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病句方法归纳.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284543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辨析病句方法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辨析病句方法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辨析病句方法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辨析病句方法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辨析病句方法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辨析病句方法归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辨析病句方法归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辨析病句方法归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辨析病句方法归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辨析病句方法归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辨析病句方法归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辨析病句方法归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辨析病句方法归纳.docx

《辨析病句方法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辨析病句方法归纳.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辨析病句方法归纳.docx

辨析病句方法归纳

辨析病句方法归纳

导读:

  辨识并修改病句是历年高考语文必考的内容,尤其是辨识病句,年年都要考。

笔者根据高考命题在病句“症状”设计上的一些规律,结合全国高考病句辨识试题,谈十种快速辨识病句的方法,供考生参考。

  一、句中有多重限定或修饰成分,可考虑是否语序不当或赘余

  例1:

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句中的多重状语语序不当,正确的语序应该是:

“昨天,许多老师在休息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

”或“许多老师昨天……”

  例2:

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句中“万一”与“若”重复,属赘余。

(2003年高考题)

  二、句中有并列成分,当考虑它们同其他成分是否搭配或照应,它们是否存在从属关系或交叉关系

  例1:

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消防车、三千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

句中并列主语中“消防车”同动词谓语“放弃休假”“坚持”不搭配。

  例2:

许多穿裙子的妇女和青年正在那里拍照。

句中的定语“穿裙子的”和中心语“青年”不搭配:

“青年”和“妇女”词义有交叉,不能并列。

  例3:

文件对经济领域中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句中的“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与“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照应错位,应将后者的语序打个颠倒,方可照应。

  例4:

采风小组搜集了近七百万字的民间故事、七百余首情歌和少量民歌。

“情歌”与“民歌”互有包容,二者是交叉关系,不能并列。

  三、句中出现选择性判断词语,考虑可能存在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语病,但须注意,有些句子“症状”明显,但并没有语病,辨识要小心,谨防掉入命题者的陷阱

  例1:

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用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谓语部分只有一面:

“是根本任务”,而主语部分却说了两面:

“能不能”,主谓不搭配。

  例2:

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高低”是两面,“增长”是一面,但由于储蓄额的高和低都是增长,所以并不存在两面与一面不搭配的语病。

  四、否定、多重否定或否定加反问,应考虑句意是否明确

  例1:

睡眠有三忌:

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忌”和“不可”双重否定,使意思反了。

  例2:

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否认”“不”与反问语气构成三重否定,使意思反了。

  五、代词指代句中内容应考虑指代是否明确

  例1:

之华同志去世前,满心希望我能写一篇有关秋白同志文学活动的文章,就像他写《序言》一样。

句中“他”是指“之华”还是指“秋白”,不明确。

  例2:

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简单的事,小王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

“这方面”是“欣赏”还是指“创作”,不明确。

  六、句中出现数字,可考虑数字说明是否前后矛盾或重复,是否有歧义等

  例1:

这个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据有关人员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六千万元以上。

“至少”与“以上”矛盾。

  例2:

这两年,不少名牌彩电的价格和前几年比,几乎下降了一倍。

“下降”与“一倍”不搭配。

(“倍”仅表示增加。

  例3:

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是说一个学校的几个领导,还是不同学校的几个领导?

有歧义。

  七、句中有判断动词“是”,可考虑主语与宾语是否搭配

  例1:

东端有两座石碑,一座是乾隆题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晓月”四个大字,碑的四周有四根龙抱柱。

“一座是”与“四个大字”搭配不当。

  例2:

这种“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高风亮节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高风亮节”与“榜样”不搭配。

  八、句中有介词或连词,可考虑其是否用得恰当

  例1:

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句中第二个介词“在”使用不当,应改为“从”。

  例2:

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做了详细报道。

“关于”应改为“对于”或“对”。

  九、句子是复句,应考虑分句顺序是否正确,关联词语是否恰当,分句关系是否符合逻辑

  例1:

一个人有错误不加改正,如果是很小的错误,也可能会酿成大害。

该句是让步关系的假设复句,“如果”应改为“即使”。

  例2:

《红楼梦》写了那么多的人,就是因为作者和他描写的对象长期相处,深深理解了他们的一切。

分句间没有因果关系。

  十、如果句子的“病状”不明显,可压缩句子的主干,看相关成分是否搭配、残缺,或结构是否混乱等

  这是辨识病句最基本的方法,除辨识复句外,辨识单句,也必须以此为基础。

在一时找不到“病症”的情况下,适宜采用这种方法。

  例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倾斜。

主干“进入”不能与“分成”搭配,即成分残缺,需在“分成”之后补上中心语“的时代”,才通顺。

  例2:

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针对”与“攀升”不搭配,状语“针对”的中心语“的形势”残缺。

  高考语文说明要求掌握的病句类型有七类,现归纳如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主要有下列类型:

  1、名词附加语的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2、动词的附加语的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3、虚词的位置安排得不恰当;特别是“把”字短语位置不当。

  1)名词附加语:

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多项定语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c.动词或动词短语;

  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e.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例:

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

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教练。

  下面的句子里的附加语的次序是不符合一般习惯的。

  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附近的”移到“许多”前面。

  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蕴藏着的”移到“无穷的”前面。

  ③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列宁过去所使用的”移到“各式各样”前。

  ④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把“一连串”移到“事情”前)

  ⑤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广泛”应移到“讨论”前,“地”改为“的”)

  ⑥他把我们几个团的负责干部叫到一起。

(“几个”应放在“负责干部”前)

  下面句子里数量的表示法不妥。

  ⑦工作者的多数是农村来打工的。

(“多数”移到“工作者”之前,去掉“的”)

  ⑧解放前,约有百分之七十的中国农业人口是贫雇农。

  (“中国农业人口”移到“约有”之前,去掉“的”。

  2)动词的附加语。

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b.表时间或处所的;

  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

  d.表情态或程序的。

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例如:

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确次序:

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①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战。

(“不禁”应移到“打”的前面。

  ②美国有十五个州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

(“与白人”移到“平等”的前面)。

  ③这期研究班是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5月底举办。

(表示时间的介词结构“于今年5月底”应提到表示情态的状语“联合”前边。

  3)虚词的位置。

副词和连词位置不恰当:

  ①留在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一个一个甜蜜地睡在新钉起来的木版床上。

(表范围的副词“都”应放到表数量的“一个一个”后。

  ②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

(“不”应移到“趁现在”前。

  ③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应移到“文字”前。

照原句断章取义,就变成只是文字要不得了)

  ④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两个分句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介词短语的位置不当:

  ⑤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验的架子上。

(“把”字短语应紧挨动词中心语“缚”。

  二、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主要有下列类型:

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①本世纪初,是我国实现进入WTO的目标。

  (“本世纪初是目标”是主谓搭配不当。

应改为“进入WTO是我国本世纪初要实现的目标”。

  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起了基本的变化。

  (“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

“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

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③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④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不能自给的是“棉花”,不是“生产”。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①他多么渴望一个学习机会呀!

(“渴望”后缺少动词“有”。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③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

(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是“改正”。

  (3)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①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意见。

(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做“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

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

这句话有两种改法:

把第一个分句改为两面性的“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不是深入群众”。

或第二分句改成一面性的,不过句子结构要调整为“干部深入群众是做好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

  ②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

  (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的。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应是“谁也想象得出”。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

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

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

(“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上推,可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

跟原意不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场”。

  三、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主要有下列类型:

缺少主语、缺少谓语、缺少宾语、缺少修饰成分。

  

(1)缺少主语

  ①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得到”的主语是什么?

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

  ②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

(“抱着”的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

  ③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

(“使”的主语应是“学习”,由于有“通过”这个介词,使主语丧失了。

  

(2)缺少谓语

  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

(“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度”。

  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在“建立”前少了个谓语“完成”。

  (3)缺少宾语

  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

  (“抓紧”什么?

“时间”一词不能省。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4)缺少修饰成分

  ①要想作出杰出的成就,就必须付出劳动。

(“劳动”前应加“艰苦”“辛勤”之类的修饰语,同时,前一分句又是“动宾不当”。

  四、成分赘余

  成分赘余主要有下列类型:

堆砌、重复、可有可无、应删去“的”字。

  

(1)堆砌

  ①要考虑我国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

(“环境”应删去。

  ②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

(“掌握”应删去。

  

(2)重复

  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第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

(“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3)可有可无

  ①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

(应删去“的距离”。

  ②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

(应删去“离现在”。

  (4)应删去“的”字

  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地稳定了。

(加了“的”,句子转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

  ②由于历代动乱和气候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受毁灭。

(“历代”和“动乱”中间也中加“的”而没有加,为句子整齐,“气候”和“潮湿”中间也就不必加“的”。

  五、结构混乱

  结构混乱,又叫句式杂糅,主要有以下类型:

举棋不定、藕断丝连、中途易辙、反客为主、结构含混。

  

(1)举棋不定作者时而用这种结构,时而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应该在“曾被......束缚......”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②这种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

(应该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2)藕断丝连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硬凑起来。

  ①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②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是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凑在一块儿,用哪一句都可以。

  (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①例如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就是例子。

(应该改作“因为杜重远写了......文章,就认为他是......”。

原句使不知道这件事始末的人误认为杜重远把别人送进监牢,非常不妥。

  ②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

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

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4)反客为主

  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①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了,歼灭了无数匪军。

(“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闪待。

应该把末一分句改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

  ②恐怖分子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

(就上半句说,谁“加以揭露”,当然是“我们”,但这个词隐而未现,正式主语应当是受揭露的“恐怖分子的阴谋活动”。

可是下半句的“能够把它揭露的”主语就不可能还是“恐怖分子的阴谋活动”,而只能是“我们”。

这一句应该在“是应当”前加“我们”。

  (5)结构含混

  这样的句子可以有两种意思。

  ①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近几年来曾提倡过,而且产生了许多写真人真事的作品。

(句中的“产生”可以算无主句,也要以拿“创作方法”做主语,作者的意思也许是

  第一种,那么上半句应该改做“近几年来曾倡导过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

  ②在旧社会,他利用开当铺进行残酷的高利贷剥削人民(这句的错误是把“利用开当铺进行残酷的高利贷剥削”和“利用开当铺残酷地剥削人民”两种说法糅在一起,修改只留一种说法。

  六、语意不明

  语意不明有两种类型:

  “费解”,“费解”指一句话不知道怎么讲;

  “歧义”,“歧义”是一句话有两种理解意。

  1、费解

  ①到北京参观奥运村及新改造后的“地铁”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参观”怎么会是“归途”?

作者的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归途中要做的事。

  ②从六十岁到九十九岁的老太太被特许坐着车子参加游行。

(从字面上看,好象59岁以下和100岁以上的都没有坐车参加游行的权力。

作者的意思大概是“60岁以上的”。

  2、歧义

  

(1)两种解释一正一误。

  ①一辆乳黄和深红色的电车飞驰过去。

(容易使人误会为两辆颜色不同的电车。

应该把“和”字改为“夹”字,或者在“一辆”后面加“漆了”二字。

  ②在几天时里,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有很大的收获,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精神非常愉快。

(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5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

应该把“逐日”改作“都有”。

  

(2)两各解释都可能。

  ①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

(没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该说“全渠144华里,现已勘测完毕”;

  如果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

  ②制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③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

(是“其他学校”,还是“其他领导”,发生歧义。

  (3)把读者引入歧途。

  这种错误在于字面上并无歧义,但是作者的本意跟字面上的意思不同。

如果按照字面讲,就是误入歧途。

  ①中华民人共和国成立了,共同纲领颁布了,妇女在法律上是平等了。

(从字面上看,是说“妇女彼此之间在法律上平等”,但是实际上作者是说“妇女和男子在法律上平等”。

  ②制造郑州花园口决口,直接淹没豫皖两省13个县619万多人口。

(照字面看,这619万人都淹死了。

作者的本意该是:

直接淹没豫皖两省拥有619万多人口的13个县。

  七、不合逻辑

  这里要先界定一下病句中所说的“不合逻辑”的外延。

首先,“语法不是逻辑”,例如“白马不是马”,这个句子结构是正确的,从逻辑的角度分析是正确的,“白马”概念和“马”概念是种属关系。

但从语文字面的意思角度看“白马”应该是“马”才对。

  其次,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有些话虽然用严格的逻辑眼光来分析有点说不过去,但大家都这么说,都懂得它的意思,交际双方毫无误会,站在语法的立场,就不能不承认它是正确的。

例如“好不热闹”,按说该是很不热闹的意思,但实际上等于“好热闹”,甚至程度还要加深。

以上两种都不属于“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

例如“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

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

下面是一些逻辑上有问题的类型。

  不合逻辑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自相矛盾、范围不清、强加因素、主客倒置。

  1、自相矛盾

  ①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停下来了。

(“突然”和“渐渐”矛盾。

  ②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斗争的无比力量。

(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强”?

应删去“无比”。

  ③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

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

  ④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有”与“没有”矛盾,改“没有”为“唯一”)

  2、范围不清

  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

(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②他们一面拚命地向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

(“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然拚命向上爬,但是终不免跌落深渊。

”)

  3、强加因素

  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的“结果”呢?

  ②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

(为什么来自“北方”思想就旧?

且“北方”到底是相对什么而言的?

  4、主客倒置

  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②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