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12736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docx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docx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对比。

(4)白描。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1)比兴。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

(3)拟人。

(4)夸张。

(5)双关。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答: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

平实质朴、朴素自然、含蓄隽永、清新明丽、形象生动、绚丽飘逸、婉约细腻、幽默讽刺、雄浑、豪迈奔放、阴郁顿挫、慷慨悲壮、平和冲淡、旷达飘逸。

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1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2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答:

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4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2002年高考题)

答: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小试牛刀▽

【例1◇2009年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石湖:

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姜夔(1155—1221?

):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

请简要叙述。

⑵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请简要说明。

【例2◇2009年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

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

请简要叙述。

⑵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例3◇2009年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

张孝祥:

南宋初词人。

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

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

“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波神:

水神。

 准拟:

准定。

▲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

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例4◇2009年海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

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青旗:

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请简要叙述。

▲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

请简要说明。

【例5◇2009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是怎样表现的?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

 

一、分析诗歌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写景诗中的意象)、物(咏物诗中的物象)。

 

(一)景物形象

 

提问方式:

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提问变体:

这首诗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什么画面?

是如何展示的?

 

答题步骤:

表现手法、角度+画面+特征、情感

 

1、准确说出表现手法和写景角度。

 

2、抓住主要景物具体描述画面,要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

 

3、概括画面特征或分析思想感情。

 

答题示例: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问: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纯色的?

试对此进行分析。

 

答:

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景由近到远,富有层次感。

(表现手法、角度)

 

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光粼粼,如细皱纱纹,绿杨初醒,嫩绿浅翠,遥望一片轻烟薄雾,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

(画面)

 

这些景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对春的的热爱和珍惜。

(特征、情感)

 

(二)人物形象

 

提问方式:

请简要的分析某形象

 

提问变体:

1、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诗中刻划了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

 

 答题步骤:

形象+列例证+意义(情感)

 

1、概括人物形象:

格式一般为“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是什么)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展开)(为什么)

 

 3、总结形象意义。

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涵的哲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问:

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答:

全词塑造了一个身处江湖,未忘忧国的抗金英雄形象。

(什么形象?

)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闲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如何展现?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身老未忘忧国,暮年之志不已的爱国精神及报国无门的感慨。

(意义)

 

(三) 事物形象(方法同人物形象)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

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列例证)作者以梅自喻,展现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情感)

 

二、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描画面+点氛围+析情感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描画面)。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点氛围)。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析情感)。

 

 

 三、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明手法+列例证+析情感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答: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明手法)。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列例证)。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析情感)。

 

四、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明特色+列例证+析情感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明特色),“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列例证)。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析情感)。

 

 

 五、分析关键词型(  炼字型、一词领全诗型)

 

(一)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

某词诗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提问变体:

某词有统摄全篇的作用,请具体分析。

 

答题步骤:

围绕主旨与结构逐句分析

 

1、该词对突出主旨、抒发情感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天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问: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

请简要分析。

 

答:

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首联借残月、滴露、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

颔联、颈联直写身体之病、怀乡之愁、忧国之思,点明“乱”的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

尾联用衬托手法,借梧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点。

 

(二)炼字型

 

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释含义+描画面+点意境、析情感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答:

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释含义)。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描画面)。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析情感)。

 

 

六、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

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析内容+明技巧+析情感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①。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

指春耕、夏耘、秋收。

 

 

 问: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

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析内容)(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古诗鉴赏题,大体上可归纳出五种回答模式。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因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及托物寓理等。

  

  描写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等。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1)比兴,即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6)用典。

另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题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答: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盖嘉运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忧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提问变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