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级清朝瓷器藏品赏析2高清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97644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馆藏级清朝瓷器藏品赏析2高清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馆藏级清朝瓷器藏品赏析2高清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馆藏级清朝瓷器藏品赏析2高清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馆藏级清朝瓷器藏品赏析2高清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馆藏级清朝瓷器藏品赏析2高清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馆藏级清朝瓷器藏品赏析2高清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馆藏级清朝瓷器藏品赏析2高清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馆藏级清朝瓷器藏品赏析2高清图.docx

《馆藏级清朝瓷器藏品赏析2高清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馆藏级清朝瓷器藏品赏析2高清图.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馆藏级清朝瓷器藏品赏析2高清图.docx

馆藏级清朝瓷器藏品赏析2高清图

馆藏级清朝瓷器藏品赏析2(高清图)

康熙青花前赤壁赋碗清高9、口径19厘米1960年丁淑贞先生捐赠  敞口微侈、弧腹、圈足,底部有青花双圈“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内壁近口沿处,青花绘绵地梅花纹,碗内底绘山水、树木、亭台,外腹绘赤壁夜游图,并书苏轼前赤壁赋全文。

山水人物,栩栩如生,笔法工整流畅,色彩柔和,构图严谨,集书、画为一体,代表了康熙时期的陶瓷绘画特色。

五彩花鸟纹盘清康熙高2.7厘米、口径25.2厘米、足径16.2厘米1960年周德蕴先生捐赠  盘折沿,浅弧壁,平底,圈足。

外壁红彩绘五只蝙蝠纹,寓有“洪福齐天”之意,内口沿红彩龟背锦地四开光,分别篆书有“万寿无疆”四字。

盘内五彩绘一瑞鸟栖于花果枝干上,身体丰硕,羽毛鲜丽,动态十足,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为康熙官窑制品。

  “万寿无疆”为古时祝愿皇帝长寿之意,《诗经》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此类铭有“万寿无疆”、“洪福齐天”的康熙五彩器是为康熙六十寿辰而烧制的。

陈浏《陶雅》记:

“康窑七寸碟四周淡赭锦纹,分嵌‘万寿无疆’篆字,盖六旬庆典所制以赐大小臣工者也。

画笔各体皆工,人物、鸟兽、山水,博古乃无一不备,而以花卉草虫为绝生动,且贤于雍窑彩盆也。

乌金釉描金山水人物纹笔筒清高15、口径17.6厘米1959年崔耀亭先生捐赠  敞口,筒状,玉璧式底,内壁施白釉,器身通体以黑釉作地,釉色晶莹,纯黑色,称为乌金釉。

釉面用金彩绘山水人物图。

由于年长日久,金彩大部分脱落。

底无款。

为康熙时烧造。

此笔筒造型规整,稳重大方,质地坚细,釉面光滑滋润,是乌金釉的代表作品。

素三彩海水龙纹笔筒清高15.2、口径19.9厘米1959年崔耀亭先生捐赠  笔筒直壁,矮圈足,内壁无釉,底部无款。

胎体厚重,腹部施有三彩釉,由于色彩中不用红色为主色,通称素三彩。

外壁刻画双龙戏珠、海水、彩云纹饰,生动绘出两条雄健有力的四爪行龙,昂首,张嘴,头顶白、绿、黄三色彩云,飞跃在波浪涛涛的海水上,作戏珠状,显得气势磅礴,别有情趣。

纹饰精美,线条活泼流畅,为康熙素三彩瓷中佳品。

这种彩瓷的烧制方法为:

先在坯胎上用黑线刻划出云、龙、海水等纹饰,入窑烧成素瓷,然后施以所需釉色,用低温烧成。

洒蓝釉地五彩四鱼纹盖罐清通高47、口径12.7厘米1959年杨德樊先生捐赠  直口,圆肩,深腹,下腹内敛,底沿外撇,圈足。

通体施洒蓝釉,此釉明代宣德创烧,制作方法是在烧成的白釉器上,以竹管蘸蓝釉汁水,吹于器表,再经二次高温火烧成。

胎体厚重。

罐盖隆起,顶附一宝珠纽,绘二条小鱼,器身绘四条游动的大鱼,分别绘为红、绿、黄、褐色,鱼体丰肥,鱼身刻出细部及腮、翅,神态活泼,栩栩如生。

鱼的颜色与器身釉色相辉映,生趣盎然,极富装饰效果。

鱼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动物,人们常常把它做为各种工艺品的装饰,寓意“富贵有余”,“连年有余”。

此罐造型古朴,胎质坚细紧密,工艺水平很高。

斗彩番莲纹葫芦瓶清雍正年间高28.6厘米、口径4.8厘米、足径10.1厘米

黄地珐琅彩牡丹纹碗清康熙高7.6厘米、口径15.6厘米、足径6.1厘米  碗撇口,弧壁,深腹,圈足。

外壁以黄釉为地,珐琅彩绘缠枝牡丹纹,四朵富丽的牡丹花俯仰盛开,色彩绚丽,其间点缀数朵各色小花。

花朵硕大饱满,枝蔓缠绕,寓有“年年富贵”吉祥之意。

内壁施白釉,外底蓝料彩双方栏内书“康熙御制”四字双行款,字体笔画粗宽,挺拔端庄。

  珐琅彩是康熙时期创烧的名贵彩瓷品种之一,康熙三十五年(1696)始制,其制作先在景德镇烧制坯胎,运送至京,由宫内如意馆挂彩烧造,将铜胎画珐琅彩料画置于瓷胎上,清宫称为“瓷胎画珐琅”,又因“颜料亦用西来之品”,称为“洋彩”。

彩料有透明的玻璃质感,又被称为“料彩”。

其绘制技巧、彩料配制、烧造温度等方面不易掌握,烧成十分不易,制作的数量有限,故珐琅彩瓷十分珍贵,专为宫廷皇帝、嫔妃玩赏和宗教、祭祀的供品之用。

  康熙珐琅彩瓷多仿铜胎画珐琅器皿,多以红、黄、蓝、紫、绿、胭脂红等彩色作地,上绘纹饰有牡丹、菊花、团花、莲花、“寿”字、“万寿无疆”等,画工细腻工整,具有图案化的装饰效果。

造型多为小件器物,有杯、碗、盘、碟、盒、壶等,瓶类较少。

  该器以康熙铜胎画珐琅缠枝牡丹纹碗为模本,造型端庄,胎薄体轻,装饰技法受清初恽南田、蒋廷锡等宫廷画家影响采用没骨画法绘制,牡丹俯仰有致,极尽妍丽,充满生机,立体感强,彩料瑰丽纯正,为康熙珐琅彩瓷中属凤毛麟角之品。

康熙珐琅彩瓷非常名贵,后世争相仿制。

民国仿品胎质疏松,彩料不精细,绘制呆板生硬,款识书写无力。

光绪粉彩八宝红龙纹烛台清通高108.2厘米  庙宇供器。

烛台呈盘口,下接长柱形颈连盘形腹体,底座样式为罐形连以倒置钟形,三部分单独分烧连接而成。

通体饰粉彩纹饰,颈部、底部用矾红绘云龙纹,其它部位分饰蝠云纹、八宝纹、回纹、缠枝蕃莲纹及海水纹等。

储秀宫龙戏珠纹瓷盘清高8.9厘米,口径46.1厘米,足径28.6厘米  盘为敞口,折沿,弧腹,圈足。

通体饰黄地素三彩,口沿绘六龙赶珠纹,内壁绘花卉纹,内底绘二龙戏珠纹;外口绘五鹤纹及云纹,外底有青花“储秀宫制”四字篆书款。

储秀宫在故宫内,是明清两代后妃住所,晚清时,慈禧太后曾在此居住,她五十岁生日时又进行重修。

此盘是为慈禧太后五十大寿定烧的。

乾隆青花加紫云龙纹瓶清高30.8厘米,口径8.7厘米,底径10.9厘米  瓶为撇口,束颈,鼓腹,腹下部渐收,圈足。

外壁釉下青花绘如意纹、云纹及波涛海水纹,釉上用紫红色料绘九龙戏珠纹,底部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所饰群龙相互呼应,意趣盎然,戏游于云海中。

雍正青花五龙盘清高8.6厘米,口径45厘米  盘平沿,弧壁,圈足。

口沿绘海水波涛纹,内壁绘或回首或前行的四小龙,作呼应状;盘心绘一正面龙,外壁绘福山寿海。

底足有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款。

乾隆青花赶珠龙纹瓷碗

清高9.7厘米,口径13.2厘米,足径5.5厘米  碗为撇口,弧腹,圈足。

通体青花纹饰,内口饰如意云头文,内底绘云纹;外口饰如意云头纹,腹部饰二龙赶珠纹;底部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款。

乾隆白地绿龙八宝盖罐清通高21.2厘米,口径6.1厘米  罐为直口,圆肩,下腹渐收,圈足,附盖,盖面微鼓。

罐身纹饰分为三层,均以青花勾出轮廓,后添入绿彩。

肩部绘八宝纹,腹部绘两条在云中急走的赶珠龙,龙体浑圆,雄健有力;近底处绘变形蕉叶纹;外底有青花楷书“大清乾隆年制”款。

斗彩云龙纹椭圆形缸清康熙通高43.5厘米,口径61.2×46厘米,底径47×29厘米  器呈椭圆形,折沿,深腹,沙底。

器斗彩绘云龙纹,口沿锦地绘八宝纹。

腹部云龙为二龙赶珠纹,两条龙穿游于云中,身体曲折,蕴含强烈的动感,龙象威严。

整器纹饰绘制精细,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巧妙地结合,显得热烈而富丽。

  清代康熙朝大件器物增多,器不因胎体厚重而变形,端庄规整,显示出高超的制瓷技艺。

缸为康熙时期的典型器,常见有青花或五彩,斗彩甚为少见,故弥足珍贵。

五彩釉里红海水云龙纹缸清康熙高28.8厘米,口径28.7厘米,足径24.5厘米  缸敛口,扁圆形腹,圈足沙底。

缸内外施满釉,外壁釉里红绘双龙戏珠纹,辅以青花五彩绘云纹、山石、海水纹,波涛翻卷,蛟龙穿腾于云海间,表现出龙的阳刚之美和翻江倒海的磅礴气势。

  康熙时期是清代瓷器生产的黄金时代,制瓷工艺精湛。

此器造型饱满,釉里红与五彩装饰相结合,相得益彰,色彩缤纷奇丽,绘制细腻,纹饰立体感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康熙五彩龙凤纹碗清高5.1厘米,口径10.1厘米,足径4.7厘米  碗为撇口,弧腹,圈足。

通体五彩纹饰,口部绘八宝纹,腹部绘双龙赶珠纹及双凤穿花纹,龙头朝上,凤头朝下;碗内底绘龙戏珠纹;外底有青花双圈“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康熙釉里红龙纹瓷洗清笔洗高3.4厘米,口径11.47厘米  敞口,斜壁,玉璧形底,胎骨细腻。

洗心一闭嘴戏珠龙,龙头微低,长须飘舞;身躯健壮,四肢强劲,五爪趾间肌肉凸起,呈现出十足的攫取之态;尾部细长,末端回绕打卷。

康熙釉里红团龙茶碗清高5.9厘米,口径9厘米  碗为撇口,深腹,圈足。

腹外壁用釉里红绘五条团身龙,内底相同图案,线条纤细,刻画入微。

外底有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款。

乾隆五彩龙凤纹碗清高6.7厘米,口径14.9厘米,足径6.1厘米  碗为撇口,弧腹,圈足。

通体五彩纹饰,口部绘八宝纹,腹部绘双龙赶珠及双凤穿花纹,龙头朝上,凤头向下,内底绘龙戏珠纹。

外底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所饰龙纹头上有角分叉,毛发后披;鼻翼两侧飘长须,髭、胡、背鳍和尾鳍俱全,鳞甲分明;张口,下颚长于上颚,舌随下颚伸出,舌尖上卷;五爪,拇指与食指分开,是较典型的清代龙象。

青花五彩出现于明宣德时期。

五彩人物棒捶瓶清高48.8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11.8厘米  五彩瓷器可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这件五彩瓶属于釉上五彩,是在已经烧成的白釉瓷器上,再绘上花纹,经700-800℃的炉火第二次烧制而成。

五彩瓷器的彩色有红、绿、黄、蓝、紫等多种色彩,但并非五彩俱备,有的也只有二、三种彩色。

乾隆青花花朵六方瓶清乾隆高68.5厘米,口径20.3厘米,足径23厘米  乾隆时期青花的用料以浙江产的钻料为主,产品色泽浑厚,鲜亮。

采用重色者蓝中泛黑。

乾隆釉里红福寿纹葫芦瓶清乾隆高31.2厘米、口径5.1厘米、足径9厘米  釉里红亦是釉下彩,元代已开始烧制。

在器胎上用含铜的釉料绘出纹饰,然后上透明釉,高温一次烧成。

到清康熙、雍正时期,釉里红烧制技术更进一步发展。

乾隆粉彩百鹿尊

清乾隆高44.6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24.3厘米  粉彩创制于康熙晚期,是釉上彩的一种,因彩料中含玻璃白粉而得名。

清乾隆时期这种技术得到更大的发展,呈现出品种繁多粉彩瓷器。

郎窑红釉观音尊清高42.8厘米、口径11.8厘米、足径14.6厘米  撇口,束颈,溜肩,敛腹修长,至足外撇。

器施郎窑红釉,釉色浓艳鲜丽,釉面有冰裂状开片。

器形颀长俊美,似观音菩萨亭亭玉立,故名“观音尊”,又称为“观音瓶”。

  “郎窑”是指清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景德镇窑务时所烧的瓷器。

其中著名的仿宣德红釉而烧造的高温红釉瓷称为“郎窑红”。

其特点是釉色深艳,釉面光亮,开有纹片,因釉汁较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器口沿部釉层较薄,底部边缘釉汁垂流凝聚呈色较深,聚釉处呈滴珠状,却不下流,故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

炉钧釉瓶清雍正高16厘米、口径3.7厘米、足径7.4厘米  直口,长颈,牢肩,圆筒状腹,平底,圈足。

通体施炉钧釉,外底阴刻“雍正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

  炉钧釉是清代雍正时期创烧的低温窑变花釉品种之一,盛行于雍正、乾隆两朝。

由于其做法是先高温烧成素胎,再上各色彩釉二次入炉。

低温烧成钧釉风格的瓷器,所以俗称“炉钧”。

雍正炉钧釉器还有玉壶春瓶、钵、缸、天球瓶、灯笼尊、锥把瓶、如意耳葫芦瓶、纸槌瓶、莲蓬口长须瓶、弦纹瓶等品种。

珐琅彩西洋花纹蒜头瓶清乾隆高18.6厘米、口径2.8厘米、底径5.3厘米  蒜头形口,长颈,硕腹,圈足。

通体以凤尾纹为地,以珐琅彩加金彩绘各式缠枝花卉,有红、黄、蓝、白等色,色彩斑斓绚丽。

外底松石绿釉,上蓝料双方框内书“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

此件珐琅彩瓶纹样完全为仿欧洲罗可可风格的西洋卷草花,花叶翻转卷曲,多方连续法组合,形成规矩严谨、繁琐堆砌的图案。

这些纹样在黄、绿、洋红、蓝等色地及金地之上,呈现出锦缎般的效果,还描金镶边,又颇似铜胎掐丝珐琅。

仿雕漆描金双龙戏珠纹冠架清嘉庆通高27.9厘米、足径15.8厘米  冠架由冠伞、柱、底座组成。

冠伞为球形,其下有托,柱为葫芦形,底座呈海棠式。

仿雕漆制品,辅以金彩装饰:

冠伞刻饰云雷地双龙戏珠纹、云蝠纹,外底施矾红釉,上金彩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外环以四朵小花。

  冠架即帽托,用以放置冠帽的器具。

它在宫延内既是生活用品,又是陈设品。

在皇帝、皇后的寝宫內,都置有各种质地的冠架,有瓷、木、竹、漆、玉质等。

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冠架多球状形制。

嘉庆时期开始创制帽筒,器呈圆柱形,并成为传统形制,延烧至清末宣统时期。

矾红番莲纹藏草瓶清高22.2厘米、口径3.3厘米、足径12.2厘米  矾红又称描红,俗称盖雪红。

器仿藏传佛教供器藏草瓶的造型,形如宝塔,下承以高足。

通体白地矾红彩绘番莲、变体莲辦纹和焦叶纹等。

粉彩莲台八宝清乾隆高25.2厘米、口径13.5厘米、底径14.3厘米  一套八件,每件由两部分组成,底座呈覆盘式,置变形鱼纹支柱,上承以莲花式座,座置圆框镂雕扁形法轮、海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金鱼、盘肠八宝,均施粉彩,器底施松石绿釉,上矾红彩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八宝是藏传佛教中象征吉祥的器物,又称为“八吉祥”,八宝通常做为法器陈设于佛堂。

仿古铜釉描金牺耳尊清高26.5厘米、口径16.7厘米、足径7.7厘米  器仿战国时期铜牺耳尊形制,撇口,短颈,丰肩,圆腹,圈足外撇,肩两侧堆贴对称牺耳。

通体施古铜彩为地,上绘金彩蕉叶纹、斜方格纹等。

外底金彩书“敬畏堂制”四字两行楷书款。

  因器型和纹饰均仿铜器,故称为“古铜彩”。

古铜彩瓷烧制始于雍正朝,盛行于乾隆时期。

乾隆朝仿古之风盛行,仿铜器而制作的瓷器工艺精湛,十分逼真,不仅造型与原品一致,而且青铜器物的色泽、锈斑、色釉与原物相差无异,反映出乾隆时期官窑瓷器釉料的配制和烧制技艺水平的高超。

版权声明:

本文由古玩元素网网络原创整理,其余平台不得冒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