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驳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43084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驳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生态驳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生态驳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生态驳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生态驳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生态驳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生态驳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生态驳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生态驳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生态驳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生态驳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生态驳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生态驳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生态驳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生态驳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驳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生态驳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驳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态驳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防止污染源进入水体,污染源应被截留和处理或提前过滤。

二、水体净化和湿地技术

1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概述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目前世界最廉价的低投资、低能耗、行之有效的处理与利用污水的系统工程,是在长期应用天然湿地净化功能基础上发展的水净化资源化生态工程处理技术,脱氮除磷效果明显,可作为污水二级处理的替代技术。

经世界上的广泛研究,目前对人工湿地的处理已经取得了基本一致的认识:

利用系统中基质—水生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过基质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

关于人工湿地中的基质、植物和微生物对有机物、N、P、SS、重金属、病原体等详细的处理作用,国内外已经有众多学者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2人工湿地系统分类

按照工程设计和水体流态的差异,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分为表面流湿地、水平潜流湿地和垂直流湿地三种主要类型,各类型在运行、控制等方面的诸多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其中,表面流湿地不需要砂砾等物质作填料,造价较低,但水力负荷较低。

该类型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瑞典等国有较多分布;

水平潜流湿地的保湿性较好,对BOD、COD等有机物和重金属等去除效果好,受季节影响小,目前在欧洲、日本应用较多;

垂直流湿地综合了前两者的特点,但其建造要求较高,至今尚未广泛使用。

三、植物的选择

至于水生植物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一般以耐水植物为主。

目前研究、运用较多的水生植物有芦苇、灯心草、宽叶香蒲、浮萍、风眼莲、茬芝等类型。

研究表明,不同的植物类型对不同的污染物质也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如芦苇对N、P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作用,宽叶香蒲对Pb、Zn、Cd等重金属有较好的去除作用,植物的选取还要参考成活率(当地的植物类型成活率高)、经济价值、衍生的微生物种群等方面。

四、湿地处理系统设计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进水,采用阶梯进水可避免处理床前部堵塞,使植物长势均匀,有利于后部的硝化脱氮作用;

回流式可对进水进行一定的稀释,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并减少出水中可能出现的臭味;

出水回流还可促进填料床中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采用低扬程水泵,通过水力喷射或跌水等方式进行充氧;

综合式则一方面设置出水回流,另一方面还将进水分布至填料床的中部,以减轻填料床前端的负荷。

人工湿地与其它单元处理工艺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优势,使整个工艺在最优化条件下运行,实现整体优化。

三、滨水空间的调整和控制

滨水空间的建设与城市形象紧密相连,对滨水区规划设计中需要处理和明确的内容,重点包含2个控制性要素:

生态要素、景观空间要素。

本区内的滨水空间分为自然和人工界面两大类,人工界面主要集中在区内西部的中央景观水带,自然界面主要围绕在双凤湖周边,两者空间协调过渡自然。

1、生态要素

水体的质与量对滨水区景观品质意义重大,不同的水质决定可供开展的水上活动的内容,不同的水量决定对人的吸引力。

因此,对本区内水面开阔的双凤湖和中央景观水带要与河道渠道相互联通,保证水的流动与置换,还可利用雨水收集系统,调蓄水体水量,减少浪费,通过生物因子和环境因子的共同作用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

对于西部修建防洪堤的滨水地段,应尽可能保持其自然生态特征,避免水岸大面积渠化,通过各类植物的精心选择和组织,形成各具特色的滨水生态系统。

东部大部分采用自然式河岸代替混凝土和石砌土墙河岸,推广生态驳岸。

一方面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

此外,对于改善滨水区景观、恢复生态平衡也有重要作用,使生活在水边的人们能够享受到舒适宜人的休闲观景空间。

绿地与水体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本区的绿化和水体是城市公共绿地的一部分,在绿化设计中以乔木为主,通过植物群落设计和地形起伏处理,强调植物的多样性和本土化,保证其自身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双凤湖本身的自然形态与城市的人工环境相结合,形成生态绿色的景观效果。

中央景观水带水面收放有致,驳岸建设与城区景观、人文特色和城区功能相协调,具备多种功能,如休闲、健身、人文、历史、景观、旅游等,采用硬质驳岸,部分水段驳岸采取阶梯型供人们亲水近水。

在绿化种类上,发展丰富的、多层次的绿化体系,绿化系统中采用树、花、草并茂,并以树为主的原则,增强滨水绿化空间的层次感,成为完整连续的景观绿廊。

2、景观空间要素

滨水区的建筑应严格控制其高度,保证景观视线的通达,部分可考虑一二层架空,使滨水空间与城市内部空间通透。

建筑高度从临水边界向后应具有梯度感,保证后排建筑仍然能够观赏水面的景观。

考虑到对岸景观的效果,建筑与环境形成的天际线需做认真研究。

利用滨水地区本身的地形条件(如丘陵)设置景观节点,从高处或临湖的观景平台提供多角度的视景视野。

或于平坦地形设置标志性建筑,构筑人工视线焦点。

朝向水面的建筑应高低错落,后面的建筑立面可采用较大面积的观景玻璃,以保持建筑内部空间与水体之间的视觉联系。

临水的曲线形岸线适当开挖、延伸、扩展水体,对塑造滨水区整体水环境效果十分重要,尤其是中央水景带休闲娱乐区的景观建设。

以河水为主体,在其中轴线上通过适当拓宽河床,形成相对宽阔的水体中心,并设置亲水广场,成为主要的公共活动区域。

非泄洪通道的河道如新慧公园的驳岸可多做曲折,增加观赏性和游览性。

四、河道绿廊的建立

启动区内连接双凤湖主要有滁河干渠、中央景观水带(与新慧公园南部打通的水道相连通形成环形水道)、以及东面连接张桥水库的河道。

沿河建设的绿廊及带状绿地,不断改善沿河的生态环境,营造绿化景观,丰富了城市特色,起到了生态传输的功能,穿插于城市之中,构筑了城市的生态格局。

开展水景营造工作,维持自然的河流形态,形成独特的自然水景,增强整个河道走廊的景观显著性。

规划具有开放性的生态绿廊,对河道两岸进行绿化及配套设施建设,对滁河干渠实施升级改造,建设防护林带。

沿河绿化采用点、线、面相结合,在河道沿岸地区引入大量树林,通过地方性树木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的种植,在河道沿线形成连贯的林带景观,通过林带将沿河人工空间融合在自然景色中。

结合水系形成水绿相间、共生协调的水绿生态网。

中央景观水带定位为城市生态景观带,用绿水结合、以线穿点的景观布局方式形成一条绿色廊道,水系廊道绿地应向城市内部渗透,与其它城市绿地构成完整的绿地网络,本区内的道路绿地、铁路的防护绿地、线性公园绿地等皆可构成联系通道。

在河道自然化改造过程中,在水、岸过渡处发展丰富的水际植被群落,形成由水生植被向陆上植被逐渐过渡的景观地带,将水景与绿景充分融合,增加沿岸地带的自然趣味。

形成湿地与森林结合的生态植被景观,作为鸟类和其它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在实现活水、清水、亲水的基础上,还要开展堤防整治,堤岸绿化和景观建设,实现水生态、水文化和景观、旅游的和谐统一。

五、生态驳岸的推广

驳岸是既具有水域特性,又具有陆地特性的水陆两地交界区域。

生态驳岸是在保证驳岸结构稳定和满足生态平衡要求的基础上,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人人向往的舒适宜人环境。

水体生态驳岸的设计可以兼顾自然发展和人类需要的共同需求,使人类和自然真正达到和谐、统一。

本区驳岸的选择:

1、自然原型驳岸

对于双凤湖东部和北部部分湿地生态岛屿,可以考虑保持自然状态,配合植物种植,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

如种植柳树、水杨、白杨以及芦苇、菖蒲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它们生长舒展的发达根系来稳固堤岸,加之其枝叶柔韧,顺应水流,增加抗洪、护堤的能力。

2、自然型驳岸

对于较陡的坡岸或沿岸有步道的地段,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

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石块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

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固堤护岸。

3、人工驳岸

对于防洪要求较高的河段、城市中央水带采用人工硬质驳岸,建造重力式挡土墙,部分地段可采用台阶式的分层处理并设亲水台阶和平台。

岸上可种植多层次绿化,水中则种植池杉、荷花等水生植物。

硬质驳岸与软质驳岸:

六、水环境保护与治理

健康的水环境是提升城市功能和竞争力,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实现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点,结合本区内的水资源、水环境现状和发展规划,提出以下的保护与治理措施:

1、滁河干渠

其两侧划为严格控制区,不做开发建设,保留一条生态廊道,种植防护林带,绿化堤坝,使其不仅是一条“清水长廊”,也是一条“绿色长廊”。

2、河道

保证水系的畅通,截污治污,提高水系的水环境质量,配合水体生态复育的过程,确保其调蓄、景观等综合功能的发挥,采用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同时进行河道基底进行优化维持生态功能,使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聚集,通过水生植物的净化功能来改善水质,构建河堤桃红柳绿、河岸绿草如茵、河水清澈见底、蛙声成片游鱼成群的生态河道。

中央景观水带的河道的部分护坡可采取网格设计,在网格内种植绿色植物,河岸河中应增加绿化,加强城市地表蓄洪、植物拦截、土壤下渗的功能。

3、湖泊、湿地

对湖泊形态进行控制,杜绝对湖泊的侵占现象,严格按照规划的开发强度进行建设。

对水质进行保护修复,提倡在湖中适度养殖鲢鱼、鳙鱼,消化湖泊富营养,控制蓝藻水华。

在截污、处理污水进一步降低氮磷入湖总量的前提下,在深水湖底种植黄丝草等水生植物,构造“水下草原”,恢复水生生态系统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形成良性循环。

采取科学调水、合理控闸等措施,加快双凤湖与周围水库、渠道的循环交换。

湖边湿地有净化功能,是控制面源污染的缓冲带,本区应该保护原生态的湿地,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干扰,湖岸沿线大面积植树种草,保留并增加水面及其水生植物、湿地植被,保持水土,建立水生植物系统,使其对污染物质进行吸收、代谢、分解,起到降解环境污染的作用。

 

4、综合治理工程

从上游治理,从源头抓起,稳步有效地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增加林草覆盖,减少水土流失。

实行雨、污水分流,杜绝各类污水直接排放至水体。

通过建立泵、闸形成水位差控制水流方向和水流速度,保证水量有一定的置换周期。

培养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保证水体的内部循环。

“中水回用”价格高江苏小区建雨水利用系统

江苏省暨南京市第十个“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昨天拉开序幕。

市供节水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不少上马“中水回用”项目的小区已将设备关停,而2万平方米以上新建小区应当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规定,则有望在今年纳入新建小区建设规划要点。

  在我市,“中水回用”曾被一些新建楼盘作为卖点大加宣传。

市供节水管理处负责人昨天介绍,不少上马中水回用设施的小区,已经将设备关停。

该负责人说,中水回用就是将污水进行处理后,循环使用。

建成一个中水回用系统,要占用大量的空地,前期投入大,投用后成本也过高,对于规模较小的小区来说,一度中水售3—4元,比自来水还贵,居民用了不合算。

中水回用比较适合10万人以上的大型小区和耗水多的工业企业、单位、高校及污水处理厂。

  与中水回用项目相比,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更适合在居民小区发挥作用。

雨水收集系统建设较简单,在小区房屋基建时,在屋顶增设排放雨水的管道,地下建一个蓄水池就行了,其后期的运行管理也不复杂。

收集的雨水可用于小区绿化、景观,既环保又经济。

  目前我市已在进行系统调研,细化各种雨水收集系统的标准。

此外,供节水管理部门也在与规划部门协商,计划将2万平方米以上新建小区配套建设雨水收集系统的规定写进小区建设规划要点。

中水回用技术简介

其特点为用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对工业所排出的废水进行不同深度的处理,达到工艺要求的水质,然后回用到工艺中去,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下面就两种最主要的回用技术作一介绍:

  

(一)冷却水技术

  节约冷却水是工业节水的主要途径:

  1、改直接冷却水为间接冷却水

  在冷却过程中,特别在化学工业中,如采用直接冷却的方法,往往使冷却水中夹带较多的污染物质,使其失去再利用的价值,如能改为间接冷却,就能克服这个缺点。

  2、降低冷却要求,减少冷却水用量。

  3、采用非水冷却。

  如在某种工艺生产中,采用空冷或油冷,达到冷却的目的。

  4、利用人工冷源或海水作冷却水,减少地下水或淡水用量。

  5、合理利用冷却水。

  对已使用过的冷却水可以进行一定的降温措施后,反复使用,也可以在第一次作为冷却水使用后,用于其它对水质、水温要求较低的场合。

  在采用这个办法时,要注意各车间供水系统的密切配合,加强冷却水的管理,避免因一个环节出问题而影响其他车间供水。

  6、冷却水的循环利用

  这种冷却水利用技术主要是经过冷却器变成的热水经过冷却构筑物使水温降到回用水水温,从而循环使用。

 

 冷却水在循环使用时,应注意水中细菌的繁殖、水垢的形成、设备腐蚀、水压、水量变化等问题。

  

(二)、一水多用或污水净化再利用

  由于生产工艺中各环节的用水水质标准不一,因此将某些环节的水经过适当的处理后重复利用或用于其它对水质要求不高的环节中。

以达到节水的目的。

如:

可先将清水作为冷却水用,然后送入水处理站经软化后作锅炉供水用。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后用于生产、生活等。

  下面就生活中水做一简单介绍。

  生活中水,主要指生活污水经过处理,达到使用标准后,用于冲厕、绿化、景观、喷洒路面以及冷却水的补充等杂用。

中水水质应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1、中水水源

  选择中水,应首先选用优质杂排水,一般可按下列顺序取舍:

  A、冷却水B、淋浴排水C、盥洗排水D、洗衣排水E、厨房排水F、厕所排水

  2、处理工艺

  当以优质杂排水和杂排水作为中水水源时,可采用以物化处理为主的工艺流程,或采用生物处理和物化处理的工艺流程。

  当利用生活污水作为中水水源时,可采用二段生物处理,或生物处理与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工艺流程。

  3、中水设计建设规定

  凡建设项目都应按规定同时配套设计中水设施,属以下情况的建设项目必须配套设计建设中水设施:

  A、宾(旅)馆、饭店、商店、公寓、综合性服务楼及高层住宅等建筑的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

  B、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大型综合性文化、体育设施的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

  C、住宅小区规划人口在3万人以上(或中水回用量在750立方米/日以上)。

  有关中水设施的管理按照建设部发布的《城市中水设施管理暂行办法》执行,中水设施的设计按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编制的《建筑中水设计规范》

中水回用技术可行性研究方案

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周围有城市污水厂管网的,生活污水进入城市污水厂管网,由城市污水厂进行处理;

另一种是无法进入城市管网的生活污水就地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或进一步处理达到中水回用的目的。

在此主要讨论最后一种形式。

将生活污水作为水源,经过适当处理后作杂用水,其水质指标间于上水和下水之间,称为中水,相应的技术称为中水技术。

对于淡水资源缺乏,城市供水严重不足的缺水地区,采用中水技术既能节约水源,又能使污水无害化,是防治水污染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目前及将来长时间内重点推广的新技术、新工艺。

一、中水水源及其杂用水水质

1、中水水源

中水水源包括:

冷却排水、淋浴排水、盥洗排水、厨房排水、厕所排水、城市污水厂二沉池出水等。

一般不采用工业污水作为中水水源,严禁传染病医院、结核病医院污水和放射性污水作为中水水源。

对于住宅建筑可考虑除厕所生活污水外其余排水作为中水水源;

对于大型的公共建筑、旅馆、商住楼等,采用冷却排水、淋浴排水、盥洗排水作为中水水源;

公共食堂、餐厅的排水水质污染程度较高,处理比较复杂,不宜采用;

大型洗衣房的排水由于含有各种不同的洗涤剂,能否作为中水源须经试验确定。

2、中水水质

中水作为生活杂用水,其水质必须满足下列基本条件:

(1)卫生上安全可靠,无有害物质,其主要衡量指标有大肠菌群数、细菌总数、悬浮物量、生化需氧量、化学耗氧量等;

(2)外观上无不快的感觉,其主要衡量指标有浊度、色度、臭气、表面活性剂和油脂等;

(3)不引起设备、管道等严重腐蚀、结构和不造成维护管理的困难,其主要衡量指标有PH值、硬度、溶解性固体等。

我国现行的中水水质标准有:

《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生活杂用水标准检验法》(CJ25.2—89)。

二、中水回用处理工艺的选择

1、中水回用工艺流程

为了将污水处理成符合中水水质标准的水,一般要进行三个阶段的处理:

(1)预处理该阶段主要有格栅和调节池两个处理单元,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杂质和均匀水质。

(2)主处理该阶段是中水回用处理的关键,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的溶解性有机物。

(3)后处理该阶段主要以消毒处理为主,对出水进行深度处理。

保证出水达到中水水标准。

2、主处理的方法

按目前已被采用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

(1)生物处理法利用水中微生物的吸附、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包括好氧和厌氧微生物处理,一般以好氧处理较多。

(2)物理化学处理法以混凝沉淀(气浮)技术及活性炭吸附相结合为基本方式,与传统的二级处理相比,提高了水质,但运行费用较高。

(3)膜处理采用超滤(微滤)或反渗透膜处理,其优点是SS去除率很高,占地面积与传统的二级处理相比,减少了很多。

但目前对此工艺在实际应用上还存有一定争议。

3、工艺流程的选择

确定工艺流程时必须掌握中水原水的水量、水质和中水的使用要求,应根据上述条件选择经济合理、运行可靠的处理工艺;

在选择工艺流程时,应考虑装置所占的面积和周围环境的限制以及噪声和臭气对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

中水水源的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物,目前大多数以生物处理为主处理方法;

在工艺流程中消毒灭菌工艺必不可少,一般采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

中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主要取决于中水水源和中水的用途,中水水源不仅影响处理工艺的选择,而且影响处理成本,因此,中水水源的选择十分关键;

目前,我国主要以小区生活污水作为中水水源,所处理的中水主要用于浇花、冲厕、洗车等。

当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为中水水源时,可采用物化+消毒工艺,具体如下:

--->

--->

源水调节池过滤池消毒池储水池排放

当以小区生活污水作为中水水源时,可采用生化+消毒工艺,具体如下:

源水水力筛调节池生化池过滤池消毒池

储水池排放

上述工艺设施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设计成地上式或地埋式结构。

4、一体化中水回用设备

一体化中水回用设备是将中水回用处理的几个单元集中在一台设备内进行,其特点是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一般的处理量小于1500吨/天,主要适用于某一单体建筑的生活污水处理,一般人口少于3000人。

当污水量和水质波动比较大时,需要设置一定容积的调节池,此时调节池一般为构筑物,不包含在中水回用设备中。

常用的设备如下:

(1)组装式中水回用设备

将不同的处理工艺流程段设计成单体,如预处理器、好氧处理单体、厌氧处理单体、气浮单体等,根据不同的水质和处理深度要求,选择不同的单体进行连接,如同拼积木,组成一个完整的工艺。

此设备可根据现场情况设计为地上式或地埋式;

材质可采用钢筋混凝土,也可采用钢板(做防腐)或玻璃钢等材料。

目前,此类设备已有定型产品销售。

(2)MBR生物反应器

膜生物反应器又称MBR生物反应器,是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工艺相结合而开发的新型系统。

膜生物反应器从整体构造上来看,是由膜组件及生物反应器两部分组成,应用于膜生物反应器废水处理工艺中的膜是微滤膜或超滤膜,结构型式多采用中空纤维式、平板式等。

膜生物反应器有以下几个优点:

出水水质好、工艺参数易于控制、设备紧凑,占地少、易于自动控制管理。

同时,与其它工艺一样,MBR工艺也存在问题,主要是膜污染问题,膜污染主要归结于膜的外部污染,即有机物在膜面的吸附、难溶无机物在膜的沉淀以及微生物细胞在膜面的黏附。

膜污染问题也是目前影响该技术推广的主要原因之一。

注:

如果将中水回用处理工艺中的后处理部分去掉(一般包括过滤、消毒等),所排放的废水为达标废水,一般生活污水处理以此类处理工艺较多。

中水回用方案简介

方案简介:

1.细格栅:

自己制作为细网状或直接向厂家定做

2.调节池一般设计为1.5-2.0h的水力停留时间,并向其内曝气(为了减轻调节池发生厌氧反应而产生的异味),一般采用水下曝气机。

池底设有放空管,池顶设有溢流孔。

3.沉淀池一般设计为0.5-0.8h的水力停留时间,池子以斗形为宜,池底设有放空管或设一流量较小的排污泵亦可,池顶设有溢流孔,调节池与沉淀池的污水经过地下排污沟排到排污池经排污泵排入市政管网。

4.毛发过滤器,以小孔径的毛发过滤器为宜,截留原水中的毛发等大的颗粒物,为保护后续膜设备而设,其自设反洗管管路,可设计为每天反洗一次,每次10分钟。

5.加压泵为一备一用而设(本工艺采用流量为16m3/h,扬程80m,功率5.5Kw,南方泵业CDL16-100)为后续系统增压而设。

  6.消毒设备(本工艺消毒设备为专利技术,市场很难买到,其主要作用是去除原水中的有害微生物、细菌等对人体有害菌)可采用臭氧强氧化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