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酸碱盐提高练习答案解析部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074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6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酸碱盐提高练习答案解析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酸碱盐提高练习答案解析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酸碱盐提高练习答案解析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酸碱盐提高练习答案解析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酸碱盐提高练习答案解析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酸碱盐提高练习答案解析部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酸碱盐提高练习答案解析部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酸碱盐提高练习答案解析部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酸碱盐提高练习答案解析部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酸碱盐提高练习答案解析部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酸碱盐提高练习答案解析部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酸碱盐提高练习答案解析部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酸碱盐提高练习答案解析部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酸碱盐提高练习答案解析部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酸碱盐提高练习答案解析部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酸碱盐提高练习答案解析部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酸碱盐提高练习答案解析部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酸碱盐提高练习答案解析部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酸碱盐提高练习答案解析部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酸碱盐提高练习答案解析部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酸碱盐提高练习答案解析部分.docx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酸碱盐提高练习答案解析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九年级科学酸碱盐提高练习答案解析部分.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酸碱盐提高练习答案解析部分.docx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酸碱盐提高练习答案解析部分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酸碱盐提高练习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考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物质的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明显的实验现象特征作为解题时的突破口:

①中题眼有“上层溶液为无色”,“白色沉淀”;②中“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中的“部分溶于”,产生“无色气体”,抓住这些题眼可快速解答。

【解答】①中“上层溶液为无色”可推得一定没有“CuSO4”;

“白色沉淀”有两种可能:

原有的CaCO3或Na2SO4与BaCl2反应生成的硫酸钡。

②中“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中的“部分溶于”可知白色沉淀既有“碳酸钙”,又有“硫酸钡”;而有硫酸钡时,则一定含有Na2SO4与BaCl2.但整个推断过程中,始终无法确定KNO3的存在与否。

所以,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Na2SO4和BaCl2,一定不含有CuSO4,可能含有KNO3。

故答案为:

A

2.【答案】D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解答】A、四种溶液两两混合,硫酸和盐酸都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但无法鉴别盐酸和硫酸,故选项错误;

B、将四种溶液各取少量,两两混合,能产生两种沉淀的物质是硝酸银,无明显现象的是硝酸钾,但无法鉴别氯化钠和氯化钡,故选项错误;

C、将四种溶液两两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钠和氯化钡,其余都不反应,无法鉴别出来,故选项错误;

D、观察,呈黄色的为硫酸铁溶液,将氯化铁少量分别滴加到盛有剩余三种溶液少量的试管中,出现红褐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取剩余溶液中的一种滴加到红褐色沉淀中,沉淀消失,加入的是盐酸,剩余一种是氯化钾,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不用其他试剂,就能将组内物质鉴别出来,首先需考虑物质的颜色,然后将鉴别出来的物质与其他物质混合,根据现象的不同加以鉴别,若物质都是没有颜色,则让溶液之间两两混合,根据不同的实验现象加以鉴别.

3.【答案】B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金属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该题结合化学反应与图像的分析,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强;

【解答】A、氧化钙溶于会与水反应,消耗水;对于饱和溶液来说,溶剂减少,溶质会析出;故A错误;

B、横坐标是硫酸的质量,纵坐标为氢气的质量,相同质量的锌和铁来说,铁产生的氢气质量多;故B正确;

C、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会改变产物的质量,故气体的质量应该相等;故C错误;

D、胃液呈现酸性;所以应该从PH<7开始反应,慢慢增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

B。

4.【答案】A

【考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溶解性;酸的通性;碱的个性等知识。

1.碳酸钙、碳酸钠、氢氧化钠、硫酸钡四种物质中碳酸钙和硫酸钡难溶于水。

2.碳酸钙和硫酸钡中加入盐酸能产生气泡的是碳酸钙,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0+CO2↑

3.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解答】

1.取样品加入适量的水,难溶于水说明固体难溶于水。

故答案B,C错误。

2.取样品加入适量的盐酸,产生气泡,故答案D错误。

3.将步骤2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进一步说明是碳酸盐。

故答案A正确。

5.【答案】B

【考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物质除杂或净化

【解析】【解答】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氧化铜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Cu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过量的铁粉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

B.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6.【答案】D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性质及用途,物质除杂或净化

【解析】【解答】A、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能与氨气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

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7.【答案】C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若流量不变,氢氧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原来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时,由于氢氧化钾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氢氧化钠的大,所以参与反应的氢氧根质量分数减小,要中和掉相同的酸,所以应加大流量。

【解答】由于由于氢氧化钾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氢氧化钠的大,故氢氧根的含量氢氧化钠大一些,同样是中和一定量的酸需要氢氧化钾的量应该多一些,故应该流量阀开大一些才能中和掉定量的硫酸,故选C。

故答案为:

C

8.【答案】B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中和反应特指的酸碱之间的反应,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盐和水,但是它不属于中和反应,故A错误;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B正确;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在叙述单质的定义时必须强调是纯净物,否则不成立,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但是它属于混合物,而不是单质,故C错误;

D、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但是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例如碳酸钠中碳元素显正价,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中和反应特指的酸碱之间的反应,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B、根据化合物的定义进行解答;

C、根据单质的定义进行判断;

D、根据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但是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进行解答.

9.【答案】D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解答】A、NaOH、Na2CO3均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氯化钾显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

B、Ca(OH)2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但无明显变化,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

C、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MgSO4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KNO3,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但FeCl3溶液是黄色的,故选项错误;

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变红色的是氢氧化钾与酚酞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显红色的溶液中,能使红色变为无色的是硫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钾;氢氧化钾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再将氢氧化钾与酚酞溶液分别滴加至稀硫酸中,用手触摸试管壁,能使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钾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酚酞溶液,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且均为无色溶液,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分析】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把其它没有确定出的物质确定出来,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

10.【答案】C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解答】A、可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再将CuSO4溶液滴入剩下的三种试剂中,都没有明显的现象,故错误;

B、盐酸和硫酸都能够和碳酸钠反应产生气泡,现象相同,因此应用互滴法无法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故错误;

C、采用溶液互滴法,碳酸钾和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和氯化钡反应产生沉淀,因此既能产生沉淀又能够产生气泡的是碳酸钾,和碳酸钾产生气泡的是盐酸,产生沉淀的是氯化钡,剩下的为氢氧化钠,因此可鉴别出四种物质,故正确;

D、四种物质两两混合都没有明显的现象,无法鉴别,故错误;

故选项为:

C.

【分析】不用其他试剂,就能将组内物质鉴别出来,首先需考虑物质的颜色,然后将鉴别出来的物质与其他物质混合,根据现象的不同加以鉴别,若物质都是没有颜色,则让溶液之间两两混合,根据不同的实验现象加以鉴别.

二、填空题

11.【答案】BaCl2+H2SO4═BaSO4↓+2HCl;新酸;2NaOH+CuSO4=Na2SO4+Cu(OH)2↓;盐;D

【考点】盐的性质及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

(1)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l2+H2SO4═BaSO4↓+2HCl.酸与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故填:

BaCl2+H2SO4═BaSO4↓+2HCl;新酸;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uSO4=Na2SO4+Cu(OH)2↓;碱与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故填:

2NaOH+CuSO4=Na2SO4+Cu(OH)2↓;盐.

(2)MgCl2不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AgNO3;故A不正确;

KN03不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MgCl2,故B不正确;

MgCl2不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HCl,故C不正确;

Mg(OH)2+2HCl=MgCl2+2H2O,故D正确;

故选:

D.

【分析】

(1)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氢;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12.【答案】氯化铜、硫酸钠;硝酸钠;Na2CO3+BaCl2=BaCO3↓+2NaCl;BaCO3+2HCl=BaCl2+H2O+CO2↑;NaCl+AgNO3=NaNO3+AgCl↓

【考点】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解答】氯化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取少量M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过滤,氯化铜在溶液中显蓝色,所以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氯化铜,向滤出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此时所得溶液仍为无色,硫酸钡沉淀难溶于酸,所以混合物中一定不含硫酸钠,一定含有碳酸钠,题中的现象不能确定硝酸钠是否存在.

(1)M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氯化铜、硫酸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物质是硝酸钠;

(2)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BaCl2=BaCO3↓+2NaCl、BaCO3+2HCl=BaCl2+H2O+CO2↑;

(3)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

NaCl+AgNO3=NaNO3+AgCl↓.

故答案为:

(1)氯化铜、硫酸钠,硝酸钠;

(2)Na2CO3+BaCl2=BaCO3↓+2NaCl、BaCO3+2HCl=BaCl2+H2O+CO2↑;

(3)NaCl+AgNO3=NaNO3+AgCl↓.

【分析】根据氯化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13.【答案】NH3;Cu(OH)2+H2SO4=CuSO4+2H2O;NH4NO3、K2SO4、Cu(NO3)2;NaCl;取少量滤液F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推断,常见物质的鉴定

【解析】【解答】解:

固体混合物A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气体B,因此B是氨气,则说明一定含有硝酸铵;滤液C能够和硝酸钡反应产生沉淀G,因此C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则固体A中一定含有硫酸钾;滤渣D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蓝色溶液H,因此D是氢氧化铜,则A中含有硝酸铜,因此:

(1)气体B是氨气,故填:

NH3;

(2)步骤④是氢氧化铜和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铜和水,故反应的方程式为:

Cu(OH)2+H2SO4=CuSO4+2H2O;

(3)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硝酸铵、硫酸钾、硝酸铜,可能含有氯化钠;要检验氯化钠的存在,就是检验氯离子,可以通过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沉淀产生;

故填:

NH4NO3、K2SO4、Cu(NO3)2,NaCl;取少量滤液F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分析】根据框图固体混合物A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气体B,因此B是氨气,则说明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硝酸铵;滤液C能够和硝酸钡反应产生沉淀G,因此C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则固体A中一定含有硫酸钾;滤渣D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蓝色溶液H,因此D是氢氧化铜,则A中含有硝酸铜,带入验证完成相关的问题.

14.【答案】C;A;A;B;D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是物理性质描述;把块状的硫粉碎是物理变化描述;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是物理变化的描述;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化学变化的描述;这说明硫具有可燃性是化学性质的描述。

【分析】本题考查变化与性质的区分,首先根据叙述中有“能”“能够”“可以”等词语分出性质来,然后再具体判别变化及性质的类别。

15.【答案】B;Fe+CuCl2=FeCl2+Cu;置换;硫酸和氢氧化钠;碳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推断,常见物质的鉴定

【解析】【解答】A的固体俗称干冰,因此A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则B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够和硫酸和氯化铜反应,假设C是氯化铜,氯化铜能够和铁反应,因此D就是铁;铁能够和硫酸反应,因此E就是硫酸;硫酸能够和氧化铜反应,氧化铜能够和氢气反应,因此F是氧化铜,G是氢气,带入验证符合要求,因此:

(1)氢氧化钠能够和二氧化碳反应,因此氢氧化钠在B位置上;故填:

B;

(2)C是氯化铜,D是铁,铁和氯化铜反应产生氯化亚铁和铜;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的置换反应;常温下硫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H2SO4+2NaOH=Na2SO4+2H2O;故答案为:

Fe+CuCl2=FeCl2+Cu;置换;硫酸和氢氧化钠;

(3)G是氢气,氢气和碳都能够还原氧化铜,因此可以把氢气换成碳;故填:

碳.

【分析】根据铁、氢气、氧化铜、二氧化碳、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铜之间的两两反应关系及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就可以进行传递的条件进行大胆的假设,最后能够符合传递的要求即可.

16.【答案】灭火等;CO2+2NaOH=Na2CO3+H2O(合理即可);2NaOH+H2SO4═Na2SO4+2H2O(合理即可);2H++Fe=Fe2++H2↑(合理即可)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推断,常见物质的鉴定

【解析】【解答】E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则E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和碱溶液反应,因此C可以是氢氧化钠等碱溶液;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氢氧化钠等碱溶液还能够和酸,某些盐溶液反应,因此B可以是酸,如硫酸;B能够转化为D,则D可能是盐溶液,A能够和B﹣酸、D﹣盐反应,因此A可以是常见的金属铁,则D可以是硫酸铜,带入验证符合转化关系,因此:

(1)E是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可以用于灭火等;故填:

灭火等;

(2)C是碱溶液,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故反应的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合理即可);

(3)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之间的反应,因此是B和C反应,如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硫酸钠和水,故反应的方程式为:

2NaOH+H2SO4═Na2SO4+2H2O(合理即可);

(4)A和B的反应是金属和酸反应产生盐和氢气,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金属原子反应产生氢分子和金属离子,如铁和硫酸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实质是:

2H++Fe=Fe2++H2↑;故答案为:

2H++Fe=Fe2++H2↑(合理即可).

【分析】E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则E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和碱溶液反应,因此C可以是氢氧化钠等碱溶液;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氢氧化钠等碱溶液还能够和酸,某些盐溶液反应,因此B可以是酸,如硫酸;B能够转化为D,则D可能是盐溶液,A能够和B﹣酸、D﹣盐反应,因此A可以是常见的金属铁,则D可以是硫酸铜,带入验证完成相关的问题.

17.【答案】烧杯、玻璃棒;CuSO4;BaCl2、Na2SO4、Na2CO3、NH4HCO3;NH4HCO3+2NaOH=Na2CO3+2H2O+NH3↑

【考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物质的推断,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盐与化肥,常见物质的鉴定

【解析】【解答】

(1)由题意可知操作1是白色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应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烧杯和玻璃棒;

(2)由于硫酸铜的溶液显蓝色,根据操作1得到的是无色溶液,说明不含有硫酸铜;由于上述物质的碳酸氢铵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了氨气,根据无色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钠加热生成了气体,说明了含有碳酸氢铵;由于上述物质的氯化钡能与碳酸钠、硫酸钠反应分别生了碳酸钡、硫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能溶于盐酸,硫酸钡不能溶于盐酸,根据操作1可知得到的白色沉淀,能部分溶解于盐酸,说明了含有氯化钡、碳酸钠和硫酸钠,根据上述实验过程不能判断氯化钾是否存在,氯化钾是可能存在的物质.所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CuSO4,一定含有BaCl2、Na2SO4、Na2CO3、NH4HCO3,可能含有的物质是KCl;

(3)由上述分析可知,碳酸氢铵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了气体a是氨气,反应的方程式:

NH4HCO3+2NaOH=Na2CO3+2H2O+NH3↑.

故答案为:

(1)烧杯、玻璃棒;

(2)CuSO4,BaCl2、Na2SO4、Na2CO3、NH4HCO3;(3)NH4HCO3+2NaOH=Na2CO3+2H2O+NH3↑.

【分析】

(1)根据溶解的操作分析用到的玻璃仪器;

(2)根据操作1得到的是无色溶液,说明不含有硫酸铜;根据无色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钠加热生成了气体,说明了含有碳酸氢铵;根据操作1可知得到的白色沉淀,能部分溶解于盐酸,说明了含有氯化钡、碳酸钠和硫酸钠,据此分析判断白色固体中的物质;

(3)根据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8.【答案】

(1)NaCl(或“氯化钠”)

(2)CaCO3、CaO、Na2CO3;CaCO3、Na2CO3;CaO、Na2CO3

【考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物质的推断,常见物质的鉴定

【解析】【分析】

本题属于推断题,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

加入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说明原物质中一定有碳酸钠;若X溶液只含一种溶质,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实验可以确定X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钠;加入足量的水过滤,有白色沉淀,因此白色沉淀是碳酸钙,可能有少量的氧化钙,也可能没有;由此可以判断原固体粉末的所有可能组成是:

CaCO3、CaO、Na2CO3;CaCO3、Na2CO3;CaO、Na2CO3。

【解答】

(1)加入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说明原物质中一定有碳酸钠;若X溶液只含一种溶质,根据实验可以确定X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钠。

故答案为:

NaCl(或“氯化钠”)。

(2)加入足量的水过滤,有白色沉淀,因此白色沉淀是碳酸钙,可能有少量的氧化钙,也可能没有;由此可以判断原固体粉末的所有可能组成是:

CaCO3、CaO、Na2CO3;CaCO3、Na2CO3;CaO、Na2CO3。

故答案为:

CaCO3、CaO、Na2CO3;CaCO3、Na2CO3;CaO、Na2CO3。

19.【答案】

(1)NH4HCO3

NH3↑+H2O+CO2↑

(2)2NH4HCO3+H2SO4═(NH4)2SO4+2H2O+2CO2↑

(3)O2、H2O

(4)14.4

【考点】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解答】

(1)NH4HCO3受热易分解,为了减少NH4HCO3溶液的减少,应控制温度在35℃以下,故填:

NH4HCO3

NH3↑+H2O+CO2↑;

(2)反应Ⅱ是复分解反应,由流程图分析可知是稀硫酸与反应Ⅰ中过量的NH4HCO3反应,生成硫酸铵、水和二氧化碳,故填:

2NH4HCO3+H2SO4═(NH4)2SO4+2H2O+2CO2↑;

(3)红褐色固体是Fe(OH)3,FeCO3、H2O和O2反应生成Fe(OH)3和CO2;故填:

O2、H2O;

(4)【解答】设Fe2O3的质量为x,根据化学反应前后铁元素质量不变可得:

×100%×x+

×100%×(15.84kg﹣x)=

×100%×23.2kg,解答x=14.4kg.故填:

14.4.

【分析】

(1)根据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分析;

(2)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书写方程式的方法来分析;

(3)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解答;

(4)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与质量的守恒来分析.

20.【答案】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减小;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氯化钾;硝酸钠、硝酸钡、硝酸;稀硝酸;硝酸银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推断,常见物质的鉴定

【解析】【解答】由图1可知,加入水,有不溶物,说明了上述物质间发生反应生成了沉淀,由于碳酸钠、硫酸钠都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沉淀,由此可知,一定存在硝酸钡;由图2可知沉淀加入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沉淀应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说明了原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和硫酸钠;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了不含有氢氧化钠.

(1)由上述分析可知,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从C到D液体的酸性增强,液体的pH减小;

(2)由上述分析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可能含有氯化钾;

(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钠、硝酸钡、硝酸;

(4)由于氯化钾的存在不能确定,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加稀硝酸,过滤;再向滤液中加硝酸银,观察现象,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含有氯化钾,否则则没有.

故答案为:

(1)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减小;

(2)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氯化钾;

(3)硝酸钠、硝酸钡、硝酸;

(4)稀硝酸,硝酸银.

【分析】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都是可溶于水的物质,由图1可知,加入水,有不溶物,说明了上述物质间发生反应生成了沉淀,由于碳酸钠、硫酸钠都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沉淀,由此可知,一定存在硝酸钡;由图2可知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沉淀应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说明了原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和硫酸钠.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了不含有氢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