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97295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docx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docx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

一、时代主题和当代xx的国际战略

(一)时代主题的转换

1.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生活的主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时,列宁通过对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的科学分析,指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后,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日益加剧,形成全面的、深刻的和持久的政治经济危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

从而为无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

由此,列宁提出当时国际生活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

2.当今时代的主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种变化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的力量超过了战争的力量。

人类在20世纪中已经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也经历了冷战对峙的磨难,付出了沉重代价。

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都不愿意历史的悲剧重演,都不愿看到世界上任何地区再发生新的热战、冷战和动乱,都不愿看到任何国家或集团再推进新的霸权和强权。

反对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这已经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普遍要求,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共识。

其二,经济的发展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关注的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普遍认识到以经济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对一个国家的世界地位的影响,纷纷把发展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冷战结束后,经济问题成为国际关系的重点,经济斗争成为国际斗争的主要内容,发展问题更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发展问题是当代世界的突出问题,具有全球的意义。

谋求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流。

其三,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方兴未艾。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首先是在发达国家,而后便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

几乎各个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经济出现巨大增长,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同时也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其他领域。

各国纷纷制定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规划,并把它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以及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四,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新科技革命的发生,引起了国际分工和经济高度国际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得到空前的发展,各国的生产、流通、投资等日益连接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彼此间的经济发展只有在相互依存和渗透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世界经济已经全球化并呈加速发展之势。

邓小平准确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深刻地考察了时代的要求,科学地概括了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和内容,从而对战后世界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他在20世纪80年中期就多次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和平问题,是指在较长时期内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其中也包括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制止局部战争的问题。

现在虽然在较长时期内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可能的,但是人类仍然面临着战争的威胁。

和平问题是一个事关全人类的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发展问题,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而且是整个世界的发展问题。

我们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整个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

发展问题成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的核心,相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通行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使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形势恶化,贫困差距扩大。

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其中,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只有保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人类才有可能集中力量求发展;发展是和平的基础和根本途径,只有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才能更加有力地反对霸权主义,消除诱发战争的种种不利因素,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

发展要在和平环境下才能顺利实现。

和平离不开发展,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起来,和平力量才能不断壮大,才能避免世界大战。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

“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基础。

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

”当今世界的头等大事,就是在和平稳定中谋求发展。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正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国际和平环境,需要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争取和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我国对外工作的首要任务。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加快、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情况下,把世界的生产、贸易、金融等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相互依存、相互开放。

经济全球化不是主观人为推动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世界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经济全球化不仅加剧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资金、技术、市场和资源方面的竞争,也加剧着一些国家内部的贫富矛盾,引发社会冲突。

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世界,是不可能长期安宁的;

(二)当代xx的国际战略

1.新xx成立初期xx的国际战略

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根据当时的国际环境和中国革命几十年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新中国即将奉行的国际战略政策。

1949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

“我们可以采取和应当采取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的方针”,“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我们必须尽可能

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对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立场作了明确规定,基于上述总政策和基本原则,以及国内外形势的特点,新中国决定实施三大具体方针和政策措施,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xx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

自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后,邓小平根据世界各种努力的实力对比消长与变化,根据世界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走向以及由此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对国家形势作了一系列的新判断。

第一,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

60年代和70年代,由于美国扩大对越南的侵略战原苏联对我国的军事威胁日益增加,我们一度认为世界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对国际形势进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了新的判断。

邓小平说:

“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

“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期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对于总的国际局势,,我的看法是,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邓小平根据世界形势的变化,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

这是他从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国际矛盾中,抓住了制约、影响其他矛盾的主要矛盾。

邓小平指出: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还有其他许多问题,但都不像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

”这是因为和平与发展问题不仅反映了世界形势发展的大趋势,而且还反映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迫切希望。

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生活要提高,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

第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东欧剧变特别是苏联解体后,原有两极格局瓦解,冷战局面结束。

但是,冷战思维依然存在,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并没有改变。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妨碍发展的主要根源。

世界各国人民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第四,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瓦解,世界局势发生急剧变化。

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终结,就格局已经打破,新格局尚未形成。

邓小平提出,对于国际局势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

经过冷静观察和分析,他指出:

“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一家独霸世界力不从心;欧洲联盟的建立,加快了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成为国际经济、政治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日本正在积极努力,争取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俄罗斯现在的实力,决定它仍会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不容低估;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必将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正如江泽民指出: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

动的历史时期。

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3.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在新的世纪,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国际秩序是指国际社会中的行为主体处理彼此间关系的原则、手段和相应的保障机制的总和。

国际秩序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一般来说,特定的国际秩序是以特定的国际格局为基础的。

由于国际格局形成于特定历史时期,是世界上各种重要的政治、经济力量的对比和布局,具有相对稳定而又不断变化的特点。

现行的国际秩序即旧秩序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是与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和世界格局相适应的。

国际政治旧秩序的基本特征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种旧的国际政治秩序严重危害着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安全。

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基本特征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剥削,这种旧的国际经济秩序造成了南北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

由于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极端不公正、不合理,也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改变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便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要求和国际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

世界各国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纷纷提出了各自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要求和斗争,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中国一贯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早在1974年,邓小平同志就在联合国大会发言中讲到国际新秩序问题。

1988年9月21日,邓小平同志在同斯里兰卡总统谈话时,首次提出需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主张。

同年10月4日,邓小平同志对来访的联邦德国总理施密特说,现在要研究提出建立一个国际政治新秩序的问题。

过去的国际政治是霸权主义,是集团政治。

集团政治本身就不平等。

经得起考验、能够维持和平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8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时精辟指出:

“世界总的局势在变,各国都在考虑相应的新政策,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霸权主义、集团政治或条约组织是行不通了,那么应当用什么原则来指导新的国际关系呢?

最近,我同一些外国领导人和朋友都谈到这个问题。

世界上现在有两件事情要同时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泽民同志等中国政府领导人在各种场合多次声明,中国作为国际社会中的一员,愿意同世界各国一道,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而不懈努力。

xx同志指出: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应该从当今世界的实际情况出发,应该反映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利益,应该体现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应该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中国政府主张建立的国际政治新秩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应当作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参与国际事务;各国有权根据各自的国情,独立自主

地选择本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发展道路;国与国之间应当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不干涉别国的内政;国家之间的分歧和争端应当遵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通过协商和平解决,不得诉诸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

中国政府主张建立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各国有权对本国资源及其开发实行有效控制;有权参与处理国际经济事务;发达国家应尊重和照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需要,在提供援助时不应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加强南北对话与合作,在商品、贸易、资金、债务、货币、金融等主要领域作出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做到经济上互惠互利。

国际秩序对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即对于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有着直接的重要关系。

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会有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各国发展,而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秩序则会起相反的作用。

国际秩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国际社会中各主要行为体力量关系对比的结果,所以要判断国际秩序的性质,看其是否公正、合理,就只能以其是否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为惟一的标准。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赞赏,也得到一些发达国家的有识之士的支持。

但中国政府也清醒地看到,历史上形成的国际旧秩序现在还占支配地位。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还在日益扩大的现实告诉我们,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要加强自身的团结合作,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还要抓紧时机发展自己,以增强谈判地位,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4.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推进发展模式多样化

邓小平不仅积极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还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风云变幻,国际局势错综复杂,国际社会各种力量重新组合的时候,及时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以及“不举旗、不当头、不称霸”的处理方针,使中国在维护国内政局稳定的同时,用自己的行动促进了国际关系民主化。

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形势发生了战后以来最为剧烈的变化,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低潮。

面对国际风云突变,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中国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既坚决顶住了西方的压力,又不同它们进行全面对抗;既团结发展中国家反对霸权,又避免自己当头,避免把世界的一些矛盾集中到自己身上,保证我们掌握战略主动权。

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凝聚各国人民的力量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

历史已经反复证明,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解决,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合作应对;任何一个国家和一种力量,都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来独自完成这个任务。

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

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人民作主;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各国平等协商。

在事关世界和地区和平的重大问题上,应该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端;

尊重发展模式多样性,保证各国和睦相处、互相尊重。

各国人民在自身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明。

各种文明互相交流和借鉴,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该而且可以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可能也不应该只有一种模式。

一个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世界,只能是一个

各种文明相互交汇、相互借鉴,所有国家平等相待、彼此尊重,充满活力而又绚丽多彩的世界。

5.树立新xx

以军事联盟为基础,以军备为手段的旧安全观,无助于保障国际安全,更不能营造世界的持久和平。

新xx的核心:

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二、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xx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原则

1.中国坚持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外交政策的宗旨。

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发展的现实要求。

也是符合世界人民的愿望和根本利益的。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激烈的今天,在和平中发展,用发展巩固和平,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而且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中国的前途与世界的前途紧密相连。

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以和平发展作为外交政策的宗旨,不仅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建设,也有利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实现。

2.独立自主的原则

独立自主的原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在新中国诞生前夕,毛泽东就庄严宣告:

“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新中国50多年的实践表明,独立自主不论是对于指导中国的外交实践,促进本国的经济建设,还是对于我们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独立自主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处理国家关系方面的综合体现。

它的实质就是坚持各国人民都有按照本国实际情况决定自己国家的内外方针,实施自己国家对外政策的权利,这个权利不应该被别的国家包办或受到外力的干涉。

中国的独立自主原则包括内外两个方面的内容:

对内,在国家的革命和建设方面,走自己的路;不照抄照搬别国的模式;对外,反对外国干涉,维护世界和平,决不做任何大国的附庸。

独立自主原则和四项基本原则一起,是新中国得以独立、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

第一、"独立自主就是不同任何大国结盟。

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是;独立自主原则的核心内容。

第二、"在对待重大国际事务方面,独立自主地决定中国的政策。

第三、"不容许任何外国干涉中国的内政,中国也不会屈服于任何外国的压力,坚持独立自主就是为了保障国家的政治、经济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所以中国人民坚持自己选择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道路,经济发展模式,坚持根据自身利益和国情确定内外政策,按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处理内部事务,不允许任何外国实行任何形式的干涉和控制。

第四、"中国珍惜自己的主权,同样也尊重别国的独立主权。

第五、"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同时,也坚持对外开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确定对外开放为基本国策的同时,又更高地举起了独立自主的大旗。

改革的成功经验证明,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互相促进、是我们外交原则的鲜明特点。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用以指导与各国发展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五项原则是由中国政府在1953年底首先提出,并已经被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近半个世纪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同世界各国相处的共同基础,而且也成为各国人民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进行斗争的有利武器。

在实践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第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前提保证。

第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最好方式。

第三、"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是正确对待各国之间的差异。

第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同样适用于中国共产党处理与外国政党的关系。

第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们倡导建立的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准则。

(二)xx外交政策的根本目标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

在新旧格局交替动荡时期,“我们外交工作的根本目标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我的和平国际环境,特别是和平的周边环境,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为祖国的统一大业服务。

其实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外交工作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

在新世纪,以江泽民提出的新安全观为指导,实现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目标。

1.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历史表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从来就是造成世界局势紧张、造成地区冲突和战争的主要根源。

2.必须反对军备竞赛,推动世界的裁军进程。

冷战时期,大国间的军备竞赛,特别是核军备竞赛,是造成国际紧张局势的重要根源,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

3.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冷战结束后,恐怖主义的危害明显上升,对世界和平造成严重威胁,江泽民强调,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标本兼治,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才能有效应对全球安全挑战、实现普遍和持久的安全。

4.应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发展南南合作。

5.要创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为了创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中国政府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和平谈判的方式先后与绝大多数周边国家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划分问题,把同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推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三)xx的外交政策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外交政策。

第一,二战结束后,美国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妄图称霸世界。

第二,美国侵华政策彻底失败,中国人民认清了其真实面目。

第三,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大国,不仅是抵抗美、日的中坚力量,而且战略上是中国的可靠后方。

第四,新中国已建立,国民党残余势力还存在,还有一些边远地区、岛屿还待解放,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特权、努力和影响还严重存在。

根据国内外形势的特点,以及中国外交的总原则,新中国决定实施三大具体方针和政策措施。

第一,另起炉灶。

同旧中国屈辱外交彻底决裂,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第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势力和影响,然后再谈建交问题。

第三,一边倒。

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之内将发展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外交关系放在第一位。

2.

60、"70年代xx外交政策的调整

1)60年代xx外交政策的调整

第一,维护主权和独立,反对苏联推行霸权主义。

第二,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斗争。

第三,支持民族解决运动,进一步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第四,发展同xx、xx的关系。

2)70年代xx外交政策的调整

第一,中美关系正常化

第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迅速发展。

第三,维持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与第三世界出现建交高潮。

第四,反对苏联霸权主义行经,揭示美苏关系的实质。

3.80年代xx外交政策的调整

80年代以来,顺应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对外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对许多重大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进一步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调整后的外交政策的内容是

第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第二,全面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第三,赋予独立自主原则以新的内容。

第四,制定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4.90年代xx外交政策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世界很是不平静。

先是东欧剧变,之后是苏联解体。

江泽民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指出我们要坚持邓小平的“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进一步发展了我国的对外政策,从而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一,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

第二,始终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

中国不参加军备竞赛,不搞军事集团,不进行军事扩张,永远不称霸。

中国单方面承诺无条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无条件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支持拉美、亚太及非洲等地建立无核区。

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第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第四,努力发展大国间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