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自考题模拟7.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95029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理学自考题模拟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法理学自考题模拟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法理学自考题模拟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法理学自考题模拟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法理学自考题模拟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法理学自考题模拟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法理学自考题模拟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法理学自考题模拟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法理学自考题模拟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法理学自考题模拟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法理学自考题模拟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法理学自考题模拟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法理学自考题模拟7.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法理学自考题模拟7.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法理学自考题模拟7.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法理学自考题模拟7.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理学自考题模拟7.docx

《法理学自考题模拟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理学自考题模拟7.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法理学自考题模拟7.docx

法理学自考题模拟7

法理学自考题模拟7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欧洲大陆,国家和习惯法产生的历史也很久远,但最初并无法学。

直到后来罗马颁布______,有了成文法,职业法学家集团形成,法学派别和法学教育出现,才真正产生了法学。

A.《苏美尔法典》

B.《汉穆拉比法典》

C.《十二表法》

D.《摩奴法典》

答案:

C

[解答]国家和法的历史已很久远,但是法学的历史没有那么久远,法学不是伴随国家和法同时出现的,而是后来产生的。

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大陆,最初并无法学,直到《十二表法》颁布以后才逐渐有了成文法,职业法学家集团也开始逐渐形成,法学教育和法学派别出现,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法学。

答案为C。

2.下列有关法理学的表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______

A.法理学是一门理论法学,因而没有实践价值

B.汉语中,法理学一词来自于日语,与法哲学没有任何关系

C.法理学既是沟通法学诸学科的桥梁,也是法学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纽带

D.法理学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因此,部门法学对法理学的研究没有影响

答案:

C

[解答]法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法理学作为法学的分支学科,同时也具有实践性,答案A错误;在当代中国,多数学者主张事实上把法理学和法哲学视为同一个概念;本书认为法哲学属于法理学的一个重要做成部分,所以B项错误;法理学是其他分支学科的重要理论基础,是沟通法学诸学科的桥梁和联系其他学科的纽带,其对其他分支学科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同时其他分支学科的发展与建设也会影响到法理学自身的发展。

答案为C。

3.下列有关法的普遍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法的普遍性是指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

B.法的普遍性在空间上是以国家主权管辖范围为界,因此,它不是绝对的和无限的

C.法只要尚未失效,就能反复适用,而不是只适用一次或若干次

D.所有的法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适用,永远适用

答案:

D

[解答]法的普遍有效性首先是指法的适用对象具有普遍性,法的普遍有效性也指法的适用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具有普遍性。

法在一定的国家政权管辖范围内具有约束力,令行禁止,具有统一性。

同时,法只要尚未失效,就能反复适用。

全国统一适用的法,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并非全国统一适用的法仅在局部有效。

答案为D。

4.不问主体的意愿如何而必须加以适用的规则属于______

A.权利规则

B.强行性规则

C.权义复合规则

D.准用性规则

答案:

B

[解答]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对法律规则作不同的分类。

按照法律规则的效力强弱或刚性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法律规则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两类。

其中强行性规则指不问主体的意愿如何而必须加以适用的规则。

答案为B。

5.法律原则依据其位阶、适用范围大小和具体程度不同可以分为

A.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原则

B.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

C.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

D.一般原则和特别原则

答案:

B

[解答]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律原则作不同的划分。

按照法律原则的位阶、适用范围大小和具体程度不同,可以将法律原则分为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两类。

答案为B。

6.在法的秩序、利益、正义三种价值中,国内外学界一般都认为更基本和更重要的价值是______

A.秩序价值

B.利益价值

C.正义价值

D.自由价值

答案:

A

[解答]在法的诸多价值中,更基本和更重要的价值主要有三种:

秩序价值、利益价值、正义价值。

在这三种价值中,以秩序价值作为法的更基本和更重要的价值,这在国内外学界一般都无疑义,因为它不仅本身有突出的价值,而且它还是其他法的价值得以存在和实现的前提。

答案为A。

7.关于法律利益调处的标准和原则,各种法律学说观点不同,以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法学派认为______

A.强调以利益作为法的基本原则

B.主张重义轻利

C.提倡自然法则和人类理性的标准和原则

D.提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标准和原则

答案:

A

[解答]法律利益调处的标准和原则,各种法律学说的观点不同。

以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法学派,明确强调以利益作为法的基本原则。

答案为A。

8.《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16条第2款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从法的规范作用看,该项规定属于______

A.个别指引

B.确定的指引

C.不确定的指引

D.非规范性指引

答案:

C

[解答]法的指引有确定指引和不确定指引两种。

不确定指引是柔性指引,指主体对法的指引有选择余地,或是有一定的自由度。

本题中涉及的是继承法中被继承人的权利,可以行使也可以不行使。

答案为C。

9.关于法的历史类型,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

A.法的历史类型是按照法律制度赖以产生的生产关系的类型和反映的阶级意志的不同对历史和现实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进行的分类

B.历史上存在过的法律制度包括五种历史类型:

即原始社会法、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C.当代中国法律制度按照法的历史类型的分类属于社会主义法

D.当代西方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法律制度,按照法的历史类型的分类属于资本主义法

答案:

B

[解答]原始社会没有阶级和国家,因而也没有作为国家意志体现的法。

同另四种社会经济形态和四种不同本质的国家相联系,依次出现了四种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答案为B。

10.关于民法法系的表达,下列选项中有错误的是______

A.罗马法是民法法系的主要支柱

B.民法法系将法分为公法和私法

C.民法法系不承认法院有创制法的作用

D.民法法系将法分为普通法和衡平法

答案:

D

[解答]将法分为普通法和衡平法两种是英美法系国家的做法。

答案为D。

11.政治的中心问题是______

A.阶级斗争

B.国家关系

C.国家政权

D.经济建设

答案:

C

[解答]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主体,以国家政权问题为中心,所展开的处理阶级关系以及其他有关社会关系的活动。

答案为C。

12.下列在法和宗教的相互影响方面判断错误的是______

A.历史上宗教对法完全是起了压制的作用

B.历史上宗教对法起了一定的正面促进作用

C.法在体系上促进宗教法典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D.历史上宗教对司法程序有重要影响

答案:

A

[解答]宗教虽然对法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压制作用。

但法宗教在立法,司法守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宗教影响和推动立法;

(2)宗教影响司法程序;(3)宗教有助于提高人们守法自觉性。

同时,法对宗教的作用表现在:

法可以作为国教的工具和卫护者,作为破坏异教的力量;法在体系上促进宗教法典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法对宗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法对本国宗教政策的规定。

答案为A。

13.一般认为,我国的立法体制是______

A.一元多层次

B.二元多层次

C.多元多层次

D.一元一层次

答案:

A

[解答]中国现行立法体制是特色甚浓的立法体制。

从立法权限划分的角度看,它是中央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分权的,多级并存、多类结合的立法权限划分体制。

答案为A。

14.在中国,全国人大表决法案,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举手方式或其他方式,无论采取哪种方式由______决定。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全国人大主席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三个以上代表团联名

答案:

B

[解答]立法机关大会表决法案的基本方式,通常有公开表决和秘密表决两种。

在中国,全国人大表决法案,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举手方式或其他方式,究竟采用哪种方式由全国人大主席团决定。

答案为B。

15.美国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判例体现了______

A.一个法典、法律、法规来自多种渊源

B.一个判例法来自多种渊源

C.一种法的渊源在其他法的渊源的配合下实现其价值

D.法律渊源通过法的渊源之间的交互渊源关系而实现其价值

答案:

B

[解答]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判例表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判例法是由判例、一定的哲学价值、宪法传统和分权原则综合而成的。

这体现了一个判例法来自多种渊源。

答案为B。

16.下列关于法的体系的统一性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法的体系的统一性就是指法的体系的各个法律部门、各个法律规范以及各个法域之间,具有形式、内容和效力的内在协调和一致性

B.法的体系的形式统一性,一方面是指组成各个部门法的法典具有统一的外在形式结构,另一方面是指法必须符合形式正义的要求,做到同等情况同等处理

C.法的效力的统一性是指法的体系内部各个具有不同效力等级关系的法之间相互统一和相互协调

D.总体上来说,法的体系的统一性往往系于具体的法律规则,只要人们遵守法律的规则,就能够大体维护法的体系的统一性

答案:

D

[解答]法的体系的统一性主要指个法律部门、法律规范以及法域之间的协调,而不是在于人们是否遵守,所以答案D项错误。

答案为D。

17.法的形式系统化的方法不包括______

A.法律学说

B.法律清理

C.法律汇编

D.法律编纂

答案:

A

[解答]法的形式或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法的清理;

(2)法的汇编;(3)法的编纂。

答案为A。

18.以下诸项中,不属于宪法部门的是______

A.国籍法

B.律师法

C.法官法

D.民族区域自治法

答案:

B

[解答]宪政法律部门是调整民主政治条件下国家组织和运行的重要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主要包括《宪法》和国家机关组织法;选举法和代表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公民基本权利法;立法法和授权法;其他附属法。

答案为B。

19.我国刑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这一规定表明我国刑法在有无溯及力问题上采用的原则是______

A.从旧原则

B.从轻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

D.从新原则

答案:

C

[解答]在刑事审判中,各国大多采用的是“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即对于发生在旧刑法生效期间的犯罪行为,如果在新刑法生效时才对该行为进行审理,原则上应当适用旧刑法,但是,如果适用新刑法对该案件进行审理时得出的判决结果更轻的话,则应当适用新刑法进行裁判。

答案为C。

20.对自然人行为能力的划分正确的是______

A.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16周岁以上的公民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C.14周岁以上的公民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D.10周岁以上到18周岁的公民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答案:

A

[解答]在我国,根据《民法通则》规定,划分行为能力的年龄段分别是10周岁和18周岁,刑法的划分与之不同。

但是惟一相同的是都规定年满18周岁精神正常的人是完全行为能力人。

答案为A。

21.下列属于专属义务的是______

A.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

B.行人对落水者的救助义务

C.不得侵犯他人自由的义务

D.债务人履行还债的义务

答案:

A

[解答]根据义务可否转移,可将义务划分为专属义务和可转移义务。

专属义务的产生有两种情况:

(1)因身份而发生的关系,如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妻之间关系;

(2)因特别的协议。

父母对于子女的抚养义务是基于亲属身份产生的,属于专属义务。

答案为A。

22.法律调控的重中之重是______

A.最高治权

B.主权

C.行政权

D.立法权

答案:

A

[解答]运用法律调控权力,另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是运用法律对最高权力实行有效调控。

主权和最高治权都属于最高权力的范畴,其中最高治权是法律调控的重中之重。

答案为A。

23.由特定国家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是指______

A.法律责任

B.法律义务

C.法律制裁

D.法律行为

答案:

C

[解答]所谓法律制裁,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答案为C。

24.在类似美国这样的国家,谈到法律解释,实际上就是指______

A.最高法院或宪法法院对法律的解释

B.最高检察院对法律的解释

C.总统府对法律的解释

D.议会对法律的解释

答案:

A

[解答]在美国,法律的解释权在最高法院。

在类似美国这样的国家,较少使用立法解释这样的概念,谈到法律解释,实际上就是指最高法院或宪法法院对法律的解释,即对立法的司法解释。

答案为A。

25.关于“所有的M都是P,所有的F都是M,所有的S都是F,因而推出:

所有的S都是P。

”的推理属于______

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

C.类比推理

D.实质推理

答案:

A

[解答]演绎推理是从一般规律推出个别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演绎推理有假言推理、选言推理和三段论推理。

三段论推理是由两个前提推出一个结论的推理模式,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构成。

在本题所举例子中,M属于大前提,S是小前提,P是法律后果。

答案为A。

26.提出“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这一著名命题的是______

A.霍姆斯

B.奥斯丁

C.托克维尔

D.昂格尔

答案:

A

[解答]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姆斯的注明论断:

“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

”答案为A。

27.______一词明确了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最高权威。

A.法律

B.法治

C.法制

D.执法

答案:

B

[解答]法制既指一国的法律制度或法律和制度,也可以指严格依法办事的一种方式、制度。

而法治概念的含义则主要在于主张执政者严格依法治理国家。

“法治”一词明确了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最高权威。

答案为B。

28.现代法治由立法和______两方面构成。

A.执法

B.守法

C.法的实施

D.法的监督

答案:

C

[解答]现代法治如同以往法治一样,主要也是由立法和法的实施两方面构成的。

诚如亚里士多德所说:

“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

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

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答案为C。

29.被称为“第四种权力”的传媒所进行的法律监督属于______

A.国家机关监督

B.社会舆论监督

C.司法监督

D.行政监督

答案:

B

[解答]舆论监督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特别是在当今信息时代,更具有特殊的威力。

因此,有的学者甚至称,社会舆论是独立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外的“第四种权力”。

答案为B。

30.在古代西方,深受法学家著作影响的著名法典是______

A.《法国民法典》

B.《德国民法典》

C.《瑞士民法典》

D.《国法大全》

答案:

D

[解答]立法史上,古罗马立法之所以盛极一时,产生了对后世影响极为深广的罗马法,原因之一就在于在罗马法发展过程中,法学研究十分活跃,有的法学家的著作如《法学阶梯》、《学说汇纂》还成为罗马法《国法大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为D。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法的结构三要素中______

A.规则是主体性要素

B.规则是技术性要素

C.原则是品格性要素

D.原则是主体性要素

E.概念是技术性要素

答案:

ACE

[解答]法的结构三要素中,规则是主体性要素,原则是品格性要素,而概念则是技术性要素,并依附于原则和规则。

正确理解和把握法的概念,立法者才能有效地构建法的整体,用法者才能准确、无误、有效地适用法和遵守法。

答案为ACE。

2.党的政策和社会主义法的关系,下列观点错误的是______

A.政策指导法,法制约政策,二者相辅相成

B.法的权威和效力大于政策,政策必须服从法

C.政策和法各自独立,二者不能相互干涉

D.政策的权威和效力大于法,法必须服从政策

E.政策和法是一回事

答案:

BCDE

[解答]法与政策之间不存在谁的效力大的问题,因为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

只存在着相互影响,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答案为BCDE。

3.下列选项中,属于法的体系的建构性的表现的有______

A.以法的效力逻辑结构来建构

B.以法的阶级性和社会性的属性来建构

C.以法的不同功能逻辑来建构

D.以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对应关系来建构

E.以法的不同形式来建构

答案:

ACD

[解答]法的建构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法的效力逻辑结构来建构。

(2)以法的不同功能逻辑来建构。

(3)以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对应关系来建构。

答案为ACD。

4.责任法定原则具体要求______

A.责任与违法或损害相均衡,“责罚相当”、“罚当其罪”

B.违法行为发生后应当按照法律事先规定追究违法者的责任

C.对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必须同样地追究法律责任,不允许有不受法律约束或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殊公民

D.排除责任擅断和“非法责罚”,禁止向一个责任主体追究法律明文规定以外的责任

E.在一般情况下要排除对行为人有害的既往追溯

答案:

BDE

[解答]责任法定原则具体要求:

(1)违法行为发生后应当按照法律事先规定追究违法者的责任;

(2)排除无法律依据的责任,即责任擅断和“非法责罚”,国家的任何归责主体都无权向一个责任主体追究法律明文规定以外的责任;(3)在一般情况下要排除对行为人有害的既往追溯。

答案为BDE。

5.下列关于法律文化对法的作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法律文化对法可以产生积极的借鉴作用或消极的影响

B.作为法律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律思想、法律理论对一定的法起直接指导作用

C.作为法律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律文化传统对法系及法律关系主体的区分有重要意义

D.作为法律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律文化遗产对法的形式、法的体系、立法技术等方面有重要影响

E.以上不全正确

答案:

ABCD

[解答]法律文化对法的发展的影响是异常深广的。

法律文化中的实体性要素对当时和后世的法、法制、法治以及与之相联的法律运作机制,可以产生积极的借鉴作用或消极的影响。

(1)作为法律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一定的法律思想、法律理论,对一定的法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2)作为法律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律文化传统对法有重要的影响。

(3)作为法律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律文化遗产对法有重要影响。

答案为ABC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判断说明题

1.法有哪些功能主要是由法的特质或特征规定的,而法的作用则受法本身和法之外两方面的因素所影响或制约。

答案:

正确

我们认为,解决法有哪些作用的问题,需注意法的作用是受哪些因素影响或制约的。

在此问题上,法的作用不同于法的功能。

法有哪些功能主要是由法的特质或特征规定的,而法的作用受法本身和法之外两方面因素所影响或制约。

2.目前各国表决法案时普遍采用公开表决的方式。

答案:

正确

目前各国表决法案时普遍采用公开表决方式。

在中国,全国人大表决法案,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举手方式或其他方式。

3.法的汇编是一项重要的立法活动,其结果是产生新法或法典。

答案:

错误

法的汇编一般不改变法的文字和内容,而是对现存法进行汇集和技术处理或外部加工,是立法的辅助性工作,不产生新法,不是正式的立法活动。

4.权力资源对社会有巨大作用,因此不需对之进行调控。

答案:

错误

对权力资源实行法律调控是法治的基本要义之一。

在权力事项上离开了法律调控,依法治国必然不得要领。

5.一定社会的掌握政权阶级的政治意识,直接决定该社会的法治建设。

答案:

错误

一定社会的掌握政权阶级的政治意识,并不一定能直接决定该社会的法治建设。

对法治建设直接起推动作用的意识是法律意识,政治意识通过法律意识才能影响法治建设。

四、简答题

1.简述法对经济的作用机制。

答案:

(1)确立和维护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模式。

(2)通过具体的制度安排,激励和规制经济活动,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2.在我国,法的适用主要应当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答案:

在我国,法的适用或司法主要应当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司法法治原则。

(2)司法公正原则。

(3)司法独立原则。

(4)司法民主原则。

(5)司法责任原则。

3.形式逻辑的推理方法有哪几种?

答案:

形式逻辑是有关概念、判断、推理、论证及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形式逻辑有三种重要的推理方法:

“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1)演绎推理是从一般规律推出个别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演绎推理有假言推理、选言推理和三段论推理,其中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的典型形式。

三段论推理是由两个前提推出一个结论的推理模式,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构成。

(2)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判断推出一般规律的推理。

(3)类比推理是从特殊推出特殊的推理,即根据两个不同的对象的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

4.法学家在法律监督中发挥特殊作用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1)与一般公众相比,他们有更为强烈的追求法治和社会公正的意识,法学家不权积极参与改进和完善立法,而且热切关注司法与执法,以其敏锐的观察力监督法律的实施;

(2)法学家的职业特点和特殊的知识结构,使得法学家具有较强的法律监督能力;

(3)法学家既不像律师那样由于为当事人提供服务而可能影响自己的判断力,也不像国家机关公职人员那样握有公共权力,因此他们的监督具有因其超脱地位而带来的更强的客观性和说服力。

五、论述题

1.试述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联系和相互转化。

答案:

(1)在法律关系中,主体的地位可以不尽相同,但法律关系所体现的权利和义务在总体上都是统一的。

这种统一,首先表现在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相对存在于同一法律关系之中,一方的权利或义务是以某种方式同另一方的义务或权利联系在一起的。

其次也表现在法律关系主体往往在不同程度上兼有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两重性,或者说这些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包含在一个密切关联的整体之中。

(2)无论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归属是否分明,都有大量的主体在事实上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二者兼而有之,也就是在享受一定权利的同时,又承担一定的义务,在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是紧密相联的,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就是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主体。

(3)有的法律关系,权利和义务是相互转化的。

以法院的审判活动为例,对于审判具体案件来说,这是法院的权利对于国家宪法和有关法律对它的要求来说,这又是它的义务。

还有这样一种法律关系,就是实现一个主体的权利,要求不同定的主体通过履行义务来保障。

2.试述中西方法律传统比较。

答案:

(1)西方法律传统。

西方法律传统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法治传统。

有关法治的基本理论形成于古希腊时期。

即使是在神权至上的中世纪,法律精神仍然占据显著的位置。

②权利文化。

古希腊对个人权利的追求是西方法律传统产生的一个源头,并且法律规范的核心内容就是保护个人交换利益。

(2)中国法律传统。

中国法律传统与西方法律传统有着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这主要是由我国独特自然经济基础、宗法式的社会结构以及专制集权的政治架构所决定的。

这些因素直接制约着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内容:

①礼法文化。

“礼”贯穿于中华民族的整个古代社会,形成一个观念与学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礼、法的相互渗透与结合,构成了中华法系的本质特征,形成了特有的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