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作业与试题01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92140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工程作业与试题01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道路工程作业与试题01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道路工程作业与试题01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道路工程作业与试题01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道路工程作业与试题01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道路工程作业与试题01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道路工程作业与试题01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道路工程作业与试题01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道路工程作业与试题01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道路工程作业与试题01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道路工程作业与试题01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道路工程作业与试题01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道路工程作业与试题01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道路工程作业与试题01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道路工程作业与试题01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道路工程作业与试题01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道路工程作业与试题01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道路工程作业与试题01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道路工程作业与试题01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道路工程作业与试题01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工程作业与试题01doc.docx

《道路工程作业与试题01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工程作业与试题01doc.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路工程作业与试题01doc.docx

道路工程作业与试题01doc

 

《道路工程》作业题01

 

一、判断题(20ⅹ1=20分)

 

1、道路中线在铅直平面上的投影形状称为道路的纵面线形。

(×)

 

2、纵断面上的设计线是路基设计标高的连线。

(×)

 

3、道路平面线形的基本线形要素是直线、平曲线及缓和曲线。

(×)

 

4、道路纵面线形的基本线形要素是直线和竖曲线。

(√)

 

5、长隧道内的纵坡不应大于3%,并不小于%。

(√)

 

6、路线平面线形中的直线段长度越长越好。

(×)

 

7、长直线的尽头平曲线半径宜大。

(√)

 

8、当平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平曲线应设置最大超高。

(√)

 

9、当平曲线半径采用最小值时,应设置规定的相应最大超高。

(×)

 

10、路线里程是路线在其平面图上的长度。

(√)

 

11、路线里程是路线在其纵断面上的长度。

(×)

 

12、为使弯道超高和加宽缓和过渡,平曲线中应设置回旋线。

(√)

 

13、二、三、四级公路的视距应不小于停车视距的2倍,并应在适当间隔内设置

满足超车视距的路段。

(√)

 

14、断链桩之后的桩号实际里程=图标的里程+∑长链-∑短链。

(√)

 

15、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其长度应符合最小坡长的规定。

(√)

 

16、高原纵坡折减的原因是因为纵坡太大。

(×)

 

17、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为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

(√)

 

18、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计算依据包括对离心加速度变化率的要求。

(×)

 

19、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的确定需满足离心加速度和行车视距要求。

(×)

 

20、凸形竖曲线与凹形竖曲线的设计指标相同的是竖曲线最小长度。

(√)

 

二、单选题(20ⅹ2=40分)

 

1、平面线形中同向及反应曲线间应避免插入短直线,当设计车速为100km/h,

《规范》规定同向曲线间的最短直线长度宜不小于(A)

 

(A)600m(B)800m(C)200m(D)300m

 

2、平面线形中同向及反应曲线间应避免插入短直线,当设计车速为100km/h,

《规范》规定反向曲线间的最短直线长度宜不小于(A)

 

(A)200m(B)600m(C)100m(D)800m

 

3、《规范》对平曲线最小长度限制值按设计速度的几秒行程计算并取整确定(B)

 

(A)3秒(B)6秒(C)5秒(D)9秒

 

4、设计车速为100km/h的一级公路的平曲线最小长度为(D)。

 

(A)340m(B)170m(C)680m(D)85m

 

5、路线转向处转角<7°时的平曲线最小长度指标与≥7°时的平曲线最小长度指标之差异为(C)

 

(A)无差异(B)后者大(C)前者大(D)无法确定

 

6、对于不设置超高的平曲线(或圆曲线),其半径计算公式中路面横坡i值应为

(A)

 

(A)路拱横坡的负值(B)路拱横坡的正值

 

(C)0值(D)允许的最小超高值

 

7、《规范》对缓和曲线最小长度限制值按设计速度的几秒行程计算并取整确定(A)

 

(A)3秒(B)6秒(C)5秒(D)9秒

 

8、关于平曲线中的缓和曲线,错误的是(C)

 

(A)缓和曲线使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B)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

 

(C)汽车匀加速行驶,并以匀角速度转动方向盘所产生的轨迹为回旋线

 

(D)四级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

 

9、若回旋线设计参数

 

A=200m,则距回旋线起点

 

100m处的曲率半径ρ为

 

(B)

 

(A)500m

 

(B)400m

 

(C)350m

 

(D)50m

 

10、在某交点处设置对称基本型平曲线,其中圆曲线半径为R,缓和曲线长度为

Ls,交点桩号为JD,算得切线总长为Th,曲线总长为Lh,则主点桩号计算错

误的是(C)

(A)直缓点ZH=JD-Th

(B)缓圆点HY=ZH+Ls

 

(C)缓直点HZ=JD+T(D)曲中点QZ=YH-(Lh-2Ls)/2h

 

11、在交点JD处设置对称型平曲线,算得切线总长为Th,曲线总长为Lh,则校

正数D为(B)

 

(A)D=Th+Lh(B)D=2Th-Lh(C)D=2Th+Lh(D)D=Th-Lh

 

12、关于规范对公路纵坡的规定,正确的说法是(D)

 

(A)任何情况下纵坡应越平缓越好,并以平坡为宜

 

(B)设有边沟的路段,应采用不小于%的纵坡

 

(C)长路堑路段应采用不小于%的纵坡

 

(D)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应采用不小于%的纵坡

 

13、关于合成坡度,错误的是(D)。

 

(A)合成坡度是由道路的纵向坡度和横向坡度组合而成

 

(B)合成坡度的方向为路面流水线方向

 

(C)合成坡度是道路的最大坡度

 

(D)只当弯道设有超高时才形成合成坡度

 

14、坡长限制是指限制(A)

 

(A)较陡纵坡的最大坡长及所有纵坡的最小坡长

 

(B)合成纵坡的最大坡长

 

(D)平均纵坡的最大坡长

 

(E)最大纵坡的最大坡长而非一般纵坡的最小坡长

 

15、关于平均纵坡,正确的说法是(D)

 

(A)一定长度的路段范围内,所有路段纵坡坡度的平均值

 

(B)一定长度的路段范围内,所有上坡路段坡度的平均值

 

(C)一定长度的路段范围内,所有下坡路段坡度的平均值

 

(D)一定长度的路段范围内,路线在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路线长度之比

 

16、制定平均纵坡限制值的目的不包括(B)

 

(A)合理利用最大纵坡、最大坡长及缓和坡段

 

(B)保证路面纵向排水要求

 

(C)避免越岭路线连续上坡路段汽车车速减慢、爬坡无力

 

(D)防止越岭路线连续下坡路段汽车制动效能减弱

 

17、全超车视距的组成部分不包括(D)。

 

(A)当超车汽车经判断认为有超车的可能时,于是加速行驶移向对向车道,

 

在进入该车道之前的行驶距离

 

(B)超车汽车从开始加速到超车完成,对向汽车的行驶距离

 

C)超车汽车在对向车道上行驶的距离及超车完了时,超车汽车与对向汽车之

间的安全距离

 

(D)超车汽车从开始加速到超车完成,被超汽车的行驶距离

 

18、关于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不正确的是(C)

 

(A)竖曲线的起点及终点的任何一点不宜放在圆曲线内

 

(B)平曲线与竖曲线对应重合,两曲线中点不宜错开太大

 

(C)竖曲线起点与终点应分别放在缓和曲线以外的直线上

 

(D)竖曲线应包含在平曲线之内

 

19、路基高度(或称路基施工高度、填挖高度)是指(A)

 

(A)路基设计标高与路中线原地面标高之差

 

(B)路面中线设计标高与原地面标高之差

 

(C)路基边缘标高与原地面标高之差

 

(D)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与原地面标高之差

 

20、新建二级公路路基设计标高是指(B)

 

(A)设超高加宽后的路基边缘标高(B)路基边缘标高

 

(C)路面中心标高(D)路床顶标高

 

三、填空题(10分)

 

1、在平面线形圆曲线半径计算公式中,其横向力系数是指汽车行驶时单位车重

 

所承受的实际横向力。

 

2、平面线形圆曲线的最小半径包括:

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舍超高的最小半径等三种。

 

3、平面线形中路线转向处(两直线段交汇点)的曲线总称为平曲线,由圆曲线

 

和缓和曲线两种基本线形要素组成。

 

4、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设置在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5、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其它各级公路,应满足会车视距要求,且应间隔设置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

各级公路都必须保证的视距

是停车视距。

 

6、沿道路中心线竖直剖切,然后展开的剖面,称为道路(或路线)的纵断面。

其相邻两个变坡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坡长。

 

7、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及视距需要,在道路纵断面的变坡点处用一段曲线来

缓和,这一曲线称为竖曲线,其形式可采用凸形竖曲线和凹形竖曲线。

 

8、路线的设计标高(或称路基设计标高)与相应中桩处的原地面标高之差值称为:

路基施工高度或填方或挖方。

纵断面设计线是标高的连线。

 

9、设凸形竖曲线范围内一中线桩的设计高程

 

Z、切线高程

 

T和纵距(或竖距)

 

y

的单位均为m,则该中线桩的设计高程

Z=T±y。

 

10、已知竖曲线半径为R,切线长为T,则外距E=T2/2R。

 

四、计算题(6+6=12分)(小数点后保留2位)

 

1、已知某道路设计速度为=80km/h,取横向力系数=,①若弯道路面设置超高=,②若弯道路面设置路拱=,问相应的圆曲线最小半径(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至少为多大

 

解:

 

(1)超高的最小半径:

已知=80km/h;=;=

 

===

 

查表得:

《标准》规定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值为270m<

 

所以:

超高的最小半径为

 

(2)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已知=80km/h;=;=

 

===

 

查表得:

《标准》规定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值为2500m>

 

所以:

超高的最小半径为2500m

 

2、某条公路变坡点桩号为K17+,高程为,i14%,i23%,竖曲线半径

 

R=3000m。

(1)试计算竖曲线诸要素,并判断凸、凹性;

(2)计算桩号为K16+、K17+、K17+、K17+处的设计标高。

 

(1)竖曲线诸要素:

已知

i1

4%;i23%R=3000m

 

ω==为凸型曲线

 

L=Rω=3000×=210m

 

T===105m

 

E===

 

(2)设计高程:

桩号K16+:

 

=-(T-x)i=(105-0)×910=;y===

 

H=y=桩号K17+:

 

=-(T-x)i=(105-0)×20=;y==

=0

 

H=y==

 

桩号K17+:

 

=-(T-x)i=(105-0)×100=;y==

=0

 

H=y==

 

桩号K17+:

 

=-(T-x)i=(105-0)×130=;y==

=0

 

H=y==

 

五、概述题(4+4+5+5=18分)

 

1、在设计车速V一定的情况下,平面线形中影响确定圆曲线最小半径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汽车行驶时的横向安全性;

 

(2)乘车的舒适性;

 

(3)营运的经济性。

 

2、平面线形中设置缓和曲线有何作用

 

(1)线形缓和;

(2)行车缓和;(3)超高加宽缓和。

 

3、简述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及目的。

 

设计原则:

 

(1)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为宜相互对应;

 

(2)长直线不宜与坡陡或半径小且长度短的竖曲线组合;

 

(3)长的平曲线内不宜包含多个短的竖曲线,短的平曲线不宜与短的竖曲线组合;

 

(4)半径小的圆曲线起、讫点,不宜接近或设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

 

(5)长的竖曲线内不宜设置半径小的平曲线。

 

(6)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不宜同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

 

(7)复曲线、S形曲线中的左转圆曲线不设超高时,应采用运行速度对其安全性予以验算。

 

设计目的:

道路平面线形和纵面线形的组合设计,就是要得到一个既能满足汽车行驶安全、舒适的要求,能使工程造价及运营费用经济,能在驾驶员视觉和心里状态方面引起良好反应,同时使道路与沿线周围环境和景观的道路立体线形,从而达到安全、舒适、快速、和经济的目的。

 

4、简述纵断面设计的主要步骤

 

(1)准备工作;

(2)标注控制点;(3)试坡;(4)调坡;(5)核对;(6)定坡;

(7)设计竖曲线;(8)高程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