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274366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古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古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古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古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古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古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古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古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古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ocx

《古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ocx

古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古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文化

  ──古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江苏省东台市时堰镇小学 王荣华

  

  关键词:

诗文诵读 古诗教学 传承文化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

“不学诗,无以言。

”会不会用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社会交往,是衡量其文化修养的重要标志。

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着民族的魂魄。

教学古诗,将中华古诗词融入子孙后代的心灵,让学生体会诗中鲜明、独特而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的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

  一、当前诗文诵读现状剖析

  其实,古诗诵读一直为人们所重视。

入学前的孩子能背诵一些古诗文是很寻常的事。

只是孩子背诗的引领者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诵读的质量大打折扣,古诗诵读的准确性遭到质疑,诵读质量令人担忧。

在“大量阅读经典”的倡导下,教师、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抓住所谓的记忆黄金期,忽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一味地把大量的古诗词塞给学生,背诗成了学生生活中的必修课。

小小年纪就去接纳一些连成人都难以理解的东西,导致一些孩子对背诵诗词失去了兴趣,为背而背,苦不堪言。

对这种片面追求数量的做法我们不免感慨:

孩子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

我们应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引导学生诵读。

  传统的古诗教学,在不知不觉中走着模式化的道路。

“倾盆大雨式的题解,填鸭注入式的串讲,囫囵吞枣式的翻译。

”一切似乎是那么的不假思索、合情合理。

本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被教师们翻译成一碟索然无味的小菜,这不能不让人深深叹息。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时代的隔阂和古今汉语的差异,古诗的语言表现形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等都难以理解。

因此,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困惑所在。

  二、诗文诵读所追求的境界

  古诗作为语文教学最丰厚的载体,我想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

让学生从小就沐浴在诗歌的阳光下,从小与诗歌结下不解的情缘。

  让孩子去读一首古诗,就要求他对古诗中的意思、意境有充分的理解,这无疑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等到有一天学生心中有“万水千壑”,厚积薄发,自然也就“文思泉涌”了。

因此在古诗的教学中,我只是让学生多方位地去感悟文本,至于感悟到什么程度,那可是因人而异了。

即使是一知半解,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可喜可贺的。

  “给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灵性的学习空间。

”是我多年来追求的一种境界。

教师应该与学生同行,共同领略美景,搏击风浪。

于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白花齐放春满园”这些优美的诗句成了教室里专栏的醒目标题;“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等蕴涵着哲理的诗句频频出现在学生的赠言中。

学生开始懂得古诗并不是只拿来背的,用起来更加精彩。

  课堂上让学生时时感受惊喜,享受成功,是我一直所努力的目标。

口语交际课上,我让孩子当导游,带领大家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飞流直下三千迟,疑是银河落九天”、“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景与诗被孩子们演绎得天衣无缝,让人不得不对孩子刮目相看。

古诗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引领孩子学习诗歌,发现她的美,欣赏她的美,演绎她的美,丰富孩子的人文素养,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应当所追求的境界。

  三、古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走进诗文,诵读感悟

  引导孩子正确诵读,教师可以避开传统的串讲,而是创设情景,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走进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注重整体感知,整体理解。

教学《赠汪伦》时,学生兴趣盎然,“我发现你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读诗了,那就大声朗读吧!

”学生于是摇头晃脑,琅琅上口。

然后指名读,以学定教,把握生词的读音。

接着问:

“读着读着,你知道诗中写了什么事吗?

”。

在学生初读体验的基础上,教师讲《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

“听了故事,再去读读诗,你有什么感受呢?

”,引导学生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最后,配乐诵读。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

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地表达出来吧!

”,学生纷纷随乐而诵,甚是沉浸。

也许学生的感受还停留在“水中望月,雾里看花”的层次,但我相信在小学的古诗教学中:

朦朦胧胧才是真。

  2.由画入境,展开想象

  诗歌的写作,跳跃性比较大,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而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想象空间的途径,是由表现艺术画面的事物所构成的艺术境界。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因此,文画结合,由画入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诗歌教学的重点,其主要方法是“整合画面内涵”。

  阅读诗歌,不能孤立地看待诗中事物所构成的画面,而应该在理解这些画面内涵的基础上,对它进行整合。

让学生由文入画,由画入境,由境入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

  3.链接古诗,拓展阅读

  教学古诗文时可以抓住时机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适当延伸,拓展诵读面,扩大储存量。

世间离别千万种,诗人心声各不同。

学完李白的《赠汪伦》,“在浩瀚的诗海里,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三首,想读读吗?

”然后出示《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三首诗。

并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感受不同的离别情,不同的表达方式。

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从而激发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后,就定期举行背诗比赛,既固定他们的背诵成果,又让他们体验到背诗的成就感,感受到背诗的快乐。

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背诗热情,随着所记诗歌的增多,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大大增强。

  在实际教学中,我还十分重视自己的示范作用,在要求学生背诵每一首诗之前,我都先面向全体学生熟练地把诗背诵出来,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背诗的兴趣。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背诗热情,为学生树立了背诗的榜样。

  古诗是我国文苑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在古诗这片姹紫嫣红的百花园里,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之倾倒,为之陶醉。

“腹有诗书气自华”,引领孩子徜徉在古诗的海洋里,领略长江黄河的气魄与胸襟,感悟唐诗宋词元曲的柔媚与豪迈,品味端午的粽子中秋的圆月春节的鞭炮……让孩子从小沐浴在经典诗文的浓郁芬芳中,视诵读古诗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于己打好人生的底色,于国传承民族的精神,是每个语文教师应秉承的信念

  

  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文化

  ──古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江苏省东台市时堰镇小学 王荣华

  

  关键词:

诗文诵读 古诗教学 传承文化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

“不学诗,无以言。

”会不会用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社会交往,是衡量其文化修养的重要标志。

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着民族的魂魄。

教学古诗,将中华古诗词融入子孙后代的心灵,让学生体会诗中鲜明、独特而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的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

  一、当前诗文诵读现状剖析

  其实,古诗诵读一直为人们所重视。

入学前的孩子能背诵一些古诗文是很寻常的事。

只是孩子背诗的引领者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诵读的质量大打折扣,古诗诵读的准确性遭到质疑,诵读质量令人担忧。

在“大量阅读经典”的倡导下,教师、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抓住所谓的记忆黄金期,忽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一味地把大量的古诗词塞给学生,背诗成了学生生活中的必修课。

小小年纪就去接纳一些连成人都难以理解的东西,导致一些孩子对背诵诗词失去了兴趣,为背而背,苦不堪言。

对这种片面追求数量的做法我们不免感慨:

孩子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

我们应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引导学生诵读。

  传统的古诗教学,在不知不觉中走着模式化的道路。

“倾盆大雨式的题解,填鸭注入式的串讲,囫囵吞枣式的翻译。

”一切似乎是那么的不假思索、合情合理。

本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被教师们翻译成一碟索然无味的小菜,这不能不让人深深叹息。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时代的隔阂和古今汉语的差异,古诗的语言表现形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等都难以理解。

因此,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困惑所在。

  二、诗文诵读所追求的境界

  古诗作为语文教学最丰厚的载体,我想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

让学生从小就沐浴在诗歌的阳光下,从小与诗歌结下不解的情缘。

  让孩子去读一首古诗,就要求他对古诗中的意思、意境有充分的理解,这无疑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等到有一天学生心中有“万水千壑”,厚积薄发,自然也就“文思泉涌”了。

因此在古诗的教学中,我只是让学生多方位地去感悟文本,至于感悟到什么程度,那可是因人而异了。

即使是一知半解,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可喜可贺的。

  “给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灵性的学习空间。

”是我多年来追求的一种境界。

教师应该与学生同行,共同领略美景,搏击风浪。

于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白花齐放春满园”这些优美的诗句成了教室里专栏的醒目标题;“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等蕴涵着哲理的诗句频频出现在学生的赠言中。

学生开始懂得古诗并不是只拿来背的,用起来更加精彩。

  课堂上让学生时时感受惊喜,享受成功,是我一直所努力的目标。

口语交际课上,我让孩子当导游,带领大家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飞流直下三千迟,疑是银河落九天”、“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景与诗被孩子们演绎得天衣无缝,让人不得不对孩子刮目相看。

古诗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引领孩子学习诗歌,发现她的美,欣赏她的美,演绎她的美,丰富孩子的人文素养,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应当所追求的境界。

  三、古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走进诗文,诵读感悟

  引导孩子正确诵读,教师可以避开传统的串讲,而是创设情景,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走进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注重整体感知,整体理解。

教学《赠汪伦》时,学生兴趣盎然,“我发现你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读诗了,那就大声朗读吧!

”学生于是摇头晃脑,琅琅上口。

然后指名读,以学定教,把握生词的读音。

接着问:

“读着读着,你知道诗中写了什么事吗?

”。

在学生初读体验的基础上,教师讲《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

“听了故事,再去读读诗,你有什么感受呢?

”,引导学生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最后,配乐诵读。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

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地表达出来吧!

”,学生纷纷随乐而诵,甚是沉浸。

也许学生的感受还停留在“水中望月,雾里看花”的层次,但我相信在小学的古诗教学中:

朦朦胧胧才是真。

  2.由画入境,展开想象

  诗歌的写作,跳跃性比较大,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而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想象空间的途径,是由表现艺术画面的事物所构成的艺术境界。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因此,文画结合,由画入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诗歌教学的重点,其主要方法是“整合画面内涵”。

  阅读诗歌,不能孤立地看待诗中事物所构成的画面,而应该在理解这些画面内涵的基础上,对它进行整合。

让学生由文入画,由画入境,由境入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

  3.链接古诗,拓展阅读

  教学古诗文时可以抓住时机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适当延伸,拓展诵读面,扩大储存量。

世间离别千万种,诗人心声各不同。

学完李白的《赠汪伦》,“在浩瀚的诗海里,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三首,想读读吗?

”然后出示《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三首诗。

并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感受不同的离别情,不同的表达方式。

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从而激发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后,就定期举行背诗比赛,既固定他们的背诵成果,又让他们体验到背诗的成就感,感受到背诗的快乐。

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背诗热情,随着所记诗歌的增多,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大大增强。

  在实际教学中,我还十分重视自己的示范作用,在要求学生背诵每一首诗之前,我都先面向全体学生熟练地把诗背诵出来,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背诗的兴趣。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背诗热情,为学生树立了背诗的榜样。

  古诗是我国文苑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在古诗这片姹紫嫣红的百花园里,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之倾倒,为之陶醉。

“腹有诗书气自华”,引领孩子徜徉在古诗的海洋里,领略长江黄河的气魄与胸襟,感悟唐诗宋词元曲的柔媚与豪迈,品味端午的粽子中秋的圆月春节的鞭炮……让孩子从小沐浴在经典诗文的浓郁芬芳中,视诵读古诗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于己打好人生的底色,于国传承民族的精神,是每个语文教师应秉承的信念

  

  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文化

  ──古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江苏省东台市时堰镇小学 王荣华

  

  关键词:

诗文诵读 古诗教学 传承文化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

“不学诗,无以言。

”会不会用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社会交往,是衡量其文化修养的重要标志。

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着民族的魂魄。

教学古诗,将中华古诗词融入子孙后代的心灵,让学生体会诗中鲜明、独特而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的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

  一、当前诗文诵读现状剖析

  其实,古诗诵读一直为人们所重视。

入学前的孩子能背诵一些古诗文是很寻常的事。

只是孩子背诗的引领者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诵读的质量大打折扣,古诗诵读的准确性遭到质疑,诵读质量令人担忧。

在“大量阅读经典”的倡导下,教师、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抓住所谓的记忆黄金期,忽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一味地把大量的古诗词塞给学生,背诗成了学生生活中的必修课。

小小年纪就去接纳一些连成人都难以理解的东西,导致一些孩子对背诵诗词失去了兴趣,为背而背,苦不堪言。

对这种片面追求数量的做法我们不免感慨:

孩子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

我们应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引导学生诵读。

  传统的古诗教学,在不知不觉中走着模式化的道路。

“倾盆大雨式的题解,填鸭注入式的串讲,囫囵吞枣式的翻译。

”一切似乎是那么的不假思索、合情合理。

本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被教师们翻译成一碟索然无味的小菜,这不能不让人深深叹息。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时代的隔阂和古今汉语的差异,古诗的语言表现形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等都难以理解。

因此,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困惑所在。

  二、诗文诵读所追求的境界

  古诗作为语文教学最丰厚的载体,我想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

让学生从小就沐浴在诗歌的阳光下,从小与诗歌结下不解的情缘。

  让孩子去读一首古诗,就要求他对古诗中的意思、意境有充分的理解,这无疑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等到有一天学生心中有“万水千壑”,厚积薄发,自然也就“文思泉涌”了。

因此在古诗的教学中,我只是让学生多方位地去感悟文本,至于感悟到什么程度,那可是因人而异了。

即使是一知半解,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可喜可贺的。

  “给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灵性的学习空间。

”是我多年来追求的一种境界。

教师应该与学生同行,共同领略美景,搏击风浪。

于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白花齐放春满园”这些优美的诗句成了教室里专栏的醒目标题;“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等蕴涵着哲理的诗句频频出现在学生的赠言中。

学生开始懂得古诗并不是只拿来背的,用起来更加精彩。

  课堂上让学生时时感受惊喜,享受成功,是我一直所努力的目标。

口语交际课上,我让孩子当导游,带领大家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飞流直下三千迟,疑是银河落九天”、“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景与诗被孩子们演绎得天衣无缝,让人不得不对孩子刮目相看。

古诗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引领孩子学习诗歌,发现她的美,欣赏她的美,演绎她的美,丰富孩子的人文素养,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应当所追求的境界。

  三、古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走进诗文,诵读感悟

  引导孩子正确诵读,教师可以避开传统的串讲,而是创设情景,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走进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注重整体感知,整体理解。

教学《赠汪伦》时,学生兴趣盎然,“我发现你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读诗了,那就大声朗读吧!

”学生于是摇头晃脑,琅琅上口。

然后指名读,以学定教,把握生词的读音。

接着问:

“读着读着,你知道诗中写了什么事吗?

”。

在学生初读体验的基础上,教师讲《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

“听了故事,再去读读诗,你有什么感受呢?

”,引导学生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最后,配乐诵读。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

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地表达出来吧!

”,学生纷纷随乐而诵,甚是沉浸。

也许学生的感受还停留在“水中望月,雾里看花”的层次,但我相信在小学的古诗教学中:

朦朦胧胧才是真。

  2.由画入境,展开想象

  诗歌的写作,跳跃性比较大,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而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想象空间的途径,是由表现艺术画面的事物所构成的艺术境界。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因此,文画结合,由画入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诗歌教学的重点,其主要方法是“整合画面内涵”。

  阅读诗歌,不能孤立地看待诗中事物所构成的画面,而应该在理解这些画面内涵的基础上,对它进行整合。

让学生由文入画,由画入境,由境入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

  3.链接古诗,拓展阅读

  教学古诗文时可以抓住时机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适当延伸,拓展诵读面,扩大储存量。

世间离别千万种,诗人心声各不同。

学完李白的《赠汪伦》,“在浩瀚的诗海里,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三首,想读读吗?

”然后出示《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三首诗。

并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感受不同的离别情,不同的表达方式。

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从而激发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后,就定期举行背诗比赛,既固定他们的背诵成果,又让他们体验到背诗的成就感,感受到背诗的快乐。

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背诗热情,随着所记诗歌的增多,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大大增强。

  在实际教学中,我还十分重视自己的示范作用,在要求学生背诵每一首诗之前,我都先面向全体学生熟练地把诗背诵出来,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背诗的兴趣。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背诗热情,为学生树立了背诗的榜样。

  古诗是我国文苑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在古诗这片姹紫嫣红的百花园里,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之倾倒,为之陶醉。

“腹有诗书气自华”,引领孩子徜徉在古诗的海洋里,领略长江黄河的气魄与胸襟,感悟唐诗宋词元曲的柔媚与豪迈,品味端午的粽子中秋的圆月春节的鞭炮……让孩子从小沐浴在经典诗文的浓郁芬芳中,视诵读古诗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于己打好人生的底色,于国传承民族的精神,是每个语文教师应秉承的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