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25775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4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漳州小吃手抓面,制作时要用发到大树碱,大树碱的主要成分是K2CO3.为了测定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小文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托盘天平称取10g大树碱样品,在称量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如图所示,则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为了准确量取水的体积,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

(3)把大树碱样品和水加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大树碱完全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

(4)向配好的溶液中逐渐加入CaCl2溶液,生成1g沉淀(假设大树碱中其它成分不参与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K2CO3═CaCO3↓+2KCl).计算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

(5)小文同学在配制好溶液后,发现纸片上还有残留固体,则计算出的大树碱K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

(1)往左盘加树碱至天平平衡;

(2)胶头滴管;(3)搅拌,加速溶解;

(4)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为13.8%;(5)偏小。

【解析】

试题分析:

(1)指针偏右,说明左盘大树碱样品小于10g,则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往左盘加大树碱,至天平平衡;

(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为了准确量取水的体积,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是胶头滴管;(3)溶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4)设碳酸钾的质量为x,根据两种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l2+K2CO3═CaCO3↓+2KCl

138100

x1g

解得x=1.38g,所以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

(1.38g÷10g)×100%=13.8%;(5)纸片上还有残留固体,则溶液中溶质偏小,质量分数偏小。

考点:

考查量筒、托盘天平的使用及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知识。

2.央视《是真的吗?

》栏目中有一段视频:

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然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

据此,某实验小组同学取某种“锡纸”进行了以下探究。

(1)“锡纸”燃烧的原因:

“锡纸”两端接入电池两极后造成短路致使“锡纸”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

开始“锡纸”不燃烧,但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  。

(2)探究“锡纸”中金属的成分:

“锡纸”中的金属是锡吗?

(查阅资料)①“锡纸”是锡箔或铝箔和纸粘合而成;②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

③锡(Sn)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生成+2价的锡盐。

(提出猜想)猜想Ⅰ:

“锡纸”中的金属是锡;猜想Ⅱ:

“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进行实验)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与结论

取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

“锡纸”表面有深灰色固体析出

根据实验现象,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猜想  (填“Ⅰ”或“Ⅱ”)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交流讨论)①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  ;

②下列物质的溶液不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的是  (填序号)。

A.氯化铜B.硝酸银C.硫酸钠D.硫酸亚铁

(反思应用)

电器短路会引起火灾,我们要严加防范。

如果电器着火应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

(探究拓展)该小组为了测定镁铜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取出3g合金样品,将60g稀硫酸分为6等份依次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

稀硫酸用量

第1份

第2份

第3份

第4份

第5份

第6份

剩余固体质量

m

2.0g

1.5g

1.0g

0.6g

0.6g

(3)表格中,m=  。

(4)合金样品中镁的质量=  。

(5)计算所用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下同)

(6)计算当加入第4份硫酸溶液且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1)温度达到了着火点;

(2)Ⅱ;2Al+3ZnCl2=3Zn+2AlCl3;除去表面的氧化物;ABC;先切断电源,然后用干粉灭火器扑灭或者用沙土盖灭;(3)2.5g;(4)2.4g;(5)20.4%;(6)23.9%

【解析】

探究一:

“锡纸”与氧气接触,但是开始“锡纸”不燃烧而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短路时,温度升高,温度达到了“锡纸”的着火点;

探究二:

【进行实验】铝比锌活泼,而锡不如锌活泼,所以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若有深灰色固体析出则为铝,若没有深灰色固体析出则为锡;铝与氯化锌反应生成锌和氯化铝;故答案为Ⅱ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ZnCl2=3Zn+2AlCl3;

【交流讨论】

(1)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氧化物;

(2)选择的盐溶液中的金属元素应介于铝和锡之间,铜和银均排在锡的后面,钠排在铝的前面,而铁介于二者之间,硫酸亚铁满足条件,故答案为ABC;

【反思应用】

因水能导电,则如果电器着火应采取的灭火方法是先切断电源,然后用干粉灭火器扑灭或者用沙土盖灭;

【探究拓展】

(3)第2和3实验对比中可知,每10g稀硫酸能与0.5g镁反应,可知第一次剩余固体为3g-0.5g=2.5g;

(4)由最后剩余0.6g固体可知,镁的质量为3g-0.6g=2.4g;

(5)根据每10g稀硫酸能与0.5g镁反应,设10g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Mg+H2SO4=MgSO4+H2↑

24 98

0.5g x

,解得:

x=2.04g

则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0.4%;

(6)设加入第四份硫酸后生成的MgSO4质量为y、生成的氢气为z,

Mg+H2SO4=MgSO4+H2↑

24 1202

2g yz

,解得:

y=10g、z=0.17g;

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3.9%。

点睛: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步骤一般分为六步:

1.设未知量,即---的质量为x;

2.书写用到的化学方程式(即写→配→标→注),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至关重要的;

3.将用到的物质的质量关系标注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上行是相对质量关系(即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乘以相应的化学计量数得来的),下行是纯物质质量(即已知量和未知量x);

4.列计算用到比例式,即上行的相对质量比等于下行的实际质量比;

5.求算结果,注意一定要有单位;

6.写出简明的答案,一般是问什么就答什么。

3.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烧碱,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久置的工业烧碱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样品中含有_________,接着又向烧杯中继续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已知氯化银是白色沉淀),得出结论:

样品中_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含有氯化钠。

(2)丙同学认为除了需要确认是否含有氯化钠外,还需要确认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于是,大家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另取少量样品溶解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硝酸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过滤、洗涤;

②取少量滤液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③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入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

由此判断,实验①中滤渣的成分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3)根据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样品中无NaCl

B、样品中只有NaOH和Na2CO3

C、样品中无NaOH

D、样品中有Na2CO3、NaOH和NaCl

(4)配制100mL质量分数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1.11g/mL),需要质量分数40%的氢氧化钠溶液(1.43g/mL)_________mL,水________mL。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碳酸钠不一定CaCO3D19.483.3

【解析】

【详解】

(1)烧碱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质生成碳酸钠,故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碳酸钠;由于事先“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加入硝酸银后有氯化银沉淀生成,可能是由于稀盐酸中的氯离子反应生成的,故不能确定有氯化钠;

(2)由上面的实验可知,溶液中有碳酸钠,故加入过量的硝酸钙后有碳酸钙沉淀生成;

(3)由实验①可知,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由实验②可知,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由实验②③可知,样品中含有氯化钠,故选D;

(3)100mL质量分数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1.11g/mL)的质量为100mL×1.11g/mL=111g,设需要质量分数4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x,则111g×10%=x×1.43g/mL×40%,得x=19.4mL,故加入水的质量为111g-19.4mL

1.43g/mL=83.3g,约83.3mL。

4.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取装置如图1,请回答:

(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

Ⅰ_______________;Ⅱ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填装置编号),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一瓶较纯净的O2可以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_(填装置编号)。

(3)某同学利用空塑料输液袋收集二氧化碳(如图2),验满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__________(填“a”或“b”)端,如果熄灭则满了。

(4)小明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反应中固体总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3所示:

①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是__________g。

②计算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③请分析图中P点固体的成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试管锥形瓶BCaCO3+2HCl

CaCl2+H2O+CO2↑Fb9.6g24.5KClO3、KCl、MnO2

【解析】

(1)根据常见仪器解答;

(2)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解答解答;根据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较为纯净解答;(3)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输液袋倒置解答;(4)根据题中数据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解答。

(1)仪器Ⅰ是试管,仪器Ⅱ是锥形瓶。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碳酸钙固体与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室常温下制取氧气的原理是二氧化锰固体与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生成水和氧气;装置B适用于固液常温下制取二氧化碳或氧气,由于二氧化锰是粉末状固体,所以不能用装置C制备氧气,故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发生装置为B。

氧气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选用的装置为F。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利用如图空塑料输液袋收集二氧化碳,应从a口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空气从b口排出,验满二氧化碳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b端,如果火焰熄火,则收集满了。

(4)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固体减少的质量即为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0g﹣20.4g=9.6g;②生成9.6g氧气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

24596

x9.6g

x=24.5g

③由图像可知,P点所示固体的质量还在继续减少,即氯酸钾还没有完全分解,所以P点处的物质有氯酸钾、二氧化锰和氯化钾。

5.氯化钠的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

(1)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中,主要有四步实验,如图:

①下列关于步骤Ⅱ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 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B 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C 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D 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②操作Ⅲ中,用到的仪器有酒精灯、铁架台、蒸发皿和_____;当观察到蒸发皿内_____时,停止加热,让余热蒸干剩余液体。

(2)用氯化钠固体配制

质量分数为

的氯化钠溶液。

①配制时,涉及以下实验步骤A称量及量取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

其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_____(填字母)

②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填字母)。

A 先在左盘纸片上加氯化钠,后在右盘纸片上加砝码

B 先在右盘纸片上加砝码,后在左盘纸片上加氯化钠

③下列操作会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

A 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杂质

B 烧杯未干燥直接用于配制溶液

C 用量筒量取水时采用俯视方法读数

D 称量药品时

砝码放在左盘并移动了

游码

④若用质量分数为

的氯化钠溶液配制上述溶液,需要加水_____

【答案】B玻璃棒出现较多量固体BACDBC62.5

【解析】

【分析】

【详解】

(1)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中,主要有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四步,

A、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选项正确;

B、液面不低于滤纸的边缘会造成杂质不经过滤纸过滤直接进入滤液中,不能起到除杂的目的,选项不正确;

C、过滤时若玻璃棒靠在单层滤纸一边容易捣破滤纸,使杂质进入滤液,所以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选项正确;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加快过滤速度,选项正确;

②操作Ⅲ是蒸发,用到的仪器有酒精灯、铁架台、蒸发皿和玻璃棒;当观察到蒸发皿内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让余热蒸干剩余液体;

(2)

①用氯化钠固体配制

质量分数为

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及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则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BACD;

②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应先在右盘纸片上加砝码,后在左盘纸片上加氯化钠;

A、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杂质,使得所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小,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B、烧杯未干燥使溶液中溶剂水的质量偏大,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C、用量筒量取水时采用俯视方法读数,则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D、称量药品时应左物右码,若砝码和物品放反了,且移动了游码,则所称量物质的实际质量=砝码-游码=

-

=4g<6g,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④若用质量分数为

的氯化钠溶液配制上述溶液,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则有100g×6%=(100g-x)×16%,x=62.5g。

【点睛】

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中,主要有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四步;用一定量固体氯化钠配制溶液过程中,用到的仪器有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胶头滴管;配好的溶液盛放于细口瓶中;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因素有:

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杂质,烧杯不干燥直接用于配制溶液,用量筒量取水时采用仰视方法读数,药品与砝码位置放反等,在稀释溶液时抓住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6.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它的鲜味来自于其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化学式是C5H8NO4Na,易溶于水,与AgNO3不反应),另外还含有NaCl,其它成分不考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味精中至少含有__________(填数字)种元素。

(2)称取5.0g味精配制成50g溶液,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_________(填字母)。

A.5mLB.10mLC.50mLD.100mL

(3)下图是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填字母)。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

(4)为测定NaCl在味精中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①向所配制的50g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充分反应,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______(填化学式)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②在其它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若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仰视刻度量取蒸馏水,则所配制溶液中,谷氨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所测定的味精中NaCI的质量分数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精确测定AgCl沉淀质量为2.87g,则该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NaCl-58.5,AgCl-143.5)

【答案】6CBAgNO3偏小无影响23.4%

【解析】

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化学式是C5H8NO4Na。

(1)味精中至少含有碳、氢、氧、氮、钠和氯6种元素。

(2)称取5.0g味精配制成50g溶液,根据就近原则,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50mL,故选C。

(3)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④③,故选B。

(4)测定NaCl在味精中的质量分数。

①向所配制的50g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充分反应,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AgNO3溶液,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②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仰视刻度量取蒸馏水,读数比实际少,则所配制溶液中,谷氨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小。

③精确测定AgCl沉淀质量为2.87g,则该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NaCl→AgCl,58.5→143.5,

,x=0.117g,

×100%=23.4%。

点睛∶量筒量程的选择应根据就近原则,量筒读数应平视。

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

7.在实验室加热32.5g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时,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计算:

(1)完全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克。

(2)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3)完全反应后,把剩余固体倒入100g蒸馏水中,充分溶解,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最后结果保留0.1%)。

【答案】9.6gKCl和MnO213.0%

【解析】

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图示可知固体减小的质量是生成氧气的质量,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32.5g-22.9g=9.6g;

由于是完全反应,所以剩余固体为生成的氯化钾和作催化剂的二氧化锰,化学式分别为:

KCl和MnO2;

设:

生成9.6g的氧气的同时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

14996

x9.6g

x=14.9g

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13.0%。

点睛: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本题中固体减小的质量是生成氧气的质量是解题的关键。

8.CaCO3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煅烧石灰石可制得活性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为测定不同煅烧温度对CaO活性的影响,取石灰石样品分为三等分,在同一设备中分别于800℃、900℃和1000℃条件下煅烧,所得固体分别与等质量的水完全反应,测得反应液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

可知:

CaO与水反应会_____热量(填“放出”或“吸收”);上述温度中,___℃煅烧所得CaO活性最高.要得出正确结论,煅烧时还需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2)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2,还含有少量MgO等杂志]为原料制备高纯CaCO3的流程如下:

①如图3为NH4Cl浓度对钙、镁浸出率的影响(浸出率=

×100%)。

可知:

较适宜的NH4Cl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浸取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②流程中虚线内部分若改用______溶液(填化学式),可一步得到与原流程完全相同的生成物。

③流程中虚线内部若改用Na2CO3溶液,也能得到高纯CaCO3,试从生物的角度分析原流程的优点:

a.NH3可循环利用;b._______________。

【答案】CaCO3

CaO+CO2↑放出900氧化钙的质量10%2NH4Cl+Ca(OH)2=CaCl2+2NH3↑+2H2ONH4HCO3可以得到化工产品氯化钠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1)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CaO+CO2↑,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900℃时所得CaO活性最高,要得出正确结论,煅烧时还需控制的条件是氧化钙的质量;

(2)①通过分析图象中氯化铵浸出钙离子的质量分数可知,较适宜的NH4Cl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所以浸取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②图中的流程分析可知,碳酸氢铵和氨水、二氧化碳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所以流程中虚线内部分若改用NH4HCO3溶液;

③流程中虚线内部若改用Na2CO3溶液,也能得到高纯CaCO3,除了氨气可以循环使用,可以得到化工产品氯化钠。

9.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实验室,开展实验活动。

(1)实验室依次编号为1、2、3、4的药品柜中,分别存放常见的酸、碱、盐和酸碱指示剂。

小刚欲使用熟石灰,他需从______号柜中取出。

(2)小刚发现盛放Na2CO3与NaCl两种溶液的试剂瓶标签脱落,为鉴别两种溶液,分别取样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若为Na2CO3,则观察到溶液变为______色。

(3)小文从柜中取出标有“10%NaOH溶液”的试剂瓶,取少量样品加入试管中,向其中滴入稀盐酸,发现产生气泡,判断该NaOH溶液中有Na2C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OH溶液变质的原因:

______。

小文同学对变质的NaOH溶液进行如下一系列实验,实现药品再利用。

I.测定NaOH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实验操作)取40.0g 10%的NaOH溶液样品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数据处理)

所取用盐酸(溶质质量分数7.3%)的质量理论上不少于______g。

②如图中,反应前后天平示数相差1.1g,计算NaOH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Ⅱ.变质的NaOH溶液再利用

小文将剩余NaOH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经计算所需的熟石灰粉末,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到NaOH溶液和滤渣。

充分搅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实验产生的废液和废渣倒入指定的烧杯中,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溶液中除一定存在的溶质外,可能存在的溶质是______。

同学们再次实验,确认成分后,对废液回收利用,绿色排放。

【答案】2红2NaOH+CO2=Na2CO3+H2O506.6%(过程见解析)使碳酸钠与熟石灰粉末充分反应,把碳酸钠完全除去氯化钙

【解析】

【详解】

(1)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属于碱,他需从2号柜中取出。

(2)Na2CO3与NaCl两种溶液分别显碱性、中性,分别取样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若为Na2CO3,则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

(3)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I.①设需要盐酸的质量为x

②反应前后天平示数相差1.1g,说明生成了1.1g二氧化碳气体。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y

NaOH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ⅱ.充分搅拌,能增大接触面积,充分搅拌的主要目的是使碳酸钠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