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086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5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

《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

转换层施工方案

虾子镇金阳城工程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贵州中海铭诚建筑工程安装有限公司虾子镇金阳城项目部

二0一三年三月十日

转换层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虾子镇金阳城工程位于遵义市虾子镇新舟路口旁,由遵义富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遵义市建筑设计院设计,达华工程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监理,贵州中海铭诚建筑工程安装有限公司组织施工。

本工程为地下1层、地上17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30608.04m²,占地面积为19248.93m²,转换层高为5m,建筑总高度为55.8m,。

1~3层为商场,4~17层为住宅。

二、模板设计配制原则:

1、保证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2、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重砼浇筑时产生的竖向荷载和侧压力。

3、模板接缝严密,无漏浆。

4、拼制模板时,木料上有节疤、缺口等弊病的部位,应放在模板反面或截去,钉子长度宜为模板厚度的2~2.5倍。

合理安排进度。

5、针对工程结构的具体情况,在确保工期、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一次性投入,增加模板周转,减少支拆用工,并实现文明施工。

三、模板支设材料

本工程所有柱、剪力墙,梁、板、楼梯等现浇混凝土结构均采用优质双层涂膜胶合九夹板、35*85松木方料配制模板。

支撑采用Ф48(3~3.5mm壁厚)钢管,扣件,顶托、Ф12—Ф14对拉螺栓,木垫为35*85松木方料等组合成散支散拆模板。

四、模板支设方法:

1、柱模板支设:

本工程普通矩形柱,均采用木模支设,采用四块或多块长柱头板拼装,外加钢管抱箍。

对于层高高于5m,柱600*600及更大断面的梁(梁高1500mm),松木方料内楞间距为150mm,Φ48(3.5mm壁厚)钢管柱箍间距为500mm。

施工要点:

⑴、安装前先在基础面上弹出纵横轴线和四周边线。

⑵、排柱模板,应先安装两端柱模板,校正固定,拉通长线校正中间各柱模板。

⑶、为便于拆模,柱模板与梁模板连接时,梁模宜缩短2~3mm并锯成不斜面。

柱模板支撑如下图所示:

2、普通剪力墙模板支设:

(1)、剪力墙木模安装时应尽量使用整块板,截裁过的模板放置在上部。

安装时,先检查弹好的墙边线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根据边线立模,然后钉纵楞木方,纵楞木方的搭接头应错开,搭接长度为一排螺杆间距。

螺杆孔要根据墙体实际情况,用墨线弹出方格网,在交点处用电钻钻出对拉螺杆孔,螺杆孔要平直,操作时应避开另一侧模的纵楞。

穿好对拉螺杆,用两道横楞钢管夹住对拉螺杆,垫上钢板垫块,拧紧螺帽。

(2)、剪力墙支模示意如下图所示:

 

3、电梯井模板安装

按常规的电梯井筒体施工,井筒支模架的搭设和井筒几何尺寸、垂直度的控制都是较难解决的施工问题。

因此,我们在本次电梯井结构施工中将采用塔吊提升钢平台,只需使用普通的七层胶合板翻模,就可解决以上施工难题。

钢平台采用16号槽钢和48×3.5mm钢管组成,依据各个电梯井尺寸各配置一个,槽钢搁在下一层筒体预留的孔中,电梯井壁模板用12对拉螺杆紧固,横竖间距为600mm,木枋和钢管作主次龙骨,每施工完一个结构层,用塔吊提升到上一个结构层,继续施工。

电梯井模板支设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4、梁、板模板支设:

为保证砼结构的工程质量,提高砼表面观感,在本工程是将使用平整度光洁度好、硬度、强度高的优质双层涂膜胶合九夹板用于梁板支模,采用100×50方木搁栅和钢管扣件支撑。

所有模板均由木工绘制翻样图,经施工、技术人员复核。

模板在木工房内加工预制,现场实地拼装。

为了控制现浇梁板的梁与柱节点的制模质量,保证梁柱节点尺寸准确,大梁底板和侧边模板、整块与柱搭接,镶接点设在梁中。

跨度中间起拱,起拱设计为全跨长度的1/100~3/1000。

模板支设步骤:

(1)排间距,板底钢管立柱间距为0.6-0.8m,梁底钢管排架立柱:

对于300mm*500mm的梁,垂直梁方向为0.8m,沿梁方向为1.2m。

对于300mm*700mm的梁,梁底及侧面方条间距为300mm,梁侧设Φ12对拉螺栓一道,间距600mm。

对于550mm*1600mm的梁,梁底及侧面方条间距为300mm,梁侧设Φ12对拉螺栓二道,间距600mm。

⑵、支模架搭设时,立柱间距(600mm--800mm)严格控制,纵横拉麻线确保顺直。

⑶、离地面200mm处设置扫地杆一道,对于层高5.0m的部位,立杆步距1.2m,在步距处用钢管纵横拉结,使模架支撑体系形成一个整体,并加设水平向剪刀撑(间距9m)。

⑷、支撑架搭设完成确定水平标高后,架设梁底钢管,水平方木搁栅,然后铺设底模。

⑸、所有模板按部位支撑完毕后,复核垂直度并水平拉通线,验收合格后方可转入下一道工序。

5、楼梯模板支设:

⑴、根据大样划好平台标高,先支设基础梁,平台梁平台模板,再支设楼梯底板模板。

⑵、支撑底板的搁栅间距为300mm,支撑搁栅的横木托带间距为1m,托带两端用斜支撑支住,下用单楔楔紧,斜撑间用牵杠互相拉牢,搁栅外面钉上外帮板,其高度与踏步上齐。

楼梯模板支设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五、施工中应注意:

1、模板安装前,项目施工技术人员须审核木工翻工图,对操作班组人员就施工技术专项方案,搭设要求,构造要求和安全质量注意事项等进行书面技术交底,交底双方履行签字手续。

2、柱子砼先浇筑完毕的,在柱子砼达到拆模强度时,最上一段板保留不拆,以利于梁模相接。

3、模板制作:

⑴、在现场木工房进行,木工房必须进行封闭隔离,木工房内严禁吸烟,并配合足够的灭火器具,做到工完料清,木屑及时清理。

⑵、木工机械设置防护罩,木工操作时要求思想集中,以免发生意外。

⑶、模板堆放整齐,地面堆入高度小于2m。

4、模板支撑系统的搭设须严格按方案执行,钢管立杆的间距,材质,纵横拉杆的设置应符合要求,立杆底部用木板垫实,严禁用砖作垫高处理;外架及支模架上的堆载严格控制,施工荷截不超过设计规定,堆料均匀。

5、支模架钢管、扣件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和法定检测单位的检测检验报告,生产厂家必须具有技术质量监督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

钢管、扣件使用前,项目部须按照《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228),《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和《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对钢管、扣件质量进行抽样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6、现场建立钢管、扣件使用台帐,落实专人加强钢管、扣件的维修保养工作。

凡有裂纹、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深划道和外径、壁厚端面偏差超过规范要求的钢管,有裂缝、变形、螺栓出现滑丝的扣件必须报废。

7、现场配备力矩板手等检测工具,承重支模架使用前必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严禁投入使用。

六、模板的拆除

1、拆模流程示意图

2、拆模程序

拆模应遵循:

分段分区块拆除、平面上先拆临边跨再拆内部跨、垂直方向分层分皮自上而下拆除、先拆非承重模板再拆除承重模板;拆梁底模应从梁跨的中间向两边拆除,拆悬臂梁梁底的模板时应从悬臂端向支座端拆除;同时拆除模板时应随拆随清理并堆放整齐,拆模操作顺序如下:

(1)、柱模板:

搭设作业平台→拆除斜撑/支撑水平杆→自上而下拆除柱箍或横楞→拆除模板间连接螺栓或回形销→拆除模板→清理模板并分类堆放。

(2)、梁、顶板模板:

搭设作业平台→拆梁侧支模水平杆/斜撑→拆除梁侧模→板底承重水平横杆→对搭接立杆可拆除上立杆或适当下放上立杆→拆顶板底模板→拆梁底承重水平横杆→拆梁底模板→拆支模架剪刀撑→拆支模架横杆→拆支模架立杆。

3、拆模安全防护措施

⑴、上岗作业人员必须是已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并经考试合格的人员。

⑵、拆模前应履行拆模审批手续。

施工员(或木工翻样)应确认构件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和施工规范)允许拆模强度值,作业环境防护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批准拆模。

⑶、拆模前应做好临边防护和洞口防护。

⑷、在拆模前项目部必须对木工和架子班组进行分部分项安全交底,交底应交到班组所有作业人员。

上岗时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严禁酒后作业,严禁睡眠严重不足人员上岗。

⑸、拆模时必须严格遵守拆模方案和操作规程。

⑹、拆模时下方不能有人,拆模区应设警戒线,以防有人误入被砸伤。

⑺、拆模时拆模工人必须有可靠的立足点。

对高度超过2m的模板拆除无安全防护时操作工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带。

⑻、拆模应遵循先拆非承重模板再拆除承重模板,拆梁底模应从梁跨的中间向两边拆除,拆悬臂梁梁底的模板时应从悬臂端向支座端拆除。

⑼、拆模操作时应按顺序分段进行,严禁猛撬、硬砸或大面积撬落、拉到;作业间断时,现场不得留有松动或悬挂的模板。

⑽、拆下的模板应及时运到指定地点集中有序堆放,防止钉子扎脚。

⑾、项目安全员(包括班组长、班组兼职安全员)必须对模板拆除作业进行巡视,发现有不安全行为或现象时必须立即给予阻止。

七、梁木模板计算书

(一)、梁模板荷载标准值

模板自重=0.340kN/m2;

钢筋自重=1.500kN/m3;

混凝土自重=24.000kN/m3;

施工荷载标准值=2.500kN/m2;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

其中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6.600h;

T——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15.000℃;

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0.700m;

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000;

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F1=16.790kN/m2

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F1=16.800kN/m2

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F2=6.000kN/m2。

图梁底模面板示意图

(二)、梁模板底模计算

梁底模板的高度H=18mm;

梁底模板的宽度B=240mm;

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30.00×1.80×1.80/6=16.20cm3;

I=30.00×1.80×1.80×1.80/12=14.58cm4;

梁底模板面板按照三跨度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图梁底模面板计算简图

1.强度计算

强度计算公式要求:

f=M/W<[f]

其中f——梁底模板的强度计算值(N/mm2);

M——计算的最大弯矩(kN.m);

q——作用在梁底模板的均布荷载(kN/m);

q=1.2×[0.34×(0.24+2×0.60)+24.00×0.24×0.60+1.50×0.24×0.60]+1.4×2.50×0.24=8.17kN/m

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0.10×8.170×0.242=-0.074kN.m

=0.074×106/16200.0=4.539N/mm2

梁底模面板计算强度小于15.00N/mm2,满足要求!

2.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q=0.34×(0.24+2×0.60)+24.00×0.24×0.60+1.50×0.24×0.60=5.933N/mm

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

v=0.677×5.933×300.04/(100×6000.00×145800.0)=0.372mm

梁底模板的挠度计算值:

v=0.372mm小于[v]=300/400,满足要求!

(三)、梁模板底木方计算

梁底木方的高度H=100mm;

梁底木方的宽度B=50mm;

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5.00×10.00×10.00/6=83.33cm3;

I=5.00×10.00×10.00×10.00/12=416.67cm4;

梁底木方按照按照集中荷载作用的简支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图梁底木方计算简图

1.强度计算

强度计算公式要求:

f=M/W<[f]

其中f——梁底模板的强度计算值(N/mm2);

M——计算的最大弯矩(kN.m);

P——作用在梁底木方的集中荷载(kN/m);

P={1.2×[0.34×(0.24+2×0.60)+24.00×0.24×0.60+1.50×0.24×0.60]+1.4×2.50×0.24}×0.24=2.451kN

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L——梁底木方的跨度,L=300+2×300=900mm

M=2.451×900.000/4=0.551kN.m

=0.551×106/83333.3=6.617N/mm2

梁底木方计算强度小于13.00N/mm2,满足要求!

2.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P=[0.34×(0.24+2×0.60)+24.00×0.24×0.60+1.50×0.24×0.60]×0.24=1.780kN

最大挠度

v=1779.900×900.03/(48×9500.00×4166666.8)=0.683mm

梁底木方的挠度计算值:

v=0.683mm小于[v]=900/400,满足要求!

(四)、梁模板侧模计算

梁侧模板龙骨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图梁侧模板龙骨计算简图

1.强度计算

强度计算公式要求:

f=M/W<[f]

其中f——梁侧模板的强度计算值(N/mm2);

M——计算的最大弯矩(kN.m);

q——作用在梁侧模板的均布荷载(N/mm);

q=(1.2×16.80+1.4×6.00)×0.60=19.992N/mm

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0.10×19.992×0.2402=-0.180kN.m

=0.180×106/37800.0=4.760N/mm2

梁侧模面板计算强度小于15.00N/mm2,满足要求!

2.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q=16.80×0.60=11.76N/mm

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

v=0.677×11.760×300.03/(100×6000.00×340200.0)=0.316mm

梁侧模板的挠度计算值:

v=0.316mm小于[v]=300/400,满足要求!

(五)、穿梁螺栓计算

穿梁螺栓承受最大拉力N=(1.2×16.80+1.4×6.00)×0.60×0.60/1=12.00kN

穿梁螺栓直径为12mm;

穿梁螺栓有效直径为10.4mm;

●穿梁螺栓有效面积为84.300mm2;

穿梁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为14.331kN;

穿梁螺栓承受拉力最大值为11.995kN;

穿梁螺栓的布置距离为侧龙骨的计算间距600mm。

每个截面布置1道穿梁螺栓满足要求。

穿梁螺栓强度满足要求!

八、梁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

高支撑架的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支撑高度在4米以上的模板支架被称为扣件式钢管高支撑架,对于高支撑架的计算规范存在重要疏漏,使计算极容

易出现不能完全确保安全的计算结果。

本计算书还参照《施工技术》2002.3.《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

用安全》,供脚手架设计人员参考。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5.0米,

基本尺寸为:

梁截面B×D=500mm×1500mm,梁支撑立杆的横距(跨度方向)l=0.60米,立杆的步距h=1.20米,

图1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

48×3.5。

(一)、梁底支撑大横杆的计算

作用于大横杆的荷载包括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通过木方的集中荷载传递。

1.木方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

q1=25.000×0.600×0.240×0.240=1.575kN

(2)模板的自重荷载(kN):

q2=0.350×0.240×(2×0.600+0.240)=0.179kN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P1=(1.000+4.000)×0.240×0.240=0.450kN

2.木方楞传递集中力计算:

P=(1.2×1.575+1.2×0.179+1.4×0.450)/2=1.367kN

3.大横杆的强度计算:

大横杆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木方传递力,P=1.37kN

大横杆计算简图如下

梁底支撑钢管按照简支梁的计算公式

其中n=1.20/0.30=4

经过简支梁的计算得到

支座反力RA=RB=(4-1)/2×1.37+1.37=3.42kN

通过传递到立杆的最大力为2×2.05+1.37=5.47kN

最大弯矩Mmax=4/8×1.37×1.20=0.82kN.m

截面应力

=0.82×106/4491.0=182.65N/mm2

水平支撑梁的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二)、梁底支撑小横杆计算

小横杆只起构造作用,通过扣件连接到立杆。

(三)、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

R≤Rc

其中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kN;

R——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5.47kN

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当直角扣件的拧紧力矩达40--65N.m时,试验表明:

单扣件在12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8.0kN;

双扣件在20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12.0kN。

(四)、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N——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N1=5.47kN(已经包括组合系数1.4)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N2=1.4×0.129×5000=0.903kN

楼板的混凝土模板的自重N3=2.100kN

N=5.468+0.903+2.100=8.471kN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l0/i查表得到;

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i=1.60

A——立杆净截面面积(cm2);A=4.24

W——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4.49

——钢管立杆受压强度计算值(N/mm2);

[f]——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f]=205.00

l0——计算长度(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由公式

(1)或

(2)计算

l0=k1uh

(1)

l0=(h+2a)

(2)

k1——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为1.167;

u——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1.75

a——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30m;

公式

(1)的计算结果:

=120.8,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f],满足要求!

公式

(2)的计算结果:

=168.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f],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公式(3)计算

l0=k1k2(h+2a)(3)

k2——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2取值为1.000;

公式(3)的计算结果:

=144.66,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f],满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剪力墙或柱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患。

表1模板支架计算长度附加系数k1

步距h(m)h≤0.90.9

k11.2431.1851.1671.163

表2模板支架计算长度附加系数k2

H(m)46810121416182025303540

h+2a或u1h(m)

1.351.01.0141.0261.0391.0421.0541.0611.0811.0921.1131.1371.1551.173

1.441.01.0121.0221.0311.0391.0471.0561.0641.0721.0921.1111.1291.149

1.531.01.0071.0151.0241.0311.0391.0471.0551.0621.0791.0971.1141.132

1.621.01.0071.0141.0211.0291.0361.0431.0511.0561.0741.0901.1061.123

1.801.01.0071.0141.0201.0261.0331.0401.0461.0521.0671.0811.0961.111

1.921.01.0071.0121.0181.0241.0301.0351.0421.0481.0621.0761.0901.104

2.041.01.0071.0121.0181.0221.0291.0351.0391.0441.0601.0731.0871.101

2.251.01.0071.0101.0161.0201.0271.0321.0371.0421.0571.0701.0811.094

2.701.01.0071.0101.0161.0201.0271.0321.0371.0421.0531.0661.0781.091

以上表参照:

《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

(五)、梁和楼板模板高支撑架的构造和施工要求:

除了要遵守《扣件架规范》的相关要求外,还要考虑以下内容

1.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

a.梁板模板高支撑架可以根据设计荷载采用单立杆或双立杆;

b.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

c.梁和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但只宜在一个方向变距、而另一个方向不变。

2.立杆步距的设计:

a.当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时,可以采用等步距设置;

b.当中部有加强层或支架很高,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变步距设置,但变化不要过多;

c.高支撑架步距以0.9--1.5m为宜,不宜超过1.5m。

3.整体性构造层的设计:

a.当支撑架高度≥20m或横向高宽比≥6时,需要设置整体性单或双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