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二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3245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丁二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丁二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丁二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丁二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丁二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丁二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丁二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丁二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丁二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丁二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丁二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丁二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丁二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丁二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丁二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丁二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丁二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丁二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丁二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丁二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丁二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丁二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丁二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丁二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丁二烯可行性研究报告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丁二烯可行性研究报告

 

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丁二烯可行性研究报告

丁二烯可行性研究报告

总论

需求预测

产品的生产方法和生产规模

原材料、水电汽的来源与供应

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方案

节能

环境保护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经济效益评价及社会效益评价

结论

报告说明:

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

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可研报告的用途可分为审批性可研报告和决策性可研报告。

审批性可研报告主要是项目立项时向政府审批部门申报的书面材料。

根据国家投资体制改革要求,我国大部分地区,企业投资类项目采取项目备案制和项目核准制(编制项目申请报告);政府性项目,使用财政资金的编制可研报告。

总论

项目名称:

1500t/a乙酰氯项目

主办单位:

郑州市化工有限公司

本企业为私有制企业,法人代表: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

(5)国家计委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及现行财税制度

(6)《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需求预测:

世界生产状况

2002-2007年,世界丁二烯保持了较稳定的发展态势,生产能力由2002年的l000.3万t/a增加到2007年的1180.2万t/a,产量相应由828.7万t增长到l0l2.3万t。

亚洲、北美和西欧地区是世界丁二烯的主要供应地区,这三个地区的生产能力和产量合计分别达到l012.1万t/a和882.6万t。

分别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和总产量的85.8%和87.2%。

其中英荷(皇家)壳牌集团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丁二烯生产企业。

2007年生产能力达到97.8万t/a,约占世界丁二烯总生产能力的8.29%,其次是美国德州石化公司.生产能力为91.0万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7.71%。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世界上第三大丁二烯生产企业,生产能力为89.8万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7.61%。

预计今后几年,世界乙烯工业的发展以及合成橡胶以及ABS树脂等需求的增长,将有多套丁二烯新建装置投产。

预计到2012年世界丁二烯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1411.7万t/a,产能增长主要集中在中东和亚洲地区,其中亚洲地区的中国大陆、印度、韩国、伊朗、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均有一定数量的丁二烯新建或扩建装置投产。

供需关系

世界丁二烯主要用于合成橡胶(包括丁苯聚合物、氯丁橡胶、丁腈橡胶、聚丁二烯橡胶以及SBS等)以及ABS树脂、己二N/1.6一己二胺HMDA、2.6一萘二甲酸酯等。

2007年世界丁二烯的总消费量为1004.7万t,其中亚洲、北美和西欧地区是最主要的消费地区,消费量分别占世界丁二烯总消费量的43.98%、24.50%和19.99%。

其中生产丁苯聚合物的需求量约占总消费量的46.3%,生产聚丁二烯橡胶的需求量约占26.0%,生产ABS树脂的需求量约占10.0%,生产丁腈橡胶的需求量约占4.2%,生产氯丁橡胶的需求量约占2.5%,生产乙二腈/HMDA的需求量约占4_3%,生产2.6一萘二甲酸酯的需求量约占0-2%,其他方面的需求量约占6.5%。

由于西欧地区乙烯裂解装置原料主要是石脑油和瓦斯油,副产裂解C馏分产量较多,因而西欧地区丁二烯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每年都有一定量的出口,是世界最主要的丁二烯出口地区。

其2007年出口量为94.9万t,约占世界丁二烯总出V1量的48.30%。

1999年以前,西欧地区出口的丁二烯绝大部分进入美国市场,1999年以后,由于美国国内丁二烯产量增加以及亚洲地区丁二烯需求量的增加,西欧向美国的出口量有所减少,而向亚洲地区的出口量却不断增加。

近几年,由于亚洲地区终端产品制造业的繁荣,尤其是轮胎工业的高速发展,其丁二烯的消费量急剧增加,同时该地区的供应量也快速增加。

2007年亚洲地区丁二烯的产量达到439.3万t,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3.4l%,消费量达到4J41.9万t,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43.98%。

在世界市场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007年,世界丁二烯的供需关系见表1。

预计今后几年,世界丁二烯的需求量将以年均约3.2%的速度增长,2012年总需求量将达到约1188.9万t,需求增长较快的地区为亚洲和中东欧地区。

中国生产状况

近两年,随着中国石化齐鲁石油化工公司、吉林石油化工公司、兰州石油化工公司、茂名石油化工公司等装置的改扩建,以及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中海壳牌石油化工公司和蓝星天津石化分公司3套新建生产装置的建成投产,生产能力增加很快。

2007年我国丁二烯的生产能力达到161.4万t/a。

随着2008年4月扬子石油化工公司新建的l0万t/a丁二烯生产装置建成投产,我国丁二烯的生产能力又得到了发展。

截止到2008年l1月底,我国丁二烯的总生产能力达到171.4万t/a,生产装置主要集中在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集团公司所属企业。

其中中国石化的生产能力为99.8万t/a(含合资企业),约占总生产能力的58.23%,中国石油的生产能力为53.1万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30.98%。

这些装置全部以裂解C4为原料进行生产,其中采用二甲基甲酰胺(DMF)工艺的生产能力为78.4万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45.74%,采用乙腈(ACN)工艺的生产能力为59.0万t/a,约占34.42%,采用Ⅳ一甲基吡咯烷酮(NMP)工艺的生产能力为34.0万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19.83%。

中国石油吉林石油化工公司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丁二烯生产厂家,生产能力为23.0万t/a,约占国内总生产能力的13.42%。

其次扬子石油化工公司,生产能力为21.0万t/a,约占国内总生产能力的12.25%。

再次是中国海油壳牌石油化工公司,生产能力为15.5万t/a,约占国内总生产能力的9.04%。

随着我国丁二烯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加。

产量也不断增加2003年产量为85.8万t。

2006年由于新建几套装置的建成投产,产量进一步增加到115.3万t。

比2005年增长约15.78%,2007年产量约为136.0万t,同比增长约17.95%。

2O02—2007年产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3.O7%,由于目前我国丁二烯的生产能力和产量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因此在未来几年,许多生产厂家都准备新建或扩建丁二烯生产装置,且主要是和乙烯装置配套。

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拟于2009年底新建一套15.0万t/a生产装置中国石油四川乙烯项目将新建一套15.0万t/a丁二烯生产装置,预计将于2011年建成投产;武汉80万t/a乙烯项目将新建l2万t/a丁二烯项目,预计将于2010年建成投产;天津乙烯将新建一套20万t/a丁二烯装置,预计将于2010年建成投产;大庆石油化工公司拟将现有生产能力扩建到l6万t/a;中国石化广州石油化工公司将新建一套12.0万t/a生产装置;中国石油新疆独山子石油化工公司拟于2009年新建一套13.0万t/a生产装置;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拟于2010年新建一套12.0万t/a生产装置,预计到2012年我国丁二烯将新增产能约107万t/a,届时全国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280.0万t/a。

进口

由于我国丁二烯的生产能力和产量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因而每年都得大量进口。

根据海关统计,2003年我国丁二烯的进口量为13.59万t,2004年增加到l9.59万t,创历史最高记录。

此后,由于国内产量的增加,进口量开始减少,2005年减少到l4.72万t,2006年进一步减少到8.92万t,比2005年减少约39.40%。

进入2007年,由于中国石化高桥石油化工公司的聚丁二烯橡胶生产装置扩能改造完成,南京扬子金浦橡胶有限公司l0.O万t/a乳聚丁苯橡胶装置建成投产,合成橡胶生产能力大增,加上ABS树脂产量的大幅度增加,使得对丁二烯的需求量大增,而国内产量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因而进口量又出现了反弹,不断上升。

2007年进口量达到l1.18万t,同比增长25.34%;进入2008年,进口量不断增加。

2008年1—9月份进口量已经达到12.99万t,而2007年同期的进口量只有8.00万t,同比增长约62.4%。

在进口的同时,

我国的丁二烯产品也有少量出口。

2003年出口量为1.18万t,2005年为1.20万t,2006年为2.69万t,比2005年增加124.17%。

2007年出口量为2.47万t。

2008年1—9月份出口量为1.58万t,同比减少约42.4%。

我国大陆进口的丁二烯主要来源于韩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

2007年来自这3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量占到总进口量的93.6%,其中韩国占52.4%,我国台湾地区占35.9%。

我国丁二烯的进口总量及来源构成见表3

供需关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合成橡胶等工业的迅速发展,丁二烯的表观消费量不断增加。

2002年我国丁二烯的表观消费量为82.74万t,2004年达到106.53万t,2006年进一步增加到121.53万t,比2005年增长约7.53%,产品自给率达到94.87%,2007年消费量进一步增加到144.71万t,同比增长约19.07%,产品自给率为93.98%。

2002—2007年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1.83%。

我国丁二烯的供需关系见表4。

主要消费领域

近年来,我国丁二烯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几乎全部用于生产合成橡胶,逐渐扩大到生产合成树脂、热塑性弹性体、丁苯胶乳以及其他有机化工产品,尤其是在ABS树脂、SBS热塑性弹性体和丁苯胶乳等产品的消费量增长幅度最大。

2006年,我国丁二烯的消费结构中,聚丁二烯橡胶对丁二烯的需求量最大,丁苯橡胶位居第二。

2007年的消费结构却发生了变化,丁苯橡胶对丁二烯的需求量所占比例位居第一,聚丁二烯橡胶位居第二。

2007年我国丁二烯的消费结构为:

聚丁二烯橡胶对丁二烯的需求量约占总消费量的31.44%,丁苯橡胶约占33.93%,SBS弹性体约占11.40%,ABS树脂约占19.00%,其他方面占4.21%。

聚丁二烯橡胶

2003年我国聚丁二烯橡胶的产量为39.1万t,消耗丁二烯约37.7万t;2005年产量为39.9万t,消耗丁二烯约38.5万t;2007年产量为48.1万t,消耗丁二烯约45.5万t,产品70%以上用于轮胎和力车胎行业。

其次是用于制鞋以及胶管和胶带等行业,2007年我国聚丁二烯橡胶的生产能力为53.8万t/a。

在2012年以前.我国将有台湾合成橡胶公司计划在江苏南通新建一套5.0万t/a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生产装置以及中国石油计划在四川乙烯工程中建设15.0万t/a聚丁二烯橡胶生产装置2套装置建成投产,届时的生产能力将达到约73.8万t/a,对丁二烯的需求量预计将达到约65.0万t/a。

丁苯橡胶

2003年我国丁苯橡胶的产量为40.8万t,消耗丁二烯29.4万t;2005年产量为51.4万t,消耗丁二烯约35.0万t。

近两年,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的4.2万t/a溶聚丁苯橡胶生产装置,扬子石化股份公司与南京金浦(GPRO1集团合资建设的10.0万t/a乳聚丁苯橡胶的相继建成投产,使得我国丁苯橡胶的生产能力快速增长,2007年生产能力已经达到69.7万t/a,产量达到70.1万t,消耗丁二烯约49.1万t,同比增长约20.6%。

在今后几年.我国仍将有多套丁苯橡胶装置建成投产,主要有兰州石油化工公司的l0.O万t/a新建装置(已经建成投产)。

普利司通公司与日本合成橡胶公司(JSR)在我国广东惠州的一套5.0万t/a丁苯橡胶生产装置、抚顺石油化工公司计划新建一套20.0万t/a丁苯橡胶生产装置。

齐鲁石油化工公司新建的一套10.O万t/a生产装置。

预计2012年我国丁苯橡胶的生产能力将达到约115.0万t/a,届时对丁二烯的需求量将达到约75.0万t。

SBS弹性体

2003年我国SBS的产量为22.9万t,消耗丁二烯约l2,7万t;2005年产量达到28.4万t,消耗丁二烯约14.2万t:

2007年生产能力为26.0万t/a,产量为3O.2万t,消耗丁二烯约16.5万t。

2008年茂名石化公司SBS装置生产能力由5万t/a,扩建到8万t/a,李长荣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1O万t/a。

SBS新建装置投产,预计2012年我国SBS弹性体的生产能力将达到约45.O万t/a,届时对丁二烯需求量将达到约25.0万t。

ABS树脂

2003年我国ABS树脂的产量为70.0万t,消耗丁二烯约13.0万t:

2005年产量为91.0万t,消耗丁二烯约16.5万t;2007年我国ABS树脂的生产能力达到203万t/a,产量为154.0万t,消耗丁二烯约27.5万t。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和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对ABS树脂的消费量将有较快的增长今后几年,我国仍将有多套ABS树脂装置建成投产,预计2012年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340.0万t/a,届时对丁二烯的需求量将达到约45.0万t。

其它

丁二烯还用于生产丁腈橡胶、丁苯共聚胶乳、己二腈和己二胺等化工产品2003年我国其它方面对丁二烯的消费量约为5.4万t,2005年消费量约为5.5万t,2007年消费量约为6.1万t。

预计2012年除聚丁二烯橡胶、丁苯橡胶、SBS弹性体和ABS树脂外,其他消费领域对丁二烯的需求量将达到约10.0万t。

根据以上测算,预计到2012年我国丁二烯的总消费量将达到约220.0万t,而届时丁二烯的生产能力将达到约280万t/a。

生产能力将出现过剩从消费结构来看,由于未来几年我国丁苯橡胶以及ABS树脂两个方面的生产能力将大幅度增

加,因而产量也将相应增加。

将成为未来我国丁二烯需求量增加的主要发展推动力。

我国丁二烯的消费结构现状及预测见表5。

价格

2007年国内丁二烯市场呈现三大特点:

价格宽幅震荡,全年均价低于2006年,当年最高价和最低价的差额高达7680元/t,资源总量大幅增加。

全年产量达到l36.0万t。

同比增长约17.95%,净进口量为8.7l万t,同比增长39.8%,产品自给率由2006年的94.87%下降为93.98%。

进入2008年,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以及目内丁二烯供应偏紧,使得丁二烯的价格快速攀升,第一季度我国丁二烯的平均出厂价格为16240元/t,同比增长约48.7%,第二季度除原油价格继续上涨外,加上一些装置停产检修,使得第二季度的价格继续上扬,平均厂价格增加到18067元/t,同比增长约95.5%。

进入第三季度,由于宏观调控以及北京东方石油化工公司、高桥石化、大庆石化丁二烯装置进行检修。

加上2008年上半年中国石化茂名石油化工公司SBS装置生产能力由5.0万t/a改为8.0万t/a。

李长荣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10.0万t/aSBS新建装置投产。

以及中国石油兰州石油化工公司10.0万t/a丁苯橡胶生产装置建成投产,增加了对丁二烯的需求量。

虽然2008年上半年有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公司新建的1O.0万t/a丁二烯装置建成投产,但仍不能满足需求。

同内市场丁二烯仍将保持供应偏紧的状态,同时原油价格的高位运行,使丁二烯价格仍保持在较高价位运行。

第三季度国内市场厂家的平均出厂价格增加到23l19元/t,同比增长了156.2%。

进人l0月份以后,由于原油价格的降低以及世界金融危机等的影响,我国丁二烯下游产品的市场价格开始下降l0月上旬平均出厂价格为19000元/t,下旬下降到16500元/t。

进入11月份,价格继续下降,11月上旬平均出厂价格只有12000元/t整个化工行业供需状况的变化。

估计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丁二烯的市场价格仍会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产品的生产方法和生产规模

丁二烯的生产方法

目前,国内外丁二烯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乙烯裂解装置副产的混合C4馏分中抽提得到,另一种是从炼油厂C4馏分脱氢得到。

由于从乙烯裂解装置副产的混合C4馏分中抽提丁二烯原料价格低廉,经济上占优势,因而成为目前世界上丁二烯的主要来源,而脱氢法只在一些丁烷、丁烯资源丰富的少数几个国家采用。

根据所用溶剂的不同,生产方法主要有乙腈法(ACN法)、二甲基甲酰胺法(DMF法)、和N一甲基吡咯烷酮法(NMP法)3种。

1.乙腑法(ACN法)

该法最早由美国Shell公司开发成功,并于1956年实现工业化生产。

它以含水10%的ACN为溶剂,由萃取、内蒸、压缩、高压解吸、低压解吸和溶剂回收等工艺单元组成。

典型的生产工艺有意大利SIR工艺和日本JRS工艺。

该法具有溶剂沸点低,萃取、汽提操作温度低,易防止丁二烯自聚;汽提可在高压下操作,省去了丁二烯气体压缩机,减少了投资;粘度低,塔板效率高,实际塔板数少;在操作条件下对碳钢腐蚀性小等优点,但该法对含炔烃较高的原料需加氢处理,或采用精密精馏、两段萃取才能得到较高纯度的丁二烯。

我国自行开发的乙腈法工艺法与国外开发的ACN法不同之处在于没有采用选择性加氢或精密精馏的方法除去炔烃,雨是采用萃取精馏的方法,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乙腈法是以含水5%~10%的乙腈为溶剂,以萃取精馏的方法分离丁二烯。

我国于1971年5月由兰化公司合成橡胶厂自行开发的乙腈法C4抽提丁二烯装置试车成功。

该装置采用两级萃取精馏的方法,一级是将丁烷、丁烯与丁二烯进行分离,二级是将丁二烯与炔烃进行分离。

其工艺流程见图3—1。

由裂解气分离工序送来的C4馏分首先送进碳三塔

(1)碳五塔

(2),分别脱除C3馏分和C5馏分,得到精制的C4馏分。

精制后的C4馏分,经预热汽化后进入丁二烯萃取精馏塔(3)。

丁二烯萃取精馏塔分为两段,共l20块塔板,塔顶压力为0.45Mpa,塔顶温度为46℃,塔釜温度114℃.C4馏分由塔中部进入,乙腈由塔顶加入,经萃取精馏分离后,塔顶蒸出的丁烷、丁烯馏分进入丁烷、丁烯水洗塔(7)水洗,塔釜排出的含丁二烯及少量炔烃的乙腈溶液,进入丁二烯蒸出塔(4)。

在塔(4)中塔釜排出的乙腈经冷却后供丁二烯萃取精馏塔循环使用,丁二烯、炔烃从乙腈中蒸出去塔顶,并送进炔烃萃取精馏塔(5)。

经萃取精馏后,塔顶丁二烯送丁二烯水洗塔(8),塔釜排出的乙腈与炔烃一起送入炔烃蒸出塔(6)。

为防止乙烯基乙炔爆炸,炔烃蒸出塔(6)顶的炔烃馏分必须间断地或连续地用丁烷、丁烯馏分进行稀释,使乙烯基乙炔的含量低于30%(摩尔),炔烃蒸出塔釜排出的乙腈返回炔烃蒸出塔循环使用,塔顶排放的炔烃送出用作燃料。

在塔(8)中经水洗脱除丁二烯中微量的乙腈后,塔顶的丁二烯送脱轻组分塔(10)。

在塔(10)中塔顶脱除丙炔和少量水分,为保证丙炔含量不超标,塔顶产品丙炔允许伴随60%左右的丁二烯,塔釜丁二烯中的丙炔小于5ppm,水分小于10ppm。

对脱轻组分塔来说,当釜压为0.45MPa、温度为50℃左右时,回流量为进料量的1.5倍,塔板为60块左右,即可保证塔釜产品质量。

图3-1乙腈法分离丁二烯工艺流程图

1-脱C3塔;2-脱C5塔;3-丁二烯萃取精馏塔;4-丁二烯蒸出塔;

5-炔烃萃取精馏塔;6-炔烃蒸出塔;7-丁烷、丁烯水洗塔;8-丁二烯水洗塔;9-乙腈回收塔;

10-脱轻组分塔;11-脱重组分塔;12-乙腈中间贮槽

脱除轻组分的丁二烯送脱重组分塔(11),脱除顺-2-丁烯、1,2-丁二烯、2-丁炔、二聚物、乙腈及碳五等重组分。

其塔釜丁二烯含量不超过5﹪(质),塔顶蒸汽经过冷凝后即为成品丁二烯。

成品丁二烯纯度为99.6﹪(体)以上,乙腈小于10ppm,总炔烃小于50ppm。

为了保证丁二烯质量要求,脱重组分塔采用85块塔板,回流比为4.5,塔顶压力为0.4MPa左右。

丁烷、丁烯水洗塔(7)和丁二烯水洗塔(8)中,均用水作萃取剂,分别将丁烷、丁烯及丁二烯中夹带的少量乙腈萃取下来送往乙腈回收塔(9),塔顶蒸出乙腈与水共沸物,返回萃取精馏塔系统,塔釜排出的水经冷却后,送水洗塔循环使用。

另外,部分乙腈送去净化再生,以除去其中所积累的杂质,如盐、二聚物和多聚物等。

2.二甲基甲酰胺法(DMF法)

用DMF作溶液从C4馏分中抽提丁二烯的方法是日本瑞翁公司开发的,我国于1976年5月由日本引进了第一套年产4.5万吨的DMF法抽提丁二烯的装置。

该工艺采用二级萃取精馏和二级普通精馏相结合的流程,包括丁二烯萃取精馏,烃烃萃取精馏,普遍精馏和溶剂净化四部分。

其工艺流程如图3-2所示。

原料C4馏分气化后进入第一萃取精馏塔(l)的中部,二甲基甲酰胺则由塔顶部第七或第八板加入,其加入量约为C4馏分进料量的七倍。

第一萃取精馏塔顶丁烯、丁烷馏分直接送出装置,塔釜含丁二烯、炔烃的二甲基甲酰胺进入第一解吸塔

(2)。

解吸塔釜的二甲基甲酰胺溶剂,经废热利用后循环使用。

丁二烯、炔烃由塔顶解吸出来经丁二烯压缩机(8)加压后,进入第二萃取精馏塔(3),由第二萃取精馏塔塔顶获得丁二烯馏分,塔釜含乙烯基乙炔、丁炔的二甲基甲酰胺进入丁二烯回收塔(4)。

为了减少丁二烯损失,由丁二烯回收塔顶采出含丁二烯多的炔烃馏分,以气相返回丁二烯压缩机,塔底含炔烃较多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进入第二解吸塔(5)。

炔烃由第二解吸塔顶采出,可直接送出装置,塔釜二甲基甲酰胺溶液经废热利用后循环使用,由第二萃取精馏塔顶送来的丁二烯馏分进入脱轻组分塔(6),用普通精馏的方法由塔顶脱除丙炔,塔釜液进脱重组分塔(7)。

在脱重组分塔中,塔顶获得成品丁二烯,塔釜采出重组分,主要组分是顺-2-丁烯、乙烯基乙炔、丁炔、l,2-丁二烯以及二聚物、碳五等,其中丁二烯含量小于2﹪,一般作为燃料。

图3-2二甲基甲酰胺抽提丁二烯流程图

1-第一萃取精馏塔;2-第一解吸塔;3-第二萃取精馏塔;4-丁二烯回收塔;

5-第二解吸塔;6-脱轻组分塔;7-脱重组分塔;8-丁二烯压缩机

为除去循环溶剂中的丁二烯二聚物。

将待再生的二甲基甲酰胺抽出0.5﹪,送入溶剂精制塔顶除去二聚物等轻组分,塔釜得到净化后的再生溶剂(图中未画出)。

3、N-甲基吡咯烷酮法(NMP法)

N-甲基吡咯烷酮法(NMP法)由德国BASF公司开发成功,并于1968年实现工业化生产。

我国于1994年由新疆独山子引进了第一套装置。

NMP法从C4馏分中分离丁二烯的基本流程与DMF法相同。

其不同之处在于,溶剂中含有5%~10%的水,使其沸点降低,有利于防止自聚反应。

具体流程如图3-3所示。

原料C4馏分经塔

(1)脱C5后,进行加热汽化,进入第一萃取精馏塔(3),由塔上部加入含水NMP溶剂进行萃取精馏,丁烷、丁烯由塔顶采出,直接送出装置,塔釜丁烯、丁二烯、炔烃、溶剂进入丁烯解吸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