课程改革插翅添翼。

少先路小学

2014年9月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