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防自然灾害安全知识六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273418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防自然灾害安全知识六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防自然灾害安全知识六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防自然灾害安全知识六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防自然灾害安全知识六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防自然灾害安全知识六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防自然灾害安全知识六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防自然灾害安全知识六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防自然灾害安全知识六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防自然灾害安全知识六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防自然灾害安全知识六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防自然灾害安全知识六篇.docx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防自然灾害安全知识六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防自然灾害安全知识六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防自然灾害安全知识六篇.docx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防自然灾害安全知识六篇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防自然灾害安全知识六篇

自然灾难时有发生,威逼着人类生命财产平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防自然灾难平安教育防自然灾难平安学问的文章6篇,欢送品鉴!

防自然灾难平安教育防自然灾难平安学问篇1

  近期,自然灾难引发的平安生产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平安带来紧要影响,为进一步做好防范自然灾难引发的平安生产事故,3月26日下午,我局召开预防自然灾难引发平安生产事故会议,通报313雪崩灾难状况,强调采纳四项措施防范自然灾难引发平安生产事故工作。

  一是提高相识,加强领导,切实做好防范工作。

各部门、企业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对防范工作谨慎探究、周密部署,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二是严密监控重点环节。

各部门、企业要对事故多发环节予以严密监控,特殊是要抓住新开工的工程,强化措施,完善制度,落实责任,确保万无一失。

  三是完善预警救援机制,加强与安监等部门的联系。

各部门、企业要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应急预案,同时要加强与施工工程当地安监等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形成有效机制,确保抢险救援的快速有效。

  四是加强平安生产工作的监视检查,刚好消退事故隐患。

各部门、企业要对所属的施工工程进展全面的平安检查,对发觉的问题和隐患,限期整改,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电力、交通、铁路、民航、地质、石油物探、石油开采储运、矿山、建筑等16个部门和企业参与。

  自然灾难问题

  洪涝、沙尘暴、滑坡、泥石流发生的缘由及解决措施

  防备自然灾难的措施

  1、洪涝

  气候因素:

降水持续时间长,多暴雨

  地形因素: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河流因素:

河道弯曲,支流众多,水系呈扇形(如淮河、海河),同时进入汛期,汇水快

  人为因素:

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河床变浅,泥沙淤塞河床,围湖造田,降低了湖泊的调蓄实力

  措施:

1、加大科技投入,做好监测和预报2、稳固堤坝、裁弯取直、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3、退耕还林、还湖,种草植树4、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2、沙尘暴

  气候因素:

气候干旱,降水少,多大风天气

  地形因素:

地势开阔平坦,风力大

  土壤因素:

土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植被因素:

地表植被稀有

  人类活动:

过度放牧、开垦、樵采导致植被破坏、土地退化气候变暖、蒸发旺盛

  措施:

种草植树,复原自然植被退耕还林还草,调整产业构造封沙育草构筑防沙林带和农田防护林网、草方格沙障固沙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生活燃料,限制人口增长

  3、滑坡、泥石流

  气候因素:

降水集中,多暴雨

  地形因素:

山区地势起伏大

  地质因素:

地壳活泼,断裂发育,岩石破裂

  人类活动:

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工程建立破坏地表构造

  措施:

建立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提高公众的防灾实力

  植树种草,复原自然植被固坡科学论证工程建立

  4、防备自然灾难的措施

  ①加强科学探究,建立灾难检测预警系统

  ②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因题而异)

  ③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④加强传播教育,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和实力

防自然灾难平安教育防自然灾难平安学问篇2

  一、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几种自然灾难

  1、地质灾难有:

泥石流、滑坡、倒塌、地面下沉、地震。

  2、洪涝及其它灾难:

雨涝灾难、洪水灾难、凌汛灾难、地震灾难。

  3、大风灾难主要指台风、寒潮大风、雷暴大风、龙卷风。

  4、热带气旋灾难:

热带气旋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的气旋性涡旋。

剧烈的热带气旋伴有狂风、暴雨、巨浪、风暴潮,活动范围很广,具有很强的破坏力,是一种重要的灾难性天气系统。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紧要影响的国家之一。

  5、冰雹灾难:

冰雹是从开展强盛的积雨云中着陆到地面的冰块或冰球。

据冰雹大小及其破坏程度,还分为轻雹害、中雹害和重雹害三级。

我国是世界上雹灾较多的国家之一。

  6、海洋灾难:

风暴潮、灾难性海浪、海啸、赤潮。

  7、其它灾难还有许多。

  二、常见几种状况的自救方法

  1、烫伤后,应在第一时间用冰矿泉水或清水冲伤口10分钟以上。

如烫伤较轻无伤口,可用獾油、烫伤药膏或牙膏涂在患处。

如伤口紧要,不行运用烫伤药膏或油剂,不行刺穿水疱。

  2、眼睛被化学物品灼伤后,应把整个面部泡在清水里,连续做睁眼和闭眼的动作。

冲洗后,应刚好到医院治疗。

  3、地铁或城铁发生事故时,不要擅自扒门,以防触电。

即使全部停电,列车上还有可维持45分钟至1小时的应急通风,不必担忧缺氧问题。

  4、人被宠物抓伤、咬伤后,首先要挤出污血,用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至少20分钟,并涂擦75%的酒精,然后到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接种疫苗。

  5、假如衣服着火,马上躺下并用手遮住脸部,身体不断滚动以扑灭火焰--遮住脸部可预防脸部被烧伤,制止热气和烟雾进入肺部。

油锅起火,要快速关上煤气,并将锅盖平推到锅上,或将大量生菜倒在火上灭火。

  6、微波炉工作时,人应当离开炉体1米以上,防止微波辐射伤人。

电器起火时,要先断电,再用湿棉被、湿衣服把火压灭。

电视机、电脑起火时,要从侧面靠近灭火,以防显像管爆炸伤人。

雷雨天气,太阳能热水器用户切忌洗澡。

  7、发生地震时,假如在家中,应躲在面积较小的房间内,用衣服捂住口鼻防尘防烟并保持低姿。

假如在外,切勿在立交桥等高大建筑物旁边停留。

  8、假如被通知上空有毒云或可疑云团,在室外要沿侧上风方向避开烟幕快速离开;在家中应用湿毛巾和衣服护住头,用塑料袋拦住眼睛。

  9、如遇到了火灾,首先保持5秒钟的冷静,尽快选择一条切实可行的逃命路途,如经常运用的门、窗、走廊、楼梯、太平门、平安出口等。

在翻开门、窗之前,必需先摸摸门、窗是否发热,假如发热,就不能翻开,应选择其它出口。

假如不热,也只能当心地翻开少许并快速通过,然后马上关好。

当你熟识的通道被烟火封锁后应当先向远离烟火的方向疏散,尽量幸免向楼上疏散。

同时,一旦到达一个较为平安的地方,决不要停留在原地,应快速采纳措施,向着火层以下疏散。

当然,最好是能到达地面。

  学习啦网我特殊提示:

每个家庭应当打算一个应急包并放在离门口较近的位置。

家庭应急包中的必备品包括:

可供3天的不易变坏的食物和水、电池供电的收音机、手电筒、多用刀具、卫生纸、雨具、口哨、地图、绳子、药品和亲友通讯录。

防自然灾难平安教育防自然灾难平安学问篇3

  预防洪水的常识

  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快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马上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2、假如洪水接着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那么要充分利用打算好的救生器材逃命,或者快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命。

  3、假如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踊跃寻求救援。

  留意:

千万不要游泳逃命,不行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必须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找寻时机逃命。

  预防山体滑坡灾难常识

  当不幸遭受山体滑坡时,首先要镇静冷静,不要慌乱。

然后采纳必要措施快速撤离到平安地点。

遇到山体崩滑,当你无法接着逃离时,应快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

应留意爱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

  预防雷电的危害常识

  当遇雷电天气时,在室内者,不要靠近窗户、尽可能远离电灯、电话、室外天线的引线等;要快速切断电视机电源。

在户外应遵守以下规那么,以确保平安:

  1、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

  2、不能在大树下躲避雷雨。

  3、假如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快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削减遭雷击的危急,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预防地震常识

  地震发生时,如何避震?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不要随意点灯火,因为空气中有易燃、易爆气体。

  身体应采纳的姿态:

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抓住桌腿等坚固的物体。

  一一学校避震

  上课时,要在教师的指挥下,快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可在原地不动蹲下,双手爱护头部。

避开高大的建筑物或危急物。

  一一野外避震

  避开山崩,滑坡、泥石流。

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

避开山脚悬崖等。

  2、洪水降临时,哪些地方有危急?

  河床、水库及渠道、涵洞。

行洪区、围垦区。

电线杆、高压线下。

危房中、危房上、危房下。

  一一洪水降临时,如何逃离危急?

  身处危房时要快速撤离,找寻平安坚实处所,幸免落入水中。

向高处转移,如在根底坚固的房顶上。

除非在水可能冲垮建筑物或水面没过屋顶被撤离,否那么呆着别动,等水停顿或不涨再逃离。

  在适当的状况下,可利用眼镜片、镜片,手电筒,火光或红领巾等发出求救。

防自然灾难平安教育防自然灾难平安学问篇4

  我国自然灾难频发、分布广、损失大,是世界上自然灾难最为紧要的国家之一。

20世纪的观测事实已说明,气候改变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务〔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频率与强度明显上升,干脆危及我国的国民经济开展。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各种天气气候灾难使农田受灾面积达3400万公倾〔5亿多亩〕,受干旱、暴雨、洪涝和热带风暴等重大灾难影响的人口约达6亿人次,平均每年因受天气气候灾难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3%-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天气气候灾难造成损失的肯定值越来越大。

考虑到天气气候灾难引发的生态、环境、地质、社会、人文、经济等继发性灾难,那么经济损失更为紧要。

世界气象组织把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定为预防和减轻自然灾难对我国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长期与自然共存的实践中,社会各界、从事防灾减灾探究、业务、管理人员形成了很多行之有效的预防和减轻自然灾难的措施。

  战略措施1:

制订预案,常备不懈

  通过在国家、省、市、区以及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制订与演练应急预案,形成预防和减轻自然灾难有条不紊、有备无患的局面。

应急预案应包括对自然灾难的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预料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保障、调查评估等机制,形成包含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各环节的一整套工作运行机制。

  不能将预案束之高阁,要通过培训和预案演练使广阔群众、灾难管理人员娴熟驾驭预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预案。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要增加忧患意识,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

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特别态相结合。

政府应鼓舞社区制定紧急防灾预案、开展救灾演练、装备特地的通讯设备在紧急条件下替代常用的通讯方式,并保证必要的紧急储藏物资和设施。

踊跃做好装备、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应急打算。

  战略措施2:

以人为本,避灾减灾

  以人为本,把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平安作为防灾减灾的首要任务,程度地削减自然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对社会经济开展的危害。

  面对自然灾难,科学防备,从早期盲目的抗灾到近年来主动地避灾,表达了在防灾减灾中的科学开展观。

  战略措施3:

监测预警,依靠科技

  在防灾减灾中坚持预防为主的根本原那么,把灾难的监测预报预警放到非常突出的位置,并高度重视和做好面对全社会,包括社会弱势群体的预警信息发布。

  气象灾难是可以有较长预警时效、较高预料预报精确率的一类突发公共事务,加强灾难性天气的短时、接近预报,加强突发气象灾难预警信号制作工作,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是提高防灾减灾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

  要依靠科技,提高防灾减灾的综合素养。

通过加强防灾减灾领域的科学探究与技术开发,采纳与推广先进的监测、预料、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并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自然灾难的科技水平。

  2005年台风防备工作实践充分表达了现代化气象科技在防台抗台中的重要作用。

新一代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站、移动气象台,以及气象卫星等现代化探测手段,提高了对台风的最新动态进展实时监测的实力;数值预报产品,为精确预报台风将来的路径供应了参考依据,使预报员对台风等灾难性天气的预报更有信念、更有把握,为精确超前的预报供应了科学依据;骨干预报员在台风预报效劳中发挥重要作用。

  战略措施4:

防灾意识,全民普及

  社会公众是防灾的主体。

增加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防灾减灾须要广阔社会公众广泛增加防灾意识、了解与驾驭避灾学问。

在自然灾难发生时,平凡群众能够知道如何处置灾难状况,如何爱护自己,协助他人。

  政府与社会团体应组织和传播灾难学问,培训灾难专业人员或志愿者。

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播送、电视、网络等,广泛传播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加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随意识和自救、互救实力。

  通过开展防灾〔减灾〕进社区、进校内、进企业、进村庄行动,使最基层的社区居民、广阔中小学生、企业员工、广阔农村特殊是偏远地区的农夫、社会弱势群体增加防灾减灾意识,驾驭根本的避灾、自救、互救技能,到达减灾目的。

防灾减灾须要从娃娃抓起,把灾难、灾难应急学问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

  有关部门应编写自然灾难防备传播手册与传播材料,广泛传播与普及灾难学问、应急管理学问、防灾减灾学问,提高基层群众参加应急管理实力与自救实力。

防自然灾难平安教育防自然灾难平安学问篇5

  预防洪水的常识

  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快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马上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2、假如洪水接着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那么要充分利用打算好的救生器材逃命,或者快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命。

  3、假如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踊跃寻求救援。

  留意:

千万不要游泳逃命,不行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必须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找寻时机逃命。

  预防山体滑坡灾难常识

  当不幸遭受山体滑坡时,首先要镇静冷静,不要慌乱。

然后采纳必要措施快速撤离到平安地点。

遇到山体崩滑,当你无法接着逃离时,应快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

应留意爱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

  预防雷电的危害常识

  当遇雷电天气时,在室内者,不要靠近窗户、尽可能远离电灯、电话、室外天线的引线等;要快速切断电视机电源。

在户外应遵守以下规那么,以确保平安:

  1、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

  2、不能在大树下躲避雷雨。

  3、假如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快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削减遭雷击的危急,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预防地震常识

  地震发生时,如何避震?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不要随意点灯火,因为空气中有易燃、易爆气体。

  身体应采纳的姿态:

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抓住桌腿等坚固的物体。

  一一学校避震

  上课时,要在教师的指挥下,快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可在原地不动蹲下,双手爱护头部。

避开高大的建筑物或危急物。

  一一野外避震

  避开山崩,滑坡、泥石流。

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

避开山脚悬崖等。

  2、洪水降临时,哪些地方有危急?

  河床、水库及渠道、涵洞。

行洪区、围垦区。

电线杆、高压线下。

危房中、危房上、危房下。

  一一洪水降临时,如何逃离危急?

  身处危房时要快速撤离,找寻平安坚实处所,幸免落入水中。

向高处转移,如在根底坚固的房顶上。

除非在水可能冲垮建筑物或水面没过屋顶被撤离,否那么呆着别动,等水停顿或不涨再逃离。

  在适当的状况下,可利用眼镜片、镜片,手电筒,火光或红领巾等发出求救。

防自然灾难平安教育防自然灾难平安学问篇6

  雷电灾难与防范

  雷电是大自然中静电放电过程,是雷云接近大地时,产生云和云之间以及云和大地之间放电,迸发出光和声的现象。

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实质上是天空中雷暴云的火花放电,放电时产生的光是闪电,闪电使空气受热快速膨胀而发生的巨大声响是雷声,雷雨天简单遭遇雷击,致人受伤甚至死亡。

  

(1)雷电天气时,要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

  

(2)不宜运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缺乏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运用水龙头。

  (3)雷雨时,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应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4)削减运用固定电话和手提电话。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不宜进展室外球类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找寻地方躲避。

  (6)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其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8)在原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

  (9)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

  (10)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外出。

  (11)大量的雷击抢救实践证明,遭遇雷击后,有一局部呈死亡状态的人还未真正死亡,即使心脏停顿跳动,,呼吸停顿,也往往是一种暂态现象,通常称为雷击假死。

区分的方法是视察受害者的身体是否出现紫兰色斑纹,假设未出现,说明还未真正死亡,应快速就地抢救,通常采纳的方法是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摩法,对雷击导致假死人员的抢救,往往须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切不行半途而废。

  (12)据有关专家介绍,出现雷击事故后,最好对被击伤者进展口对口人工呼吸。

  (13)在外出时遇到雷雨天气,要刚好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

  (14)雷电交加时,假如在空旷的野外无处躲避,应当尽量找寻低凹地(如土坑)藏身,或者马上下蹲、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

假如手中有导电的物体(如铁锹、金属杆雨伞),要快速抛到远处,千万不能拿着这些物品在原野中奔跑,否那么会成为雷击的目标。

  (15)特殊要当心的是,遇到雷电时,必须不能到高耸的物体(如旗杆、大树、烟囱、电杆)下站立;这些地方最简单遭受雷击危急。

本文来源:

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