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哲学考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028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哲学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政治哲学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政治哲学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政治哲学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政治哲学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二政治哲学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二政治哲学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二政治哲学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二政治哲学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二政治哲学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哲学考试.docx

《高二政治哲学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哲学考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政治哲学考试.docx

高二政治哲学考试

高二政治哲学考试

 

 

————————————————————————————————作者:

————————————————————————————————日期:

 

高二政治哲学

一.选择题(48分)

1、对于同一棵古树的美,植物学家考察的是它的生理生长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看作是美;木材商考虑的是它的木质、树围,把古树的实用价值看作是美;而画家则惊叹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作是美。

上述对古树审美感受的差异表明

A、人的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            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制约

2、中国有13亿人口,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很小的数目。

这个“乘除法”表明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B、有了量变就有质变      

C、中国的改革、发展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D、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从辨证唯物论的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B、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内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C、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D、生产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多方面的

4、高昂的激情来自崇高的思想,来自强烈的责任感,来自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

这说明

A、人的意识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B、意识的能动性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D、只要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就一定能够成功

5、荷兰人以“围海造田”闻名于世/经过800多年的努力,现有4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中40%是“造”出来的。

如今,荷兰人受到了大自然的无情报复:

地下水位明显下降,泥沙淤积严重,干旱、缺水威胁着国人。

不得已,荷兰政府于上世纪90年代初实施了一项庞大的“回归大自然计划”,还地于海。

上述事例说明 ①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是不可违抗的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④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6、神州飞天,是中华民族几前年的梦想。

从流传千古的神话“嫦蛾奔月”到近代探索太空的航天专家;从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航天飞船圆满成功,到2003年10月16日“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并取得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国人的千年梦想成为现实。

这表明

A、只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B、规律是客观饿,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的

C、认识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D、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7、随着地震监测水平的提高,大大增强了对地震的快速反应能力。

但目前还不能对地震进行准确的预测。

这说明

A、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B、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

C、如果掌握了地震的规律,就可以防止地震的发生

D、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客观规律的掌握

历史上曾显赫一时的古楼兰人神秘消失了。

考古证实,当时规模稍大的墓穴,要用掉600棵树木。

等到人们认识到砍伐林木、破坏环境的恶果,再实施“严禁砍伐活树,否则罚马一匹”时,“楼兰已毁”,无力回天了。

据此回答8——9题

8、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A、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整体与部分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C、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D、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规律必然受到惩罚

9、古楼兰现象对我们今天进行的西部大开发的哲学启示是

A、必须注意保护环境            

B、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C、必须正确把握发展的实质

D、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屡次出现了大风扬沙天气,京、津地区屡受沙尘暴的侵袭。

沙尘暴带来的损失达数十亿人民币。

有人说,除了植被破坏外,这种现象也与厄尔尼诺有关。

据此回答10——11题

10、厄尔尼诺现象每隔3——4年甚至更长时间才有一次,取得各种数据的机会较少,且多数数据要从海上获得。

不仅费用昂贵,也十分困难。

没有足够的对比数据,很难找到其规律。

人们之所以没有找到厄尔尼诺的规律,是因为 ①人们没有注重实践 ②厄尔尼诺现象无规律可循  ③人们的实践活动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④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针对北方地区出现的沙尘暴天气,国家实施防护林建设计划,以次减少沙尘入侵。

北京地区还要求裸露地及建筑工地实施绿化和人工遮盖,尽量地抵御沙尘暴的侵袭。

这说明

①只有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才能改变客观规律  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统一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北考察工作时强调,全党同志在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扎扎实实地为党和人民工作。

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据此回答12——13题

12、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从哲学上看,就是要

A、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正确对待事物的矛盾                D、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13、“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这一要求就是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

A、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B、端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态度

C、认识到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受到条件制约的   

D、通过事物的饿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14、“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能够实现。

”这种说法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15、近两年,全国每年发生的安全事故都在100万起以上,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元。

安全就是效益。

这个事实说明

A、有失误必有安全事故                 B、安全事故是经济损失之故

C、有安全必有利润                     D、安全与效益互为因果关系

16、我国在20世纪70——80年代曾轰轰烈烈开展过“以螨治螨”生物防治研究,但未能解决饲养成本过高和规模化饲养及储存、运输等难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生物防治产业化的发展。

这说明

A、部分制约整体                       B、客观规律始终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

C、矛盾双方的转化依赖一定的条件       D、规律具有客观性

17、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贯彻“五个统筹”,即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提出改革目标,体现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改革目标,体现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紧密结合。

“五个统筹”反映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B、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C、矛盾的双方有时候只有统一没有对立  D、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18、由于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人为破坏,淮河流域洪灾频繁发生。

1991年,江淮特大洪涝令人记忆犹新;2003年淮河又发生了超过1991年的更大洪水,给沿淮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该国家、集体和个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这一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

A、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必须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C、应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D、必须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19、为完成十六大确定的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

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上述要求的辩证法依据是

A、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C、精神状态决定着人们办事情能否成功    D、全党必须始终保持与世俱进的精神状态

20、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现代中国发展的唯一选择。

从哲学上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了唯物辩证法  ①全面的观点 ②联系的观点 ③发展的观点 ④实践的观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把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胜。

实施这一战略的哲学依据是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②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2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之所以要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从哲学上讲是因为

A、任何事物都是部分与整体的统一

B、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D、事物的发展是由弱到强、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

23、“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这告诉我们

A、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4、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是丰厚的,但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在这样的前提下,谋求发展,既要合理利用资源又不能损害自然环境,还要注意保护自然,否则将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从哲学上讲,是因为

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B、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C、办事情要抓住关键,解决主要矛盾        D、现象是事物本质的反映

选择题答案:

1-5DCCBC           6-10 BDDBB          11-15 BCBDB

16-20ABCAA         21-24 CBCB

二.简答题(52分)

25.材料一:

据报道,为使困难群众摆脱贫困,某地不断创新思路,把扶贫与扶志有机结合起来,把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起来,把帮助就业与引导创业有机结合起来,因户制宜确定扶贫措施使许多当地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

材料二:

社会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推陈出新速度越来越快,在全社会倡导创新意识的今天.我们面对的是扑面而来的新气息、新事物。

有人说:

新事物就是在创新意识的基础上战胜旧事物而产生的。

运用辩证唯物论有关知识,回答:

(1)为什么要“因户制宜确定扶贫措施”、“把扶贫与扶志有机结合起来”?

(6分)

(2)运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对题中人的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8分)

参考答案:

(1)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在扶贫工作中,只有因户制宜确定扶贫措施,找出贫困的根源,才能使扶贫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3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人们在正确的意识指导下,通过实践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只有把扶贫与扶志有机结合起来,克服人们安贫守旧的消极意识,改变人们坐等救 济的苦熬心理,使人们精神振奋,观念更新,才能使扶贫工作取得预期的效果。

(3分)

(1)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1日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分)

(2)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的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这种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实践和理论的创新,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3分)

(3)以创新意识指导实践可以推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但创新意识不是新事物产生的基础。

题中关于新事物是在创新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的说法是不科学。

(2分)

2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制定了四部宪法:

54年宪法、75年宪法、78年宪法、82年宪法,并于1988年、1993年、1999和年、2004年对82宪法进行了4次修改补充,以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需要。

凝聚着中国人民改革和发展实践经验的新宪法,将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请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9分)

参考答案:

(1)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从54年宪法到82年宪法,从1988年的修订到2004年的修订,充分说明了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3分)

(2)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根本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作为调节和规范社会关系的宪法也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修改补充。

(3分)

(3)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经过修改完善的宪法,必将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3分)

27.2007年9月18日,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结果揭晓,李明素等10位同志荣获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表彰大会给予的颁奖词是——“善行无疆。

是你们,用自己平凡的举动,帮助那些贫病幼弱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是你们,用包容世界的同情心,显示了人生价值的所在,让爱与付出成为了社会和谐的主旋律——向你们致敬!

(1)从颁奖词看,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是如何体现的?

(7分)

(2)运用价值观知识,简要说明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的现实意义。

(6分)

参考答案:

(1)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是人的真正价值所在。

(2分)②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2分)③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

(2分)

注:

考生若答出“一个人的人生是否有价值,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来。

”(1分)

(2)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或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分)②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起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2分)有利于引导广大群众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发挥道德的力量,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分)

28.材料一:

邓小平同志曾语重心长地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老祖宗,“老祖宗不能丢”。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深刻提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没有它,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

材料二: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

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运用有关哲学观点,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如何正确对待和坚持马克思主义?

(16分)

参考答案:

(1)科学理论具有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动摇,否则就会迷失发展的方向。

(4分)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坚持马克思主义重在坚持与中国国情、具体实践相结合,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而不是去机械照搬教条式的条条框框和别人的经验。

(4分)

(3)实践是变化发展的,理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创新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用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4分)

(4)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在当代中国,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