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高效课堂教案5.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94966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高效课堂教案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高效课堂教案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高效课堂教案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高效课堂教案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高效课堂教案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高效课堂教案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高效课堂教案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高效课堂教案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高效课堂教案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高效课堂教案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高效课堂教案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高效课堂教案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高效课堂教案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高效课堂教案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高效课堂教案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高效课堂教案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高效课堂教案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高效课堂教案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高效课堂教案5.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高效课堂教案5.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高效课堂教案5.docx

《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高效课堂教案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高效课堂教案5.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高效课堂教案5.docx

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高效课堂教案5

单元分析:

这一单元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

以“热爱自然,了解自然”为主题。

既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也有语言平实的介绍自然知识的短文。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既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积累丰富的语言,还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学习本组课文时,可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

应鼓励学生拓宽视野,阅读相关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读书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总目标: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45个生字。

按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两首》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继续学习默读,培养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

3、围绕“奇妙的动物世界”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4、写一写熟悉的动物,提高写话的兴趣。

能写观察日记。

5、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留心观察、善于积累的习惯。

 

单元重、难点: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45个生字。

按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正确书写。

2、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留心观察、善于积累的习惯。

 

 

课题:

17*古诗两首

第1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正确书写生字。

2、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象,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体会作者多祖国壮丽山河、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重点难点】

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象,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体会作者多祖国壮丽山河、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图文结合,创设情境

【学习流程】

备注

■自主学习:

1、认真读古诗,圈出不认识和容易读错的字,在课文下面的生字背景图中找出生字的读音,也可以借助字典。

2、借助参考书,了解诗人。

■  合作探究:

1、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2、查阅字典或借助参考书解释词语。

香炉:

紫烟:

飞流:

九天:

3、尝试翻译古诗。

4、组内互读古诗,用斜线划分节奏。

■  展示交流:

1、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组词并分享识记方法。

(教师适当指点,强调要点,并请其他组补充)

2、完成词语解释。

3、借助词语解释翻译古诗。

(其他同学补充,教师纠正、讲解)

4、小组推荐组员朗诵古诗,其他组评价。

■总结提升:

1、指名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脑海里呈现出来的景象。

(出示庐山瀑布图片,指导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2、教师质疑,学生讨论:

庐山瀑布有三千尺长吗?

指名反馈,教师小结。

3、再读古诗,指导学生读出瀑布的美和磅礴气势。

(关键字:

生、挂、飞、落)

4、教师配音朗读,学生倾听。

(指名反馈:

听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教师小结。

5、书写指导。

(引导学生观察四个生字的共同点,教师强调火字旁和三点水的书写要点。

展示学生作品,集体评议。

6、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并组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自主反思】

 

 

课题:

17*古诗两首

第2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绝句》,正确书写生字。

2、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象,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体会作者多祖国壮丽山河、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重点难点】

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象,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体会作者多祖国壮丽山河、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学习流程】

备注

■  自主学习:

1、认真读古诗,圈出不认识和容易读错的字,在课文下面的生字背景图中找出生字的读音,也可以借助字典。

2、借助参考书,了解诗人。

■  合作探究:

1、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2、小组合作找出诗中多音字并组词。

3、找出诗中的景物和颜色。

4、尝试翻译古诗。

5、组内互读古诗,用斜线划分节奏。

■  展示交流:

1、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组词并分享识记方法。

(教师适当指点,强调要点,并请其他组补充)

1、小组反馈:

你从诗中读出了哪些景物和哪些颜色?

景物:

两个黄鹂、柳树、一行白鹭、天西岭、雪、船

颜色:

黄色、翠绿色、白、青色

学生回答景物时,教师追问:

两个黄鹂在干什么?

柳树怎么样?

一行白鹭又在干什么?

西岭上怎么样?

2、引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

3、朗读古诗,其他组成员评议。

比一比哪个组读的最好。

■总结提升: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教师小结:

这首诗先写近景,再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流露出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眼倾听,想象画面。

4、指导书写。

(学生观察田字格,指名说一说每个字的书写要点;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展示优秀作品,指出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自主反思】

 

课题:

18*雷雨

第1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课文描写雷雨前的段落。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学习流程】

备注

■  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向字典老师请教。

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景象。

■  合作探究:

1、同桌合作,你指我认,互相纠正读音。

小组交流识记方法。

2、小组内轮流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观察课文插图,小组讨论:

小作者是按“雷雨前、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4、给课文分段。

5、小组讨论:

作者抓住了哪几样景物描写雷雨前的景象?

■  展示交流:

1、检查生字认读。

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

说说识记方法,其他组成员补充,教师总结最佳识记方法。

2、指导书写。

(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并进行归类。

指名说一说书写要点,教师强调重点。

教师范写,学生仿写,同桌交流评议。

3、小组成员合作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倾听,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4、小组反馈:

小作者是按“雷雨前、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5、指名分段:

雷雨前:

1—3自然段

雷雨中:

4—6自然段

雷雨后:

7—8自然段

6、指名反馈:

作者抓住了哪几样景物描写雷雨前的景象?

(教师适当引导)

7、师生对读。

■总结提升:

1、教师:

通过这一遍对读,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2、教师小结

3、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自主反思】

 

 

课题:

18*雷雨

第2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对比阅读,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

2、总结全文,品读句子,感悟“挂”等词语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3、留心观察天气,把它写在日记里。

【重点难点】

对比阅读,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

学会写观察日记。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学习流程】

备注

■  自主学习:

听写上节课所学生字词,组内互相批改。

■  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朗读4—8自然段。

2、小组讨论:

(1)雨下得怎么样?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雷雨过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3、小组合作,完成练习。

景物

雷雨前

雷雨后

天空

蜘蛛

......

4、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想象,说一说其它景物在雷雨前后的变化。

■  展示交流:

1、小组朗读,其他组评议。

2、小组反馈。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句,体会雷雨的大,适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课文插图,感受雨大。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学生说一说:

树、房子都看不清了,还有什么看不清?

教师小结:

可见雨有多大啊!

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第4—6自然段。

(2)出示雷雨前后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雷雨过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指名反馈。

3、对比阅读相关段落,指导学生完成填空练习。

4、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想象,说一说其它景物在雷雨前后的变化。

5、教师小结:

雷雨过后,作者看到了:

--(学生补充);听到了--(学生补充);闻到了--(学生补充)。

作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为我们展示出了一幅美丽的雨后图。

■总结提升:

1、出示课后“读读抄抄”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挂”等词语的表达作用。

2、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师总结:

我们要向作者学习,做一个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人。

4、课后延伸:

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把它写在日记里。

(教师指导学生巩固日记的格式)

5、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完成观察日记。

 

【自主反思】

 

 

课题:

19*最大的“书”

第1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

2、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了解岩石这本“书”,明白地质勘探队员把岩石称为“书”的原因之一。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了解岩石这本“书”。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学习流程】

备注

■  自主学习:

1、先轻声读一遍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勾画生字、喜欢的词语、不懂的字词。

2、再大声读一遍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

3、借助工具书收集一些关于地质学的信息。

■  合作探究:

1、同桌合作,你指我认,互相纠正读音。

小组交流识记方法。

2、小组内轮流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小组讨论:

(1)“书”为什么要加引号?

(2)为什么岩石就是“书”?

■  展示交流:

1、检查生字认读。

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

说说识记方法,其他组成员补充,教师总结最佳识记方法。

2、指导书写。

(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并进行归类。

指名说一说书写要点,教师强调重点。

教师范写,学生仿写,同桌交流评议。

小组成员合作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倾听。

3、小组反馈,出示语句。

出示句子:

你看......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板书:

一层一层)

朗读指导。

■总结提升:

1、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岩石)同学们比较一下书和这块岩石。

书一页一页的,岩石一层一层的,的确有点像。

岩石除了一层一层像书,还有哪里像书呢?

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这个问题。

2、布置作业:

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抄写生字并组词。

 

【自主反思】

 

 

课题:

19*最大的“书”

第2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岩石这本书,并了解它对地质勘探的重要意义。

2、总结全文,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了解岩石这本书,并了解它对地质勘探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学习流程】

备注

■  自主学习:

听写上节课所学生字词,组内互相批改。

■  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

哪句话表达效果更好?

为什么?

(1)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2)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2、自由读课文,想想:

岩石除了一层一层像书,还有哪里像书?

■  展示交流:

1、小组汇报。

(教师小结:

一个反问句,强调了岩石的确像书。

2、指名汇报。

(板书:

有字有画)

(1)了解“书上”的“字”。

(2)了解“书上”的“画”。

(3)读课后“我知道”了解化石。

(板书:

这儿有_________,有_________,还有_______。

)练习说话(造句)。

3、组织分角色朗读第1—8自然段。

■总结提升:

1、教师小结:

在川川和地质勘探队员的一问一答中,我们了解到了岩石里原来藏着这么多的秘密呢!

这些秘密告诉我们什么呢?

2、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3、指名反馈。

出示句子,指名读:

用处可大哩!

......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指名说一说,除了煤矿、铁矿还有哪些宝藏呢?

4、教师小结:

看来地球真是个大宝库。

读懂这本书的用处还真大!

5、指名反馈:

你觉得川川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6、总结:

大自然就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同学们,留心周围事物,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更多的秘密。

7、布置作业:

分角色朗读课文。

 

【自主反思】

 

 

课题: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第1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学习流程】

备注

■  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学习。

2、给诗歌每个小节标上序号。

3、默读诗歌,画出自己喜欢的生词。

4、借助工具书收集关于指南针的资料。

■  合作探究:

1、同桌合作,你指我认,互相纠正读音。

小组交流识记方法。

2、小组内轮流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组内成员互相分享收集的关于指南针的资料。

4、小组讨论:

(1)在野外迷了路是件很容易令人慌张的事情(解释慌张)为什么呢?

■  展示交流:

1、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

说说识记方法,其他组成员补充,教师总结最佳识记方法。

2、指导书写。

(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并进行归类。

指名说一说书写要点,教师强调重点。

教师范写,学生仿写,同桌交流评议。

小组成员合作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倾听。

3、小组汇报,其他组补充。

■总结提升:

1、教师:

学了这篇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你就不会慌张,因为---(课件展示下列句子,学生读)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会帮助你辨别方向。

2、指名反馈:

谁知道指南针?

(引导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教师出示指南针。

4、教师小结:

有了指南针,我们就能正确的判断自己所在的位置,也能知道自己要去的地方在哪个方向,最终就能到达目的地。

那么,这首诗歌列举了哪些天然指南针呢?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这些大自然的指南针。

5、集体交流。

 

【自主反思】

 

 

课题: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第2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并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2、总结全文,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了解并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学习流程】

备注

■  自主学习:

1、听写上节课所学生字词,组内互相批改。

2、圈出课文中的反义词。

■  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

(1)大自然的指南针是如何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2)如果早晨或是傍晚迷路,如何借助太阳辨别方向?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和效果。

■  展示交流:

1、小组汇报交流。

(1)拓展词语:

旭日东升、夕阳西下

小结:

只要有太阳在的日子,无论是早晨、傍晚或是中午,我们都能根据太阳辨别方向,太阳不愧为我们忠实的向导。

(板书:

太阳)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第二节。

2、教师课件展示夜空,指名找一找北极星。

(板书:

北极星)

3、教师提出质疑,小组探究:

为什么枝叶稠的是南方,枝叶稀的是北方?

雪化得快的是南面还是北面?

4、集体交流

■总结提升:

1、教师小结:

可见,要是在野外迷了路还是可以靠太阳、北极星、大树、雪这些天然的指南针辨别方向的。

你们在课后的收集中,还了解了哪些天然指南针呢?

2、学生反馈了解到的辨别方向的方法。

3、小结:

看来,天然的指南针还真不少。

要是我们在野外迷了路,根本不需要慌张,因为我们掌握了那么多种辨别方向的好方法。

4、齐读诗歌。

5、布置作业:

背诵诗歌

把今天学到的辨别诗歌的方法告诉你身边的人。

 

 

【自主反思】

 

课题:

语文园地五

第1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学习“我的发现”,体会句号、感叹号、问号的表达作用。

2、会认10个生字,能正确搭配词语。

3、背诵《节气歌》,了解中国的24节气。

【重点难点】

体会句号、感叹号、问号的表达作用;了解中国的24节气。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学习流程】

备注

■  自主学习:

1、认真读“我的发现”中的两组句子,仔细思考提示语。

2、大声读“日积月累”。

■  合作探究:

1、小组观察讨论,说一说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在表达上的不同。

2、自主识字,小组讨论识记方法。

3、小组交流讨论,补充“读读认认”。

■  展示交流:

1、指名反馈,教师点拨。

(这两句话虽然都用了问号,但是没有疑问,表达的意思却是肯定的。

2、指名说说自己是怎么认读或识记这些生字的。

问:

在识字过程中,发现教材中出现的生字都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小结:

这就是形声字,字形相近,字音相同或相近。

3、自由朗读节气歌,出示节气表,简单介绍。

学生对照节气表,以小组为单位找出“节气歌”里的24节气。

■总结提升:

课后拓展:

出示节气谚语。

布置作业:

背诵《节气歌》。

 

【自主反思】

 

 

课题:

语文园地五

第2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说一说奇妙的动物世界,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说一说奇妙的动物世界,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学习流程】

备注

■  自主学习:

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口语交际。

■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1)你知道这些动物身上都有哪些奇妙的地方?

(2)你身边有哪些动物?

你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吗?

小组为单位,组内交流,生生互动。

■  展示交流:

全班交流,组内选代表讲给全班同学听,大家提问我补充。

(要求:

同学讲时要用心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讲的同学要讲明白,讲清楚,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

■总结提升:

课堂小结:

同学们都想来讲一讲,可是时间有限,下节课我们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互相传阅。

同学们,动物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爱护它们。

 

【自主反思】

 

 

课题:

语文园地五

第3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

【重点难点】

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学习流程】

备注

■  自主学习:

读题目,明确写话要求。

要求:

一种熟悉的动物

(1)可爱的样子。

(2)有趣的生活习性。

(3)自己和这个动物之间的趣事。

教师强调:

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注意一点,只要写好这三个方面中的一点就可以了。

■  合作探究:

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

■  展示交流:

集体交流,互相提意见。

■总结提升:

教师出示范文,学生自由读一读。

 

【自主反思】

 

 

课题:

语文园地五

第4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阅读“宽带网”,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自然的资料。

【重点难点】

阅读“宽带网”,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自然的资料。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学习流程】

备注

■  自主学习:

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宽带网”。

■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1)“宽带网”介绍了哪些动植物?

(2)这些动植物有哪些神奇的地方?

(3)你们还了解哪些奇异的自然现象?

■  展示交流:

小组交流反馈。

■总结提升:

1、学生自主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并进行简单的介绍。

2、教师总结:

大自然当中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去发现和探索的地方。

 

 

【自主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